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麻醉下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崔巍 彭伟 +5 位作者 庄胤 韩晓飞 陈文锦 初汝鹏 孙振中 张树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1-500,共10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单次和两阶段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单次和两阶段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局部麻醉下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ULBD治疗的10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55例;年龄55~83岁(66.7±14.5岁)。病变节段:L3-417例,L4-536例,L5-S153例。Schizas分级:B级25例,C级36例,D级45例。其中52例患者采用单次局部麻醉,纳入单次麻醉组(A组);54例采用两阶段局部麻醉,纳入分次麻醉组(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手术节段、Schizas分级、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前(T1)、术中暴露时(T2)、术中牵拉神经根时(T3)及手术结束即刻时(T4)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使用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硬脊膜撕裂,未行硬脊膜修补;5例出现轻微头疼,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较术前加重情况,给予对症处理,术后3~5d症状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意外事件。A组手术时间101.9±17.3min,B组103.6±15.9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3和T4时A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显著性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腿痛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31例,良14例,可7例,优良率86.5%;B组优36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90.7%,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两阶段局部麻醉较单次局部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对于伴有复杂基础疾病、全身麻醉风险高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症 局部麻醉 单侧双通道内镜 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交叉过顶减压与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
作者 白杰 丁宇 +3 位作者 张晗硕 崔洪鹏 朱凯 卢正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1-508,共8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交叉过顶减压(cross-overtop decompression,Cross-overtop)与单侧入路双侧减压(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bilateral decompression,Endo-ULBD)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7月~2... 目的:探讨内镜下交叉过顶减压(cross-overtop decompression,Cross-overtop)与单侧入路双侧减压(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bilateral decompression,Endo-ULBD)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单节段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病例,采用Cross-overtop减压或Endo-ULBD减压,每组各30例患者;男37例,女23例,Cross-overtop组年龄66.2±8.8岁,Endo-ULBD组年龄71.4±8.7岁。对所有患者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不少于12个月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术后疗效评价;测量责任节段椎管矢状径评价术后中央椎管扩大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术后优良率。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数据,随访时间12~25个月;两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腰椎ODI评分均较前次随访改善,Cross-overtop组术后责任节段中央椎管矢状径扩大率(5.08%)大于Endo-ULBD组(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进行MacNab评估,其中Cross-overtop组优良率90.0%,Endo-ULBD组优良率83%。结论:Cross-overtop减压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微创脊柱内镜手术方法之一,其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交叉过顶技术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手术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帅 孙垂国 +5 位作者 王承夏 徐飞 李卓夫 孙卓然 钟沃权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9-636,共8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后L4~L5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为ULBD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健康志愿者腰椎CT薄层扫描数据,应...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后L4~L5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为ULBD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健康志愿者腰椎CT薄层扫描数据,应用高保真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L4~L5正常模型、ULBD术后模型和椎板间开窗单侧减压(lumbar fenestration,LF)术后模型,对所有模型完全固定L5椎体下终板,在L4上终板施加500N轴向载荷及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六个方向分别施加10N·m的弯矩载荷。对比分析不同载荷下三种模型的L4/5椎间盘压缩高度、椎间活动角度、椎间盘内应力分布和关节突间压力等生物力学特性。结果:正常模型在六个方向的活动度均在既往尸体实验研究测量结果的区间内,所建模型有效。正常模型、ULBD术后模型和LF术后模型在500N轴向载荷下椎间盘压缩高度分别为0.74mm、0.85mm、0.85mm。叠加10N·m的弯矩载荷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六个方向上,正常模型椎间活动度分别为6.1°、4.2°、5.1°、4.6°、2.9°、2.6°,ULBD术后模型分别为6.5°、4.8°、6.0°、5.2°、3.2°、2.9°,LF术后模型分别为6.4°、4.6°、5.6°、5.1°、3.0°、2.8°;三种模型椎间盘内应力分布无明显差异,最大von Mises应力都分布在椎间盘受压侧外纤维环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时正常模型椎间盘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别为0.52、0.66、0.81、0.87、0.46、0.40MPa,ULBD术后模型分别0.64、0.76、1.06、1.13、0.60、0.64MPa,LF术后模型分别0.65、0.80、1.00、1.06、0.66、0.65MPa。左、右旋转状态下关节突间有显著的压力,正常模型左、右旋转状态时的压力分别为60N、69N,ULBD术后模型为30N、87N,LF术后模型为79N、120N。结论:ULBD术后腰椎间盘压缩高度、椎间活动度、椎间盘内应力和关节突间压力均有明显改变,与LF手术相比,ULBD对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辅助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海龙 贺石生 +7 位作者 顾广飞 顾昕 蔡晓冰 赵杉 周旭 袁超群 吴卫平 扶青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固定手术;B组11例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同时行椎间融合加单侧经皮内固定手术;c组11例采用扩张通道辅助单侧入路潜行多节段双侧减压术。评估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ODI,根据JOA、ODI改善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28)min,(220±31)min和(120±20)min;A、B、C组出血量分别为(290.5±20.9)ml,(270.7±18.7)ml和(120.3±22.6)ml。34例随访14.4~27.6月,平均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3组JOA改善率分别为:A组(70±21)%,B组(73±17)%和c组(63±18)%;ODI改善率分别为A组(69±22)%,B组(71±19)%和c组(68±24)%;满意率3组分别为A组83.3%,B组81.8%和c组72.7%。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影像学表现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条件来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椎板切除 双侧减压 多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孔分体内镜下单侧减压与双侧减压治疗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玉红 冯波 +3 位作者 戴国华 苏炜良 胡鹏 耿晓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4-1002,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OSE技术...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OSE技术行单侧减压与双侧减压治疗的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老年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单、双侧减压组(A、B组)分别为6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腰椎动力X线片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矢状位平移量(sagittal translation,ST)、入路侧关节面保留率及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anal,CAC)。术前及术后7d、3个月、18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腰痛和腿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与B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内术后各指标随时间推移改善显著,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个月、18个月B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A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手术节段ST、RO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面保留率B组较A组更高(P<0.05)。手术节段CAC术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B组较A组更大(P<0.05),CAC改善率B组较A组更高(P<0.05);两组术后CAC较术前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的优良率A组为86.7%,B组为91.7%,两组间优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术后出现健侧下肢麻木不适症状,B组发生1例轻度硬脊膜撕裂。结论:OSE技术行单侧减压和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的中重度中央管及双侧侧隐窝狭窄LSS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双侧减压较单侧减压更充分,临床疗效更优,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减压 双侧减压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下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6
6
作者 陶鲁铭 李冬月 +2 位作者 张希诺 苏庆军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4-689,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辅助下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辅助下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UBE辅助下ULBD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1例。L3/4节段1例,L4/5节段17例,L5/S1节段13例。术前、术后1、3、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术后12个月复查过屈过伸位腰椎X线片。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1.52±10.57)min。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短暂性下肢麻木1例。平均随访(19.97±4.27)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4.68±1.40)分,术后1、3、12个月随访时分别降至(2.08±0.68)分、(1.77±0.48)分、(1.36±0.55)分(P<0.05);腿痛VAS评分术前(6.01±1.37)分,术后1、3、12个月随访时分别降至(2.61±0.68)分、(2.11±0.74)分、(1.67±0.45)分(P<0.05);ODI评分术前(57.74±10.82)分,术后1、3、12个月随访时分别降至(31.13±3.38)分、(21.84±3.33)分、(17.06±1.60)分(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依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3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7.1%。术后12个月随访复查未见手术节段失稳。结论UBE辅助下ULBD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满意,可保持腰椎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无严重的、不可逆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双侧椎管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浩然 于海洋 +4 位作者 焦伟 尹稳 崔西龙 张伟 吴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12,522,共9页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vs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 单侧/双侧 大通道全内镜下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镜大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7
8
作者 魏亚 吴昌兵 +3 位作者 马维邦 林博颖 卢乾威 沈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0,148,共7页
目的 :评估脊柱全内镜大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采用全内镜大通道下ULBD治疗的37例单节... 目的 :评估脊柱全内镜大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采用全内镜大通道下ULBD治疗的37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60~78岁(66.8±4.9岁);手术节段:L3-4 7例,L4-5 20例,L5-S1 10例。收集患者手术资料及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下肢功能。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5~155min(113.7±19.4min),术中出血量10~50ml(26.5±9.4ml),住院天数5~7d(5.5±0.7d)。术中发生1例硬膜囊撕裂,行胶原蛋白海绵封闭后严格卧床休息1周,患者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伤口愈合良好。术前、术后1周、3个月、1年的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4±0.5分、2.4±0.6分、1.0±0.5分、0.4±0.5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3±0.5分、2.7±0.5分、1.3±0.5分、0.7±0.6分,ODI分别为(78.6±2.3)%、(26.0±4.1)%、(17.4±2.2)%、(10.7±2.0)%。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01)。术后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年MacNab标准优21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1.89%。结论:脊柱全内镜大通道下ULB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全内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