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武博文 颜培宇 武密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80-2696,共1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试验探究麻黄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apper数据库获取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Ge...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试验探究麻黄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apper数据库获取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药物成分-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分析,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筛选得到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平台进行分子对接。在此基础上,通过MTT法检测麻黄活性成分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影响的机制。【结果】麻黄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木犀草素、槲皮素、β-槲皮素、圣草酚、柚皮素、豆甾醇、山柰酚等,这些药物成分主要作用靶点488个,血管痉挛的相关靶点394个。麻黄防治血管痉挛有67个预测靶点,主要包括基质金属肽酶Ⅸ(MMP9)、MMP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GT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一氧化氮合酶2(NOS2)等。对上述67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发现,与正向调节细胞迁移、对外来刺激反应、对缺氧反应、血管生成正向调节等生物过程,等离子体膜、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树突、膜筏、轴突末端等细胞组分,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配体激活序列特异性DNA结合、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肽链内切酶活性、酶结合、锌离子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钙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松弛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鞘脂类信号通路等途径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麻黄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槲皮素与关键靶点MMP2和MMP9结合具有稳定构象。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麻黄活性成分木犀草素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vSM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APK1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有关。【结论】麻黄多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MMP2、MMP9、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NOS2等靶点治疗血管痉挛,本研究结果为麻黄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血管痉挛 细胞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珍稀沙生植物草麻黄和沙芦草种子催芽技术研究
2
作者 孙玉洁 张锡唐 +7 位作者 哈琦琦 张逸康 张艳 乔一娜 石孟迪 马雅莉 马存平 石长春 《草学》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草麻黄和沙芦草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然而由于自身发芽率低和生境被破坏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为保护并提高两种珍稀植物的数量,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两种珍稀植物的种子繁育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激素对于草麻黄... 草麻黄和沙芦草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然而由于自身发芽率低和生境被破坏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为保护并提高两种珍稀植物的数量,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两种珍稀植物的种子繁育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激素对于草麻黄和沙芦草种子发芽影响不同。30mg/L的IAA处理可以明显促进草麻黄种子发芽;10mg/L浓度以上的6-BA和100mg/L的GA3均会明显抑制草麻黄种子发芽及活力。同样GA3浓度高于100mg/L均会抑制沙芦草种子发芽,20mg/L的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沙芦草种子发芽,40mg/L的IAA可以显著提高沙芦草发芽率。DMSO浸泡10min对种子发芽无影响;浸泡20min时,1%浓度DMSO促进效果最佳;当浸泡30min时,0.5%浓度的效果最佳。因此使用30mg/L和40mg/L的IAA分别有助于草麻黄和沙芦草种子发芽,提高种子活力,同时0.5%的DMSO浸泡30min更适合用于沙芦草种子发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沙芦草 种子发芽 植物激素 二甲基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优势构象的确定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璇 白小红 +2 位作者 王晓 王婧 卜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4-1149,共6页
利用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方法(HF-LPME)分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不同基质中的优势构象,阐明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萃取机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微量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测定方法。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为有机溶剂载体,正己醇... 利用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方法(HF-LPME)分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不同基质中的优势构象,阐明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萃取机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微量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测定方法。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为有机溶剂载体,正己醇为萃取溶剂,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NaOH(5mol/L)溶液为样品相,0.01mol/L H2SO4溶液为接收相,在1 200r/min转速下萃取35min,收集萃取液直接进行HPLC分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水溶液中的线性范围为5~100μg/L,检出限分别为1.9μg/L和1.2μg/L,富集倍数分别为38和61倍,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1.2%和103.2%±3.5%;在鼠尿液中的线性范围为100~5×104μg/L,检出限分别为30μg/L和42μg/L,富集倍数分别为20和17倍,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8.4%±4.4%和106.1%±5.4%。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高,适用于微量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 优势构象 萃取机理 麻黄碱 伪麻黄碱 草麻黄 鼠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麻黄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艳芳 陆毅 +2 位作者 吴高峰 肖梦媛 吴和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麻黄宁D(3)、麻黄宁E(4)、麻黄酚A(5)、表阿夫儿茶精(6)、辛酸乙酯(7)。结论:化合物1、2、6、7均为首次从该种中药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根 中麻黄 草麻黄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麻黄高通量转录组分析及黄酮类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马婧 成铁龙 +3 位作者 孙灿岳 邓楠 史胜青 江泽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9-617,共9页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植物富含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并且适应性强,在防风固沙、改善沙漠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已测序草麻黄转录组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组装、拼接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得到7 947 954...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植物富含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并且适应性强,在防风固沙、改善沙漠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已测序草麻黄转录组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组装、拼接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得到7 947 954个clean reads,13 389条unigene序列。经过Nr,KOGs,GO,KEGG和Swiss-Prot等数据库分析后,获得10 481个Nr注释,4 533个KOG功能注释,7 121个GO功能注释,5 833个KEGG注释,8 039个Swiss-Prot注释,并利用KEGG通路分析技术发掘草麻黄中参与黄酮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相关基因,为克隆草麻黄黄酮合成关键基因、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同时为其抗逆机制的研究和药用价值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麻黄光合及其耐逆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盹明 杨自辉 +1 位作者 王继和 马全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73-1478,共6页
在河西临泽小泉子麻黄大田种植试验区和民勤沙生植物园中草药种植区,对多年生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和草麻黄(E.sinica Stapf)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中麻黄和草麻黄的光合速... 在河西临泽小泉子麻黄大田种植试验区和民勤沙生植物园中草药种植区,对多年生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和草麻黄(E.sinica Stapf)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中麻黄和草麻黄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时,分别为12.098和11.560μmol.m-2.s-1。(2)中麻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在11:00时,为25.992 5 mol.m-2.s-1;草麻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时与15:00时,峰值为26.280 0和24.3600 mol.m-2.s-1。(3)2种麻黄光合速率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大气温度、水汽压亏缺及蒸腾速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气CO2浓度和胞间CO2浓度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余因子相关不显著。(4)2种麻黄水分利用效率对比分析显示,中麻黄水分利用效率值(平均0.9022)高于草麻黄(平均0.4532),表明中麻黄与草麻黄相比在生长过程中是以较低的蒸腾强度和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值来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比草麻黄更具抗干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草麻黄 水分生理 回归分析 抗性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胜 杨德龙 +3 位作者 李唯 武季玲 魏志功 汪建政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0-542,共3页
以草麻黄为试验材料,从 NAA 浓度及处理时间,扦插基质及茎段生理状态 4个方面研究了对麻黄茎段扦插生根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黄扦插 NAA 处理最佳浓度为 100 mg/l,处理时间为 10 min,扦插基质为干净的河砂,最佳生理状态为三年生的麻... 以草麻黄为试验材料,从 NAA 浓度及处理时间,扦插基质及茎段生理状态 4个方面研究了对麻黄茎段扦插生根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黄扦插 NAA 处理最佳浓度为 100 mg/l,处理时间为 10 min,扦插基质为干净的河砂,最佳生理状态为三年生的麻黄茎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扦插 育苗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草中麻黄碱提取的工艺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东旭 李伟成 苏志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26,共3页
通过正交设计考察渗漉前的浸泡时间、温度、漉速和渗漉液用量对麻黄草渗漉提取麻黄碱的影响 ,优化了渗漉条件 ;麻黄草中麻黄碱的鉴定及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技术。结果表明 ,在影响渗漉效果的 4因素中 ,温度的影响远远... 通过正交设计考察渗漉前的浸泡时间、温度、漉速和渗漉液用量对麻黄草渗漉提取麻黄碱的影响 ,优化了渗漉条件 ;麻黄草中麻黄碱的鉴定及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技术。结果表明 ,在影响渗漉效果的 4因素中 ,温度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它 3因素的影响 ,浸泡时间的影响最小 ,HPLC技术可以鉴定并定量麻黄草的乙醇渗漉液中麻黄碱 ,用乙醇对麻黄草进行浸泡和渗漉可以得到麻黄碱 ,其含量高于普通的索氏提取法 ,最好的渗漉条件是浸泡 2d、漉速ml·min-1、渗漉用液量 130ml、温度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草 麻黄碱 渗漉法 HPLC 索氏提取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草麻黄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变化及离子平衡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丽 牛雪飞 +4 位作者 郭栋 张艳阳 贾志国 刘俊喜 袁卉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8-1216,共9页
为探讨草麻黄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以2年生草麻黄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测定在不同NaCl浓度、不同胁迫时间下草麻黄苗各项电阻抗图谱参数(EIS)变化及5种矿质离子含量,并分析各电阻抗参数、相对电导率及矿质离子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 为探讨草麻黄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以2年生草麻黄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测定在不同NaCl浓度、不同胁迫时间下草麻黄苗各项电阻抗图谱参数(EIS)变化及5种矿质离子含量,并分析各电阻抗参数、相对电导率及矿质离子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草麻黄地上部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其中200 mmol·L^(-1)NaCl胁迫28 d以上时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200、300、400 mmol·L^(-1)盐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分别为对照的1.43、1.52、1.65倍;电阻抗图谱参数高频电阻率(r)、低频电阻率(r_1)、胞内电阻率(r_i)、胞外电阻率(r_e)、弛豫时间(τ)及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或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r、r_1、r_e、r_i、Ψ均在NaCl浓度超过200 mmol·L^(-1)时出现再次下降,且呈不可逆的下降趋势。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草麻黄地上部和根中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逐渐下降,K^+/Na^+显著降低。盐胁迫下,草麻黄地上部Zn、Fe、M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Na^+与r_e、r、r_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_i呈显著正相关,其中K^+/Na^+与r_e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85;5种阳离子总量与r_e、r、r_1均呈显著负相关。盐胁迫影响了草麻黄体内离子的运输和平衡,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引发电阻抗参数的变化,分析相对电导率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变化发现NaCl胁迫下,草麻黄的忍耐极限浓度为200 mmol·L^(-1),表明草麻黄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本研究结果为盐碱地区草麻黄的推广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盐胁迫 电阻抗图谱 离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不同品种的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红梅 王明艳 +1 位作者 李玲玉 刘娟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561-12562,共2页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麻黄的适宜播种期,并为麻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测定在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麻黄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中麻黄和草麻黄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55%;在20℃下的...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麻黄的适宜播种期,并为麻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测定在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麻黄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中麻黄和草麻黄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55%;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5%和61%;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57%和65%;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63%和50%;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5%和21%;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和3%。[结论]中麻黄和草麻黄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中麻黄 草麻黄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麻黄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玉英 贺达汉 王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8,共4页
用浸渍圆形叶碟法测定了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不同溶剂提取的不同浓度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除石油醚提取液拒食活性较弱外,甲醇、乙醇、丙酮和氯仿提取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拒食活性均较强;在选择性拒食试... 用浸渍圆形叶碟法测定了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不同溶剂提取的不同浓度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除石油醚提取液拒食活性较弱外,甲醇、乙醇、丙酮和氯仿提取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拒食活性均较强;在选择性拒食试验和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拒食活性都是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浓度处理下(干重500 g/L),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氯仿提取液的活性最强,24 h拒食率为95.48%;在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乙醇提取液的活性最强,24 h拒食率为9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草麻黄粗提物 拒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人工栽培麻黄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爱霞 葛斌 +1 位作者 宋平顺 张振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不同产地人工栽培草麻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麻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从3种不同来源(民勤、镇远和古浪县)的草麻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1种化学成分,均...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不同产地人工栽培草麻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麻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从3种不同来源(民勤、镇远和古浪县)的草麻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1种化学成分,均含有四甲基吡嗪、芳樟醇、β-松油醇、4松-油醇、dα--松油醇、十六烷酸等28个相同成分,含量最高的为d-α-松油醇,十六烷酸。结论:甘肃产人工栽培草麻黄挥发油化学成分不含有1α--松油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草麻黄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组合对草麻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梅 王明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360-9361,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草麻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以草麻黄子叶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和比例2,4-D、NAA、6-BA、KT的MS培养基中,比较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绘制出草麻黄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草麻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以草麻黄子叶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和比例2,4-D、NAA、6-BA、KT的MS培养基中,比较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绘制出草麻黄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结果]结果表明,最适合草麻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4-D2.0 mg/L+6-BA1.0 mg/L,诱导率最高为77.5%。草麻黄愈伤组织生长曲线呈S形,在第8天左右进入快速增长期,最佳继代时间在24 d左右。[结论]2,4-D与6-BA配合使用更有利于草麻黄愈伤组织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组织培养 激素组合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麻黄资源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志国 《草食家畜》 2015年第3期51-54,共4页
介绍了麻黄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以及麻黄的人工栽培和管理技术,分析了麻黄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指出人工种植麻黄是缓解药企麻黄药源不足,恢复麻黄草原生态以及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干旱荒漠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麻黄 干旱荒漠区 人工栽培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草麻黄愈伤组织麻黄碱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张红梅 王明艳 +1 位作者 蔡宝宏 信佳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640-2640,2653,共2页
[目的]探寻适宜草麻黄愈伤组织麻黄碱生成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用乙醚抽提法提取麻黄碱,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麻黄碱含量,分别试验水解酪蛋白浓度、基本培养基、取材时间、摇床转速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宜草麻黄愈伤组织麻... [目的]探寻适宜草麻黄愈伤组织麻黄碱生成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用乙醚抽提法提取麻黄碱,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麻黄碱含量,分别试验水解酪蛋白浓度、基本培养基、取材时间、摇床转速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宜草麻黄愈伤组织麻黄碱生成的条件为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继代培养25 d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添加300.0 mg/L的水解酪蛋白,在转速110 r/min的摇床上悬浮培养。[结论]该研究为麻黄碱的植物细胞体外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悬浮培养 麻黄碱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草麻黄细胞的悬浮培养
16
作者 张红梅 王明艳 +1 位作者 蔡宝宏 信佳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对草麻黄的子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和悬浮培养研究。[结果]MS+2.0 mg/L 2,4-D+1.0 mg/L 6-BA为诱导子叶形成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1.5 mg/L 2,4-D+1.5 ... [目的]对草麻黄的子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和悬浮培养研究。[结果]MS+2.0 mg/L 2,4-D+1.0 mg/L 6-BA为诱导子叶形成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1.5 mg/L 2,4-D+1.5 mg/L6-BA是愈伤组织的适宜继代培养基;2.0 mg/L 2,4-D+1.5 mg/L 6-BA+300 mg/L水解酪蛋白(CH)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愈伤组织干重增加量为0.80 g。[结论]初步选择出草麻黄愈伤组织细胞的悬浮培养条件,为麻黄细胞扩大培养及有效成分提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物质对盐胁迫下麻黄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艳阳 冀瑞朴 +2 位作者 李晗 刘俊喜 袁卉馥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年第3期320-324,共5页
为了研究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麻黄幼苗根系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式,分析3种外源物质处理对麻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mmol/L的NaCL胁迫下,麻黄幼苗中质膜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 为了研究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麻黄幼苗根系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式,分析3种外源物质处理对麻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mmol/L的NaCL胁迫下,麻黄幼苗中质膜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降低,根系活力也呈下降趋势。经不同浓度的SNP、Spd、SA处理后,一定浓度的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能够提高麻黄幼苗的抗盐能力。3种外源物质缓解效果为:SA(50 mg/L)>SNP(0.1 mmol/L)>Spd(0.25 mmol/L)。施用水杨酸(SA)50 mg/L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4.3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5.58%,脯氨酸含量增加65.5%,MDA含量降低42.11%,根系活力增加1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物质 麻黄 盐胁迫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