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胡晓梅 董梅花 +3 位作者 翟剑霜 程琳 姜燕萍 王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6期1447-1449,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误吸风险评估并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误吸风险评估并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根据量表评分筛查出低、中度风险患者,分为干预1组和干预2组,干预1组按常规护理,干预2组按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统计对照组和干预组1、2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干预1组和干预2组SSA评分结果。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组和干预2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误吸风险评估中规范评估流程,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还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 误吸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ar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周小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1期2000-2001,共2页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Autar量表,对2013年1-12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24h之内进行下肢DVT形成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入院后第7d,...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Autar量表,对2013年1-12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24h之内进行下肢DVT形成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入院后第7d,对患者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各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1)低危组72例患者,发生下肢DVT 2例,发生率为3%;中危组38例患者,发生下肢DVT9例,发生率为24%;高危组26例患者,发生下肢DVT 11例,发生率为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5,P<0.01)。(2)Autar量表评分与下肢DVT的发生呈正相关(r=0.367,P<0.05)。(3)Autar量表"活动能力"模块不同评分组患者下肢DVT形成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496,P<0.01)。结论应用Autar量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可预测其下肢DVT发生风险,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预见性治疗与护理干预,减少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Autar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CPSS和FAST-ED的院前评估量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谭若利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10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娄底市首个联合CPSS和FAST-ED的院前评估量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娄底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 目的探讨娄底市首个联合CPSS和FAST-ED的院前评估量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娄底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院前使用卒中评估量表)和对照组80例。在卒中院前急救过程中,干预组使用联合CPSS和FAST-ED的卒中院前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到达医院至使用溶栓药物时间(DNT)及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以评估卒中院前评估量表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史、房颤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和脑卒中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DNT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溶栓后NIHSS评分下降4分或达到0分定义的溶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院前评估量表(CPSS和FAST-ED)的应用能够明显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药物的应用时间,且能够显著减轻卒中患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院前评估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utar量表在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庄伟清 张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Autar量表对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入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脑外科的43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11例和对照组221例。对照组按照脑... 目的探讨改良Autar量表对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入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脑外科的43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11例和对照组221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改良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采取相应的DVT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4.74%)低于对照组(11.76%)、住院天数[(34.289±5.620)d]少于对照组[(42.036±8.2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改良Autar量表能预警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中高风险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降低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预防 Au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FMA评分、MoCA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丁金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181-183,共3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FMA评分、Mo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o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5.51±3.23)、(27.45±1.22)、(88.67±4.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3.02±6.14)、(20.47±1.69)、(54.34±3.4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流程当中选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优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更好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评分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通督针法联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宇峰 李建婷 +1 位作者 赵明华 黄晓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8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调神通督针法联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联合辨证口服中药、现代功能康复及针灸等。治疗组30例... [目的]观察调神通督针法联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联合辨证口服中药、现代功能康复及针灸等。治疗组30例调神通督针法(取神庭、百会)百会、神庭进针方向从前至后,针刺0.8-1寸,深度达到帽状腱膜下,捻转得气后,加电针,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15min后改变为疏密波,以防电适应;电针30min结束后去除电针及配穴,继续留头针1h;留针期间,每隔30min捻转1次,直至出针;留针期间进行认知功能训练,1次/d,周日休息1d;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4周),随访12周,判定疗效。[结果]Mo CA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治疗组有改善(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神通督针法联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调神通督针法 西医结合单元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 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评分 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认知障碍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利华 方楚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625-5627,共3页
目的分析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SAO)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认知障碍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AO合并DM患者作为研究组(37例重度认知功能障碍,63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选取... 目的分析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SAO)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认知障碍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AO合并DM患者作为研究组(37例重度认知功能障碍,63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选取同期襄城县人民医院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研究组轻度、中度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每天血糖波动次数,分析HbA1c、MAGE与MOCA评分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组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重度认知障碍患者HbA1c、2 h PG、MAGE高于轻度患者,血糖波动次数多于轻度患者,MOCA评分低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MAGE(r=-0.893,P<0.05)、HbA1c(r=-0.437,P<0.05)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能一定程度上判断其认知障碍程度,有助于早期临床干预,防治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脉闭塞型脑 糖尿病 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评估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氏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屈尧尧 高欣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4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焦氏头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焦氏头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和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氏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焦氏头针 简易精神状态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维帅 谭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HSS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2例首发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分别进行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根据评分进行危险性分级(高、中、低危),分别... 目的探讨ABCD2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HSS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2例首发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分别进行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根据评分进行危险性分级(高、中、低危),分别观察两种评分下高、中、低危患者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预测TIA后7天发展为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ABCD2评分低、中、高危患者TIA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1.37%(16/51)、59.09%(39/66)、66.67%(10/15),两两比较P均<0.05。ESRS+HSSS评分低、中、高危患者TIA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1.88%(14/64)、74.14%(43/58)、80.00%(8/10),三者比较P均<0.05。ABCD2评分预测TIA后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ESRS+HSSS评分为0.816,两者比较P<0.05。结论 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均可作为TIA发作后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指标,且前者的预测价值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评分 HS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