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市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兴平
汪辰晨
张帆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利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北京市17个行业2005~2009年间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将能源消费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生产效应是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结构效应反映产...
本文利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北京市17个行业2005~2009年间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将能源消费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生产效应是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结构效应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强度效应是指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效应是导致北京市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则延缓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生产效应明显大于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之和,因此能源消费在此期间表现为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强度效应高于结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因素分解
生产效应
结构效应
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能源强度的指数分解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
34
2
作者
张炎治
聂锐
《管理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647-650,共4页
指数分解分析是一个研究能源强度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良好分析框架,围绕这一方法,综述了指数分解分析在方法论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能源领域,尤其在能源强度方面的应用研究。将我国学者关于能源强度变化的研究结论划分为3类:技术进步决...
指数分解分析是一个研究能源强度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良好分析框架,围绕这一方法,综述了指数分解分析在方法论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能源领域,尤其在能源强度方面的应用研究。将我国学者关于能源强度变化的研究结论划分为3类:技术进步决定论、阶段贡献变化论和分解层次影响论,并指出了指数分解分析在研究能源强度变化机理中的三大缺陷。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分解分析
能源强度
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东省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结构及效率效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胡萌
李坤
乔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4-169,共6页
从地区、产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三个视角,利用四种没有残值的指数分解方法将山东省的有关能源消费强度指标分解为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生产总值的地区结构变动对其能源强度的下降有阻碍作用,而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则...
从地区、产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三个视角,利用四种没有残值的指数分解方法将山东省的有关能源消费强度指标分解为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生产总值的地区结构变动对其能源强度的下降有阻碍作用,而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则有促进作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商业和住宿餐饮、其它服务业六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比重的变动对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不利影响,而各产业能源效率的变动则基本上起到促进作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有增进作用,而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的影响则不稳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商业、住宿餐饮之外的其它服务业、重视高耗能行业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控,包括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聊城市等,是降低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能源强度
完全指数分解
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民经济用电单耗变化解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单葆国
胡兆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4,共4页
利用结构分解模型对全国GDP用电单耗、工业用电单耗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影响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
利用结构分解模型对全国GDP用电单耗、工业用电单耗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影响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P用电单耗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十五"期间,三次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引起GDP用电单耗上升的贡献份额为77.3%,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份额为22.1%;工业内部14个行业用电单耗的变化对工业用电单耗上升的贡献份额为71%,而工业内部结构变化的贡献份额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单耗
结构分解模型
单耗效应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能源强度变动的指数分解研究——基于新疆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师博
秦放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4-20,共7页
能源强度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二者间呈反比关系。文章使用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对1985—2005年新疆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寻求影响新疆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能源利用率进入了持续改...
能源强度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二者间呈反比关系。文章使用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对1985—2005年新疆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寻求影响新疆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能源利用率进入了持续改进历程,但在全国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还应注意到,新疆能源强度效应主要是由工业部门能源强度改进所致,尤其是重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改进,扭转了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不利影响。因此,应大力支持重工业部门的节能技术进步,同时更应大力发展耗能较低的第三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指数分解模型
结构效应
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工业部门煤炭利用效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樊静丽
孔令斯
张贤
《中国煤炭》
2018年第7期21-25,53,共6页
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我国2000-2016年工业部门煤炭利用的宏观效率变化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研究表明:2000-2016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煤耗累积下降69.8%;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均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强度效应的贡献大于结...
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我国2000-2016年工业部门煤炭利用的宏观效率变化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研究表明:2000-2016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煤耗累积下降69.8%;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均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强度效应的贡献大于结构效应,平均贡献率分别是63.7%和36.3%;分部门来看,各行业的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能源生产部门的生产特点变化是引起工业部门煤炭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与炼焦业和电力行业是结构贡献的主要来源,电力行业是强度贡献的主要来源行业,而石油加工与炼焦业的强度变化则对煤耗效率提高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工业部门
煤炭消费
Divisia分解
强度效应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LMDI的中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9
7
作者
徐国政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7,共6页
运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我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其分解为化石能耗结构效应、非清洁能耗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探讨其对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影响强度。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各...
运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我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其分解为化石能耗结构效应、非清洁能耗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探讨其对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影响强度。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各省(市、区)有意识增加天然气的消费比重,调整能源结构,总体呈低碳化走势;总体来看,能源强度逐渐降低,能源效率提高是抑制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因素,长远来看能进一步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的矛盾,实现我国能源优质、清洁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消费
LMDI指数分解
化石能耗结构效应
非清洁能耗结构效应
能源强度效应
经济规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价格指数的中国能源强度分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小丽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112,共6页
能源强度(EnergyIntensity)是指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消耗量,是能源经济学中的重要指标。本文考虑了物价指数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对原有的8种分解方法进行了改进,运用考虑价格指数的能源强度分解方法对我国1985~2010年的能源强...
能源强度(EnergyIntensity)是指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消耗量,是能源经济学中的重要指标。本文考虑了物价指数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对原有的8种分解方法进行了改进,运用考虑价格指数的能源强度分解方法对我国1985~2010年的能源强度进行了分解分析,分析结论显示,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使总体能源强度下降了91.33%,同期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2010年的能源强度与1985年相比上升了4.67%,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总体能源强度下降了86.66%,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是降低能源强度的最优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指数
能源强度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强度倒“U”型关系分析
被引量:
5
9
作者
张志强
刘金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9-192,共4页
为了研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利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强度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具有...
为了研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利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强度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通过着重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低于拐点值省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可以降低能源强度。最后提出了减少能源强度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高级化
能源强度
倒“U”型
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行业差异与动因分析
被引量:
13
10
作者
谢守红
王利霞
邵珠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2-1258,共7页
测算了1995—2010年中国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并采用行业分解方法分析了各行业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对总体碳排放强度下降起主导作用,对其下降的贡献率为73.35%;其他服务业次之,贡献率为22.68%;农业、交通运输业...
测算了1995—2010年中国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并采用行业分解方法分析了各行业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对总体碳排放强度下降起主导作用,对其下降的贡献率为73.35%;其他服务业次之,贡献率为22.68%;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建筑业贡献率较低,分别为1.38%、1.22%、1.17%、0.20%.采用泰尔指数对中国碳排放强度进行行业差异分析发现,1995—2010年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强度泰尔指数从0.392 7升至0.488 9,行业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呈扩大趋势.运用差值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动因发现,在1995—201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中,技术效应具有促进作用,贡献率为104.64%;结构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贡献率为-4.64%.未来宜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方面降低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差值因素分解模型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市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兴平
汪辰晨
张帆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17307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092013)
+2 种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0BaJG37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北京市17个行业2005~2009年间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将能源消费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生产效应是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结构效应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强度效应是指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效应是导致北京市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则延缓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生产效应明显大于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之和,因此能源消费在此期间表现为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强度效应高于结构效应。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因素分解
生产效应
结构效应
强度效应
Key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decomposition
analysis
production
effect
structure effect
intensity effect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源强度的指数分解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
34
2
作者
张炎治
聂锐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管理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647-650,共4页
文摘
指数分解分析是一个研究能源强度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良好分析框架,围绕这一方法,综述了指数分解分析在方法论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能源领域,尤其在能源强度方面的应用研究。将我国学者关于能源强度变化的研究结论划分为3类:技术进步决定论、阶段贡献变化论和分解层次影响论,并指出了指数分解分析在研究能源强度变化机理中的三大缺陷。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指数分解分析
能源强度
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Keywords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energy
resourc
intensity
structure effect
efficiency
effect
分类号
F206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东省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结构及效率效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胡萌
李坤
乔晗
机构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4-16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博弈论的二氧化碳减排税收政策研究"(编号:7100305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博弈论的碳税和碳关税政策研究"(编号:ZR2010GQ001)资助
文摘
从地区、产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三个视角,利用四种没有残值的指数分解方法将山东省的有关能源消费强度指标分解为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生产总值的地区结构变动对其能源强度的下降有阻碍作用,而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则有促进作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商业和住宿餐饮、其它服务业六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比重的变动对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不利影响,而各产业能源效率的变动则基本上起到促进作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有增进作用,而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的影响则不稳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商业、住宿餐饮之外的其它服务业、重视高耗能行业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控,包括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聊城市等,是降低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山东能源强度
完全指数分解
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Keywords
energy intens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complete
index
decomposition
structural
effect
efficiency
effect
分类号
F062.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民经济用电单耗变化解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单葆国
胡兆光
机构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出处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4,共4页
文摘
利用结构分解模型对全国GDP用电单耗、工业用电单耗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影响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P用电单耗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十五"期间,三次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引起GDP用电单耗上升的贡献份额为77.3%,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份额为22.1%;工业内部14个行业用电单耗的变化对工业用电单耗上升的贡献份额为71%,而工业内部结构变化的贡献份额为29%。
关键词
用电单耗
结构分解模型
单耗效应
结构效应
Keywords
electricity
intensity
structure
decomposition
model
intensity effect
structure effect
分类号
F222.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206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源强度变动的指数分解研究——基于新疆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师博
秦放鸣
机构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4-20,共7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的中亚战略与对策研究"(06JZD00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实物期权的新疆能源产品定价及其影响效应研究"(07JYB010)
文摘
能源强度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二者间呈反比关系。文章使用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对1985—2005年新疆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寻求影响新疆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能源利用率进入了持续改进历程,但在全国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还应注意到,新疆能源强度效应主要是由工业部门能源强度改进所致,尤其是重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改进,扭转了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不利影响。因此,应大力支持重工业部门的节能技术进步,同时更应大力发展耗能较低的第三产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指数分解模型
结构效应
强度效应
Keywords
energy intensity
,
index decomposition model
,
structure effect
,
intensity effect
分类号
F4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工业部门煤炭利用效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樊静丽
孔令斯
张贤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中国
出处
《中国煤炭》
2018年第7期21-25,53,共6页
文摘
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我国2000-2016年工业部门煤炭利用的宏观效率变化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研究表明:2000-2016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煤耗累积下降69.8%;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均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强度效应的贡献大于结构效应,平均贡献率分别是63.7%和36.3%;分部门来看,各行业的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能源生产部门的生产特点变化是引起工业部门煤炭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与炼焦业和电力行业是结构贡献的主要来源,电力行业是强度贡献的主要来源行业,而石油加工与炼焦业的强度变化则对煤耗效率提高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工业部门
煤炭消费
Divisia分解
强度效应
结构效应
Keywords
energy
efficiency
industrial sector
coal consumption
Divisia
decomposition
intensity effect
s
structure effect
分类号
TD-9 [矿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LMDI的中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9
7
作者
徐国政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7,共6页
文摘
运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我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其分解为化石能耗结构效应、非清洁能耗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探讨其对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影响强度。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各省(市、区)有意识增加天然气的消费比重,调整能源结构,总体呈低碳化走势;总体来看,能源强度逐渐降低,能源效率提高是抑制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因素,长远来看能进一步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的矛盾,实现我国能源优质、清洁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天然气消费
LMDI指数分解
化石能耗结构效应
非清洁能耗结构效应
能源强度效应
经济规模效应
Keywords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LMDI
index
decomposition
fossil
energy
ratio
effect
non-fossil
energy
effect
s
energy intensity
effect
s
economic total
effect
s
分类号
F062.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价格指数的中国能源强度分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小丽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112,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0YJC630159)资助项目
文摘
能源强度(EnergyIntensity)是指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消耗量,是能源经济学中的重要指标。本文考虑了物价指数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对原有的8种分解方法进行了改进,运用考虑价格指数的能源强度分解方法对我国1985~2010年的能源强度进行了分解分析,分析结论显示,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使总体能源强度下降了91.33%,同期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2010年的能源强度与1985年相比上升了4.67%,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总体能源强度下降了86.66%,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是降低能源强度的最优途径。
关键词
价格指数
能源强度
结构效应
Keywords
energy intensity
price
index
structural
effect
分类号
F062.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强度倒“U”型关系分析
被引量:
5
9
作者
张志强
刘金平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规划与评价研究所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9-192,共4页
基金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空间统计的区域大气污染时空扩散特征与来源解析”(14YJCZH144)。
文摘
为了研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利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强度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产业高级化和能源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通过着重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低于拐点值省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可以降低能源强度。最后提出了减少能源强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产业高级化
能源强度
倒“U”型
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Keywords
adv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
energy intensity
inverted"U"type
fixed-
effect
panel
model
分类号
TD-05 [矿业工程]
F062.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行业差异与动因分析
被引量:
13
10
作者
谢守红
王利霞
邵珠龙
机构
江南大学商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2-1258,共7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46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JUSRP311A07)
文摘
测算了1995—2010年中国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并采用行业分解方法分析了各行业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对总体碳排放强度下降起主导作用,对其下降的贡献率为73.35%;其他服务业次之,贡献率为22.68%;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建筑业贡献率较低,分别为1.38%、1.22%、1.17%、0.20%.采用泰尔指数对中国碳排放强度进行行业差异分析发现,1995—2010年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强度泰尔指数从0.392 7升至0.488 9,行业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呈扩大趋势.运用差值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动因发现,在1995—201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中,技术效应具有促进作用,贡献率为104.64%;结构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贡献率为-4.64%.未来宜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方面降低碳排放强度.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差值因素分解模型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factors
decomposition
model
structure effect
technology
effect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市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分析
张兴平
汪辰晨
张帆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能源强度的指数分解分析研究综述
张炎治
聂锐
《管理学报》
CSSCI
2008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山东省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结构及效率效应
胡萌
李坤
乔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民经济用电单耗变化解析
单葆国
胡兆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能源强度变动的指数分解研究——基于新疆数据的实证分析
师博
秦放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我国工业部门煤炭利用效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樊静丽
孔令斯
张贤
《中国煤炭》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LMDI的中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徐国政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价格指数的中国能源强度分解方法研究
刘小丽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强度倒“U”型关系分析
张志强
刘金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行业差异与动因分析
谢守红
王利霞
邵珠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