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3+)/Eu^(3+)掺杂对KAlSi_(2)O_(6)基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之阳 王焕平 +5 位作者 华有杰 邓德刚 莫志伟 高照 蒋宗恒 徐时清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u^(3+)单掺杂和Eu^(3+)+La^(3+)双掺杂后红色荧光粉的物相均为白榴石相,未出现新相;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白榴石相由四方结构向立方结构转变。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KAlSi_(2)O_(6)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掺杂Eu^(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7时强度最大;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加,K_(0.93)AlSi_(2)O_(6)∶0.0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La^(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0.09时强度最大,比未掺杂La^(3+)时提升2倍以上。同时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和0.09 La^(3+)时红色荧光粉的荧光寿命比单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时更长,色坐标由单掺杂Eu^(3+)时的橙色向红色移动,红色成分更明显,表现出优异的红光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明 Eu^(3+)掺杂 La^(3+)掺杂 红色荧光粉 KAlSi_(2)O_(6) 荧光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掺杂Sc_(2)W_(3)O_(12):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2
作者 赵炎 王佳旭 +4 位作者 李忠辉 刘长立 赵星胜 周恒为 蒋小康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8,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离子掺杂Sc_(2)W_(3)O_(12)红色荧光粉,并通过Gd^(3+)掺杂降低Sc_(2)W_(3)O_(12)基质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增强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结果显示,Gd^(3+)的掺入并没有改变Sc_(2)W_(3)O_(12)的晶体结构;随着Gd^(3+)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离子掺杂Sc_(2)W_(3)O_(12)红色荧光粉,并通过Gd^(3+)掺杂降低Sc_(2)W_(3)O_(12)基质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增强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结果显示,Gd^(3+)的掺入并没有改变Sc_(2)W_(3)O_(12)的晶体结构;随着Gd^(3+)掺杂浓度的递增,晶格畸变加剧,来源于Eu^(3+)的^(5)D_(0)→^(7)F_(2)(612 nm)发光强度显著增强,Gd^(3+)最佳掺杂浓度为0.25,其发光强度为单掺Eu^(3+)的1.95倍,色坐标为(0.6134,0.3503),与标准红光色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此外,荧光粉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即当温度达到498 K时,Gd^(3+)离子掺杂浓度为0.25时制备的样品荧光强度与未掺杂Gd^(3+)离子的样品相比得到了提升,是室温下的53%,其激活能为0.1041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c_(2)W_(3)O_(12) 红色荧光粉 Gd^(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在白光LED上的应用
3
作者 李鹏程 周军 +2 位作者 王伟刚 吴坤尧 李兆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3-651,共9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样品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尺寸为2.8μm;Li_(2)Mg_(3)TiO_(6)∶Eu^(3+)的最佳激发峰位于398 nm,最强发射峰位于617 nm,最佳掺杂浓度为7%。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500 K时,发光强度可保持初始强度的60%,与市售荧光粉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封装得到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器件色坐标为(0.3274,0.3388),显色指数为80,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可应用于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Mg_(3)TiO_(6)∶Eu^(3+) 白光LED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MgTiO_(6)∶Dy^(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4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P2_(1)/n),颗粒大小为1~2μm。当激发光波长为262 nm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表现出典型的Dy^(3+)、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主峰分别为483(^(4)F_(9/2)→^(6)H_(15/2))、579(^(4)F_(9/2)→^(6)H_(13/2))和619 nm(^(5)D_(0)→^(7)F_(2))。Dy^(3+)和Eu^(3+)之间存在明显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98 K下发光强度仍保持为室温的74.36%。通过改变Eu^(3+)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橙红色,YMT∶0.06Dy^(3+),2xEu^(3+)荧光粉在固态LED照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Dy^(3+)、Eu^(3+)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Y_(2)MgTiO_(6)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0-1176,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荧光粉为2μm的不规则颗粒。当激发波长为264 nm时,发射光谱出现四个尖锐的发射峰,分别位于591(^(5)D_(0)→^(7)F_(1))、619(^(5)D_(0)→^(7)F_(2))、657(^(5)D_(0)→^(7)F_(3))和693 nm(^(5)D_(0)→^(7)F_(4))。Eu^(3+)离子之间能量传递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YMT∶0.14Eu^(3+)荧光粉的CIE色度坐标为(0.645,0.332),与红光标准色坐标(0.67,0.33)非常接近。变温PL光谱及热激活能计算结果显示荧光粉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因此YMT∶Eu^(3+)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LED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 溶胶-凝胶法 Y_(2)MgTiO_(6) 红色荧光粉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蒸气对β-Li_(2)TiO_(3:)Eu^(3+)荧光粉的全谱发光性能影响
6
作者 于成龙 刘冠华 +6 位作者 刘子航 金党波 程航 齐勇 王志齐 李海 王秀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_(3):0.5 mol%Eu^(3+)的相对湿度可达81%RH.在波长为396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β-Li_(2)TiO_(3):0.5 mol%Eu^(3+)发射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613 nm的红光,荧光寿命为773.36μs,高压水蒸气处理对β-Li_(2)TiO_(3):0.5 mol%Eu^(3+)的电偶极跃迁发射峰和磁偶极跃迁发射峰位置没有变化,但发射峰强度增强并且荧光寿命降至386.81μs.高压水蒸气高压处理后的荧光粉色坐标x=0.47,y=0.51,色温为3300 K,红光色纯度为96.6%,比高压处理前显示出更优异的显色性能.高压水蒸气处理后的β-Li_(2)TiO_(3):0.5 mol%Eu^(3+)电偶极跃迁谱线强度参数Ω_(2)增加至4.21×10^(-19)cm^(2),^(5)D_(0)→^(7)F_(2)跃迁的荧光分支比β2也增加至96.9%,而量子效率η减小至57%,证实了湿度对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具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蒸气 β-Li_(2)TiO_(3:)Eu^(3+)荧光粉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3)Ga_(4)O_(9)∶Tb^(3+),Eu^(3+)荧光粉的制备与光色调控
7
作者 王谨 赵淑娟 +2 位作者 唐沛 李贵花 蔡格梅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2-1451,共10页
光色可调荧光粉在健康照明、荧光防伪、光学测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蓝绿可调的Ca_(3)Ga_(4)O_(9)∶Tb^(3+)荧光粉为基础,设计掺入能发射红光的Eu^(3+),合成了系列荧光粉Ca_(2.98-x)Ga_(4)O_(9)∶0.02Tb^(3+),xEu^(3+),实现... 光色可调荧光粉在健康照明、荧光防伪、光学测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蓝绿可调的Ca_(3)Ga_(4)O_(9)∶Tb^(3+)荧光粉为基础,设计掺入能发射红光的Eu^(3+),合成了系列荧光粉Ca_(2.98-x)Ga_(4)O_(9)∶0.02Tb^(3+),xEu^(3+),实现了从绿光到红光的连续光色调节。随着Eu^(3+)的掺杂浓度从x=0.01增加到x=0.09,Tb^(3+)→Eu^(3+)的能量传递效率从20%升高到90.8%,色温从6083 K降低至1750 K。计算结果和能级分析结果表明,Tb^(3+)→Eu^(3+)的能量传递是由于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和交叉弛豫过程引起的。Ca_(2.96)Ga_(4)O_(9)∶0.02Tb^(3+),0.02Eu^(3+)荧光粉在温度达到398 K时,Tb^(3+)和Eu^(3+)的发光强度分别保持在298 K时的发光强度的46.6%和49.8%,两种激活剂离子的热稳定性接近。本工作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新型紫外激发光色可调的荧光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Tb^(3+)/Eu^(3+)掺杂 光色可调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Y_(2)O_(3)海绵状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8
作者 夏梓文 梁平 +3 位作者 冯扬 杨伟业 彭鸿雁 赵世华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09,共6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六水硝酸钇(YN_(3)O_(9)·6H_(2)O)为唯一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_(2)O_(3)∶Eu^(3+)海绵状微米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研... 以尿素为沉淀剂,六水硝酸钇(YN_(3)O_(9)·6H_(2)O)为唯一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_(2)O_(3)∶Eu^(3+)海绵状微米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晶相结构、元素组成及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海绵状微米球可能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当YN_(3)O_(9)·6H_(2)O与尿素摩尔比为1∶4且经800℃退火2h时,制备的产物为海绵状微米球结构;当尿素浓度减小时,所得产物为海绵状微米球和纳米颗粒;当尿素浓度增大时,所得产物为微米片和微米棒;Eu^(3+)掺杂浓度为6%(摩尔分数)时,海绵状微米球在波长617nm处出现最强的红光发射峰,对应Eu^(3+)的^(5)D0→^(7)F2跃迁,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明显下降。水热合成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制备的海绵状微米球结晶度较好、粒径分布均匀,仅改变沉淀剂的浓度就能实现对产物形貌特征的有效调控,为生产形貌可控和发光性能优异的Y_(2)O_(3)∶Eu^(3+)微米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Y_(2)O_(3)∶Eu^(3+) 微米球 光致发光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InP_(3)O_(11):Eu^(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占位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力 赵淑娟 +3 位作者 李贵花 刘一佳 王荣荣 蔡格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3-922,共10页
红色荧光粉是提高发光二极管(LED)显色指数、降低色温的重要组分。本文选择具有红色特征发射的Eu^(3+)作为激活剂离子,以新型磷酸盐Sr_(2)InP_(3)O_(11)为荧光粉基质,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系列Sr_(2-x)InP_(3)O_(11):xEu^(3+)(简化为S... 红色荧光粉是提高发光二极管(LED)显色指数、降低色温的重要组分。本文选择具有红色特征发射的Eu^(3+)作为激活剂离子,以新型磷酸盐Sr_(2)InP_(3)O_(11)为荧光粉基质,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系列Sr_(2-x)InP_(3)O_(11):xEu^(3+)(简化为S_(2-x)IP_(3):xEu^(3+))和Sr_(2)In_(1-x)P_(3)O_(11):xEu^(3+)(简化为S_(2)I_(1-x)P_(3):xEu^(3+))荧光粉。利用XRD、室温及变温PL光谱、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详细研究了所制备荧光粉的光致发光性能及其受阳离子位点(Sr位和In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荧光粉在254nm和393nm激发下均可发出明亮的橘红光(593nm和612nm主导)。此外,所合成的荧光粉具有较好的色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表明其在荧光粉转换型白光LED照明和显示领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Eu^(3+)掺杂 占位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掺杂对GdTaO_4:Eu^(3+)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莉红 顾牡 +3 位作者 刘小林 张睿 刘冰洁 徐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4-1057,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浓度Zn2+的GdTaO4:Eu0·1荧光粉,研究了Zn2+掺杂对Gd-TaO4:Eu3+的结晶性能,晶粒形貌和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发-发射谱、衰减时间谱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浓度Zn2+的GdTaO4:Eu0·1荧光粉,研究了Zn2+掺杂对Gd-TaO4:Eu3+的结晶性能,晶粒形貌和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发-发射谱、衰减时间谱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2+掺杂可显著提高GdTaO4:Eu3+的光致发光强度,当掺杂浓度x=0·01时,光强被提高至2·7倍,可归因于的Zn2+进入了GdTaO4:Eu3+基质晶格,产生了一定浓度的氧空位以达到电荷平衡,并导致发光中心Eu3+的晶格场发生畸变;当x=0·13时,光强提高至3·2倍,且其衰减时间被缩短至40%,可归因于Zn2+的助熔剂效果;但当x>0·13时,ZnO和GdTa7O19杂相的出现将导致发光强度减弱和衰减时间延长。另外,初步探索表明,Li2CO3和KCl的共掺杂能进一步提高GdTaO4:Eu0·1,Zn0·13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TaO4:Eu^3+ 荧光粉 固相反应 Zn^2+掺杂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和Y^(3+)掺杂对Ca_2MgSi_2O_7: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章少华 胡江峰 +1 位作者 王建军 谢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共3页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当掺杂Ce3+和Y3+的量分别为0.007mol和0.05mol时,所得荧光粉在532nm处的发光强度分别是未掺杂时的127%和117%。结果表明,在Ca2MgSi2O7中Ce3+与Eu2+存在能量传递,Ce3+的加入显著敏化了Eu2+的发光,导致荧光强度的进一步提高;Y3+的掺杂可以使荧光粉的粒径减小,并导致基质中的电荷缺陷而敏化Eu2+发光,从而使荧光强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Ca_2MgSi_2O_7:Eu^2+ CE^3+ Y^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荧光粉Ba_(5)SiO_(4)Cl_(6)∶Eu^(2+),Ln^(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巍 陈欣 +4 位作者 陈文潇 苟彩祥 钱士业 王吉乐 秦宇鑫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4-1991,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Ba_(5)SiO_(4)Cl_(6)∶Eu^(2+),Ln^(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余辉光谱和热释光光谱等手段,对荧光粉进行了结构和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347 nm的紫外光激发下,Eu^(2+)单...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Ba_(5)SiO_(4)Cl_(6)∶Eu^(2+),Ln^(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余辉光谱和热释光光谱等手段,对荧光粉进行了结构和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347 nm的紫外光激发下,Eu^(2+)单掺杂和Eu^(2+)、Ln^(3+)共掺杂的荧光粉都发出明亮的蓝光,发射光谱显示其具有2个明显的峰值,分别位于440 nm和500 nm,属于Eu^(2+)在不同格位的特征发射(4f^(6)5d1-4f^(7))。镧系离子掺入后在带隙中会产生杂化能级,引入不同深度的陷阱,对材料的余辉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Ba_(5)SiO_(4)Cl_(6)∶Eu^(2+),Ln^(3+)样品的性能最佳,其余辉时间超过12 h。Ba_(5)SiO_(4)Cl_(6)∶Eu^(2+),Ln^(3+)样品与单掺杂样品相比初始亮度提高了12倍。Dy^(3+)的掺入有效提高了样品中深陷阱(T_(2))的浓度,有望用于光学数据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荧光粉 Eu^(2+)掺杂 镧系元素 热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对Ba2Mg(BO3)2∶Eu^3+荧光粉基质晶格及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晓波 李江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2-456,共5页
系统研究了Ba2Mg(BO3)2∶Eu^3+荧光粉的高温固相法制备工艺条件,发现在900℃下保温3 h制得的样品的发光性能最好。研究了Eu^3+掺杂浓度对基质晶格环境和发光性质的影响,当Eu^3+浓度较低时,荧光粉在594 nm的发射峰强度最大,随着Eu^3+掺... 系统研究了Ba2Mg(BO3)2∶Eu^3+荧光粉的高温固相法制备工艺条件,发现在900℃下保温3 h制得的样品的发光性能最好。研究了Eu^3+掺杂浓度对基质晶格环境和发光性质的影响,当Eu^3+浓度较低时,荧光粉在594 nm的发射峰强度最大,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Eu^3+偏离对称中心的程度越来越大,当Eu^3+浓度超过3at%时,荧光粉在613 nm的发射峰强度开始急剧增强,浓度达到3.5at%时,613 nm的发射开始占主导,这是由于晶体结构的扭曲程度导致晶格对称性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释放了更多禁戒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制备的橙色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InGaN芯片有效激发,应用于白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2Mg(BO3)2∶Eu^3+ 荧光粉 晶格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Eu^(3+)双掺杂CaLaGa_(3)O_(7)颜色可调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14
作者 刘云云 黄传鑫 +1 位作者 王猛 王燕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0-1567,共8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u^(3+)单掺和Dy^(3+)/Eu^(3+)双掺CaLaGa_(3)O_(7)单基质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结构,与基质晶体一致,表明成功合成了...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u^(3+)单掺和Dy^(3+)/Eu^(3+)双掺CaLaGa_(3)O_(7)单基质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结构,与基质晶体一致,表明成功合成了Eu^(3+)单掺和Dy^(3+)/Eu^(3+)双掺杂的CaLaGa_(3)O_(7)荧光粉。在波长393 nm近紫外光激发下,Eu^(3+)∶CaLaGa_(3)O_(7)表现出Eu^(3+)的特征红光发射(5 D0→7 F2),并且发光纯度高达100%。共掺Dy^(3+)之后,Dy^(3+)/Eu^(3+)双掺CaLaGa_(3)O_(7)荧光粉不仅可以被波长393 nm的光激发还可以被波长348 nm的光激发。不管是哪个波长的光激发,Dy^(3+)/Eu^(3+)∶CaLaGa_(3)O_(7)发射光谱同时包含了Eu^(3+)的特征红光发射和Dy^(3+)的特征黄光发射(4 F_(9/2)→6 H_(13/2))。通过对发射谱和荧光寿命分析得出,双掺荧光粉中Dy^(3+)和Eu^(3+)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过程。进一步计算了各个样品对应的色坐标,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由348 nm改变为393 nm时,色坐标整体上从黄绿色区域移动到黄橙光区域。因此,Dy^(3+)/Eu^(3+)∶CaLaGa_(3)O_(7)是一种光色可调发光材料,在显示和固态照明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Ga_(3)O_(7) Dy^(3+)/Eu^(3+)双掺杂 荧光粉 发光性能 颜色可调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Eu^(3+)共掺杂NaLa(WO_4)_2白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斌 何晓燕 +1 位作者 张涛 欧阳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42-2147,共6页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的NaLa(WO_4)_2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393 nm波长激发下,添加0. 188 g的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同时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在0...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的NaLa(WO_4)_2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393 nm波长激发下,添加0. 188 g的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同时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在0. 06 mol/L时NaLa(WO_4)_2荧光粉与其他浓度样品比较有较好的发光性能样品呈多孔状,孔大且分布较为均匀,因此调控Dy^(3+)和Eu^(3+)物质的量之比可以对NaLa(WO_4)_2:Dy^(3+),Eu^(3+)荧光粉的色坐标进行有效的调节,当Dy^(3+)/Eu^(3+)的掺杂比为1:1时NaLa(WO_4)_2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 327,0. 341)接近标准白光色坐标(0. 33,0. 33),是有望用于暖白光LED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Dy^3+和Eu^3+共掺杂 白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Li^+、Na^+、Al^(3+)掺杂的BaF_2∶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叶颖 王林香 +1 位作者 庹娟 赵海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59,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金属离子Li^+、Na^+、Al^(3+)掺杂的BaF_2∶Eu^(3+)荧光粉体.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分别对其微结构、形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266 nm激发下,与单掺23% Eu^(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金属离子Li^+、Na^+、Al^(3+)掺杂的BaF_2∶Eu^(3+)荧光粉体.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分别对其微结构、形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266 nm激发下,与单掺23% Eu^(3+)样品相比,掺杂摩尔浓度为9% 的Li^+、Na^+、Al^(3+)样品的611 nm处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4.71倍、1.51倍及1.35倍.掺入Li^+或Al^(3+)后Eu^(3+)的~5D_0能级的寿命变长,Na^+的掺入使Eu^(3+)的能级寿命变短.相比BaF_2∶23% Eu^(3+)样品,9% Li^+、6% Na^+、23% Eu^(3+)共掺BaF_2样品及9% Li^+、12% Al^(3+)、23% Eu^(3+)共掺BaF_2样品的发光分别提高1.73倍和3.05倍,相应的能级寿命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F2:Eu3+荧光粉 金属离子掺杂 发光特性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型Eu^(2+)掺杂荧光粉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坤领 游欢欢 +1 位作者 高发明 贾永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5-1412,共8页
近年来,用于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的窄带发射荧光粉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白光质量以及保持色度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Eu^(2+)离子独特的4f⁃5d跃迁以及与局部环境的依赖性,为制备窄带发射荧光粉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用于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的窄带发射荧光粉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白光质量以及保持色度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Eu^(2+)离子独特的4f⁃5d跃迁以及与局部环境的依赖性,为制备窄带发射荧光粉提供了可能。但是,目前窄带发射的理论尚不完备,大多Eu^(2+)掺杂窄带发射荧光粉的研发均基于大量的重复性试验。本文以位形坐标模型为基础,从理论计算方面对窄带型Eu^(2+)掺杂荧光粉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局部配位环境、晶体结构、斯托克斯位移以及耦合声子频率等因素对Eu^(2+)离子发射半峰宽(FWHM)的影响,期望为新型Eu^(2+)掺杂窄带发射荧光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2+)掺杂荧光粉 窄带发射 配位环境 斯托克斯位移 声子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Sr_(3)Y_(2)TeO_(9)的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寅 杨伟斌 +3 位作者 罗新 谢岚驰 林洪沂 熊飞兵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02-1708,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Y_(2-x)TeO_(9)∶xEu^(3+)新型红色荧光粉,研究了Sr_(3)Y_(2-x)TeO_(9)∶xEu^(3+)的物相结构、发光性能、衰减寿命以及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红色荧光粉Sr_(3)Y_(2-x)TeO_(9)∶xEu^(3+)能在近紫...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Y_(2-x)TeO_(9)∶xEu^(3+)新型红色荧光粉,研究了Sr_(3)Y_(2-x)TeO_(9)∶xEu^(3+)的物相结构、发光性能、衰减寿命以及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红色荧光粉Sr_(3)Y_(2-x)TeO_(9)∶xEu^(3+)能在近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发出强烈的红光,并确定了Sr_(3)Y_(2-x)TeO_(9)∶xEu^(3+)的浓度猝灭机制是电偶极-电偶极之间相互作用。其色坐标结果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该荧光粉的色坐标均在红色区域。温度相关荧光发射光谱揭示了该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荧光衰减曲线显示在Sr_(3)Y_(2-x)TeO_(9)∶xEu^(3+)荧光粉中当x=0.34时为最佳掺杂浓度,其平均荧光寿命为0.619 ms。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红色荧光粉Sr_(3)Y_(2-x)TeO_(9)∶xEu^(3+)在荧光转换近紫外激发白光二极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Eu^(3+) 碲酸盐 Sr_(3)Y_(2-x)TeO_(9) 红色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光致发光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红色荧光粉SrZnO_2:Eu^(3+)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21
19
作者 贺香红 周健 +1 位作者 李卫华 周全法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06-1710,共5页
A series of novel luminescent materials, SrZnO2:M (M=Eu3+, or Eu3+ + Li+)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high-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rZnO2:Eu3+ phosphor were studied ... A series of novel luminescent materials, SrZnO2:M (M=Eu3+, or Eu3+ + Li+)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high-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rZnO2:Eu3+ phosphor were studied through XRD, photoluminescence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excitation spectra show a broad intense band and a number of small peaks corresponding to the inner 4f-shell excitations of Eu3+ (the strongest one is at 395 nm for 7F0-5L6). After SrZnO2:Eu3+ phosphor was co-doped with Li+ ions, its charge transfer band extended to longer wavelengths. This resulted in increase of luminescent quantum efficiency of the sample. SrZnO2:Eu3+,Li+ phosphor can be efficiently excited by longer UV. From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SrZnO2:Eu3+ phosphor, apart from transition emissions of 5D0 → 7FJ (J=0~4), the transition emissions from 5D1 → 7FJ (J=0~2) have been observed. For the SrZnO2:Eu3+ phosphor, under excitation of UV, the dominant emission is at about 612 nm, due to the 5D0 → 7F2 hypersensitive transition. The incorporation of Li+ ions greatly enhanced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and made emission peak from 5D0 → 7F2 transition red-shif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ZnO2:Eu^3+荧光粉 铕离子 光致发光性能 红光 红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沉淀法制备细颗粒红色荧光粉Y_2O_3∶Eu^(3+)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曰圣 屈芸 +1 位作者 肖监谋 陈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9-364,共6页
对草酸作为沉淀剂制备的细颗粒红色荧光粉Y2 O3 ∶Eu3 + 进行结构和发光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 :其一次粒径为 2 0~ 30nm ,团聚尺寸D50 =0 .5 3μm。该荧光粉最大激发峰位于 2 5 2 .2nm ,较微米级荧光粉 2 33nm红移了 19.2nm ;最大的发射... 对草酸作为沉淀剂制备的细颗粒红色荧光粉Y2 O3 ∶Eu3 + 进行结构和发光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 :其一次粒径为 2 0~ 30nm ,团聚尺寸D50 =0 .5 3μm。该荧光粉最大激发峰位于 2 5 2 .2nm ,较微米级荧光粉 2 33nm红移了 19.2nm ;最大的发射峰位于 6 12nm ,与微米级的相比几乎没有差别。Eu3 + 离子的掺入构成了发光中心 ,其最佳掺杂的质量分数为 9% ,荧光粉发光的猝灭浓度由微米级的 6 %提高到 9%。由于纳米晶存在表面缺陷和悬挂键 ,其亮度约为微米晶的 70 %左右 ,随着团聚尺寸的增加、煅烧温度的提高和助熔剂的加入 ,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增大。包膜能部分消除表面缺陷和悬挂键 ,提高发光亮度。荧光粉的色坐标为x =0 .6 4 79,y =0 .34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沉淀 细颗粒 荧光粉 Y2O3:Eu^3+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