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hB/EphrinB信号通路对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军 李旭升 +5 位作者 甄平 田琦 周胜虎 王伟 李玉娟 何晓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5-352,共8页
目的探讨EphB/EphrinB信号通路对去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去势组(OVX组)和假手术... 目的探讨EphB/EphrinB信号通路对去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去势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检测小鼠BMSCs中EphB/EphrinB信号通路表达水平。(2)将去势小鼠分为4组,分别进行腹腔注射相应Eph受体激动剂:EfnB1-Fc及EfnB2-Fc,Eph受体抑制剂EphB2-Fc,对照组腹腔注射human IgG-Fc。各组分别于术后10周将小鼠脱颈处死,在Micro-CT分析下比较股骨骨质情况。去势组和假手术组小鼠取股骨与胫骨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P3用于实验,各组BMSCs在成骨诱导条件下7 d后,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sterix)及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OPG、RANKL)的表达水平,成骨分化14、21 d后,采用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组)相比较,去势组(OVX组)中EfnA2、EphB4、EfnB2、EfnB1及EphA4表达显著增高(P<0.01);Sham组中EphA2及EfnB2表达显著降低(P<0.01)。10周后Micro-CT结果显示,与去势对照Fc组比较,Sham组、EfnB1-Fc、EfnB2-Fc及EphB2-Fc去势组骨小梁结构均较完整、骨小梁密度较好(P<0.01);与EfnB1-Fc、EfnB2-Fc去势组相比较,Sham组和EphB2-Fc去势组的骨密度及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高(P<0.01)。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提示,与去势对照Fc组比较,EfnB1-Fc、EfnB2-Fc和EphB2-Fc去势组中ALP与Osterix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EfnB1-Fc和EphB2-Fc可显著提高BMSCs成骨分化中ALP的活性和骨基质矿化能力,以EphB2-Fc效果最为显著(P<0.01)。与去势对照Fc组比较,EfnB1-Fc、EfnB2-Fc和EphB2-Fc去势组中RANKL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OPG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其中,EfnB1-Fc去势组与EphB2-Fc去势组中OPG/RANKL的比率升高最为明显(P<0.01)。结论EphB2/EfnB1双向信号通路可逆转去势所导致的骨量减少,上调ALP与Osterix的表达,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并可通过调节OPG/RNAKL比率影响去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从而间接影响破骨细胞系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ephrinb信号通路 去势小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脑中动脉梗塞大鼠EphrinB2/EphB2信号通路上突触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洪亮 向娟 +4 位作者 欧阳里知 陈果 薛智慧 龙抗胜 李铁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7-1077,共11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配体-B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B2,Ephrin B2)/受体-B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B2,Eph B2...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配体-B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B2,Ephrin B2)/受体-B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B2,Eph B2)信号通路上突触重塑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针刺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组、非穴位组(n=30);各组再分为术后3d,14d及21d三个亚组(n=10)。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穴位组和非穴组电针治疗,其余两组只绑不针。对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行相应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术后3d梗死灶周Ephrin B2/Eph B2表达明显减少,但随时间呈递增趋势,21d恢复到假手术水平。穴位组较模型组和非穴组增加更明显,术后21d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Ras相关的C3肉毒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1,Rac-1)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的表达随时间逐渐递增,且均与神经功能改善相吻合;其中穴位组增加最明显,术后21d超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Ephrin B2/Eph B2信号通路参与了MCAO大鼠突触重塑,电针肝俞、肾俞穴可能通过激活Ephrin B2/Eph B2信号通路,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ephrinb2/ephb2信号通路 肝俞穴、肾俞穴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通过激活EphB2/ephrin-B1/NMDA受体信号通路促进小鼠海马神经发生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晓娇 承欧梅 +4 位作者 校欢 王宸 陈爽 蒋青松 邱红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89-1395,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对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并探讨该过程是否涉及EphB2/ephrin-B1/NMDA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方法: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假手术组和急性脑缺血模型组,每组26只,其中每组用于Morris水迷宫实验6只,HE染色4只,B...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对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并探讨该过程是否涉及EphB2/ephrin-B1/NMDA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方法: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假手术组和急性脑缺血模型组,每组26只,其中每组用于Morris水迷宫实验6只,HE染色4只,BrdU免疫荧光染色4只,双皮质素(DCX)免疫荧光染色4只,RT-qPCR实验4只,Western blot实验4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病理改变;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与记忆等认知功能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区BrdU阳性细胞和DCX蛋白表达以评估神经发生情况;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EphB2、ephrin-B1、reel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及NMDA受体亚基NR2A和NR2B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脑缺血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显著(P<0.01),学习记忆功能显著下降(P<0.01),提示脑缺血模型成功建立;海马区BrdU阳性细胞和DC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表明脑缺血后海马出现神经发生;同时海马区EphB2、ephrin-B1、reelin、MAP-2、NR2A和NR2B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能促进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内源性神经发生,其促进神经发生的机制可能与激活EphB2/ephrin-B1/NMDA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海马 神经发生 ephb2/ephrin-B1/NMDA受体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阳平衡理论研究血管新生中的双向调控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帅 张恬 +2 位作者 张爽 史珊珊 刘炬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81-2687,2695,共8页
血管新生是由已有的脉管系统发育出新的脉管的过程。血管新生与缺血性疾病、血管异常增生疾病密切相关,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管新生是一个双向调节的过程,一方面血管新生依赖于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2种因子正负调控的精确... 血管新生是由已有的脉管系统发育出新的脉管的过程。血管新生与缺血性疾病、血管异常增生疾病密切相关,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管新生是一个双向调节的过程,一方面血管新生依赖于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2种因子正负调控的精确平衡。另一方面,血管新生对缺血性疾病和血管异常增生疾病也起到正反两方面调控作用。阴阳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贯穿中医辨证施治的始终。血管新生的双向调控正如阴阳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以维持血管新生的平衡。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tch信号通路、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B4/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配体B2(Eph B4/Ephrin B2)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和Mad相关(Smad)信号通路等双向调控血管新生以维持血管新生的平衡,与阴阳平衡理论高度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平衡 血管新生 肿瘤坏死因子-Α NOTCH信号通路 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 TGF-Β/SMAD信号通路 双向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bFGF双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陶瓷骨促进兔桡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操 张丽娜 +1 位作者 颜南 王正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0,135,共7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双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在兔桡骨缺损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与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的调控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并经流式细胞术鉴定...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双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在兔桡骨缺损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与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的调控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并经流式细胞术鉴定,采用慢病毒载体将BMP-2/bFGF基因转染到兔BMSC,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过表达。制备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植入兔挠骨缺损模型后,8周后取出缺损侧挠骨组织。HE染色观察桡骨组织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标志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和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采用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分析桡骨修复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桡骨组织ColⅠ、OPN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桡骨组织中EphB4、ephrin-B2水平。结果BMP-2/bFGF双基因转染的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能够改善缺损桡骨组织形态,提高桡骨组织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上调桡骨组织中Runx2、ALP、OPN和ColⅠ的表达,并能够上调缺损桡骨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的水平。结论BMP-2/b FGF双基因转染的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对兔桡骨缺损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桡骨缺损 生物陶瓷骨 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