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ood eosinophil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alysis 被引量:4
1
作者 Hao-tian Chen Jian-feng Xu +3 位作者 Xiao-xia Huang Ni-ya Zhou Yong-kui Wang Yue Mao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BACKGROUND: The effect of blood eosinophils(EOSs) on mortality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patients and whether corticosteroids affect this effect are unclear.METHODS: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BACKGROUND: The effect of blood eosinophils(EOSs) on mortality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patients and whether corticosteroids affect this effect are unclear.METHODS: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III database(version 1.4) was used to extract data. Patients with ARDS were selected for inclusion. Cox regression models using the backward stepwise method 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EOS counts and 28-day mortality. RESULTS: A total of 2,567 patients with ARDS were included, and the 28-day mortality rate was 24.19%. The crude 28-day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EOS counts ≥2%(18.60% [85/457] vs. 25.40% [536/2,110], P=0.002) than in those with EOS counts <2%. In the Cox regression model, the EOS counts ≥2% show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he decreased 28-day mortality(hazard ratio [HR] 0.731;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0.581–0.921, P=0.008). In the corticosteroid non-use subgroup, EOS counts ≥2%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decreased 28-day mortality(HR 0.697, 95% CI 0.535–0.909, P=0.008), but the result wa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corticosteroid non-use subgroup model(P=0.860). A total of 457 well-matched pairs were obtained by a 1:1 matching algorithm after PSM. The 28-day mortality remained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OS counts ≥2% group(18.60% [85/457] vs. 26.70% [122/457], P=0.003).CONCLUSIONS Higher EOS counts are related to lower 28-day mortality in ARDS patients, and this relationship can be counteracted by using corticoster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 ca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eosinophilS MORTALITY CORTICOSTERO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哮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路心怡 杨洛 +3 位作者 江蓝 王炜 俞峰 刘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9-965,共7页
猫哮喘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下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猫哮喘的病理机制与人类高Th2型哮喘类似,患猫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变化、黏蛋白基因高度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目前猫哮喘... 猫哮喘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下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猫哮喘的病理机制与人类高Th2型哮喘类似,患猫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变化、黏蛋白基因高度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目前猫哮喘尚无公认的诊断指南,慢性支气管炎与其有极为相似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是临床诊断中应重点排查的方向。哮喘患猫胸部X线片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型或支气管间质型,支气管灌洗液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新型诊断方法中,呼出气冷凝液分析和气压全身体积描记术属于无创性诊断,并且可用于清醒状态下的患猫,在标准化呼出气冷凝液生物标志物和气压全身体积描记术的参数参考范围后,两种新型诊断方案有望应用于宠物猫临床。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为皮质类固醇,在患猫支气管痉挛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新型治疗方案中,冲击免疫疗法针对过敏原建立免疫耐受机制,从过敏性炎症级联初始阶段进行治疗,是有望彻底治愈哮喘的新型治疗技术。新型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目前在宠物猫中的研究较少,多用于实验室建立的猫哮喘模型,在应用于宠物猫临床之前,仍需更多的临床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 下呼吸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核心基因鉴定及免疫浸润分析
3
作者 冯会欣 刘永洋 +1 位作者 卢伟 陈清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核心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方法采用R软件limma包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的转录数据GSE11784、GSE20257,获取差异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核心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方法采用R软件limma包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的转录数据GSE11784、GSE20257,获取差异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IBERSORT算法分析比较早期COPD和正常肺组织中免疫浸润细胞的差异;差异基因与Genecards公开的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基因(ERGs)相交,获得差异表达ERGs;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算法(LASSO)回归筛选关键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核心模块和核心基因,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早期COPD组与正常组有410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创伤修复、激素代谢过程、胶原蛋白细胞外基质等基因集中;早期COPD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共获得31个差异表达ERGs;PPI及Cytoscape软件共同鉴定出CYP1A1、EGF和PLAT 3个核心基因,验证数据集中仅CYP1A1有表达差异;在合并和验证数据集中CYP1A1诊断COPD预测效能AUC值为0.991和0.714。结论CYP1A1为早期COPD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核心基因,与细胞防御反应、炎症反应、髓样白细胞活化等信号通路及多种免疫细胞浸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 嗜酸性粒细胞 核心基因 CYP1A1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YKL⁃40与气道炎性因子在婴幼儿喘息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淑玉 郑一博 +4 位作者 杨蕾 李矢云 马晓琳 刘凡 张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YKL-40及气道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5和IL-8在婴幼儿喘息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喘息急性发作(急性期)患儿70例,其中初次喘息发作32例,反复喘息38例。经治疗恢复期34例。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血清YKL-40及气道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5和IL-8在婴幼儿喘息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喘息急性发作(急性期)患儿70例,其中初次喘息发作32例,反复喘息38例。经治疗恢复期3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婴幼儿22例为健康对照组。反复喘息患儿依据哮喘预测指数(API)分为阳性组23例和阴性组15例。检测上述各组血清YKL-40、IL-5和IL-8水平,分析YKL-40与IL-5、IL-8、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的相关性。结果喘息急性期患儿血清YKL-40、IL-5、IL-8水平均高于喘息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P<0.01)。反复喘息组血清YKL-40和IL-8水平均高于初次喘息组(P<0.01)。API阳性组与API阴性组血清YKL-40、IL-5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YKL-40与IL-8呈显著正相关(r=0.926,P<0.001),但与IL-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YKL-40、IL-5和IL-8参与婴幼儿喘息急性气道炎症过程,YKL-40可能与中性粒细胞炎症有关。YKL-40水平增高可能是婴幼儿喘息发作和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但与API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 哮喘 YKL-40 白细胞介素-5 白细胞介素-8 嗜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李丽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85-189,共5页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以胃肠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其机制可能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介导的免疫反应共同完成。该病临床表...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以胃肠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其机制可能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介导的免疫反应共同完成。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甚至是腹水,可伴或不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标准不规范,临床诊断较困难。本文报道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联合虚拟3D打印对EG累及肠壁程度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大鹏 孙振博 +8 位作者 周晓明 段峰 高远翔 段崇锋 邵秋霖 冯卫华 赵蕊蕊 胡效坤 王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CTE)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初步尝试通过联合虚拟3D打印技术观察病变,分析该检查方法在判断EG肠壁受累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CTE)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初步尝试通过联合虚拟3D打印技术观察病变,分析该检查方法在判断EG肠壁受累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例诊断为E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从肠壁累及程度、肠系膜血管、淋巴结等比较分析CT平扫和CTE检查的表现,并使用Mimics软件进行3D打印虚拟建模。结果CT平扫不能区分EG患者的肠壁累及层次。CTE检出胃肠道黏膜受累11例,胃肠道肌肉受累10例,浆膜受累7例,其中全层受累6例。3D重建和打印技术也可以更加整体的展示病变。结论与常规CT平扫相比,CTE更能准确判断EG肠壁受累程度。通过Mimics软件实现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有利于医学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教学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影像学误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霖 陈宜春 +5 位作者 罗雪 杜雪梅 朱丽 何莲 彭利 敖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O)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术前曾误诊的RO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5岁、67岁,皆因体检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均行肾脏超声及增强CT检...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O)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术前曾误诊的RO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5岁、67岁,皆因体检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均行肾脏超声及增强CT检查,病灶位于左、右肾各1例,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凸向肾外,超声检查1例呈稍高回声,1例呈囊实性混合回声,2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均于肿瘤内及周边见血流信号;CT平扫2例均为稍低密度,增强扫描1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强化呈“快进慢出”方式,2例均无静脉瘤栓,肾门旁及腹膜后无增大淋巴结。术前误诊为肾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各1例。误诊时间2~5 d。1例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1例行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RO,2例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RO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与肾癌存在较多重叠,术前易误诊。遇到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肾脏孤立性肿物患者,当肿物呈“快进慢出”强化方式,尤其当肿瘤出现延迟强化的星芒状中央瘢痕及“节段增强反转”等特征时应高度怀疑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腺瘤 肾脏肿瘤 误诊 肾嫌色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超声 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蜗牛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1例
8
作者 户梦婷 张栋 +8 位作者 贾沛瑶 陆旻雅 周梦兰 郭佳钰 苏慧婷 高羿 席婧媛 朱华栋 杨启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3-1467,共5页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高银凤 张晨 +3 位作者 席小青 孟军红 霍建婷 罗文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6-1400,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11例,采用回顾性横断面分析方...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11例,采用回顾性横断面分析方法,将所有患者根据EOS计数分为1组128例(EOS<100×10^(6)/L)、2组385例[EOS(100~190)×10^(6)/L]、3组198例(EOS>190×10^(6)/L)。比较3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超生心动图指标,采用Separman相关分析EOS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LVH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吸烟史、三酰甘油、尿酸、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比例比较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逐渐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S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吸烟、尿酸、三酰甘油、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LVH的保护因素,年龄、EOS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LVH的危险因素(OR=0.149,95%CI:0.096~0.230;OR=0.632,95%CI:0.399~0.999;OR=1.034,95%CI:1.007~1.062;OR=1.956,95%CI:1.446~2.64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中,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保护因素,年龄、EOS是危险因素,EOS与老年高血压合并LVH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数据相关性 嗜酸性粒细胞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鼻息肉组织各类炎性细胞变化的独立因素分析
10
作者 宋哲莹 王建伟 +3 位作者 罗祥煌 杨玉娟 张宇 宋西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鼻息肉组织各类炎性细胞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21年12月原发鼻息肉与复发鼻息肉均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1例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相...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鼻息肉组织各类炎性细胞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21年12月原发鼻息肉与复发鼻息肉均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1例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相较于原发鼻息肉,复发鼻息肉各类组织浸润炎性细胞数量均发生变化,其中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吸烟是复发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大是促进嗜中性粒细胞降低的独立因素,合并变应性鼻炎和复发时间间隔分别是促进淋巴细胞降低和增多的独立因素。结论复发鼻息肉组织各类浸润细胞数量均较原发鼻息肉发生变化。吸烟是复发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中性白细胞 嗜酸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独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螨滴剂治疗单一与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嗜酸粒细胞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朱志冬 毛庆杰 +2 位作者 杨欣荣 范红梅 仲鸣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8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单一与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嗜酸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AR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粉尘螨滴剂治疗,依据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数量...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单一与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嗜酸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AR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粉尘螨滴剂治疗,依据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数量将单一致敏者68例纳入单一组,将多重致敏者74例纳入多重组。比较治疗前后鼻部症状及药物评分、治疗1年后疗效、鼻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阳性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后鼻塞、鼻痒、流涕、喷嚏、鼻部症状总分、药物总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年后总有效率、鼻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治疗单一与多重致敏的AR具有相似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螨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治疗结果 嗜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鼻内镜评分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并发哮喘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刘会芳 姚依松 +4 位作者 王晶妍 王建伟 杨玉娟 张宇 宋西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1期727-731,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合并哮喘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复发高风险患者,为CRSwNP合并哮喘患者的精准治疗与健康预后提供有利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就诊的161例CRSwNP伴哮喘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与相关...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合并哮喘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复发高风险患者,为CRSwNP合并哮喘患者的精准治疗与健康预后提供有利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就诊的161例CRSwNP伴哮喘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与相关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基于Lasso的Cox回归分析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并计算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判断模型性能。绘制相关影响因素的Kaplan-Meier(K-M)曲线。结果年龄[HR(95%CI):0.96(0.95~0.98),P<0.001]、性别[HR(95%CI):1.94(1.21~3.14),P=0.006]、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HR(95%CI):1.01(1.01~1.02),P=0.004]、内镜鼻息肉评分[HR(95%CI):0.86(0.78~0.96),P=0.005]与CRSwNP合并哮喘患者的复发高度相关。当组织Eos%>21.28%和内镜鼻息肉评分>4时,CRSwNP合并哮喘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更高。结论年龄、性别、组织Eos%与内镜鼻息肉评分是CRSwNP合并哮喘患者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Eos%>21.28%与内镜鼻息肉评分>4预示着CRSwNP合并哮喘患者的更高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哮喘症 嗜酸细胞 内窥镜检查 鼻内镜评分 鼻息肉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33表达
13
作者 赵亚娟 玄丽佳 +2 位作者 谢希然 王向东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33的表达水平,及外源性IL-10刺激对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中IL-3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手术获取ECRSwNP 12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33的表达水平,及外源性IL-10刺激对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中IL-3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手术获取ECRSwNP 12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non-eosinophilic CRSwNP,nECRSwNP)8例及12例正常鼻黏膜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组织中IL-10及IL-33表达水平。另收集10例ECRSwNP样本,以含或不含100 ng/ml IL-10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同一患者样本24 h后,ELISA及免疫组化检测IL-33表达量。结果IL-10在ECRSwNP组、nECRSwNP组、对照组中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L-33在ECRSwNP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在ECRSwNP组中,IL-10与IL-33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470,P=0.0052);在nECRSwNP组及对照组中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IL-10刺激组中IL-33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97)、免疫组化观察到IL-33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83)。结论在ECRSwNP中IL-33的表达量显著增高,IL-10与IL-33负相关。外源性IL-10可以抑制ECRSwNP中IL-3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嗜酸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白介素-33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鼻咽镜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陈嘉菲 张丽萍 +3 位作者 阳海林 朱敏 陈丽锦 张国旺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69-76,共8页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镜在儿童腺样体肥大(AH)伴变应性鼻炎(A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3月于该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7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29例经纤维鼻咽镜检查确诊为AH(79例患儿伴AR,设为AH伴AR组;余下50例未合...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镜在儿童腺样体肥大(AH)伴变应性鼻炎(A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3月于该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7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29例经纤维鼻咽镜检查确诊为AH(79例患儿伴AR,设为AH伴AR组;余下50例未合并AR的单纯AH患儿设为AH组),45例经纤维鼻咽镜检查无AH的单纯AR患儿设为AR组。同时选择同期来该院儿童保健科行健康检查的25名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HC组)。所有患儿入院当日均行鼻咽部X线侧位片检查,并计算腺样体最大厚度与鼻咽腔前后径比值(A/N比值);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AH伴AR组、AH组、AR组和HC组A/N比值、外周血EOS百分比、血清IL-17和TNF-α水平。比较AH伴AR组纤维鼻咽镜下不同腺样体阻塞程度患儿A/N比值及外周血EOS百分比、血清IL-17和TNF-α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H伴AR患儿纤维鼻咽镜下腺样体阻塞程度与外周血EOS百分比、血清IL-17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N比值:AH伴AR组大于AH组(P<0.05),AH组大于AR组(P<0.05),AR组大于HC组(P<0.05)。外周血EOS百分比、血清IL-17和TNF-α水平:AH伴AR组都高于AR组(P<0.05),AR组都高于AH组(P<0.05),AH组都高于HC组(P<0.05)。AH伴AR组中纤维鼻咽镜下腺样体阻塞程度为Ⅲ至Ⅳ度患儿的A/N比值、外周血EOS百分比、血清IL-17和TNF-α水平,都明显高于Ⅰ至Ⅱ度患儿(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H伴AR患儿纤维鼻咽镜下腺样体阻塞程度与外周血EOS百分比、血清IL-17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7、0.451和0.402,P<0.05)。结论纤维鼻咽镜可应用于儿童AH伴AR诊断,结合外周血EOS百分比、血清IL-17和TNF-α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纤维鼻咽镜 嗜酸性粒细胞(EOS) 腺样体肥大(AH) 白细胞介素-17(IL-17) 变应性鼻炎(AR)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对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黏膜嗜酸粒细胞与鼻腔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世斌 徐克素 +2 位作者 刘荣松 赵存尧 周春桃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7期446-450,共5页
目的研究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对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手术患者鼻黏膜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与鼻腔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 目的研究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对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手术患者鼻黏膜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与鼻腔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ECRSwN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鼻内镜手术中分别植入或未植入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鼻黏膜Eos%及鼻腔菌群,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干预率及额窦口通畅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40/52)(P<0.05)。术后两组鼻黏膜Eos%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Shannon指数、Chaol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Shannon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Chaol指数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Shannon指数、Chaol指数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Lund-Kennedy评分、SNOT-22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额窦口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有利于ECRSwNP手术患者术腔上皮化,可减少黏膜Eos%,改善临床症状,保证额窦引流通畅,降低术后干预率,对鼻腔菌群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洗脱支架 嗜酸细胞 鼻窦炎 鼻息肉 内窥镜检查 鼻腔 细菌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同炎症表型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莉 徐晓梅 +2 位作者 黄婷婷 俞婷婷 舒冬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不同炎症表型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8月在合肥京东方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3%作为非EOS组,EOS比例≥3%作为EOS...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不同炎症表型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8月在合肥京东方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3%作为非EOS组,EOS比例≥3%作为EOS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分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活量(VC)及深吸气量(IC)。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ECOPD患者肺功能减损的影响因素。结果:非EOS组患者肺功能等级优于EOS组(P<0.05)。EOS组患者的DLCO%、FEV_(1)/FVC、FVC、FEV_(1)、VC及IC低于非EOS组(P<0.05)。EOS型是AECOPD患者肺功能减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炎症表型会影响AECOPD患者的肺功能,EOS型是AECOPD患者肺功能减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炎症表型 嗜酸性粒细胞 肺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红耳龟血液指标及植物血凝素反应的影响
17
作者 张一帆 林涵语 +3 位作者 李崧铭 伍亮 刁迎珠 张志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4,共7页
探究低温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揭示红耳龟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学和免疫学基础,为深入了解其入侵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采用活体背甲下静脉窦采血技术,测定了6℃、17℃和26℃条件下处理1、5和... 探究低温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揭示红耳龟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学和免疫学基础,为深入了解其入侵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采用活体背甲下静脉窦采血技术,测定了6℃、17℃和26℃条件下处理1、5和10 d时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百分比及嗜异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ratio of heterophils to lymphocytes,H/L),以及第10天采血后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PHA-P)反应的变化。结果显示:(1)随着温度下降,第1天只有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此差异在第5天和第10天消失(P>0.05);第5天,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H/L先升后降,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先降后升,单核细胞的百分比下降(P<0.05);第10天,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上升,淋巴细胞、嗜异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以及H/L下降(P<0.05);(2)随着处理天数延长,除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无组内差异外(P>0.05),其他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H/L都有组内差异(P<0.05);(3)6℃组、17℃组和26℃组对PHA-P的反应分别在注射后48 h、24 h和48 h达到峰值,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耳龟通过调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下降的应激反应能力和提前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来适应低温的短期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耳龟 低温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植物血凝素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伴吞咽困难1例
18
作者 王亚楠 赵欣璐 徐桂芳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2-1156,共5页
本文报道一例因吞咽困难而就诊的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病例。该患者为54岁女性,超声胃镜可见食管弥漫性增厚,病理示食管鳞状上皮内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嗜酸性粒细胞微脓肿形成,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密度约为30个/HPF,符合嗜酸性粒细胞性... 本文报道一例因吞咽困难而就诊的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病例。该患者为54岁女性,超声胃镜可见食管弥漫性增厚,病理示食管鳞状上皮内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嗜酸性粒细胞微脓肿形成,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密度约为30个/HPF,符合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中度活动性)。口服醋酸泼尼松30 mg/d并逐步减量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且影像学证实病变具有明显改善。本文总结该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量 超声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附84例报告)
19
作者 吴金容 宋正己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61-68,共8页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GID)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EGID的认识,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确诊为EGID的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检查、治疗预后及随访等...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GID)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EGID的认识,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确诊为EGID的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检查、治疗预后及随访等资料。结果32例(38.1%)有食物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21例(25.0%)发病前有明确诱因。67例(79.8%)入院主诉腹痛。63例(75.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增高,71例(84.5%)EOS百分比(EOS%)增高,14例(16.7%)血清学过敏原总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筛查阳性。68例行腹部超声检查,腹腔积液5例(7.4%),盆腔积液2例(2.9%)。64例行腹部CT检查,胃肠壁增厚13例(20.3%)。10例行小肠CT检查,发现肠壁增厚和狭窄等6例(60.0%)。内镜表现为充血发红、糜烂及溃疡等非特异性表现,病理为大量EOS浸润的慢性黏膜炎,以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处活检阳性率最高(P<0.05)。48例激素治疗及36例对症治疗后,均达到临床缓解(P<0.05),5例患者复发,激素治疗仍然有效。结论腹痛是EGID患者多见的临床表现,常伴EOS计数增高,影像学检查及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活检发现明显EOS浸润,这在诊断中至关重要,糖皮质激素或单纯抗过敏及抑酸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GID) 临床表现 内镜特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Y-Y1信号通路调控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大鼠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王佳艳 徐明 +1 位作者 王伟 贾旭锦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究NPY-Y1信号通路调控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大鼠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机制。方法72只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组法分为6组,每组各12只,包括对照组、ECRS组、空载组、神经肽Y(NPY)干... 目的探究NPY-Y1信号通路调控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大鼠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机制。方法72只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组法分为6组,每组各12只,包括对照组、ECRS组、空载组、神经肽Y(NPY)干扰组、低拮抗剂组和高拮抗剂组。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细菌毒素法构建ECRS大鼠模型,空载组和NPY干扰组分别尾静脉注射siNC和NPY siRNA质粒进行干预,低拮抗剂组和高拮抗剂组分别腹腔注射20、50μg的BIBO 3304干预。末次刺激结束后处死大鼠,取鼻腔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嗜酸粒细胞(Eos)计数;RT-PCT法检测鼻黏膜中NPY、IL-4、IL-5、IL-13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 p50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PY、NPY1受体(Y1R)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鼻黏膜组织结构完整有序,ECRS组、空载组细胞排列紊乱,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低拮抗剂组中细胞结构得到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相对于低拮抗剂组,NPY干扰组、高拮抗剂组中细胞结构及炎性细胞浸润改善情况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ECRS组和空载组鼻黏膜Eos计数,NPY、IL-4、IL-5、IL-13 mRNA,NF-κB p65、NF-κB p50蛋白及NPY、Y1R细胞染色相对强度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ECRS组和空载组比较,NPY干扰组、低拮抗剂组、高拮抗剂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NPY干扰组和高拮抗剂组低于低拮抗剂组(P均<0.05);ECRS组与空载组、NPY干扰组和高拮抗剂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CRS大鼠存在鼻黏膜Eos异常浸润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PY-Y1信号通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及效应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神经肽Y 受体 神经肽Y 鼻黏膜 炎症 大鼠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