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对采伐干扰的初期响应 被引量:22
1
作者 肖玖金 张健 +4 位作者 杨万勤 黄玉梅 杨鲁 李纪伟 严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531-4539,共9页
为了解采伐干扰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动物的影响,于2005~2007年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采伐干扰前和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伐干扰前四季共获土壤动物4775头,分属4门11纲27目,... 为了解采伐干扰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动物的影响,于2005~2007年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采伐干扰前和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伐干扰前四季共获土壤动物4775头,分属4门11纲27目,采伐干扰后获土壤动物4640头,分属4门10纲23目。采伐干扰后秋季(10月)、冬季(1月)和春季(4月)土壤动物个体数较采伐干扰前分别上升224头、368头和443头,而夏季(7月)下降了1170头。采伐干扰前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类群数变化受土壤动物个体数变化的影响较小。与采伐干扰前相比,采伐干扰后枯落物层各季节土壤动物密度均低于采伐前,0~5 cm土层土壤动物密度与干扰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其波动较5~10 cm和10~15 cm土层大。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类群数四季共减少4个,采伐干扰前后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类群数波动小,采伐后常见类群类群数上升(除冬季外),稀有类群对采伐干扰较敏感,其类群数下降幅度较大。采伐干扰前后同功能种团均以杂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为主,两者百分比之和均在89%以上。密度-类群指数(DG)和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相似,采伐干扰前后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采伐干扰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季节变化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干扰 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 土壤动物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袋蛾取食及喷施农药对尾叶桉幼苗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振德 常明山 +2 位作者 韦立秀 邓桂英 卢秋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12,共2页
对黛袋蛾取食及喷施农药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后尾叶桉幼苗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黛袋蛾取食和喷施农药均可诱导尾叶桉叶片内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说明这两种处理均能诱导尾叶桉产生一定... 对黛袋蛾取食及喷施农药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后尾叶桉幼苗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黛袋蛾取食和喷施农药均可诱导尾叶桉叶片内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说明这两种处理均能诱导尾叶桉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虫性;黛袋蛾取食对尾叶桉幼苗光合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黛袋蛾取食后尾叶桉叶片的总酚量显著升高,而喷施农药对总酚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 Blake) 黛袋蛾(Dappula tertia Temploton)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林九号桉叶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田玉红 周琪 +2 位作者 颇俊华 孟陆丽 李梓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193-5196,共4页
研究了广林九号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Guanglin 9)]叶精油的抑菌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评价其抑菌活性,以平板稀释法测定了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广林九号桉... 研究了广林九号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Guanglin 9)]叶精油的抑菌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评价其抑菌活性,以平板稀释法测定了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广林九号桉叶精油的主要成分有:1,8-桉叶油素(40.844%)、α-蒎烯(24.221%)、α-松油醇(4.661%)、反式-松香芹醇(3.735%)、龙脑(2.762%)、乙酸α-松油脂(3.592%)和松香芹酮(1.978%)。广林九号桉叶精油对测试的菌种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但对细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有所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橘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20、20、10、10、5 m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林九号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Guanglin 9)]叶 精油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低山区天然林转巨桉林后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廖容 邓丽瑶 石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49-2751,共3页
通过室内浸泡法对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3年生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林下枯落物持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由高到低为天然林、Ⅰ3、Ⅰ2、Ⅰ1;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由高到低均... 通过室内浸泡法对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3年生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林下枯落物持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由高到低为天然林、Ⅰ3、Ⅰ2、Ⅰ1;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由高到低均为天然林、Ⅰ3、Ⅰ2、Ⅰ1。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后林下枯落物持水性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强,对维持原有林地枯落物层持水功能具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 枯落物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栓形成层脱落期间抗氧化物酶活性与DNA动态分析(英文)
5
作者 刘喜明 陈瑞英 马景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0-947,共8页
以桉树品种‘3229’和‘U6’的木栓形成层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从形成到脱落期间,3种抗氧化物酶(POD、SOD、APX)和LOX的活性,以及叶绿素、MDA、H2O2和DN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2个品种木栓形成层衰老的加剧,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但... 以桉树品种‘3229’和‘U6’的木栓形成层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从形成到脱落期间,3种抗氧化物酶(POD、SOD、APX)和LOX的活性,以及叶绿素、MDA、H2O2和DN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2个品种木栓形成层衰老的加剧,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但MDA含量、H2O2含量和LOX活力均增加.品种‘3229’木栓形成层成熟期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形成期和脱落期,但形成期与脱落期的酶活性却无显著差异;品种‘U6’木栓形成层成熟期SOD的活性也为最高,但各时期间的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品种‘3229’和‘U6’的木栓形成层从形成期到成熟期APX活性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成熟期后活性均又呈下降趋势.品种‘3229’木栓形成层的POD活性在成熟期到脱落期期间显著增加,而品种‘U6’却在形成期到成熟期显著增加.两品种DNA的动态分析电泳结果表明,桉树木栓形成层的脱落很可能包括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P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木栓形成层 脱落 抗氧化物酶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组合对尾叶桉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蔡翼 李志娟 +3 位作者 白明珍 温小芳 彭丽君 黄真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77-2180,共4页
取8 d苗龄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mith)幼苗下胚轴作外植体,以SPCa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苯基-N-噻唑基脲(PBU)、噻苯隆(TDZ)、6-苄基氨基嘌呤(6-BA)3类细胞分裂素与IAA进行组合,研究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对尾叶桉愈伤组织诱... 取8 d苗龄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mith)幼苗下胚轴作外植体,以SPCa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苯基-N-噻唑基脲(PBU)、噻苯隆(TDZ)、6-苄基氨基嘌呤(6-BA)3类细胞分裂素与IAA进行组合,研究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对尾叶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56 d后,不同浓度PBU与IAA的组合诱导出直径大于5 mm愈伤组织块的比例高,愈伤组织块褐化率低,形成的绿色愈伤组织块的比例高。绿色愈伤组织容易分化出不定芽。说明这3类细胞分裂素中,PBU促进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能力较强,且能有效减轻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mith) 愈伤组织诱导 N-苯基-N-噻唑基脲(PBU) 噻苯隆(TD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和氧化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敏燕 沙月娥 +3 位作者 欧阳乐军 张润桃 梁卓玲 甘四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81-2583,2587,共4页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9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优化的激素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随后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黄绿色、白色和褐色4种类型,绿色和部分黄绿色的为胚性愈伤组织,后两种为非胚性...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9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优化的激素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随后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黄绿色、白色和褐色4种类型,绿色和部分黄绿色的为胚性愈伤组织,后两种为非胚性愈伤组织。分别测定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为绿色、黄绿色、白色、褐色;胚性愈伤组织的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绿色愈伤组织3种酶活性均高于其他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愈伤组织 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DH_(32-26)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开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4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索尾巨桉DH_(32-26)组培快繁技术,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手段,以尾巨桉DH_(32-26)半木质化萌发茎段为材料,对外植体诱导及无菌组织培养体系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 mg/L+N... [目的]探索尾巨桉DH_(32-26)组培快繁技术,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手段,以尾巨桉DH_(32-26)半木质化萌发茎段为材料,对外植体诱导及无菌组织培养体系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 mg/L+NAA 0.5mg/L,发芽率为92.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4 mg/L+NAA 0.2 mg/L,增殖个数为3.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1/2MS+IBA 0.2 mg/L+ABT 0.3 mg/L,生根率可达98.3%。[结论]该研究获得了尾巨桉初代诱导、增殖和生根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初步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DH32 -26 外植体 组织培养 eucalyptus grandis &215 E.urophylla DH32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生长性状、耐寒力与木材品质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蓝贺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692,697,共7页
对8年生巨桉种源家系试验林的调查分析表明,巨桉种源、家系间在生长性状和耐寒能力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且这些性状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巨桉主干通直度、分枝度在种源家系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树皮厚度、树皮百分率、木材密... 对8年生巨桉种源家系试验林的调查分析表明,巨桉种源、家系间在生长性状和耐寒能力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且这些性状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巨桉主干通直度、分枝度在种源家系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树皮厚度、树皮百分率、木材密度和红心材比率在种源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木材密度和红心材比率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力。通过综合指数选择法,选出了优良速生、耐寒家系和单株,并率先选择了速生、耐寒且木材品质好的优良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eucalyptus grandis) 耐寒性 种源/家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处理对尾巨桉几种生理指标和POD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丽敏 陈秋洁 +2 位作者 陈美清 邓嘉雯 黄真池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5期3696-3699,共4页
6℃冷处理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半年龄树苗24 h后,检测叶片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POD同工酶电泳,并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 6℃冷处理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半年龄树苗24 h后,检测叶片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POD同工酶电泳,并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检测了4个POD基因的转录变化。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冷处理后尾巨桉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但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POD活性都有升高,且与常温下有显著差异。POD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冷处理后,L1、L2、L8、L9和L10共5个酶带表达增强;L3、L4、L5、L6、L7共5个酶带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实时定量PCR检测POD1、POD2、POD3、POD4基因的转录变化发现,低温处理后4个基因的转录明显被抑制,其转录水平分别是常温下的0.21、0.41、0.40和0.21倍。上述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尾巨桉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POD活性、POD同工酶表达变化和POD基因的转录水平等指标有显著影响,低温下这几个指标的变化幅度可作为筛选耐寒性较强尾巨桉株系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 耐寒性 生理指标 PO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I对尾叶桉愈伤组织诱导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黎金燕 王春晖 +1 位作者 黄俊文 黄真池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2153-2156,共4页
将不同浓度DPI添加到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析DPI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SOD、POD、CAT、APX 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1.5μmol/L的DPI显著抑制尾叶桉愈伤组织的诱导,0~0.25μmol/L的DPI能减轻... 将不同浓度DPI添加到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析DPI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SOD、POD、CAT、APX 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1.5μmol/L的DPI显著抑制尾叶桉愈伤组织的诱导,0~0.25μmol/L的DPI能减轻褐化,0.1μmol/L DPI抗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仅9.82%。0~0.25μmol/L的DPI处理后,尾叶桉APX活性随DPI浓度升高而升高,SOD、POD、CAT活性随DPI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添加0.10μmol/L DPI可提高保护酶活性,减轻褐化,促进尾叶桉愈伤组织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DPI 愈伤组织诱导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