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CP与ERCP、PTC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于宝 胡道予 +3 位作者 夏黎明 王承缘 李震 邹明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8-339,367,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2例临床怀疑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资料 (包括薄层或增强扫描 ) ...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2例临床怀疑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资料 (包括薄层或增强扫描 ) ,并与 18例ERCP、9例PTC比较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胆管梗阻诊断准确率为 90 .5 % ,ERCP为 88.9% ,PTC为 88.9%。结论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胆管梗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P ercP PTC 诊断 胆道梗阻性疾病 胆胰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治疗Roux-en-Y术后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新方法——经腹壁小肠造瘘逆行进镜ERC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卓 麻树人 +7 位作者 程广明 刘国平 李顺明 韩磊 赵志锋 赵云峰 高飞 高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无法经口完成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时经腹壁入路小肠造瘘ERC的价值。方法 2例胆管癌根治术后再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因无功能空肠襻迂曲、过长,无法完成经口ERC,先行腹壁切开找到输入襻小肠造...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无法经口完成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时经腹壁入路小肠造瘘ERC的价值。方法 2例胆管癌根治术后再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因无功能空肠襻迂曲、过长,无法完成经口ERC,先行腹壁切开找到输入襻小肠造瘘,自瘘口送入胃镜,沿无功能空肠襻逆行进镜找到胆肠吻合口,行ERC并胆管支架置入术(ERBD)。结果行腹壁切开并成功于无功能空肠襻小肠造瘘,经造瘘口沿空肠襻逆行进镜发现胆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可见大量脓性黏液,遂扩张吻合口行ERC,并于扩张的肝内胆管主要分支内置入支架,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胆管癌根治、Roux-en-Y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罹患胆管疾病无法经口完成ERC时,经腹壁入路小肠造瘘逆行进镜行诊断及治疗性ERC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肠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形切开刀在ERC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楼晓楼 刘文勇 +1 位作者 谭清玉 周平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形切开刀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2月共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348例,其中51例插管困难病例(反复胰胆管插管超过10 min不成功)分为两组。针形切开刀组(n=25):应用针形... 目的探讨针形切开刀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2月共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348例,其中51例插管困难病例(反复胰胆管插管超过10 min不成功)分为两组。针形切开刀组(n=25):应用针形切开刀进行乳头前切开或开窗术后插管;聪明刀组(对照组,n=26):应用聪明刀切开后继续插管。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针形切开刀组切开后插管成功率92.0%,平均插管时间6.12 min,总并发症发生率16.0%;对照组切开后插管成功率69.2%,平均插管时间11.31 min,总并发症发生率19.2%。两组在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常规胆管插管困难、胰管反复显影者,及早应用针形切开刀进行乳头前切开或开窗术,省时、安全、有效,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胆管造影 针形切开刀 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彦杰 李敬东 +2 位作者 李强 龚财芳 陶计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2,共6页
近年来,随着器官保存、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方案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和受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但胆道并发症依然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胆道吻合口狭窄,严重的胆道吻合口... 近年来,随着器官保存、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方案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和受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但胆道并发症依然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胆道吻合口狭窄,严重的胆道吻合口狭窄不仅会增加治疗成本,还会导致移植物丢失,甚至影响受者生存率。因此,胆道吻合口狭窄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肝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研究和诊疗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手术效果和受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胆道吻合口狭窄 胆漏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皮肝胆管造影术 支架植入 磁压榨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胆管造影及鼻胆管引流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 被引量:14
5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3 位作者 彭林辉 霍枫 陆树桐 何邹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及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LC术后胆漏及早应用ERC检查,...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及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LC术后胆漏及早应用ERC检查,了解胆漏的部位、程度、类型。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鼻胆管引流配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或剖腹探查。结果 ERC检查显示胆管损伤ⅠA型7例,ⅡA型6例,ⅢD型3例。11例行鼻胆管引流7~20 d,2例单纯腹腔引流7、11 d,胆漏愈合;3例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痊愈出院。16例随访3个月~3年,中位时间1年3个月,无腹痛、发热、黄疸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ERC及鼻胆管引流是LC术后胆漏的简便、准确、微创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后胆漏 胆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管阻塞病人中的应用
6
作者 何川东 刘启榆 +1 位作者 付小蓉 沈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在胆管阻塞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结合MPR技术对60例临床疑似胆管阻塞的患者进行诊断。其中24例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在胆管阻塞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结合MPR技术对60例临床疑似胆管阻塞的患者进行诊断。其中24例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16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v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P)检查,28例行病理活检或外科手术。将16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MRCP成像、ERCP、病理活检及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检查结果如下:胆总管结石34例,恶性狭窄14例,良性狭窄2例,胆石症12例。16层螺旋CT诊断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91.1%。16层螺旋CT诊断胆管狭窄的准确率为88.9%。其中1例小胆总管结石未能检出,2例初诊为胆管结石的病人后经诊断为恶性胆管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技术,在诊断胆管阻塞原因方面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阻塞 逆行胰胆管造影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16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7
作者 黄加胜 王家平 +5 位作者 李迎春 闫东 袁曙光 朱建平 龚丽娜 韩正林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732-734,共3页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时1999年10月~2005年6月5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管并发症,使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治疗4例次,经内镜...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时1999年10月~2005年6月5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管并发症,使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治疗4例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5例次。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介入治疗 胆管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常见胆道并发症的诊疗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鑫文 李亭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9-576,共8页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由于外科技术、供者选择、器官保存和运输、免疫抑制药、围手术期管理的长足发展,肝移植总体手术并发症明显下降,但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当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仍是导致移植物失...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由于外科技术、供者选择、器官保存和运输、免疫抑制药、围手术期管理的长足发展,肝移植总体手术并发症明显下降,但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当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仍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关于胆道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治仍存在争议,也是近年来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尝试对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新突破和进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解决胆道并发症相关临床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胆道狭窄 胆漏 内镜逆行胰胆管成像(ercP) 经皮穿刺肝胆道成像(PTC) 磁共振逆行胰胆管造影(MRCP)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腔内超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蔡怀阳 叶亮 +2 位作者 许雪清 彭菲 李运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胆管腔内超声(ID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临床怀疑胆总管结石患者213例,行腹部超声、... 目的比较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胆管腔内超声(ID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临床怀疑胆总管结石患者213例,行腹部超声、MRCP,再行ERCP,同时行IDUS,确诊依靠ERC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4种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效能。结果213例患者中,腹部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128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82%、73.81%;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171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45%、61.90%;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177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06%、64.29%;IDUS诊断结石170例,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在IDUS操作过程中无并发症出现。超声、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721、0.746,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16,P<0.05)。结论ID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效能优于腹部超声、MRCP及ERCP,且IDUS操作安全,未增加ERCP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胆总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管腔内超声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