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谷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复合环氧树脂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伟 杜伟 +6 位作者 郭铁滨 关潇卓 王铁铮 高健桐 张楠 李达 张兰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435,共12页
采用L-谷氨酸(L-Glu)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以提高GO的分散性,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L-GO)作为填料掺杂至环氧树脂(EP)中,制备L-GO/EP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改性前后GO的形貌结构... 采用L-谷氨酸(L-Glu)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以提高GO的分散性,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L-GO)作为填料掺杂至环氧树脂(EP)中,制备L-GO/EP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改性前后GO的形貌结构和表面特性;识别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和附着力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涂层的物理性能;利用热重分析仪(TG)、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极化曲线(Tafel)考察L-GO/EP的热稳定性和防腐性能。结果表明:与GO相比,改性后的L-GO纳米片层间距增加0.115nm,ID/IG由0.98增加至1.01,L-GO具有更高的无序水平;L-Glu附着于GO表面,增加了GO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解决了GO的团聚问题,提高了涂层的稳定性。与EP和GO/EP相比,L-GO/EP涂层具有最高的硬度(5H)、耐磨性(0.9L/μm)、柔韧性(3mm)、耐冲击强度(50cm)和附着力(1级)。与EP相比,L-GO/EP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由2.85×10^(−6)A/cm^(2)下降到7.65×10^(-8)A/cm^(2),极化电阻由2.06×10^(4)Ω·cm^(2)增加到5.79×10^(5)Ω·cm^(2)。L-GO/EP涂层的防腐性能提高与L-GO分散性和物理阻隔性能增加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氧化石墨烯 环氧树脂涂料 复合涂层 分散性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HP-RTM板弹簧用环氧树脂固化工艺及验证
2
作者 沈蒙莎 彭超义 +6 位作者 李建林 姚丁杨 刘波 李赛 王明星 黄安民 杨文悦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为更好解决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产品精度不高、孔隙率高等问题,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HP-RTM)工艺应运而生。其在应对大批量生产高性能热固性复合材料零件方面优势显著,可实现低成本、短周期(大批量)、高质量... 为更好解决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产品精度不高、孔隙率高等问题,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HP-RTM)工艺应运而生。其在应对大批量生产高性能热固性复合材料零件方面优势显著,可实现低成本、短周期(大批量)、高质量生产。为探索HP-RTM最适固化工艺参数,本文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环氧树脂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通过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计算出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将所得参数带入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中,算出树脂最佳理论固化温度为110℃,达到完全固化时间为8 min。将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按质量比1∶1.5的比例混合,通过HP-RTM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板弹簧,工艺条件为:固化温度110℃,固化时间10 min。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试制的板弹簧各项力学性能均表现良好,经无损探伤检测后,产品内部无缺陷,可以满足应用需求。此为后续的复合材料板弹簧HP-RTM全工序试制平台及批量连续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固化动力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子模拟
3
作者 王瑜 陈苏芳 +1 位作者 张道洪 杨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手段,研究了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支链分子和六氢均三嗪超支化环氧树脂(HHTE1)超支化分子作为改性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预测了材料三维结构和支链的改变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平面材料的弹性...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手段,研究了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支链分子和六氢均三嗪超支化环氧树脂(HHTE1)超支化分子作为改性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预测了材料三维结构和支链的改变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平面材料的弹性模量(E)、体积模量(K)、剪切模量(G)均大于一维线性结构材料的对应值(分别高出0.52%~1.61%、0.28%~1.04%、1.01%~2.89%);三维立体结构较二维平面结构材料的E、K、G分别减少1.52%~3.33%、1.05%~4.35%、2.30%~3.13%。与DGEBA支链相比,HHTE1支链交联改性材料的E、K、G均有明显提升(分别提升5.56%~11.90%,4.86%~10.86%、5.59%~10.74%)。本文构建的材料模型为晶体有序排列材料,研究其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发现,空间位阻与支链相互作用分别主导力学性能变化,其Ex、Ez、G(010)受支链作用和主链取向改变的影响,Ey、G(100)、G(001)受空间位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分子 环氧树脂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力学性能 物化性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低温强韧型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昱恺 呼博渊 +4 位作者 薛雄飙 甄诚 井新利 李瑜 张承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环氧树脂作为广泛使用的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近地空间探测的持续深入,发展适用于宇宙环境的飞行器结构材料对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兼顾树脂的低温韧性与高温模量是... 环氧树脂作为广泛使用的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近地空间探测的持续深入,发展适用于宇宙环境的飞行器结构材料对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兼顾树脂的低温韧性与高温模量是该领域研究的难点。文中系统分析了环氧树脂增韧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了低温条件下环氧树脂的韧性改善措施,从分子结构设计、低温力学性能和增韧机理等方面梳理了本领域代表性的研究工作,以期为开发耐低温的特种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低温 力学性能 增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湿法缠绕用树脂的研制及其界面性能
5
作者 王志增 陈艳 +4 位作者 张昊 孟祥武 王明 肖亚超 郑志才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为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的制备需求,本文以多官能团环氧树脂为基体,以自制混合胺类为固化剂,研制出一种黏度低、适应期长、耐热性能好以及界面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全自... 为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的制备需求,本文以多官能团环氧树脂为基体,以自制混合胺类为固化剂,研制出一种黏度低、适应期长、耐热性能好以及界面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全自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以及界面性能测试仪对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以及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树脂体系在室温下8 h黏度为800 mPa·s左右,浇铸体力学性能优异,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190℃。界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树脂基体对碳纤维具有良好的浸润性,能够较好地发挥出碳纤维的高强度特性。T700碳纤维NOL环拉伸强度为2358 MPa,满足了树脂复合材料缠绕构件在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上的工艺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缠绕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 碳纤维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同步改善VARI成型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
6
作者 阳泽濠 宁博 +6 位作者 陈正国 徐学宏 刘卫平 薛怿 刘勇 张辉 俞建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度为70℃且灌注时间小于30 min的VARI成型工艺,在120℃的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下6 min内完全溶解。PEI纳米纤维膜的引入可同时改善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15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可以使CF/EP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度、Ⅱ型层间断裂韧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升55.1%,65.4%和12.2%,2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CF/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10.6%和9.3%,1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增加24.3%和18.9%。PEI纳米纤维膜通过原位溶解和环氧树脂固化诱导相分离,在CF/EP复合材料层间形成均匀分布的PEI/环氧树脂两相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阻力和层间树脂基体的载荷转移能力,可能是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辅助树脂灌注 聚醚酰亚胺 纳米纤维膜 层间韧性 面内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玻璃微珠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7
作者 赵军帅 王建斌 张庆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7,共5页
通过化学接枝法将聚乙烯亚胺(PEI)包覆在空心玻璃微珠(HGS)表面,制备了不同PEI负载量的PEI/HGS颗粒,以其为添加剂,通过热压工艺制备了环氧树脂/PEI/HGS复合材料。结果表明:PEI可以在HGS表面形成包覆层,提供丰富的胺基官能团;与未添加HG... 通过化学接枝法将聚乙烯亚胺(PEI)包覆在空心玻璃微珠(HGS)表面,制备了不同PEI负载量的PEI/HGS颗粒,以其为添加剂,通过热压工艺制备了环氧树脂/PEI/HGS复合材料。结果表明:PEI可以在HGS表面形成包覆层,提供丰富的胺基官能团;与未添加HGS相比,HGS与PEI质量比为1∶10时,所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密度降低了14.5%,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分别增加了12.0%,28.0%,9.8%,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珠 环氧树脂 密度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拉伸对碳纳米管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黄冬阳 王健农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40,共7页
以高性能的碳纳米管(CNT)薄膜为骨架,利用超声雾化喷头将环氧树脂(EP)喷涂到CNT薄膜的孔隙中实现CNT/EP复合材料的一体化成型。在复合过程中较好地保留了CNT薄膜的结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他方法中CNT难分散的问题,简单有效的工... 以高性能的碳纳米管(CNT)薄膜为骨架,利用超声雾化喷头将环氧树脂(EP)喷涂到CNT薄膜的孔隙中实现CNT/EP复合材料的一体化成型。在复合过程中较好地保留了CNT薄膜的结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他方法中CNT难分散的问题,简单有效的工艺也更有利于实现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制备。通过优化树脂含量并采用预拉伸的方式来提升CNT在复合材料中的取向性,成功制备出高取向、高致密性且性能均匀的高性能复合膜,其拉伸强度达到1.9GPa,韧性达到47.7J/cm^(3)。如此高性能的CNT/EP复合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预拉伸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3D打印制备与性能
9
作者 华晨曦 张涛 +4 位作者 徐势轩 刘衍均 宋欣雨 刘禹 王震宇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78,共7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愈发重要。当前,电磁干扰和外力损坏是电子元器件面临的主要威胁,因此亟需兼具良好力学性能与出色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本工作通过冷冻干燥辅助三维(3D)打印工艺将纳米碳纤维/水性环氧树...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愈发重要。当前,电磁干扰和外力损坏是电子元器件面临的主要威胁,因此亟需兼具良好力学性能与出色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本工作通过冷冻干燥辅助三维(3D)打印工艺将纳米碳纤维/水性环氧树脂(CNF/WEP)浆料制备成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流变性和电导率分析选定了添加质量分数10%CNF的打印浆料配比,并通过挤出压力和打印速度调控实现了400μm线宽的稳定成型。通过形貌图片表征了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和孔分布状态。研究结果显示,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毫米级网格孔隙和线条中的微米级孔隙,两级孔隙结构能够协同提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和电磁屏蔽性能。同时本文系统探究了结构类型对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心立方结构(FCT)具备更优的力学和电磁屏蔽性能。该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为开发兼具良好力学性能与出色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对保障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三维打印 多级孔结构 力学性能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腐蚀环境对含冲击损伤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黄研清 王兴银 +2 位作者 许良 王鑫 周松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使用环境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同一温度(70℃)下三种老化环境(蒸馏水、质量分数均为10%的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对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和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的影响;并...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使用环境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同一温度(70℃)下三种老化环境(蒸馏水、质量分数均为10%的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对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和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的影响;并研究分析了其质量变化、老化前后的表面形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蒸馏水和酸溶液中,质量变化率曲线符合FICK第二定律,质量变化率越大,材料的压缩性能、含冲击损伤材料的压缩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越大,表面形貌破坏越严重;在碱溶液中,试样破坏严重,树脂也发生了化学反应,材料的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但受吸湿的影响,而且也受树脂化学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对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复杂环境下的使用和贮存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 含冲击损伤的压缩性能 表面形貌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W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苗 于明明 +1 位作者 李文博 张晓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370,共8页
为了定量分析水性环氧树脂(WER)和丁苯橡胶乳液(SBR)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配合比设计。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WER掺量、SBR掺量及固化温度为试验变量,以三大指标、车辙因子以及S/m值作为响应指标,利用B... 为了定量分析水性环氧树脂(WER)和丁苯橡胶乳液(SBR)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配合比设计。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WER掺量、SBR掺量及固化温度为试验变量,以三大指标、车辙因子以及S/m值作为响应指标,利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W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ER能显著提高乳化沥青的高温性能,而低温性能的改善主要得益于SBR的低温柔韧性,固化温度对各响应指标的影响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WER掺量为16%,SBR掺量为4%,固化温度为70℃时综合性能最优,其三大指标均满足规范值,高低温性能均优于单一改性乳化沥青和基质乳化沥青;实际试验值与预测值误差均不超过1%,表明改性剂掺量及固化条件可以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设计、优化、预测,且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乳化沥青 水性环氧树脂 丁苯橡胶 响应曲面法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老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佳楠 姜亚明 +1 位作者 项赫 杨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卓越的结构整体性及抗分层等特性,在诸多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适用性。在其储藏及使用时,制件强度会不可避免地因湿热老化造成降解和退化。探讨和揭示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不同湿热老化环境下... 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卓越的结构整体性及抗分层等特性,在诸多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适用性。在其储藏及使用时,制件强度会不可避免地因湿热老化造成降解和退化。探讨和揭示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不同湿热老化环境下的力学响应,对其结构件的耐久性、安全服役性能和寿命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老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吸湿机理以及在湿热环境下的老化机理。梳理了湿热老化环境对于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寿命预测模型等。最后指出了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老化研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湿热老化 吸湿模型 力学性能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小文 姜涛 李文戈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环氧树脂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塑料基电子封装材料,低导热性限制了其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而通过树脂的改性和高导热填料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概述了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子封装对环氧树脂基复... 环氧树脂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塑料基电子封装材料,低导热性限制了其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而通过树脂的改性和高导热填料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概述了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子封装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多种性能要求,包括高导热性能、绝缘性能、低介电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等,对具备不同性能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导热性能 介电性能 绝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沁莹 陈淑仙 +1 位作者 崔潇俊 代振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124,共8页
采用加速吸湿法得到玻璃纤维/L285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吸湿特性曲线,通过对比分析湿热处理前后的化学结构、断口微观形貌以及力学性能,研究了湿热环境对玻璃化转变温度、损伤机理、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的影响,探究湿热老化机制,为通用... 采用加速吸湿法得到玻璃纤维/L285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吸湿特性曲线,通过对比分析湿热处理前后的化学结构、断口微观形貌以及力学性能,研究了湿热环境对玻璃化转变温度、损伤机理、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的影响,探究湿热老化机制,为通用航空飞机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吸湿初期符合Fick第二定律,后期吸湿曲线逐渐趋于平缓,湿度一定时,温度越高,吸湿率越大,达到吸湿饱和时间越长。水浴温度由25 ℃增加到85 ℃时,饱和吸湿率增加209%,相应吸湿饱和时间增加46.50%;湿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失效形式发生改变,抗拉强度降低30.97%,弹性模量在6%范围内波动,加载初期应力—应变曲线呈线性关系,后期呈非线性变化趋势;相对25 ℃干态试样,85 ℃湿态试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24 ℃,相应的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但纤维-基体界面发生了不可逆的物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损伤机理 力学性能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型环氧树脂强韧化TDE-85树脂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镇弘 陆奇 +5 位作者 赵星诺 徐锦文 夏宏伟 张颂 侯锐钢 周权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8,共6页
环氧树脂因其黏结力强、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电子封装材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但其高交联密度也带来了脆性大、韧性差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应用的主要因素。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以3,3′-二氨基二苯砜(3,3′-DDS)为固化剂,... 环氧树脂因其黏结力强、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电子封装材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但其高交联密度也带来了脆性大、韧性差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应用的主要因素。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以3,3′-二氨基二苯砜(3,3′-DDS)为固化剂,用联苯型环氧树脂3,3′,5,5′-四甲基联苯双酚二缩水甘油醚(TMBP)改性高性能环氧树脂(TDE-85)。研究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析表明液晶结构能良好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并增强增韧。结果表明:当TMBP含量为6wt%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30%和27%,韧性和强度明显提升;当TMBP含量为4wt%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3.69 MPa与5.39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共混改性 液晶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环氧树脂力学与耐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冲标 高博 +1 位作者 李运钱 陆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偶联剂KH560对短切玻璃纤维(玻纤)进行改性,并以改性短切玻纤作为增强材料制备得到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随着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玻纤填充质量分数为10%时,材料的力学增... 采用偶联剂KH560对短切玻璃纤维(玻纤)进行改性,并以改性短切玻纤作为增强材料制备得到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随着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玻纤填充质量分数为10%时,材料的力学增强、增韧效果达到最佳。SEM表征表明玻纤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可以有效传递树脂与玻纤间的应力,且玻纤的介入也可有效阻挡裂纹的扩展,起到增强、增韧作用。然而当玻纤质量分数过高时,由于材料的分散性变差,其力学性能下降。复合材料经短时间的紫外老化后,因紫外光氧作用颜色发生很大变化,然而由于玻纤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延缓紫外氧化损伤进一步深入到材料内部,材料的外观颜色变化开始放缓。在水分作用下,树脂也会发生一定的水解。这些破坏使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上述研究可为后续开发用于替代金属电力金具的性能更优越的玻纤增强环氧树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VARI用中温固化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评价
17
作者 张文卿 孙波 +3 位作者 张晶 尹亮 左小彪 李桂洋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1,共4页
本文制备并评价了一种低成本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工艺用的环氧树脂体系(V601)及其复合材料。本文通过DSC曲线、流变曲线、力学测试对该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601环氧树脂体系可以在120℃/2 h固化制度下完全固... 本文制备并评价了一种低成本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工艺用的环氧树脂体系(V601)及其复合材料。本文通过DSC曲线、流变曲线、力学测试对该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601环氧树脂体系可以在120℃/2 h固化制度下完全固化;树脂的工艺适用期长(黏度≤500 mPa·s,225 min);树脂固化物的拉伸强度77.7 MPa,拉伸模量3.25 GPa,弯曲强度137.7 MPa,弯曲模量3.37 GPa。通过VARI方法制备的SW280F/V601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含量为67.7%,纵向拉伸强度为626 MPa,纵向拉伸模量为25.8 GPa,纵向弯曲强度为727.4 MPa,纵向弯曲模量为11.7 GPa。结果说明了V601树脂体系具有良好的VARI成型工艺适用性,制备的复合材料也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 环氧树脂 低成本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醛树脂包覆的环氧树脂微胶囊对树脂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陈毅 刘景勃 张发爱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29,共6页
将自制脲醛树脂包覆的环氧树脂微胶囊添加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环氧树脂自修复复合材料。采用锥形双悬臂梁法分析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粒径、用量、制备方法对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微胶囊复合材料自修复效率的影响,观察了其自修复过程,揭... 将自制脲醛树脂包覆的环氧树脂微胶囊添加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环氧树脂自修复复合材料。采用锥形双悬臂梁法分析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粒径、用量、制备方法对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微胶囊复合材料自修复效率的影响,观察了其自修复过程,揭示了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二步法制备的微胶囊,在微胶囊粒径为97~150μm,用量为15%(w)时,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效率达到最大,为1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环氧树脂 微胶囊 复合材料 自修复性能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凝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刘鹏辉 刘忠平 +1 位作者 钟发春 宋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剪切增稠凝胶(STG)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研究兴趣的一种剪切增稠材料,表现出冲击硬化效应。将STG与环氧树脂材料进行复合,获得一种强度更高的STG增强环氧树脂材料,一方面解决剪切增稠材料在实际过程中的冷流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高分子聚... 剪切增稠凝胶(STG)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研究兴趣的一种剪切增稠材料,表现出冲击硬化效应。将STG与环氧树脂材料进行复合,获得一种强度更高的STG增强环氧树脂材料,一方面解决剪切增稠材料在实际过程中的冷流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高分子聚合物与剪切增稠凝胶材料的耦合作用,进一步改善环氧树脂的脆性以抗冲击防护性能。采用热分析表征样品的热稳定性;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多重拉伸速率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胶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型自修复环氧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及修复效率
20
作者 王涵 梁金华 +2 位作者 高振国 姜炜 周昊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为了探究自修复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引入对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修复性能的影响,将由原位聚合法制得的环氧树脂微胶囊和潜伏型固化剂邻苯二甲酸酐组成的修复体系加入到E51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改性聚醚胺中,通过实验研究了混合体系的剪... 为了探究自修复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引入对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修复性能的影响,将由原位聚合法制得的环氧树脂微胶囊和潜伏型固化剂邻苯二甲酸酐组成的修复体系加入到E51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改性聚醚胺中,通过实验研究了混合体系的剪切黏度,并进一步分析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修复效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自修复组分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复合材料的修复效率随着自修复组分含量的升高与而升高,但修复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并不是随着自修复组分含量的升高而递增的。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最优选择为自修复组分的比例为3/2,含量为8%(质量分数,下同),此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5.32 MPa,断裂修复后抗拉强度10.13 MPa,修复效率6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微胶囊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修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