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硫天然气中单质硫溶解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明理 万莹 +4 位作者 霍翔宇 魏媛 王艺潼 李农 岳双丽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硫沉积是高含硫天然气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溶解度变化是硫沉积发生的根本原因,研究高含硫气藏中单质硫的溶解度变化规律是认识和解决硫沉积问题的基础。为此,从实验测量、(半)经验模型与热力学模型、机器学习、分子模拟等角... 硫沉积是高含硫天然气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溶解度变化是硫沉积发生的根本原因,研究高含硫气藏中单质硫的溶解度变化规律是认识和解决硫沉积问题的基础。为此,从实验测量、(半)经验模型与热力学模型、机器学习、分子模拟等角度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总结了天然气组分中单质硫溶解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单质硫溶解度实验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不同天然气成分、温度和压力下的部分数据,但数据来源多样,实验条件差异较大,且数据量较少,不能满足精准预测需求;②(半)经验模型和热力学模型获得较多应用,但需根据实测数据调整参数,缺乏普适性;③机器学习方法在单质硫溶解度预测中具有较大潜力,但依赖数据质量和数量,缺乏可解释性,且泛化能力有限;④分子模拟可避免极端实验条件并可揭示单质硫溶解度的微观机制,但受限于计算资源、力场适用性和模拟时间尺度,未来需开发更精确的模型和力场,以提高其可信度和适用性。结论认为,单质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机制和溶解度演化规律仍然存在一些认识模糊区域,需要从理论、实验、模型、数据等多维度进一步认识硫沉积规律,包括:①针对天然气成分、温度、压力等变量空间,开展更多的实验测量和计算模拟研究,获得丰富的数据样本;②建立近真实环境的计算模型和实验装置,研究非平衡状态环境快速变化条件下的溶解度变化规律;③利用人工智能如大语言模型等方法分析单质硫溶解和析出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数据,在复杂的变量空间认识硫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为控制硫沉积找到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硫沉积 溶解度 单质硫 硫化氢 状态方程 机器学习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聚集态分子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金雨 李懿欣 +3 位作者 纪和 王永军 张河猛 王伟业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深入探究煤聚集态分子的结构特征对于理解煤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林华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等方法并结合ChemDraw... 深入探究煤聚集态分子的结构特征对于理解煤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林华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等方法并结合ChemDraw绘图软件得出了煤聚集态分子模型,最终采用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验证了分子结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煤样中的碳元素主要以芳香碳为主,芳环桥碳与周碳含量之比为0.33;氧元素主要以醚、酚、羧基、羰基等形式存在,氮元素主要以吡啶和吡咯形式存在,硫元素主要以砜型硫、亚砜和噻吩形式存在。构建了林华煤大分子平面结构模型,其分子式为C_(212)H_(156)O_(9)N_(2)S_(3),其中芳香结构单元包括1个苯环、6个萘环、2个菲环、2个蒽环、1个四元芳香环、1个五元芳香环、1个吡啶、1个吡咯、1个噻吩。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对煤大分子结构模型进行分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优化,得到林华煤聚集态分子模型,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密度校验、孔隙特征校验和甲烷吸附测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结构 聚集态模型 分子模拟 结构优化 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rial⁃Peng⁃Long状态方程优化及应用
3
作者 彭钺 张蕾 +4 位作者 谢明伟 袁晓霞 麻宏亮 李芳 李明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83,共10页
为进一步提升Virial⁃Peng⁃Long(VPL)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EOS)描述气相爆轰产物热力学关系准确性,实现VPL EOS对高密度炸药爆轰性能预测准确性提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修正Exponential⁃6(Exp⁃6)势函数近程排斥段存在的异常拐... 为进一步提升Virial⁃Peng⁃Long(VPL)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EOS)描述气相爆轰产物热力学关系准确性,实现VPL EOS对高密度炸药爆轰性能预测准确性提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修正Exponential⁃6(Exp⁃6)势函数近程排斥段存在的异常拐点,得到势能曲线全域连续、光滑的指数型分子势Exponential⁃6modified(Exp⁃6m),基于Exp⁃6m势2~5阶维里系数理论值建立了改进形式的高阶维里型气相爆轰产物状态方程:Virial⁃Peng⁃Long⁃modified(VPLm)EOS。一方面,应用VPLm EOS计算了太安(PETN)、硝化甘油(NG)等低碳/无碳炸药,以及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等具有高能量密度炸药的爆轰Chapmann⁃Jouguet(C⁃J)参数,结果表明基于VPLm EOS能够准确评价炸药的爆轰性能。其中对PETN在较高密度下爆压预测偏差普遍低于1.5%,对高密度CL⁃20爆速预测偏差能控制在1.6%以内,计算准确性相比VPL EOS有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应用VPLm EOS计算了典型含金属起爆药叠氮化铅(LA)在不同密度下的爆速,结果表明VPLm EOS对LA爆速的预测准确性好于Explo5和CHEETAH,相比VPL EOS对LA在较高密度下的爆速计算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ial⁃Peng⁃Long状态方程 分子势函数 爆轰性能 叠氮化铅(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煤有机大分子模型构建及结构优化
4
作者 李大虎 杨方家 +1 位作者 曹钊 李若琦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4-166,共13页
为了明晰氧化作用对煤分子结构的影响,针对骆驼山选煤厂路天9号氧化煤,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构建了氧化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能量最低优化处理,最终构建了氧化煤的聚集态结构模型。研究... 为了明晰氧化作用对煤分子结构的影响,针对骆驼山选煤厂路天9号氧化煤,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构建了氧化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能量最低优化处理,最终构建了氧化煤的聚集态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煤中桥碳周碳比为0.2228、芳香结构以苯环和萘为主;平均亚甲基链长为1.9056、脂肪碳结构以甲基和亚甲基为主;氧在煤分子结构中主要以C=O、C-O和COO-形式存在,氮原子以吡啶和吡咯形式存在,硫原子以噻吩和砜的形式存在。最终确定路天9号氧化煤的分子式为C_(225)H_(177)N_(3)O_(33)S_(2),分子量为3515。经结构优化和退火处理后,氧化煤大分子聚集态仿真密度为1.10 g/cm^(3)。此外,由于氧化作用破坏了煤的芳碳结构,导致路天9号氧化煤的桥碳周碳比和平均亚甲基链长虽然仍在正常范围内,但芳碳率仅为57.46%,显著低于正常未氧化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煤 分子模型 聚集态结构 芳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PT状态方程在受限空间内CO_(2)-碳氢混合物的相平衡
5
作者 孟展 白恒 赵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为了将状态方程准确应用于限域空间,通过扩展PT状态方程,系统地探讨了CO_(2)及其混合物在限域空间的热物理性质和相行为。通过引入分子与壁面间的相互作用和毛细管效应,对传统PT状态方程进行了修正。结合实验数据和分子模拟结果,开发了... 为了将状态方程准确应用于限域空间,通过扩展PT状态方程,系统地探讨了CO_(2)及其混合物在限域空间的热物理性质和相行为。通过引入分子与壁面间的相互作用和毛细管效应,对传统PT状态方程进行了修正。结合实验数据和分子模拟结果,开发了基于纳米孔径尺寸和分子尺寸的临界偏移模型,以描述临界特性的偏移现象。基于建立的状态方程模型结合临界偏移模型,研究了CO_(2)-nC_(10)和CO_(2)-CH_(4)二元混合体系中,界面张力随温度、压力和纳米通道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修正后的PT状态方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扩展后的状态方程在预测CO_(2)和碳氢化合物二元混合体系在纳米通道中的热物理性质和相行为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该新模型为理解纳米尺度下流体的相行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工具,有助于更深入地掌握CO_(2)及其混合物在限域空间中的热物理性质和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空间 状态方程 界面张力 分子-壁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限域下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及页岩油赋存状态 被引量:3
6
作者 洪智宾 吴嘉 +3 位作者 方朋 余进洋 伍正宇 于佳琦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8,共9页
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页岩储层中—低熟页岩油的族组分组成为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纳米尺度的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对地层条件下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在纳米尺度空间中的分子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页岩油可动性限... 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页岩储层中—低熟页岩油的族组分组成为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纳米尺度的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对地层条件下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在纳米尺度空间中的分子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页岩油可动性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由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沥青质4类族组分和水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18.6%,18.9%,19.7%,38.6%和4.2%,4类族组分的代表分子分别为nC_(18),1-甲基菲,一个带有含羧基的长侧链基团的芳香双环结构和C_(58)H_(65)NS。②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模拟初态各族组分均一分布时能量较高,随着模拟时间推移,体系非均质性增强,能量逐步降低;饱和烃与芳香烃分子更易扩散,而非烃和沥青质具有自聚集现象,最终生成以分散小分子为主的游离子体系(饱和烃与芳香烃的总质量分数为42.9%)和以大分子聚集体为主的聚集子体系(非烃和沥青质总质量分数为74.3%);游离子体系中总分子质量更大,占原可溶有机质模拟体系总分子质量的66.7%,扩散速率更快,模拟终态时的密度更小。③分子质量和分子极性是影响纳米限域下页岩油可动性的重要因素;极性分子自聚集必然引发可溶有机质体系的非均质性变化,极性分子团簇非均匀分布并吸附在纳米孔喉空间中可造成页岩油的运移通道堵塞,从而限制页岩油的可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非均质性 可溶有机质体系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限域 沥青质聚集体 分子质量 分子极性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LW状态方程的氢氟爆轰参数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陈庆慈 陈放 +1 位作者 周壮壮 乔红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氟气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与氢气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为了得到氢氟爆轰的爆轰参数,基于VLW状态方程与爆轰理论对氟气与氢气在标准状况预混条件下爆轰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当氢气与氟气的摩尔比为1∶1时,计算得到爆压为15.31 MPa,爆温... 氟气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与氢气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为了得到氢氟爆轰的爆轰参数,基于VLW状态方程与爆轰理论对氟气与氢气在标准状况预混条件下爆轰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当氢气与氟气的摩尔比为1∶1时,计算得到爆压为15.31 MPa,爆温为6 479 K。利用materials studio与CP/2K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氢与氟的反应,对现有氢氟反应机理进行了完善。最后通过FLUENT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摩尔比为1∶1时的氢氟爆轰进行了仿真计算,因爆轰波在管道内多次叠加,所以计算出超压可达46 MPa,高于理论爆压值的15.31 MPa;管道内计算出的温度可达6 800 K,与理论爆温值相差4.6%,对研究氢氟爆轰条件与能量释放规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W状态方程 氢与氟 气相爆轰 分子动力学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丝素蛋白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凤娟 许时婴 +1 位作者 王璋 杨瑞金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3-25,43,共4页
以废蚕丝为原料,经精练、溶解、渗析器脱盐、喷雾干燥,制得了可溶性丝素蛋白。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同时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S)、圆二色性(CD)等手段,研究了可溶性丝素蛋白的结构。结果表明,可溶性... 以废蚕丝为原料,经精练、溶解、渗析器脱盐、喷雾干燥,制得了可溶性丝素蛋白。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同时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S)、圆二色性(CD)等手段,研究了可溶性丝素蛋白的结构。结果表明,可溶性丝素蛋白的分子构象以无规卷曲结构为主,聚集态结构呈无定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丝素蛋白 结构研究 分子构象 聚集态结构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制冷剂在烷基萘润滑油中的溶解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斌 李力 +1 位作者 彭学院 张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3-108,共6页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制冷剂在烷基萘润滑油中溶解度的变化,根据分子聚集理论修正了状态方程并运用相应的混合法则,建立了二氧化碳在烷基萘润滑油中溶解度的理论计算模型.模型中润滑油的临界物性参数通过基团贡献法估算得到.与现有文献实验...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制冷剂在烷基萘润滑油中溶解度的变化,根据分子聚集理论修正了状态方程并运用相应的混合法则,建立了二氧化碳在烷基萘润滑油中溶解度的理论计算模型.模型中润滑油的临界物性参数通过基团贡献法估算得到.与现有文献实验数据对比发现,建立在vdWaals分子聚集理论修正方程上的理论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实验工况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56%和3.47%,且溶解度越高,分子聚集现象越明显,模型计算值越准确.利用PR和RKS修正方程计算出的溶解度误差均非常大,分别达到了48.92%和46.91%,不适用于二氧化碳制冷剂在烷基萘润滑油中溶解度的理论计算.利用模型对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在0℃和10℃下,压力从3.5MPa增加到4.5MPa时,溶解度约提高19%,而当过热度从0℃升高到20℃时,溶解度分别降低20.9%和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溶解度 VD Waals状态方程 分子聚集模型 基团贡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下特殊黏弹性流体的性能评价及驱油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2 位作者 王荣健 刘义刚 张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6,182,共9页
采用黏度计、流变仪、动态光散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交联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分子线团尺寸(Dh)和黏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和调驱实验装置,评价交联聚合物凝胶的流动性和调剖能力。结果表明:... 采用黏度计、流变仪、动态光散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交联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分子线团尺寸(Dh)和黏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和调驱实验装置,评价交联聚合物凝胶的流动性和调剖能力。结果表明:调整溶剂水矿化度、聚合物和交联剂质量浓度可以使聚合物溶液中生成以分子内交联为主的凝胶或以分子间交联为主的凝胶,分子内交联会使交联聚合物凝胶黏弹性大幅度增加,分子间交联对黏弹性影响较小,交联反应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演变为分子间交联;黏弹性不仅能够提高洗油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微观波及系数;与相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相比,分子内交联聚合物凝胶的黏度接近,Dh略大,黏弹性、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明显增大,具有较高的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交联聚合物凝胶 分子内交联 黏弹性 第一法向应力差 分子聚集体 交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高分子体系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昌军 刘洪来 胡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1-516,共6页
以共聚硬球链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链节间方阱位能相互作用的贡献。建立了实际共聚高分子系统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对纯共聚高分子PVT的关系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0.22%-0.80%。
关键词 分子热力学模型 状态方程 共聚高分子 PVT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蜘蛛丝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初探 被引量:18
12
作者 盛家镛 潘志娟 +1 位作者 陈宇岳 苏雯萍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10,12,共4页
通过对蜘蛛丝的氨基酸组成及其丝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和蜘蛛丝的分子构象与聚集态结构的分析研究,探索了蜘蛛丝的组成与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对于开发新型纤维材料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关键词 蜘蛛丝 氨基酸组成 表面形态结构 分子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β-HMX状态方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一丁 黄风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4-857,共4页
为了研究β-HMX性能随温度的变化,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β-HMX晶体进行了计算模拟.用3阶Birch-Murnaghan方程和Hugoniot关系对计算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不同温度下β-HMX的状态方程.模拟结果表明,β-HMX随温度升高而变得易于压... 为了研究β-HMX性能随温度的变化,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β-HMX晶体进行了计算模拟.用3阶Birch-Murnaghan方程和Hugoniot关系对计算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不同温度下β-HMX的状态方程.模拟结果表明,β-HMX随温度升高而变得易于压缩,高压会抑制β-HMX的热膨胀;β-HMX晶胞参数具有压缩各向异性,这种压缩异性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β-HMX 状态方程 压缩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状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Ⅰ)──纯物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洪来 叶汝强 胡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63-673,共11页
实际链状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表示为参考流体(硬球链流体)的贡献与一微扰项之和.作者先前建立的硬球链流体的状态方程用于计算参考流体的性质,用Alder等人对方阱流体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计算微扰项的贡献,从而建立了实际链状纯流体的... 实际链状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表示为参考流体(硬球链流体)的贡献与一微扰项之和.作者先前建立的硬球链流体的状态方程用于计算参考流体的性质,用Alder等人对方阱流体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计算微扰项的贡献,从而建立了实际链状纯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该模型具有非常简单的形式,用三个与温度无关的分子参数(分子的链数,链节的直径和链节间的方阱位能阱深)可以较好地关联从球形小分子到链状高分子、分子间没有氢键作用的流体的饱和蒸汽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热力学模型 状态方程 链状流体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体积理论下液体声速、声速系数及非线性声参量B/A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军 仝杰 +2 位作者 尚志远 王志刚 王公正 《声学技术》 CSCD 1997年第4期186-188,共3页
用液体自由体积理论研究了有机液体的声速、声速系数及非线性声参量与分子结构和分子势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影响声速、声速系数及非线性声参量的主要原因。同时非线性声参量B/A也体现了液体分子结构方面的信息。本文... 用液体自由体积理论研究了有机液体的声速、声速系数及非线性声参量与分子结构和分子势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影响声速、声速系数及非线性声参量的主要原因。同时非线性声参量B/A也体现了液体分子结构方面的信息。本文有助于对自由体积理论下液体状态方程的进一步研究。为揭示声速及其相关特性与微观机制的关系并为其定量计算作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 声速系数 非线性声参量 有机液体 分子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中气体在液相石蜡中溶解度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逸凝 李永旺 +1 位作者 赵玉龙 张碧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3,共6页
对小分子气体 ( C O、 H2 、 C O2 、 C H4 、 C2 H4 、 C2 H6 等) 在费托合成 重质产物 ( 即石 蜡) 中的溶解度进行了关联。研究表明, S R K 方程经过适当的改进可以对这种溶质分子尺寸与溶剂分 子尺寸... 对小分子气体 ( C O、 H2 、 C O2 、 C H4 、 C2 H4 、 C2 H6 等) 在费托合成 重质产物 ( 即石 蜡) 中的溶解度进行了关联。研究表明, S R K 方程经过适当的改进可以对这种溶质分子尺寸与溶剂分 子尺寸差别很大的极端情形进行定量描述。通过对文献中29 个与费托合成相关的二元体系 ( 共406 组数据) 溶解度数据的回归, 得到了改进的 S R K 方程。该方程能够在蜡碳数范围为20 ~61 的体系中使用; 在此范围内, 平均绝对偏差小于6 % 。而且, 适当的外推也不致于引起太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溶解平衡 溶解度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状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Ⅱ)──混合物汽液平衡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洪来 叶汝强 胡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74-682,共9页
实际链状流体混合物的亥氏函数表示为参考流体(硬球链流体混合物)的贡献和由于链节间的方阱位能相互作用的贡献之和.前者直接用作者先前建立的硬球链流体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计算,不含混合规则;后者采用Alder等人的结果,用vand... 实际链状流体混合物的亥氏函数表示为参考流体(硬球链流体混合物)的贡献和由于链节间的方阱位能相互作用的贡献之和.前者直接用作者先前建立的硬球链流体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计算,不含混合规则;后者采用Alder等人的结果,用vanderWaals单流体理论计算混合物的能量参数.对于不含氢键作用的二元混合物,有一可调相互作用参数,需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本模型可以满意地关联小分子混合物和高分子溶液的汽液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热力学模型 状态方程 汽液平衡 高分子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与化学工程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以圭 刘金晨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13,共4页
从分子水平来研究化工过程及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 2 1世纪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综述了计算机分子模拟中的MonteCarlo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两种方法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 ,涉及分子模拟在建立状态方程和研究分子微观结构、相界面、... 从分子水平来研究化工过程及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 2 1世纪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综述了计算机分子模拟中的MonteCarlo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两种方法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 ,涉及分子模拟在建立状态方程和研究分子微观结构、相界面、扩散性质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指出分子模拟对化学工程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Carlo分子模拟 MC 分子动力学模拟 MD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β-葡聚糖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行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乐天 于广利 +3 位作者 赵峡 高昊东 杨晓华 杨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355,共3页
以4种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灰树花β-1,3/1,6-葡聚糖(GF1,GF2,GF3,GF4)和1种α-1,4/1,6-葡聚糖(P100)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们在不同盐浓度和不同pH下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行为。结果表明:灰树花口.葡聚糖相对分子质... 以4种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灰树花β-1,3/1,6-葡聚糖(GF1,GF2,GF3,GF4)和1种α-1,4/1,6-葡聚糖(P100)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们在不同盐浓度和不同pH下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行为。结果表明:灰树花口.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低于0.025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急剧降低,在0.1—0.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趋于平稳。在pH3—6时,其相对分子质量随pH增加而急剧增加;在pH6—9范围内变化较小;pH高于9后又稍微增加。在相同条件下,α-1,4/1,6-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受盐浓度和pH值变化的影响。灰树花β-葡聚糖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超螺旋结构,该结构受溶液盐浓度和pH值变化的影响,导致分子聚集状态不同,从而呈现不同的凝胶渗透色谱行为,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升高或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 相对分子质量 聚集状态 Β-葡聚糖 灰树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耐温聚合物凝胶分子聚集态及性能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丽伟 卢祥国 +3 位作者 陈才 李建冰 杨敏 胡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针对高温油藏特点,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SNF"和"两性"两种耐温聚合物凝胶的分子聚集态及性能。结果表明:"SNF"聚合物凝胶的分子聚集态呈"局部性"网状结构,"两性"... 针对高温油藏特点,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SNF"和"两性"两种耐温聚合物凝胶的分子聚集态及性能。结果表明:"SNF"聚合物凝胶的分子聚集态呈"局部性"网状结构,"两性"聚合物凝胶的分子聚集态呈"区域性"网状结构;"两性"凝胶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大于"SNF"凝胶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两性"凝胶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分布均匀性较好,而"SNF"凝胶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分布较散;与"SNF"聚合物凝胶相比,"两性"聚合物凝胶的热稳定性和黏弹性较优,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SNF"聚合物凝胶交联反应以"分子内"交联为主,"两性"聚合物凝胶交联反应以"分子间"交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耐温聚合物凝胶 分子聚集态 分子线团尺寸 渗流特性 高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