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背景下建筑节能设计分析——基于江西某高校宿舍运行阶段能耗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卢艺豪 吕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0期50-55,61,共7页
为降低江西省居住建筑能耗,助力江西省碳达峰实施,基于江西地区某高校新建学生宿舍,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从建筑运行阶段的角度对能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建筑朝向、建筑层高、屋顶形式、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五项因素进行能耗模... 为降低江西省居住建筑能耗,助力江西省碳达峰实施,基于江西地区某高校新建学生宿舍,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从建筑运行阶段的角度对能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建筑朝向、建筑层高、屋顶形式、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五项因素进行能耗模拟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趋势以及其显著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朝向为正南方向,建筑层高2.7 m,屋顶形式为平屋顶,外墙传热系数为0.3 W/(m^(2)·K),窗墙比为0.3是最优节能组合方案,经过模拟确认了最优方案的单位面积能耗为52.64 kW·h/m^(2),比当前建筑设计节能24.7%。结果为江西省宿舍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明确方向,对建筑碳达峰实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DesignBuilder模拟 建筑能耗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与情景预测
2
作者 狄卫民 黄道银 《中国能源》 2024年第1期129-141,共13页
通过LMDI法对2002~2021年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判断河南国民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脱钩关系,并分情景预测了河南省2021~2035年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河南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通过LMDI法对2002~2021年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判断河南国民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脱钩关系,并分情景预测了河南省2021~2035年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河南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效应,而对碳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是能源强度效应。2003~2021年,河南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总体呈从弱脱钩向强脱钩的转变,2020年为增长负脱钩。低碳情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是河南省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MDI法 Tapio脱钩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苏南轻钢农宅能耗模拟及优化
3
作者 阮灿健 刘长春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198-202,共5页
文章以苏南地区的一幢典型代表性农宅为例,构建轻钢结构农房模拟模型,选取影响建筑能耗的七个关键因素,运用建筑能耗软件De ST-H进行能耗模拟分析。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分析,得出多种试验结果,并对各个能耗影响因素的作用趋势和主次程度... 文章以苏南地区的一幢典型代表性农宅为例,构建轻钢结构农房模拟模型,选取影响建筑能耗的七个关键因素,运用建筑能耗软件De ST-H进行能耗模拟分析。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分析,得出多种试验结果,并对各个能耗影响因素的作用趋势和主次程度进行分析,得到最适宜的建筑能耗优化设计组合结果,为苏南地区的轻钢结构农宅的能耗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结构 农宅 建筑能耗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云 张军营 +1 位作者 赵永椿 郑楚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165,共5页
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扩展分解模型,以山西省为例,系统量化分析了1998~2008年间CO2排放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的CO2减排政策,提出了加快发展低碳燃料LCT和CCS技术,从"源头"和"终端"上控制CO... 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扩展分解模型,以山西省为例,系统量化分析了1998~2008年间CO2排放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的CO2减排政策,提出了加快发展低碳燃料LCT和CCS技术,从"源头"和"终端"上控制CO2排放。实例结果表明,CO2排放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变化为影响CO2排放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对影响CO2排放的相关因素完整的分解和系统量化有效,可供制定节能减排措施、决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2排放 因素分解法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钢铁企业物能消耗与烟粉尘排放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小玲 孙文强 +1 位作者 赵亮 蔡九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2-356,共5页
以典型钢铁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采用物质流分析法(MFA),构建物质代谢模型.建立了能源、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分析指标,定量描述了钢铁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烟粉尘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企业层面,高炉-转炉长流程吨钢... 以典型钢铁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采用物质流分析法(MFA),构建物质代谢模型.建立了能源、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分析指标,定量描述了钢铁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烟粉尘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企业层面,高炉-转炉长流程吨钢总资源消耗量为208.6 t,燃料能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3.9%,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为648.08 g,烧结和炼铁工序贡献最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5%和36%.电炉短流程总资源消耗量为1.31 t,电能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6.7%,吨钢烟粉尘排放量67 g.工序层面,烧结、炼焦和炼铁三个主排放工序的排放量分别为222.50 g/t烧结矿、118.20 g/t焦、245.27 g/t铁.据此,提出企业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性建议,以减少环境压力,实现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生产企业 物质流分析法(MFA) 资源能源消耗 烟粉尘排放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轿车性能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钱立军 虞明 赵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59,共3页
介绍了本田Insight混合动力电动轿车在实际道路和汽车转鼓试验台上按照国家标准和欧洲的一系列工况循环下测得的动力性、平均燃油消耗和排放的试验结果。在模拟真实环境的循环下 ,除了NOx的排放外 ,Insight的性能明显地优于传统汽油轿... 介绍了本田Insight混合动力电动轿车在实际道路和汽车转鼓试验台上按照国家标准和欧洲的一系列工况循环下测得的动力性、平均燃油消耗和排放的试验结果。在模拟真实环境的循环下 ,除了NOx的排放外 ,Insight的性能明显地优于传统汽油轿车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轿车 性能测试 排放 能量消耗 汽车转鼓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势梯度与电极间距变化的滨海软土电渗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谢新宇 郑凌逶 +2 位作者 谢康和 臧俊超 许纯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4,121,共8页
电势梯度和电极间距是电渗处理中的常见控制因素。为研究电势梯度和电极间距对滨海软土电渗效率的影响,进行等电极间距变电势梯度和等电势梯度变电极间距两种工况下的电渗模型试验。获取电渗过程中的排水量、通电电流和能耗系数等试验结... 电势梯度和电极间距是电渗处理中的常见控制因素。为研究电势梯度和电极间距对滨海软土电渗效率的影响,进行等电极间距变电势梯度和等电势梯度变电极间距两种工况下的电渗模型试验。获取电渗过程中的排水量、通电电流和能耗系数等试验结果,进一步研究能耗系数与电势梯度、电极间距的关系。在Helmholtz-Smoluchowski(H-S)电渗流方程的基础上,引入界面电阻和起始电势梯度概念进行电渗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在等电极间距工况下,考虑起始电势梯度的电渗流方程能够较切实地反映电渗能耗系数随电势梯度变化的非线性趋势,宁海滩涂淤泥存在起始电势梯度和相应的经济电势梯度;在等电势梯度工况下,界面电阻和起始电势梯度不影响能耗系数的线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法 电势梯度 电极间距 起始电势梯度 能耗系数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N法的空调建筑全年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坚 刘金祥 《节能技术》 CAS 2007年第4期317-320,共4页
本文利用BIN法初步选定空调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后,采用正交试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得到全年能耗与各个主要因素的函数关系、显著影响因素及全年能耗影响因素排序图,从而为空调和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BIN法 能耗 正交试验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排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整和ECM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惠敏 傅涛 《中国能源》 2013年第5期35-38,23,共5页
该研究首先调查了1980~201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长期均衡、短期动态调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具有双向格... 该研究首先调查了1980~201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长期均衡、短期动态调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具有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原因,但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均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费的短期波动会受到GDP和碳排放短期波动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碳排放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ST对夏热冬冷地区农宅能耗的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莺 王昭俊 《建筑技术开发》 2016年第6期85-87,共3页
利用DeST-h模拟软件计算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农村住宅全年能耗,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能耗的多个因素进行模拟计算,确定不同因素对该地区农村居住建筑的能耗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和夏季外窗对农宅能耗的影响最大,夏... 利用DeST-h模拟软件计算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农村住宅全年能耗,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能耗的多个因素进行模拟计算,确定不同因素对该地区农村居住建筑的能耗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和夏季外窗对农宅能耗的影响最大,夏季遮阳的影响较大,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并提出了该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模拟 正交试验法 多因素分析 DeST—h软件 农宅 夏热冬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混合动力车辆能耗排放测试系统的集成和验证
11
作者 李腾腾 秦孔建 高俊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34,39,共4页
基于重型转鼓及全流定容采样稀释系统,集成了重型混合动力车辆(HD-HEV)能耗排放测试系统。在我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下,利用该系统对某并联混合动力公交车辆的能耗排放进行了测量,并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评价验证。结果表明,重型转鼓能够以... 基于重型转鼓及全流定容采样稀释系统,集成了重型混合动力车辆(HD-HEV)能耗排放测试系统。在我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下,利用该系统对某并联混合动力公交车辆的能耗排放进行了测量,并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评价验证。结果表明,重型转鼓能够以小于2.5%的误差模拟试验车辆的行驶阻力;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过程可以在转鼓复现;可以以较高的跟踪精度复现测试循环且各重复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混合动力车辆 能耗 排放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基站用智能新风机组性能试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昭炜 王希栋 +2 位作者 李剑东 侯银燕 王智超 《建筑技术开发》 2016年第4期46-48,共3页
统一和明确了通信基站用智能新风机组的名称和定义,介绍和完善了通信基站用智能新风机组的性能要求,包括:动力性能、能耗水平和容尘性能。提出一种用于全面评价通信基站用智能新风机组动力性能、能耗水平和容尘性能的试验方法,并采用该... 统一和明确了通信基站用智能新风机组的名称和定义,介绍和完善了通信基站用智能新风机组的性能要求,包括:动力性能、能耗水平和容尘性能。提出一种用于全面评价通信基站用智能新风机组动力性能、能耗水平和容尘性能的试验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4台机组进行试验。通过对4台机组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验证了该试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基站用智能新风机组 动力性能 能耗水平 容尘性能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乘用车能耗标准发展现状
13
作者 张诗敏 《时代汽车》 2020年第17期4-5,共2页
为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实现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L/100km,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4L/100km的整体目标,我国乘用车相关能耗标准进行了多轮次的升级及补充。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乘用车能耗标... 为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实现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L/100km,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4L/100km的整体目标,我国乘用车相关能耗标准进行了多轮次的升级及补充。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乘用车能耗标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化梳理,涉及能耗测试方法标准、能耗限值标准以及能耗标识标准三方面,力求为汽车企业经营生产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能耗标准 能耗测试方法标准 能耗限值标准 能耗标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标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14
作者 朱益飞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0年第6期24-26,共3页
针对SY/T5264-2006《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标准在指导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基于目前国内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技术现状,讨论了标准中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并对修订标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油田生产系统 能耗 测试方法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耦合1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节能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婧 段立强 姜越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81,共9页
为降低600℃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煤耗和碳排放量,针对某1 000 MW典型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方案1),提出耦合太阳能加热除氧器出口回热系统给水的设计方案(方案2),并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基于[火用]分析的单耗分析... 为降低600℃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煤耗和碳排放量,针对某1 000 MW典型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方案1),提出耦合太阳能加热除氧器出口回热系统给水的设计方案(方案2),并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基于[火用]分析的单耗分析法对比了1 000 MW等级600℃二次再热机组不同方案的热力性能,并分析各方案在变工况下的能耗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二次再热燃煤机组集成太阳能后,显著降低发电煤耗和碳排放量;耦合太阳能的二次再热燃煤机组方案2在各工况下发电煤耗均低于方案1,100%THA工况下,方案2抽取除氧器出口10%、30%、50%、70%、100%的给水用太阳能加热时,发电煤耗分别降低4.59、15.70、24.96、32.56、41.32 g/kWh,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2.70、43.50、69.10、90.28、114.50 g/kWh,节煤降碳效果明显;采用单耗分析法研究机组各设备单元的附加单耗,方案2锅炉、回热加热器和冷凝器的附加单耗相比方案1均下降;随除氧器出口给水采用塔式太阳能加热比例的提高,方案2锅炉的附加单耗明显降低,方案2增加了太阳能设备,太阳能的附加单耗高于方案1。因此,耦合太阳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火电机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二次再热 超超临界 太阳能耦合 单耗分析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建设能耗与碳排放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红波 陈海涛 +1 位作者 徐升 李平 《公路工程》 2021年第3期154-164,共11页
为研究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建设中的能耗与碳排放,根据生命周期分析方法(LCA),将橡胶沥青路面建设期分为原材料生产、原材料运输及路面施工3个阶段,建立沥青路面碳排放与能耗模型。着重对比单位质量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 为研究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建设中的能耗与碳排放,根据生命周期分析方法(LCA),将橡胶沥青路面建设期分为原材料生产、原材料运输及路面施工3个阶段,建立沥青路面碳排放与能耗模型。着重对比单位质量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单位体积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能耗与碳排放量,并模拟5种路面结构方案的能耗与碳排放量。研究表明:将单位质量沥青能耗与碳排放进行排序: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基质沥青;SBS/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能耗与碳排放量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对比分析5种路面结构方案发现,总建设周期过程中碳排放与能耗排序为:原材料生产>路面施工>原材料运输;在原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与能耗占比排序:沥青>集料>矿粉,其中橡胶沥青的节能减排效果优于SBS改性沥青;在运输阶段,各结构方案间能耗与碳排放量差距较小;在施工阶段,碳排放与能耗排序均为:拌和>碾压>摊铺>运输;同路面结构条件下,中上面层使用橡胶沥青可有效降低能耗与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能耗 碳排放量 改性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能耗和续驶里程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志超 郑天雷 +1 位作者 柳邵辉 龚慧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本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详细揭示了轻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旧国标(GB/T19753—2013)存在的问题,同时作为对其新国标(GB/T 19753—2021)所作修改合理性的诠释。主要论据包括:尽管下一阶段可暂时采用WLTC试验循环,但最... 本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详细揭示了轻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旧国标(GB/T19753—2013)存在的问题,同时作为对其新国标(GB/T 19753—2021)所作修改合理性的诠释。主要论据包括:尽管下一阶段可暂时采用WLTC试验循环,但最终仍应全面推动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LTC-P)的应用;新标准中PHEV的试验流程全面覆盖了车辆实际使用的各个阶段;采用基于利用系数的加权计算方法能更科学地评价PHEV的综合能耗;基于循环能量需求计算PHEV的续驶里程更为合理。两款PHEV的试验结果表明:标准修订后,电量平衡阶段燃料消耗量显著增加,综合燃料消耗远高于2 L/100km;综合电量消耗量有所下降;续驶里程显著降低;考虑能耗折算后,折算的燃料消耗量显著高于综合燃料消耗,甚至有可能增加至电量平衡阶段的燃料消耗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能量消耗 续驶里程 评价方法 试验循环 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仿真和SVM算法的建筑能耗预测系统 被引量:7
18
作者 付川琪 刘清惓 +3 位作者 杨杰 丁枫 陈高颖 袁宇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8期75-79,共5页
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建筑能耗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建筑能耗预测系统。首先利用CFD方法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并进行仿真,获得若干输入输出样本;然后将得到的样本按3∶1的... 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建筑能耗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建筑能耗预测系统。首先利用CFD方法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并进行仿真,获得若干输入输出样本;然后将得到的样本按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SVM算法对训练集样本进行学习训练,获得一个能耗预测模型;最后将测试集样本放入该模型中,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VM能耗预测模型的结果与仿真结果相比,误差百分比在[-1.133%,1.132%];经过实际建筑模型测试,实物测试能耗值与预测能耗值误差百分比在[-6.211%,8.118%]。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实物测试能耗值和预测能耗值变化趋势一致。与现有一些预测模型相比,文中预测模型使用的SVM算法不需要太多的训练样本,且结合CFD仿真方法,能够使建筑能耗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能耗预测 CFD方法 SVM算法 输入输出样本 训练集 测试集 能耗预测模型 实物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工业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减排策略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陆佳勤 甘信华 《资源与产业》 2022年第4期150-156,共7页
研究工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制定碳减排策略、促进工业低碳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0—2019年江苏省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焦炭、天然气、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等主要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13个地级市... 研究工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制定碳减排策略、促进工业低碳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0—2019年江苏省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焦炭、天然气、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等主要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13个地级市工业碳排放量,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工业碳排放时空分布图;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并利用Geoda软件计算工业碳排放的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其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为测度工业碳排放局部空间聚类情况,利用Geoda软件绘制LISA聚类图;采用空间重心模型画出2010—2019年碳排放重心转移轨迹图,对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碳减排策略。结果表明:(1)10年间,江苏省工业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单位工业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碳减排效果显著;(2)工业碳排放各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较高值区和较低值区占主体,且南北差异大,总体上呈南高北低,因此各市在制定碳减排措施时应避免“一刀切”,将苏南地区作为碳减排重点控制区域;(3)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聚集性,苏南地区为高-高聚集区,苏北地区(徐州市除外)为低-低聚集区,大部分市域工业碳排放局部空间集聚性不显著;(4)碳排放重心整体变化不大,10年间重心点均位于扬州市内,表明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南高北低的局面未被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 碳排放系数法 能源消耗 空间自相关 空间重心模型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用水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古作良 高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3-56,143,共5页
为解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碳排放量计算和变化趋势预测问题,分析了流域用水能耗结构和二氧化碳排放机理,给出了取水系统、供水系统、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基于碳排放理论,构建了碳排放与耗水关联模型,并改进了传... 为解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碳排放量计算和变化趋势预测问题,分析了流域用水能耗结构和二氧化碳排放机理,给出了取水系统、供水系统、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基于碳排放理论,构建了碳排放与耗水关联模型,并改进了传统的固定框架式IPAT模型,提出碳排放对生态环境的随机影响模型,进而以黄河下游东平湖流域为例,计算东平湖流域用水、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东平湖流域近五年内平均年用水量为34 949×10^(4)m^(3),其中,农业用水(农林牧渔)占总用水量的79.1%;根据能耗计算,农业用水年平均碳排放量为405.59 kg,占流域平均碳排放总量的77.7%,其次为工业和生活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用水 能耗结构 碳排放量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