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周期尾巨桉连栽林分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宇林 温远光 +2 位作者 曹福亮 梁宏温 王凌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东门林场3.6年生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连栽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3代〉1代〉2代,不同代数尾巨桉器官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材〉干皮〉根蔸〉...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东门林场3.6年生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连栽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3代〉1代〉2代,不同代数尾巨桉器官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材〉干皮〉根蔸〉粗根〉光枝〉叶〉枯枝〉叶枝〉吸收根〉细根,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比例分别为84.48%-84.75%和15.25%~15.52%;不同代数林分乔木层生产力为3代〉1代〉2代,连栽对尾巨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 连栽 生物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4 位作者 刘文飞 黄荣珍 袁颖红 苏兵强 廖迎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2,共5页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82、175.09t/hm2,其中树干占的比例最大(44.5%~60.4%),细根最小(0.2%~0.6%);各林龄尾巨桉生产力依次为22.86、26.07、32.63、32.70、46.69t/(hm2·a),叶的生产力随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5308.83、7201.62、5676.47、4033.42、9183.13kg/hm2,其中灌木生物量在3年生时最大,为2121.89kg/hm2,而草本生物量在6年生时最大,达到1062.19kg/hm2;不同年龄尾巨桉地被物现存量大小表现为6年生>3年生>5年生>2年生>4年生,2~5年生时未分解层现存量小于分解层,6年生时则是分解层现存量小于未分解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生态系统生物量 初级生产力 林下植被 地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时伟伟 彭晚霞 +3 位作者 宋同清 黄国勤 杜虎 范夫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52-1458,共7页
基于对广西东南部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测定及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土壤养分、微生物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有效磷和pH值的林龄效应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 基于对广西东南部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测定及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土壤养分、微生物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有效磷和pH值的林龄效应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随林龄增加基本上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各养分含量最高点的林龄有所不同。(2)土壤微生物种群总数、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含量的林龄效应明显,土壤微生物种群总数量、细菌、真菌均在3a和8a龄林地含量较高,而且微生物种群中细菌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细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相似,随林龄增长表现为增长减少再增长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变化没有一定规律。(3)微生物量碳(Cmic)、氮(Nmic)、磷(Pmic)的林龄效应均比较明显,Cmic从1a~8a龄林地呈折线变化,最高峰位于8a龄林地,1a龄林地次之;Nmic的变化趋势呈"V"状,1a和8a龄林地含量基本相同,最低点出现在3a龄林地;Pmic含量变化情况则相反,最高点位于5a龄林地,1a、8a龄林地含量较低。(4)典范对应分析表明,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土壤主要养分与微生物大部分不呈正相关或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影响土壤养分、微生物及其之间的关系不仅受林龄的影响,地形等其他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微生物 尾巨桉 林龄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单宁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菌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增 刘雄民 +2 位作者 库咏峰 黄红铭 殷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4-567,583,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了巨尾桉叶中的单宁,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了粗提物,考察了提取物对8种常见菌种的抑制作用和对H2O2、DPPH.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巨尾桉单宁的提取得率为4.01%;经树脂分离纯化后单宁质量分数达到53.12%;巨尾桉...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了巨尾桉叶中的单宁,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了粗提物,考察了提取物对8种常见菌种的抑制作用和对H2O2、DPPH.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巨尾桉单宁的提取得率为4.01%;经树脂分离纯化后单宁质量分数达到53.12%;巨尾桉单宁对除大肠杆菌外的供试菌种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纯化后的单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1.0 g/L,对蜡状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物;粗提物、纯化物在质量浓度为0.50 g/L时对H2O2有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0.00%、89.12%,其IC50分别为0.11、0.12 g/L;抗坏血酸、粗提物和纯化物均在质量浓度为1.50 g/L时对DPPH.有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8.43%、88.97%和92.21%。在清除.OH体系中,粗提物、纯化物均在质量浓度为4.00 g/L时有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7.52%和94.32%,各试样对.OH的清除能力依次为抗坏血酸>纯化物>粗提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单宁 抗菌 抗氧化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叶中皂苷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增 刘雄民 +2 位作者 黄丽葵 陈华玲 黄红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3-1117,1121,共6页
开展了从巨尾桉叶中提取皂苷的工艺优化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溶剂用量对皂苷得率的影响,并对粗提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巨尾桉叶皂苷的优化条件是:提取温度61.8℃,提取时间5.02 h,溶剂与巨尾桉叶的液料比为20.09∶1,皂苷的提取得率(g... 开展了从巨尾桉叶中提取皂苷的工艺优化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溶剂用量对皂苷得率的影响,并对粗提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巨尾桉叶皂苷的优化条件是:提取温度61.8℃,提取时间5.02 h,溶剂与巨尾桉叶的液料比为20.09∶1,皂苷的提取得率(g/g)为5.51%。提取物经大孔树脂-丙酮沉淀联用分离法纯化后皂苷含量由16.22%提高到50.35%。对粗提物、大孔树脂纯化物和大孔树脂吸附-丙酮沉淀纯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3.02%、84.20%和85.62%,对过氧化氢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0.10%、55.02%和48.21%,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16.62%、13.43%和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皂苷 提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生物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秦武明 郝建 +3 位作者 王凌晖 施福军 杨梅 韦立秀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新鲜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对菜心、白菜、水稻种子萌发及芽生长的影响,对其化感作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当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5%时,菜心和白菜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产生显著或极...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新鲜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对菜心、白菜、水稻种子萌发及芽生长的影响,对其化感作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当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5%时,菜心和白菜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处理的作用不显著;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低于1%时,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促进菜心、白菜的胚轴生长,而抑制胚根生长,且对胚轴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对水稻胚轴生长的作用不显著,而对其胚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尾巨桉叶片中存在某些化感物质,其化感效应因植物种类及器官不同而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生长 水浸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和巨尾桉叶面积的测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宏光 赵金龙 +1 位作者 温远光 侯日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568-17570,17584,共4页
[目的]为构建尾叶桉和巨尾桉叶面积优化测算模型。[方法]以尾叶桉和巨尾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与几个叶形特征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2个树种的叶形特征值存在一定差异,各自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长×叶宽、叶... [目的]为构建尾叶桉和巨尾桉叶面积优化测算模型。[方法]以尾叶桉和巨尾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与几个叶形特征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2个树种的叶形特征值存在一定差异,各自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长×叶宽、叶的长宽比、形状因子等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可以与叶面积构建回归模型。其中,利用尾叶桉和巨尾桉的叶长×叶宽值构建的2个叶面积测算模型效果最好,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结论]该研究为这2个树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叶面积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巨尾桉 叶形特征值 叶面积 测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叶、皮、芯中单宁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洲 龙凤香 +3 位作者 邓黎娟 韦婷馨 郑燕菲 刘雄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9-132,共4页
采用加热回流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取了巨尾桉的树叶、树皮、树芯3部位中的单宁,考察了3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加热回流法提取巨尾桉树叶、树皮、树芯单宁的得率分别为4.19%、1.86%和0.25%。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巨尾桉树叶、树... 采用加热回流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取了巨尾桉的树叶、树皮、树芯3部位中的单宁,考察了3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加热回流法提取巨尾桉树叶、树皮、树芯单宁的得率分别为4.19%、1.86%和0.25%。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巨尾桉树叶、树皮、树芯单宁的得率分别为3.20%、2.25%和0.19%。巨尾桉3部位的单宁提取物对DPPH·、·OH自由基和H2O2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中,巨尾桉叶、皮、芯单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相当于VC的91.08%、93.20%、79.40%;对·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相当于VC的181%、125%、132%;对H2O2的清除率分别相当于VC的83.60%、65.46%、7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单宁 提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差异 被引量:12
9
作者 竹万宽 陈少雄 +2 位作者 张利丽 王志超 杜阿朋 《桉树科技》 2015年第4期5-9,共5页
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1 a、2 a、3 a、5 a、7 a)尾巨桉林地0~60 cm土壤和枯落物的碳含量及碳储量,测算了不同林龄桉树林地叶面积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 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1 a、2 a、3 a、5 a、7 a)尾巨桉林地0~60 cm土壤和枯落物的碳含量及碳储量,测算了不同林龄桉树林地叶面积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不同林龄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枯落物碳储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5 a(4.83 t·hm^(-2))>7 a(3.89 t·hm^(-2))>3 a(2.66 t·hm^(-2))>2 a(2.43 t·hm^(-2))>1 a(1.56 t·hm^(-2));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落物层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尾巨桉林 土壤有机碳碳储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中大径材立地指数编制及施肥对立地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少雄 周群英 +2 位作者 李天会 刘学锋 朱林生 《桉树科技》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采用了连续12次16年生标准地的观测数据,以模型H=a+b/(c+A)作为导向曲线,标准年龄为7 a,编制了尾巨桉中大径材立地指数表。经过χ~2检验和标准差检验综合得出,所编制的立地指数合理,科学可行。本研究提出培育桉树中径材的立地指数... 本文采用了连续12次16年生标准地的观测数据,以模型H=a+b/(c+A)作为导向曲线,标准年龄为7 a,编制了尾巨桉中大径材立地指数表。经过χ~2检验和标准差检验综合得出,所编制的立地指数合理,科学可行。本研究提出培育桉树中径材的立地指数不应小于20,培育桉树大径材的立地指数不应低于24。施肥提高了林地的立地指数,施肥量越多,立地指数提高的幅度越大;这种提高幅度在施肥量少的时候较大,当施肥量逐步增大的时候,立地指数的提高幅度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中大径材 立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差异 被引量:5
11
作者 阳永泉 温远光 +2 位作者 何斌 梁宏温 朱宏光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2期31-33,共3页
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旨在研究尾巨桉和厚荚相思的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非毛管... 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旨在研究尾巨桉和厚荚相思的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大持水量均高于尾巨桉,其具更高的土壤通透、保水和供水性能,但差异不显著(P=0.31—0.97);除速效钾外,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含量均小于厚荚相思人工林。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20—40cm土壤有机质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全氮等差异均不显著(P=0.11—0.99);厚荚相思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优于尾巨桉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厚荚相思 人工林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低丘地巨尾桉幼林地径流特性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保平 吴凤至 +2 位作者 陆绿洲 魏雅丹 莫雪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520-15522,共3页
[目的]揭示生长于不同环境的桉树幼林地径流特性。[方法]通过在广西钦州市低丘地区选择不同更新方式的巨尾桉幼林地建立径流小区,进行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流失量的定位对比监测研究。[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均地表径流量为灌草坡(215.930 m... [目的]揭示生长于不同环境的桉树幼林地径流特性。[方法]通过在广西钦州市低丘地区选择不同更新方式的巨尾桉幼林地建立径流小区,进行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流失量的定位对比监测研究。[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均地表径流量为灌草坡(215.930 mm)>萌芽林(168.499 mm)>实生林(122.455 mm),地表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395.043 mm)>春季(96.343 mm)>秋季(19.452 mm)>冬季(0 mm),与该区降雨量的季节分配相吻合。不同植被类型年土壤侵蚀量依次为实生林(7.220 kg/hm2)>灌草坡(6.345 kg/hm2)>萌芽林(6.285 kg/hm2),土壤侵蚀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强度。水土主要养分流失量为实生林(0.095 5 kg/hm2)>灌草坡(0.084 0kg/hm2)>萌芽林(0.083 0 kg/hm2),与土壤侵蚀量大小规律相一致,并显示出K>N>P。[结论]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幼林地表径流差异显著,其养分流失量各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钦州低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胁迫下以叶绿素荧光表现差异定向筛选尾巨桉诱变株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宇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0-344,共5页
以尾巨桉诱变株系为试验材料,通过-6℃寒胁迫下及之后恢复过程中的叶绿素荧光表现对其进行耐寒性育种的定向选择。结果显示,在-6℃寒胁迫后,大部分诱变株系的Fo值上升,Fv/Fm值、NPQ值和ΦPSⅡ值下降,在之后的恢复过程中无法恢复到正常水... 以尾巨桉诱变株系为试验材料,通过-6℃寒胁迫下及之后恢复过程中的叶绿素荧光表现对其进行耐寒性育种的定向选择。结果显示,在-6℃寒胁迫后,大部分诱变株系的Fo值上升,Fv/Fm值、NPQ值和ΦPSⅡ值下降,在之后的恢复过程中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6℃寒胁迫对各株系的光合系统造成损伤,光合效率大幅下降,且在恢复过程中大多数株系无法恢复胁迫前水平。155号株系在寒胁迫下表现良好,各荧光参数与未受胁迫时相差不大,可能产生有利于耐寒性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胁迫 叶绿素荧光 尾巨桉 诱变 定向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营养基质对尾巨桉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92,共4页
通过营养袋栽培试验,研究了污泥营养基质对尾巨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营养基质能 够显著促进尾巨桉苗木的生长,显著增加尾巨桉苗木树冠、地径和总生物量,其中以80%赤红壤+20%污泥和 70%赤红壤+30%污泥2种营养基质的效果... 通过营养袋栽培试验,研究了污泥营养基质对尾巨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营养基质能 够显著促进尾巨桉苗木的生长,显著增加尾巨桉苗木树冠、地径和总生物量,其中以80%赤红壤+20%污泥和 70%赤红壤+30%污泥2种营养基质的效果最好。污泥营养基质能够显著提高尾巨桉苗木叶片的叶绿素和N、P、K 含量,但对尾巨桉苗木叶片的Cu、Zn含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污泥营养基质 苗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引种巨尾桉的生长状况与经济效益分析
15
作者 廖建良 贺握权 刘金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89-2390,共2页
对惠州地区营造的巨尾桉速生丰产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生长迅速,适合惠州地区生长。
关键词 巨尾桉 惠州市 引种栽培 林分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沙地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及碳氮养分归还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宇 王雪梅 +3 位作者 张勇 黄秀勇 何宗明 官国栋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对滨海沙地10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碳氮归还量进行为期1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6 739.92 kg/(hm2·a),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双峰”型,即5月和7月出现2次高... 对滨海沙地10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碳氮归还量进行为期1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6 739.92 kg/(hm2·a),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双峰”型,即5月和7月出现2次高峰;凋落物各组分碳含量差异不明显,介于45%~50%;凋落叶的氮含量是皮和枝的2倍多,氮含量大小排序为碎屑>叶>果>枝>皮.碳氮元素养分年归还量为3 325.86 kg/(hm2·a),其中:碳归还量为3 267.48 kg/(hm2·a),氮归还量为58.39 kg/(hm2·a);C/N值为55.96,高于同试验区其他树种,大小排序为皮>枝>果>叶>碎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凋落物 碳氮元素 养分归还 滨海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和氧化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敏燕 沙月娥 +3 位作者 欧阳乐军 张润桃 梁卓玲 甘四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81-2583,2587,共4页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9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优化的激素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随后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黄绿色、白色和褐色4种类型,绿色和部分黄绿色的为胚性愈伤组织,后两种为非胚性...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9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优化的激素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随后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黄绿色、白色和褐色4种类型,绿色和部分黄绿色的为胚性愈伤组织,后两种为非胚性愈伤组织。分别测定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为绿色、黄绿色、白色、褐色;胚性愈伤组织的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绿色愈伤组织3种酶活性均高于其他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愈伤组织 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和杉木幼苗氮和磷含量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锟 龚秦文 +3 位作者 林勇明 吴承祯 洪伟 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7,共10页
用CO(NH_2)_2和Na_2SO_4模拟氮-硫沉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法对氮-硫单一及复合沉降6个月后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E.grandis Hill ex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幼苗根、茎、叶片和全... 用CO(NH_2)_2和Na_2SO_4模拟氮-硫沉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法对氮-硫单一及复合沉降6个月后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E.grandis Hill ex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幼苗根、茎、叶片和全株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叶片N∶P比的变化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器官间以及各器官与全株间全氮和全磷含量的相关性。对尾巨桉的研究结果表明:低和高水平(50和100 kg·hm^(-2)·a^(-1))单一氮沉降条件下各器官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片N∶P比也高于对照,而各器官和全株的全磷含量总体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低和高水平(15和30 kg·hm^(-2)·a^(-1))单一硫沉降及氮-硫复合沉降条件下,各器官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全株的全磷含量及叶片的N∶P比大多显著高于对照,而各器官的全磷含量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对杉木的研究结果表明:低和高水平单一氮沉降条件下茎、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根的全氮含量则低于对照,各器官和全株的全磷含量及叶片的N∶P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低和高水平单一硫沉降条件下根、叶片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及叶片的N∶P比大多显著高于对照,而茎的全氮含量和全株的全磷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各器官的全磷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氮-硫复合沉降条件下各器官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及叶片的N∶P比大多显著高于对照,而各器官和全株的全磷含量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从全株的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叶片N∶P比的变幅看,2个树种全株的全氮含量对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最强。此外,氮-硫沉降条件下2个树种各器官间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总体无显著相关性,仅尾巨桉根与叶片的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尾巨桉各器官与全株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杉木叶片与全株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茎与全株的全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水平的短期氮-硫沉降条件下2个树种幼苗的氮和磷含量均增加,其中氮含量对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效应最强、磷含量对单一氮沉降的响应效应最强;尾巨桉对氮-硫沉降的响应效应强于杉木,且其生长限制元素呈现由氮限制转向氮-磷共同限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硫沉降 尾巨桉 杉木 氮含量 磷含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动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驭天 魏国余 +2 位作者 王志超 刘国粹 杜阿朋 《桉树科技》 2015年第3期22-27,共6页
对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林地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各林地的林分单株平均生物量及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合理评估整地对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 对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林地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各林地的林分单株平均生物量及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合理评估整地对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单株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其树干和树根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树枝和树叶所占比例呈减小趋势。在幼龄期(16个月之前),全垦条件下的尾巨桉林分生长量最大,18个月后带垦的林分生长量最大;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格局相似,与天然降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3种整地方式中穴垦尾巨桉林地土壤有较高含水率且显著大于全垦和带垦的(P<0.05),全垦与带垦之间差异不显著;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单株平均生物量与耗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3块林分单株平均生长量及对应时间的耗水量得到了尾巨桉林分单株生长量与林分耗水量的拟合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整地方式 生物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林植被碳储量分配格局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驭天 魏国余 +1 位作者 张利丽 杜阿朋 《桉树科技》 2017年第2期24-27,共4页
基于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不同层次植被生物量和碳含量的测定,本文研究了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植被碳储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中乔木层、林下灌木层、林下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均值分别为47.64%、50.59%、44.... 基于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不同层次植被生物量和碳含量的测定,本文研究了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植被碳储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中乔木层、林下灌木层、林下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均值分别为47.64%、50.59%、44.41%和48.92%,碳储量为7.17~145.15 t·hm^(-2),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随林龄增加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林龄 植被碳储量 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