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污泥、底泥与粉煤灰烧结陶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徐振华
刘建国
+1 位作者
宋敏英
张志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6,共6页
研究了污泥、底泥与粉煤灰烧结陶粒的配方、预热温度、物料含水率对陶粒比表面积、抗压强度、吸水率和表观密度的影响,同时对影响陶粒烧结的主要工艺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配方对陶粒主要性能影响无明显规律;充分预热有利于...
研究了污泥、底泥与粉煤灰烧结陶粒的配方、预热温度、物料含水率对陶粒比表面积、抗压强度、吸水率和表观密度的影响,同时对影响陶粒烧结的主要工艺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配方对陶粒主要性能影响无明显规律;充分预热有利于提高陶粒强度,而不充分预热可以提高陶粒孔隙,降低陶粒密度;坯料含水率的提高会导致陶粒结构松散,降低陶粒抗压强度,增加吸水率。另外,烧结温度对于制备滤料和骨料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备滤料,污泥添加量对陶粒比表面积的影响不确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而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提高陶粒比表面积;对于制备骨料,坯料中污泥质量分数宜在3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污泥
陶粒
烧结
比表面积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环芳烃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凡
田大伦
+2 位作者
闫文德
梁小翠
郑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综合评述了土壤—植物系统中多环芳烃的含量,阐述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机理及酶与多环芳烃的相关性,提出了今后研究需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土壤-植物系统
多环芳烃
微生物
酶
修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次微絮凝与常规絮凝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圣
娄华君
+2 位作者
王秋阳
娄俊鹏
丛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以石家庄某水库低温低浊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物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和有机物化学极性分级技术从分子水平的变化对原水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其各组分质量分数与三卤甲烷生成势的相关性,获得了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率较...
以石家庄某水库低温低浊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物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和有机物化学极性分级技术从分子水平的变化对原水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其各组分质量分数与三卤甲烷生成势的相关性,获得了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率较低的原因,同时进行了二次微絮凝和常规絮凝的混凝试验,考察了水体浊度、Zeta电位、抽滤时间、颗粒数和有机物等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二次微絮凝比常规絮凝有更强的混凝去除效果,当聚合氯化铝PAC总投加量为13 mg/L、絮凝时间为3 min时,滤后水浊度可达到0.1 NTU以下。二次微絮凝不但改变了胶体的Zeta电位,增加了絮凝效果,而且提高了对有机物和颗粒数的去除率,抽滤时间也相应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低温低浊
三卤甲烷生成势
二次微絮凝
聚合氯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三峡地区岩石净化能力的实验室研究
4
作者
杨立铮
卫迦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69-79,共11页
选择砂泥岩、砂岩、白云岩和灰岩作为代表性岩样,分别用模拟的生活、工业和农业污水进行淋滤,建立各污染物的净化曲线,计算净化量,得出净化系数。通过地下水流速、岩石裂隙率及污染物浓度三方面的修正,得出接近于实际的环境容量系数,其...
选择砂泥岩、砂岩、白云岩和灰岩作为代表性岩样,分别用模拟的生活、工业和农业污水进行淋滤,建立各污染物的净化曲线,计算净化量,得出净化系数。通过地下水流速、岩石裂隙率及污染物浓度三方面的修正,得出接近于实际的环境容量系数,其结果是:砂泥岩的净化能力最强,砂岩次之,白云岩和灰岩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淋滤
岩石
净化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泥、底泥与粉煤灰烧结陶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徐振华
刘建国
宋敏英
张志飞
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6,共6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重大科技专项(2008ZX07313-006)
文摘
研究了污泥、底泥与粉煤灰烧结陶粒的配方、预热温度、物料含水率对陶粒比表面积、抗压强度、吸水率和表观密度的影响,同时对影响陶粒烧结的主要工艺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配方对陶粒主要性能影响无明显规律;充分预热有利于提高陶粒强度,而不充分预热可以提高陶粒孔隙,降低陶粒密度;坯料含水率的提高会导致陶粒结构松散,降低陶粒抗压强度,增加吸水率。另外,烧结温度对于制备滤料和骨料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备滤料,污泥添加量对陶粒比表面积的影响不确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而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提高陶粒比表面积;对于制备骨料,坯料中污泥质量分数宜在30%~35%。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污泥
陶粒
烧结
比表面积
抗压强度
Keywords
envlronment
al engineering
sewage sludge
ceramisite
sintering
specific surface area
compressive strength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环芳烃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凡
田大伦
闫文德
梁小翠
郑威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教研室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487)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5JJ40127)
+4 种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06FJ3083
05NK3026)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05C331)
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项目
校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
文摘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综合评述了土壤—植物系统中多环芳烃的含量,阐述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机理及酶与多环芳烃的相关性,提出了今后研究需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土壤-植物系统
多环芳烃
微生物
酶
修复
综述
Keywords
envlronment
al science
soil-plant system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microbial flora
enzyme
remedy
review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O625.15 [理学—有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次微絮凝与常规絮凝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圣
娄华君
王秋阳
娄俊鹏
丛麟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黑龙江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428805)
文摘
以石家庄某水库低温低浊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物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和有机物化学极性分级技术从分子水平的变化对原水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其各组分质量分数与三卤甲烷生成势的相关性,获得了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率较低的原因,同时进行了二次微絮凝和常规絮凝的混凝试验,考察了水体浊度、Zeta电位、抽滤时间、颗粒数和有机物等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二次微絮凝比常规絮凝有更强的混凝去除效果,当聚合氯化铝PAC总投加量为13 mg/L、絮凝时间为3 min时,滤后水浊度可达到0.1 NTU以下。二次微絮凝不但改变了胶体的Zeta电位,增加了絮凝效果,而且提高了对有机物和颗粒数的去除率,抽滤时间也相应缩短。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低温低浊
三卤甲烷生成势
二次微絮凝
聚合氯化铝
Keywords
envlronment
al engineering
low temperature and turbidity
DBPFP
secondary micro-flocculation
polyaluminum chloride
分类号
TU991.24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峡地区岩石净化能力的实验室研究
4
作者
杨立铮
卫迦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
出处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69-79,共11页
文摘
选择砂泥岩、砂岩、白云岩和灰岩作为代表性岩样,分别用模拟的生活、工业和农业污水进行淋滤,建立各污染物的净化曲线,计算净化量,得出净化系数。通过地下水流速、岩石裂隙率及污染物浓度三方面的修正,得出接近于实际的环境容量系数,其结果是:砂泥岩的净化能力最强,砂岩次之,白云岩和灰岩最差。
关键词
废水
淋滤
岩石
净化
模拟试验
Keywords
model experiment
contaminated water
absorption
clean capability
envlronment
al capacity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污泥、底泥与粉煤灰烧结陶粒的工艺研究
徐振华
刘建国
宋敏英
张志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环芳烃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修复研究进展
朱凡
田大伦
闫文德
梁小翠
郑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次微絮凝与常规絮凝的对比试验
刘圣
娄华君
王秋阳
娄俊鹏
丛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长江三峡地区岩石净化能力的实验室研究
杨立铮
卫迦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