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Encoder-Decoder与RFR的径流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健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7期80-82,共3页
针对传统径流预报模型存在可靠性不高的缺陷,提出耦合Encoder-Decoder与RFR的径流预报模型,即通过Encoder-Decoder架构深度学习模块对径流-气象资料进行编码、解码处理以提取得到新的语义特征,进而将其作为输入变量用以随机森林回归(RFR... 针对传统径流预报模型存在可靠性不高的缺陷,提出耦合Encoder-Decoder与RFR的径流预报模型,即通过Encoder-Decoder架构深度学习模块对径流-气象资料进行编码、解码处理以提取得到新的语义特征,进而将其作为输入变量用以随机森林回归(RFR)拟合。在阜阳市径流量预报实证中表明,Encoder-Decoder与RFR模型的R2=0.75,MAE、RMSE分别为3.75、4.26亿m3;较之于RFR模型的R2提升了12.67%,而MAE和RMSE依次减小了17.40%、1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coder-decoder架构 RFR模型 径流量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协同的勘察设计平台数据架构设计方法
2
作者 秦寰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攀升,大型勘察设计项目对高效、精准的多专业协同设计需求日益显著。传统协同方式因版本控制不便、信息同步复杂、沟通成本高昂且易出错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需求。为解决以上痛点,攻克数据协...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攀升,大型勘察设计项目对高效、精准的多专业协同设计需求日益显著。传统协同方式因版本控制不便、信息同步复杂、沟通成本高昂且易出错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需求。为解决以上痛点,攻克数据协同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流转与协同成为推动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提出基于数据协同的勘察设计平台数据架构设计方法,依托TOGAF企业架构方法论,系统地对数据识别、建模、流转、部署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数据分类与标准化工作,明确了数据类型及其管理规范;通过构建精细化的公共数据与专业数据模型,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设计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与版本控制策略,实现了数据在平台内的顺畅流通与更新。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数据架构的应用效果。通过本文方法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数据架构,提升全桥设计效率30%以上,降低过期数据使用率60%以上,降低专业接口冲突80%以上。综上,本文提出的数据架构不仅提升了勘察设计项目的执行效率,还有效避免了数据错乱和过期数据使用的问题,提高了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并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为平台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设计 数据协同 数据架构 TOGAF 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忆阻器存算一体架构的BCH多位纠错方法
3
作者 蔡固顺 刘锦辉 +2 位作者 谭雯丹 黄钊 王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忆阻器存算一体(Compute-In-Memory,CIM)架构作为一种融合存储和计算功能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冯诺伊曼架构数据纠错因存储和计算分离而导致的数据传输速率受限、搬移频繁、传输功耗和延迟增加等问题,提高星载电子系统可靠性与稳定... 忆阻器存算一体(Compute-In-Memory,CIM)架构作为一种融合存储和计算功能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冯诺伊曼架构数据纠错因存储和计算分离而导致的数据传输速率受限、搬移频繁、传输功耗和延迟增加等问题,提高星载电子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然而,现有CIM纠错技术仅能实现单比特数据纠错,无法处理连续多位错误检错与纠错。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忆阻器CIM架构的BCH多位纠错方法。首先,将传统编码和译码中的取模、乘加、前搜索等运算转换为矩阵形式,以简化计算过程,减少资源开销;其次,分别构建了有限域乘累加及乘法单元,根据BCH算法各阶段的运算需求及计算数据特点,采用并行处理方式自适应选择相应计算单元,以进一步提高运算效率。最后,在Cadence的Calculator和MNSIM仿真平台上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现高效稳定多位纠错同时,数据吞吐率为8.8 MHz、运行功耗小于40 mW、65 nm工艺下面积开销为3×10^(5)μm^(2)。特别地,相比FPGA与IMPLY架构,计算效率分别提升了7和4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阵列 存算一体架构 单粒子翻转 BCH码 多比特纠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状态微服务架构及持续集成方法应用研究
4
作者 鞠炜刚 王佳 《无线互联科技》 2025年第3期9-14,24,共7页
随着大型软件系统的复杂度增加,传统的单体架构面临水平扩展困难、存在性能瓶颈、故障隔离不佳以及技术栈统一限制等问题,此外,单体应用构建和部署耗时较长,不利于频繁更新,影响了软件快速迭代与持续交付,微服务架构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 随着大型软件系统的复杂度增加,传统的单体架构面临水平扩展困难、存在性能瓶颈、故障隔离不佳以及技术栈统一限制等问题,此外,单体应用构建和部署耗时较长,不利于频繁更新,影响了软件快速迭代与持续交付,微服务架构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文章面向一种云测试平台,采用领域驱动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edis缓存的无状态微服务架构,应用相应的持续集成方法对该架构进行集成和部署,显著提升了平台的可扩展性、故障隔离能力和性能,支持多样化的技术栈选择并加速了软件的持续快速迭代和交付,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架构 微服务架构 无状态 持续集成 云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运河总体架构与典型场景应用实践
5
作者 周敬祥 潘海涛 +5 位作者 陈永剑 闫强 王宇龙 王超亮 张智森 王帅 《水运工程》 2025年第2期9-16,26,共9页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打造高效、智慧、绿色、韧性运河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智慧运河的总体架构,结合平陆运河建设及运营管理特点及需要,提出“建设管理全流程贯通协同、进度管理全周...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打造高效、智慧、绿色、韧性运河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智慧运河的总体架构,结合平陆运河建设及运营管理特点及需要,提出“建设管理全流程贯通协同、进度管理全周期数字孪生、质量管理全过程模拟调控、安全管理全方位预警预控、绿色管理全环节监测预警”为典型应用场景的智慧建管系统,以及“运营管理一网高效协同、运行调度一体衔接联动、航闸管养一图科学智能、安全应急一键协同联通、物流服务一站高效便捷”为典型应用场景的智慧运营系统,并从全要素立体感知、全过程数字孪生、全过程模拟推演、全方位智能服务、全技术自主可控等5个方面总结数字孪生运河的创新性技术特点,可为类似智慧港航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平陆运河 总体架构 智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治理架构与发展趋势
6
作者 刘梅玲 梁禹章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9-103,共5页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旨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文章基于我国审计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发布脉络,探析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治理架构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审...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旨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文章基于我国审计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发布脉络,探析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治理架构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高质高效构建和审计监督的有力有效开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我国审计信息化治理工作主要由中央审计委员会、全国人大、国务院、审计署、审计机关、财政部、审信标委、中注协和中国内审协会等机构共同完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签名、云计算等新技术是审计领域未来应用的重点;安全保障、数字审计、数据资产审计等是审计法规制定的重点;基于XML和XBRL的数据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是审计标准的制定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监督 审计信息化 治理架构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速收发器的大容量逆变电源分布式控制架构
7
作者 杨国润 丁杰 +1 位作者 谢沁园 林克文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实现大容量三相三电平全桥逆变电源的分布式控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收发器的分布式控制架构,并根据逆变电源需要监测的状态变量,设计了一主六从控制器的硬件架构、资源分配和通信协议;然后,测试了高速收发器的通信速率、延时和... 为实现大容量三相三电平全桥逆变电源的分布式控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收发器的分布式控制架构,并根据逆变电源需要监测的状态变量,设计了一主六从控制器的硬件架构、资源分配和通信协议;然后,测试了高速收发器的通信速率、延时和误码率;最后,在一台20 kW缩比样机和一台兆瓦级样机上对该分布式控制架构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分布式控制架构的可行性和高速收发器的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控制架构 少缆化 三相三电平全桥逆变电源 高速收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架构实现IPTV平台高可用方案研究与实践
8
作者 王雷 《江苏通信》 2025年第1期65-70,共6页
江苏作为国内较早发展IPTV的省份,其用户规模位于全国前列。自2017年IPTV业务平台与CDN解耦,采用一套统一EPG平台对接多个CDN。全省用户均在一套平台承载,这对平台的稳定性、健壮性提出极大挑战。为提升平台高可用性,我省持续对IPTV平... 江苏作为国内较早发展IPTV的省份,其用户规模位于全国前列。自2017年IPTV业务平台与CDN解耦,采用一套统一EPG平台对接多个CDN。全省用户均在一套平台承载,这对平台的稳定性、健壮性提出极大挑战。为提升平台高可用性,我省持续对IPTV平台进行架构优化方案研究,从双中心主备,到双中心双活,再到多中心多活,历经多个架构方案及现网实践,逐步形成多中心多活架构,实现了灵活高可用。本文介绍了IPTV平台多中心架构的目标、实现方案、关键技术与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TV 多中心 架构优化 高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高层框架架构的连接方式研究
9
作者 乔旭 《住宅产业》 2025年第1期88-90,共3页
装配式高层框架架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快速、灵活、可持续发展等优势。本文主要围绕装配式高层框架架构,介绍常用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钢结构连接等。然后,针对装配式高层框架架构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适用于... 装配式高层框架架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快速、灵活、可持续发展等优势。本文主要围绕装配式高层框架架构,介绍常用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钢结构连接等。然后,针对装配式高层框架架构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新型连接方式,分析了不同连接方式的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可提高装配式高层框架架构的整体性能,为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高层框架架构 连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工厂变频器驱动系统的通信网络架构研究
10
作者 杨宇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研究智能工厂变频器驱动系统的通信网络架构,阐述其设计原则与分层实现方案。该架构采用3层结构,包括现场通信层、工业通信骨干层和云端通信层,并详细介绍各层的具体设计。通过在某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实验验证,该通信网络架构满足... 研究智能工厂变频器驱动系统的通信网络架构,阐述其设计原则与分层实现方案。该架构采用3层结构,包括现场通信层、工业通信骨干层和云端通信层,并详细介绍各层的具体设计。通过在某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实验验证,该通信网络架构满足报文时延不超过1.00ms、抖动低于100μs、故障收敛时间低于20ms、丢包率低于0.010%,每秒数据采集量为至少1000条报文的需求,具有高可靠性与强实时性。该架构为变频器驱动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工厂 变频器驱动系统 通信网络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化引擎的工业软件低代码开发平台技术架构研究
11
作者 苏伟 冯宽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25年第5期8-12,共5页
围绕目前工业软件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基于自动化引擎的工业软件低代码开发平台技术架构。该架构主要由工具链、引擎库、模型库、组件库、工业数据网关和应用门户等组成,并阐述了各部分功能与作用,同时探讨了其应用模式... 围绕目前工业软件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基于自动化引擎的工业软件低代码开发平台技术架构。该架构主要由工具链、引擎库、模型库、组件库、工业数据网关和应用门户等组成,并阐述了各部分功能与作用,同时探讨了其应用模式和应用价值,旨在为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引擎 工业软件 低代码开发平台 技术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网络双服务器架构的碱回收智能控制系统及优化方法
12
作者 汤伟 郑晓虎 +3 位作者 王孟效 王其林 周国庆 高启帆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86,共11页
目前,大部分制浆造纸厂的减排脱碳效果不佳,信息化水平较低。本研究以碱回收工段为例,提出了基于双网络双服务器架构的碱回收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双环以太网双冗余服务器架构,下位机选用西门子S7-400系列PLC控制器,CPU和I/O模块等... 目前,大部分制浆造纸厂的减排脱碳效果不佳,信息化水平较低。本研究以碱回收工段为例,提出了基于双网络双服务器架构的碱回收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双环以太网双冗余服务器架构,下位机选用西门子S7-400系列PLC控制器,CPU和I/O模块等硬件均采用冗余设计,对碱回收蒸发、燃烧和苛化工段进行稳定可靠的分散控制;上位机配备Web服务器、企业办公互联网和远程服务通道,不仅可以增强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能力,还可实现对系统的远程诊断与维护;最后,采用高级控制算法对各工段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控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有效提升黑液的处理效率,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损失,并为碱回收工段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回收工艺流程 双网络双服务器架构 高级控制算法 软测量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作战模拟训练系统通用软件架构设计
13
作者 金志宏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10期76-81,共6页
电磁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场的关键因素,电磁作战模拟训练系统作为电子对抗等部队模拟训练的重要辅助手段,其软件架构的优劣对训练效果和系统拓展性有重要影响。文章首先阐述了电磁作战模拟训练的重要性,分析了电磁作战模拟训练系统的建... 电磁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场的关键因素,电磁作战模拟训练系统作为电子对抗等部队模拟训练的重要辅助手段,其软件架构的优劣对训练效果和系统拓展性有重要影响。文章首先阐述了电磁作战模拟训练的重要性,分析了电磁作战模拟训练系统的建设目标,接着论述了电磁作战模拟训练系统软件在体系架构、信息交互、功能架构、部署架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仿真引擎构建、电磁仿真高性能计算、态势可视化展示等关键技术。最后,对软件架构设计方案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该研究对电磁作战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拓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作战 模拟训练 软件架构 仿真推演 电子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路径研究
14
作者 董文亮 《汽车测试报告》 2025年第2期25-27,共3页
在汽车产业加速迈向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的趋势下,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面临迫切的升级需求,以支撑汽车提供智能化驾驶体验、信息交互服务等。该文阐述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重要性,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影响因素,包括硬件... 在汽车产业加速迈向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的趋势下,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面临迫切的升级需求,以支撑汽车提供智能化驾驶体验、信息交互服务等。该文阐述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重要性,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影响因素,包括硬件技术水平和建模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路径,以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电子电气架构 分布式计算 中间件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高地的内在逻辑、核心架构与战略举措
15
作者 孙雨洁 闫淑敏 +1 位作者 孙锐 谭智丹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人才高地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本研究探讨人才高地的内在逻辑、核心架构与战略举措。研究发现:①内在逻辑展现了人才高地复杂且多层面的动态发展过程,表现为“战略匹配—体制驱动—... 人才高地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本研究探讨人才高地的内在逻辑、核心架构与战略举措。研究发现:①内在逻辑展现了人才高地复杂且多层面的动态发展过程,表现为“战略匹配—体制驱动—系统演化”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②核心架构揭示了人才高地的核心要素及配置,呈现为包含主体结构、连接结构、层次结构在内的多维度体系;③战略举措有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现为“顶层统筹→战略协同→政策集成”的纵深布局。本研究旨在为建设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提供决策参考,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理论洞见和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高地 内在逻辑 核心架构 战略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架构的多尺度特征交互去雾算法
16
作者 刘昕昊 陈彬 +2 位作者 应文健 李沛陶 伍世虔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1-212,共12页
现代化战争高度依赖图像等载体收集情报。雾天环境下得到的图像会干扰对战场场景的清晰呈现,还把重要特征隐匿其中,影响信息获取。针对目前图像去雾算法普遍存在颜色失真、图像细节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 现代化战争高度依赖图像等载体收集情报。雾天环境下得到的图像会干扰对战场场景的清晰呈现,还把重要特征隐匿其中,影响信息获取。针对目前图像去雾算法普遍存在颜色失真、图像细节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与Transformer混合架构的多尺度特征交互去雾网络(Multi-scale Feature Interactive DehazeNet, MFI-DehazeNet),采用编解码结构,以端到端的方式实现单幅图像去雾。MFI-DehazeNet网络首先设计了一种多尺度特征交互模块,该模块实现了CNN网络特征的跨尺度融合;其次改进了Transformer结构,设计一种全局特征表达模块来增强整个网络的全局表达能力,用以弥补卷积结构感受野不足的问题;来自编码器的输出融合CNN和Transformer网络这两种异构架构的信息,该输出会通过特征重建模块(即解码器)进行处理,以恢复并重建出去雾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方法,MFI-DehazeNet无论是在合成有雾图像还是在真实有雾图像上都实现了更好的去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TRANSFORMER 卷积神经网络 混合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高效注意力机制的神经架构搜索高光谱图像分类
17
作者 陈海松 张康 +2 位作者 吕浩然 王爱丽 吴海滨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0-641,共12页
由于不同高光谱数据集在频带数、光谱范围和空间分辨率上存在显著差异,适用于不同高光谱数据集的最优网络结构也存在不同。此外,人工设计的深度学习网络需要调整大量的超参数,这无疑给设计一个适用于各种HSI数据集的通用分类模型带来了... 由于不同高光谱数据集在频带数、光谱范围和空间分辨率上存在显著差异,适用于不同高光谱数据集的最优网络结构也存在不同。此外,人工设计的深度学习网络需要调整大量的超参数,这无疑给设计一个适用于各种HSI数据集的通用分类模型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高效注意力机制的神经架构搜索算法,实现深度学习网络的自动设计以避免人工设计网络的偏差。首先,为了构建高效的搜索过程,本文构建了基于可微网络架构搜索的模型,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超参数网络的搜索速度。然后,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分类结果,本文设计了一个新型的模块化搜索空间。最后,考虑到高光谱数据集类不平衡带来的误分类问题,本文采用Poly损失函数增加少数类别的损失权重,从而提高模型对这些类别的识别能力。在公开高光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9.50%、97.81%。本文提出的方法探索了神经架构搜索在高光谱分类任务上的应用,提高了分类精度和算法设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图像分类 神经架构搜索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航空电子系统架构及研发模式研究
18
作者 周庆 王金岩 《航空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在对开放式系统架构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先进航空电子系统架构的概念、特征及设计模式;在对航空电子系统从单平台设备模式、单平台系统功能综合模式向体系集成模式发展进行研判的基础上,对航空电子系统架构概念从单平台物... 本文在对开放式系统架构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先进航空电子系统架构的概念、特征及设计模式;在对航空电子系统从单平台设备模式、单平台系统功能综合模式向体系集成模式发展进行研判的基础上,对航空电子系统架构概念从单平台物理架构拓展为一种面向体系集成的系统设计范式进行了分析;随后对先进航空电子系统架构框架、架构特征以及架构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架构引领的航空电子系统研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子系统 系统架构 架构特征 研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架构的分支预测器隐蔽信道研究
19
作者 杨毅 吴凭飞 +7 位作者 邱朋飞 王春露 赵路坦 张锋巍 王博 吕勇强 王海霞 汪东升 《信息安全学报》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隐蔽信道是一种在不违背计算机当前安全策略的前提下,在进程间传递信息的攻击方式。共两个进程参与到隐蔽信道的构建中:木马进程和间谍进程,具有高权限的木马进程通过隐蔽信道向低权限的间谍进程传递信息以完成攻击。隐蔽信道的传输介... 隐蔽信道是一种在不违背计算机当前安全策略的前提下,在进程间传递信息的攻击方式。共两个进程参与到隐蔽信道的构建中:木马进程和间谍进程,具有高权限的木马进程通过隐蔽信道向低权限的间谍进程传递信息以完成攻击。隐蔽信道的传输介质种类很多,如时间、功耗、温度等。在现代处理器中,分支预测器作为重要的微架构组件,有效提高了处理器的流水线效率,但由于分支预测器在核内的多进程间共享,使得其存在被用于构建隐蔽信道的风险。目前Intel x86架构已被发现存在基于分支预测器的隐蔽信道攻击,但是Arm架构是否存在相似的攻击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中,我们成功在Arm架构的实际硬件平台上构建了三种基于分支预测器的隐蔽信道。首先我们在Arm架构下设计并实现了类似于x86架构下的基于分支预测器的隐蔽信道CC和RSC,其次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基于分支预测组件BTB的隐蔽信道BTBC。我们评估并分析了隐蔽信道参数对信道性能的影响及其成因,并给出参数设置建议。在Cortex-A53及Cortex-A72两种核心上,我们对三种隐蔽信道的信号特性、传输速率和误码率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在实际的Arm架构硬件平台下,BTBC的传输信号边缘清晰,震荡幅度小。在连续传输数据时表现出与CC和RSC近似的信道性能,并且在两种核心上均可以低误码率进行数据传输,其在200bps的传输速率下,仅有2%的误码率。最后我们还给出了对于此类隐蔽信道的防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架构 分支预测器 隐蔽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近场通信网络架构与部署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兰兰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为满足未来6G网络的需求及技术自身的演进,将会采纳更大的天线孔径设计,并结合使用更高频率的波段,例如毫米波技术和前沿的太赫兹频段,这一创新性举措无疑将使近场特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引人瞩目。与此同时,一系列新兴的前沿技术,如智能... 为满足未来6G网络的需求及技术自身的演进,将会采纳更大的天线孔径设计,并结合使用更高频率的波段,例如毫米波技术和前沿的太赫兹频段,这一创新性举措无疑将使近场特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引人瞩目。与此同时,一系列新兴的前沿技术,如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ly Large-sca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XL-MIMO)、可移动天线等技术也将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使得近场场景在未来无线网络中更加普遍。在近场区域,由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电磁波不再呈现出远场区域的平面波形态样式。此时,电磁波的传播方式更加复杂,波前不再是平坦的,而是具有明显的球面波特征。基于此,对引入近场的通信网络架构和部署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根据不同的信号传输类型和传输环境,对NFC网络架构进行了分析与设计,为NFC系统性能分析、资源分配、网络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 6G 通信网络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