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acquisition of embryogenic ability in upland cotton during somatic embryogenesis 被引量:3
1
作者 SUN Ruibin TIAN Ruiping +2 位作者 MA Dan WANG Shaohui LIU Chuanlia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8年第2期44-56,共13页
Background: The conversion from non-embryogenic callus (NEC) to embryogenic callus (EC) is the key bottleneck step in regeneration of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and hinders the transgenic breeding of u... Background: The conversion from non-embryogenic callus (NEC) to embryogenic callus (EC) is the key bottleneck step in regeneration of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and hinders the transgenic breeding of upland cotton. To investigat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acquisition of embryogenic potential during this process, comparation analysis of transcriptome dynamics between two upland cotton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somatic embryogenesis abilities was conducted. Result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volv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NEC to EC were detected in the two different cultivar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DEGs showed that the NEC tissues of the two cultivars were highly heterogeneous, whereas the derived EC tissues were similar, which suggested the homogeneousness of EC between different lines. In the highly embryogenic cultivar CCRI 24, more of these genes were down-regulated, whereas, in the recalcitrant cultivar CCRI 12, more were up-regulate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n these DEGs showe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enriched in metabolism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synthesis pathways. Flavonoid biosynthesis and 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 pathways were enriched in both cultivars, and the associated genes were down-regulated more in CCRI 24 than in CCRI 12. We deduced that vigorous secondary metabolism in CCRI 12 may hinder primary metabolism, resulting in tardiness of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erestingly, genes involved in the 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were enriched in the recalcitrant cultivar CCRI 12, but not in CCRI 24, suggesting more radical regulation of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he recalcitrant cultivar. Signal transduction rather than biosynthesis of plant hormones is more likely to be the determining factor triggering NEC to EC transition in recalcitrant cotton lines. Transcription factor encoding genes showed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between two cultivars. Conclusions: Our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onversion from NEC to EC in cotton and allows for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genes involved. By comparing transcriptome changes in transformation from NEC to EC between the two cultivars, we identified 46 transcript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initiating embryogenic sh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and cotton TRANSCRIPTOME Non-embryogenic callus (Nec) embryogenic callus (ec Somatic embryogen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EC非胚性化及体胚分化启动过程的形态与生理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钟玥 范震宇 +3 位作者 贯春雨 曹业萍 李青晨 梁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7,共9页
【目的】研究长期继代的红松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非胚性化及体胚(somatic embryogenesis,SE)分化启动的生理特性,探讨不同胚性的愈伤组织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对应关系,为突破红松体胚发生中的EC胚性难以保持的技术瓶颈... 【目的】研究长期继代的红松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非胚性化及体胚(somatic embryogenesis,SE)分化启动的生理特性,探讨不同胚性的愈伤组织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对应关系,为突破红松体胚发生中的EC胚性难以保持的技术瓶颈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红松长期继代获得的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分别为继代2个月和继代6个月的白色、黄色、水渍型、纤维化、褐化、含早期球形胚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形态特征、生理指标、体胚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继代保持2~6个月获得的6种类型红松愈伤组织在颜色、质地等外部形态与组织细胞学特征,以及增殖速度与体胚分化能力方面差异明显,在继代2个月的白色高胚性愈伤组织(C1)中观察到明显的原胚团(PEMs)结构,并且这种类型愈伤组织能分化出球形胚,在其他5种类型的愈伤组织(C2-C6)中观察到PEMs结构的解体,以及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和降解的细胞,未见有球形胚的分化。高胚性的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最高;高活性POD出现在高胚性的愈伤组织和褐化的愈伤组织中;SOD活性在高胚性的愈伤组织和有球形胚分化的愈伤组织中较低,而在增殖速度快的黄色愈伤中SOD活性较高;有球形胚分化的愈伤组织和低胚性的白色愈伤组织CAT活性最高;水渍型和纤维化的愈伤组织SOD、POD、CAT活性均较低。【结论】长期继代的红松EC保持胚性或失去胚性以及体胚分化启动过程受细胞内保护酶和贮藏类物质协同调控,高含量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利于红松EC维持胚性,SOD、POD、CAT这3种关键酶在不同颜色质地的红松愈伤组织形成中的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长期继代 胚性愈伤组织 形态特征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黄酮对红松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
3
作者 郭文慧 王越 +5 位作者 吴琳 杨剑飞 杨玲 张鹏 吴海波 沈海龙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黄酮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究黄酮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体胚发生的作用效果,该研究以红松胚性愈伤组织为试材,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黄酮(槲皮素、柚皮素、儿茶素)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抑制剂2-氨基茚满-2... 黄酮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究黄酮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体胚发生的作用效果,该研究以红松胚性愈伤组织为试材,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黄酮(槲皮素、柚皮素、儿茶素)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抑制剂2-氨基茚满-2-膦酸盐酸盐,测定处理后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率、体胚数量及氧化胁迫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率随着外源黄酮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而体胚诱导数量先升高后降低,体胚产生数量在20μmol⋅L^(-1)的外源黄酮处理下达到最高。黄酮能够降低胚性愈伤组织中总活性氧水平(ROS)、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PX)。综上所述,外源黄酮主要通过影响胚性愈伤组织氧化胁迫水平,调控细胞增殖及胚性愈伤组织分化进程,促进红松体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胚性愈伤组织 黄酮 体胚发生 氧化胁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继代培养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难以分化的成因
4
作者 赵珊 董静 +3 位作者 郑帅 陈发菊 刘文 梁宏伟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8,共9页
【目的】探究长期继代下楸树胚性愈伤组织难以分化再生的发生机制,为楸树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的分化再生和遗传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新诱导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和初代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7年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开展细胞倍... 【目的】探究长期继代下楸树胚性愈伤组织难以分化再生的发生机制,为楸树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的分化再生和遗传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新诱导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和初代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7年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开展细胞倍性、差异表达基因及内源激素水平分析。【结果】1)通过染色体计数发现,初代胚性愈伤组织染色体保持二倍体状态(2n=40),而连续培养7年的胚性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加倍现象,染色体数目为80~162;流式细胞仪鉴定发现连续培养7年的胚性愈伤DNA含量相比楸树实生苗增加3倍,其细胞倍性为六倍体。2)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激活信号通路、转录调控、MAPK信号通路、发育过程的调控等通路,其中响应生长素信号的SAUR、ARF、AUX/IAA、GH3,脱落酸受体PYR/PYL,胞外蛋白AGP,转录因子ABI3等促进体胚分化发生的基因表达均下调,而乙烯合成抑制因子ETO1则表达上调。3)内源激素水平分析表明,连续继代7年的胚性愈伤组织中IAA和ABA的含量显著低于新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这与其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基因的下调表达相对应,而高水平的IAA和ABA可能是调控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关键。【结论】楸树胚性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过程中发生的染色体加倍、促进体胚发生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以及内源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可能是造成其难以分化再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胚性愈伤组织 染色体加倍 转录组测序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槁胚性愈伤组织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5
作者 陈宇凡 吴媛 +4 位作者 林亮 杨湘云 帅甜 丁宁 吴之坤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5,35,共11页
为了建立米槁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体系,解决米槁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困难的问题,以米槁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玻璃化法对其进行超低温保存,研究冷冻保护剂种类和脱水时间对米槁胚性愈伤组织存活率、再生率和恢复能力的影响,并测试了... 为了建立米槁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体系,解决米槁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困难的问题,以米槁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玻璃化法对其进行超低温保存,研究冷冻保护剂种类和脱水时间对米槁胚性愈伤组织存活率、再生率和恢复能力的影响,并测试了恢复生长的愈伤组织体胚发生能力。结果表明,适宜米槁胚性愈伤组织的冷冻保护剂为PVS_(2),PVS_(2)处理70 min细胞存活率最高,为80.21%;适合米槁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方法为Loading(WPM+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25℃处理20 min, PVS_(2)(WPM+30%甘油+0.4 mol/L蔗糖+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处理10 min, 40℃水浴解冻2 min, Unloading(WPM+1.2 mol/L蔗糖)25℃处理20 min。除PVS_(2)脱水处理0 min外,其余处理下均可以获得100%再生率。冻存后的子叶胚和成熟胚分化比例均高于未冻存的胚性愈伤组织,经冻存后的胚性愈伤组织与未冻存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的体胚形态上并没有差异,说明胚性愈伤组织可以作为米槁种质资源的超低温冻存材料进行超低温长期冻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槁 胚性愈伤组织 超低温保存 玻璃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胚性愈伤组织的悬浮培养动力学及对赤霉素的响应
6
作者 杨正宇 周佳君 +1 位作者 胡恒康 张启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其悬浮细胞的生长以及悬浮培养动力学进行研究,探究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对赤霉素的响应。【方法】以实验室培育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其悬浮细胞的生长以及悬浮培养动力学进行研究,探究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对赤霉素的响应。【方法】以实验室培育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鲜质量进行悬浮培养动力学的研究,优化培养条件,并对施加外源赤霉素A3 (GA3)的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1)在培养周期内,悬浮细胞的鲜质量增长呈“S”型曲线,细胞活力在3 d时达最高值后平稳下降。(2)香榧悬浮细胞培养最佳继代周期为9~12 d,最佳接种量为30 g·L^(-1),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5.7,最佳摇床转速为110r·min^(-1)。(3)对外源GA3处理后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28个,其中上调基因236个,下调基因192个。在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中,GA3处理后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催化活性、氧化还原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在KEGG代谢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木栓质生物合成等途径中。【结论】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动力学分析能获得最佳接种时期,优化培养条件能提高其细胞增长率及抗逆性,外源GA3处理下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中,苯丙烷生物合成、木栓质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部分,且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变化可能在香榧愈伤组织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及应对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胚性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槁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7
作者 杨丽 吴媛 +4 位作者 林亮 杨湘云 谭欣 叶青青 吴之坤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9-252,共14页
以米槁成熟种子的胚胎为外植体,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以及体细胞胚胎发生同步化的最适条件进行筛选,建立米槁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米槁成熟种子胚性愈伤诱导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为PIC(毒莠定),其最佳诱导培... 以米槁成熟种子的胚胎为外植体,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以及体细胞胚胎发生同步化的最适条件进行筛选,建立米槁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米槁成熟种子胚性愈伤诱导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为PIC(毒莠定),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WPM+蔗糖40 g/L+PVP(聚乙烯吡咯烷酮)1 g/L+CH(酪蛋白水解物)1 g/L+0.3%Phytagel(植物凝胶)+PIC 3 mg/L;米槁胚性愈伤组织胚性维持和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WPM+蔗糖30 g/L+CH 1 g/L+0.3%Phytagel+PIC 8 mg/L;适宜米槁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分化条件为:胚性细胞团孔径<0.10 mm,25℃,WPM+蔗糖30 g/L+AC(活性炭)1 g/L+0.9%Phytagel+ABA(脱落酸)4 mg/L,最高可以获得31.85%的子叶胚分化比例;成熟体细胞胚胎萌发较好的处理为:含1 mg/L GA液体培养基浸泡48 h,转入萌发培养基WPM+蔗糖30 g/L+0.3%Phytagel+GA 1 mg/L,最高可获得73.33%的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槁 诱导胚性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限制生长保存EC体胚再生植株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秀莲 张梓浩 赖钟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利用筛选的10条随机引物,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限制生长保存后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龙眼EC不同保存年限(5个月、3年、13年)体胚再生完整植株RAPD谱带存在一定差异,保存5个月的EC体胚再生... 利用筛选的10条随机引物,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限制生长保存后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龙眼EC不同保存年限(5个月、3年、13年)体胚再生完整植株RAPD谱带存在一定差异,保存5个月的EC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共扩增出371条谱带,其中有37条变异谱带,变异率为9.70%;保存3年的EC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共扩增出352条谱带,其中有47条变异谱带,变异率为13.07%;保存13年的EC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共扩增出365条谱带,其中有55条变异谱带,变异率为15.07%。由此可见,长期限制生长保存后EC再生的体胚苗变异率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胚性愈伤组织 限制生长保存 体胚再生植株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抗褐变和易褐变无性系胚性愈伤团的生理生化特征
9
作者 刘阳 郭文冰 +5 位作者 薛蕾 王哲 曾明 欧阳曦 伍彩云 车晓亮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9-21,共13页
为明确湿地松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胚性愈伤团褐变的原因,解析褐变的发生机制,研究系统探究了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胚性愈伤团的生理生化特征,特别是抗褐变和易褐变无性系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胚性愈伤团中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查... 为明确湿地松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胚性愈伤团褐变的原因,解析褐变的发生机制,研究系统探究了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胚性愈伤团的生理生化特征,特别是抗褐变和易褐变无性系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胚性愈伤团中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内源激素含量以及黄酮/酚类化合物等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这些因素与褐变之间的潜在关联。结果表明,尽管总酚含量在不同无性系间无显著差异,但CHI活性在易褐变无性系中更高,可能与某些特定黄酮类物质的积累有关。内源激素分析显示IAA、iP+iPR、GA3和JA-me的水平变化可能与褐变密切相关。最后,研究分析了58种黄酮/酚类化合物的积累模式,并进一步挖掘获得了儿茶素、香橙素、原花青素B3、原花青素B1、金丝桃苷、乔松素等褐变特异积累物质。研究发现特定的酶活性、内源激素及黄酮/酚类化合物的变化与胚性愈伤团褐变密切相关,为开发新型褐变调控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体细胞胚胎发生 胚性愈伤团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γ-EC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0
作者 任敬敬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00-1308,共9页
γ-ECS基因编码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是细胞内谷胱甘肽(GSH)从头合成的限速酶。以龙眼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γ-ECS基因cDNA全长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JF815477。γ-ECS基因序... γ-ECS基因编码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是细胞内谷胱甘肽(GSH)从头合成的限速酶。以龙眼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γ-ECS基因cDNA全长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JF815477。γ-ECS基因序列全长1 812 bp,包括17 bp 5′UTR及254 bp 3′UTR;ORF长度为1 541 bp编码51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γ-ECS的核甘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蓖麻、毛果杨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γ-ECS为1个具有跨膜结构的非分泌蛋白,具有亲水性;亚细胞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不含信号肽,并存在亮氨酸拉链结构。龙眼胚性愈伤组织γ-ECS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整体表达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其表达量在心形胚阶段达到最大值之后在鱼雷形胚阶段急剧下降。γ-ECS基因表达量变化可能与GSH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胚性愈伤组织 γ-ecS 基因克隆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Lily Bulb Scale Cultures 被引量:1
11
作者 WANG Shasha WANG Jingang FAN Jinping CHE Daid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Abstra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lily bulb scales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s, although tissue culture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propagation for decad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kinds and concentratio... Abstra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lily bulb scales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s, although tissue culture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propagation for decad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kinds and concentration of auxins for oriental lily somatic embryogenesis were investigated (Lilium hybrida var. Sorbonne). 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 4-D), thidiazuron (TDZ) and α-naphthaleneacetic acid (NAA) media with benzyladenine(6-BA) and lactalbumin hydrolysate (LH) were used for embryogenic callus in the darkness. The best response on embryogenic callus formation was obtained on MS media supplemented 2, 4-D 2.0 mg·L^-1, 6-BA 0.5 mg·L^-1 and LH 300 mg·L^-1. Transfer embryogenic callus to the media with TDZ, 6-BA, kinetin (KT) supplemented 2, 4-D. The highest number of somatic embryos has been produced on medium with 0.5 mg·L^-1 2, 4-D and 0.3 mg·L^-1 KT. Germinated embryos with shoot axes were changed to MS media with 6-BA 0.5 mg·L^-1.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vitro culture of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lily bulb scales can be used for plant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Y bulb scales embryogenic callus somatic embryos in vit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热垦525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胚性能力的维持
12
作者 戴雪梅 彭素娜 +2 位作者 成镜 顾晓川 黄天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5-1392,共8页
易碎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悬浮细胞系都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理想受体材料。然而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低、耗时长,且其胚性能力通常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甚至完全丧失,限制了相关研究的持续开展。因此... 易碎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悬浮细胞系都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理想受体材料。然而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低、耗时长,且其胚性能力通常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甚至完全丧失,限制了相关研究的持续开展。因此,快速获得易碎胚性愈伤组织,建立具有高效体胚发生能力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并尽可能较长时间维持其胚性能力是当前橡胶树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橡胶树热垦525未成熟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分析比较固液2种长期继代方式对维持其胚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药外植体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获得的黄色致密初代愈伤组织体胚发生能力低,分散性差,不适合进行悬浮培养。将初代愈伤组织转移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70~80 d后,可观察到有胚性结构的形成和早期体细胞胚发生,同时周围长出鲜黄色小颗粒状易碎胚性愈伤组织。通过常规方法建立的Ⅰ型胚性悬浮细胞系具备胚性细胞的典型特征,体胚发生能力显著高于胚性愈伤组织,但在体胚发生过程中容易重新愈伤化;而通过筛选特定形态的胚性愈伤组织低密度启动悬浮培养建立的Ⅱ型胚性悬浮细胞系,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处在有序的胚性结构中,其体胚发生频率可达100%。在含2 mg/L2,4-D的液体培养中持续继代2 a后细胞明显老化且增殖缓慢,体胚发生能力几近丧失;而在去除2,4-D并添加低浓度脱落酸(0.1 mg/L)和水解酪蛋白(0.5 g/L)的固体培养基上持续继代2 a后,体胚发生能力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所建立的Ⅱ型胚性悬浮细胞系可为橡胶树遗传转化及原生质体培养等相关研究长期提供优质充足且状态相对稳定的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易碎胚性愈伤组织 胚性悬浮细胞系 体胚发生 胚性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湿地松体细胞胚的发育、成熟及萌发
13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66-174,共9页
为加快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进程,本文研究了肌醇浓度、脱落酸(ABA)及其添加方式、基本培养基、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琼脂糖种类及浓度、活性炭浓度、液体悬浮培养等因素对抗性湿地松体细胞胚的发育、... 为加快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进程,本文研究了肌醇浓度、脱落酸(ABA)及其添加方式、基本培养基、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琼脂糖种类及浓度、活性炭浓度、液体悬浮培养等因素对抗性湿地松体细胞胚的发育、成熟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8 g/L肌醇较适宜,过高浓度的肌醇则不利于湿地松体细胞胚发育;ABA可以采用高压灭菌;基本培养基、ABA、PEG-6000互作对湿地松体细胞胚的成熟影响很大,基本培养基以LP为最佳,ABA的最适浓度为10m g/L,PEG-6000以添加25、50 g/L为宜;在湿地松体细胞胚的成熟培养过程中,PEG-6000的浓度不能高于100 g/L;在湿地松体细胞胚的成熟培养基中,添加60 g/L蔗糖最合适;湿地松体细胞胚的成熟培养基中添加0.5 g/L或1 g/L的活性炭较适宜;培养基状态对体细胞胚的高频率诱导具有一定的影响,悬浮培养以100 mL三角瓶装培养液30 mL、摇床转速130 r/min为宜,液体转固体时吸取培养液1 mL为宜;未建立成熟的体细胞胚发生体系前,以采用固体培养为佳。最佳成熟培养基、激素及部分添加物组合为LP+10 mg/L ABA+50 g/L PEG-6000+60 g/L蔗糖+1.0 g/L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湿地松 体细胞胚胎发生 胚性愈伤组织 发育培养基 成熟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处理对红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生理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越 郭文慧 +5 位作者 沈海龙 杨剑飞 杨玲 张鹏 吴海波 吴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8,共6页
为探究低温预处理对红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生理机制的影响,采用红松(Pinus koraiensis)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低温预处理时间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未成熟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贮藏物质及植物激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低... 为探究低温预处理对红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生理机制的影响,采用红松(Pinus koraiensis)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低温预处理时间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未成熟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贮藏物质及植物激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低温预处理21~28 d,对提高红松未成熟种子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效果最佳,其中,2号家系经4℃低温预处理28 d,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25.00%,5号家系经4℃低温预处理21 d,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4.00%。经低温预处理后,未成熟种子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则显著上升(P<0.05)。同时,4℃低温预处理21~28 d显著提高了红松未成熟种子中玉米素核苷(ZR)质量分数和生长素(IAA)质量摩尔浓度,降低脱落酸(ABA)质量分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玉米素核苷质量分数和生长素质量摩尔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脱落酸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低温处理主要通过调控红松未成熟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植物激素水平,促进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低温预处理 胚性愈伤组织 抗氧化酶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石斛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志晴 李亚梅 +1 位作者 李崇晖 尹俊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5-1183,共9页
秋石斛(Phalaenopsis-hybrid Dendrobium)花姿优美、花色丰富,是热区重要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本研究以秋石斛杂交种迷你(Den.Yaya Victoria)、水蜜桃(Den.Swirl)、三亚阳光(Den.Sonia Hiasakul)原球茎和无菌苗幼嫩茎段为外植... 秋石斛(Phalaenopsis-hybrid Dendrobium)花姿优美、花色丰富,是热区重要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本研究以秋石斛杂交种迷你(Den.Yaya Victoria)、水蜜桃(Den.Swirl)、三亚阳光(Den.Sonia Hiasakul)原球茎和无菌苗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不同品种秋石斛胚性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原球茎和生长2个月的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效果最佳,暗培养30 d即可获得胚性愈伤。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是以MSD(MS+30 g/L葡萄糖+1 g/L花宝1号+8 g/L琼脂)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KT和0.2~0.5 mg/L 2,4-D。迷你、水蜜桃、三亚阳光的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分别为31.11%、22.78%和50%,其中迷你品种仅需15 d即可获得胚性愈伤。最佳胚性愈伤增殖培养基为MSD+0.5 mg/L IBA+0.5 mg/L KT,胚性愈伤状态保持良好且不发生分化,增殖倍数0.9。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2 MS+0.5 mg/L IBA+0.15 mg/L KT,在光照条件下,接种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能够快速诱导形成芽点,30 d内分化形成2~3片叶的幼苗,相同培养基中保持60 d能够自行生根获得完整再生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30 g/L蔗糖+0.5 mg/L NAA+8 g/L琼脂,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5条,根长约1.3 cm。本研究所使用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培养基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可为后续秋石斛胚再生途径及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 茎段 胚性愈伤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存和再生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婉钰 刘娜 +3 位作者 苑鑫 张婷婷 曹云娥 陈书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05,共7页
【目的】对黄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存和再生进行研究,为黄瓜高频率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欧洲温室型黄瓜自交系14-1子叶节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附加1.5 mg/L 2,4-D,进行25 d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后,取胚性愈伤组织在添加30,... 【目的】对黄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存和再生进行研究,为黄瓜高频率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欧洲温室型黄瓜自交系14-1子叶节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附加1.5 mg/L 2,4-D,进行25 d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后,取胚性愈伤组织在添加30,60,90,100,110,120,130,140和150 g/L蔗糖及1.5 mg/L 2,4-D的MS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每30 d继代1次,观察胚性愈伤组织的褐变情况及胚性分化能力,并用电子天平在超净工作台中记录胚性愈伤组织质量的变化。继代培养60 d后,将保存的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移至含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待出现体细胞胚后移至MS培养基进行萌发,观察再生小植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将欧洲温室型黄瓜自交系14-1的子叶节,接种到附加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后,子叶节一端的愈伤组织集中聚集于下胚轴处,之后有黄色胚性愈伤组织产生。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当培养基中添加的蔗糖为60~150 g/L时,胚性愈伤组织能保持胚性愈伤状态达60 d。之后将继代培养60 d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至附加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在蔗糖质量浓度为60 g/L条件下保存的胚性愈伤组织可诱导出正常胚状体,且能形成健康小植株。【结论】由黄瓜子叶节诱导出的胚性愈伤组织可在MS+6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保存达60 d,之后能正常萌发形成胚状体,进而形成正常小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遗传转化 胚性愈伤组织 离体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不同倍性种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无病毒植株再生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家勤 黄雪冰 +6 位作者 杨雯惠 陈昊 邓家锐 敖义俊 解凯东 郭文武 伍小萌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2-1341,共10页
【目的】通过离体培养败育胚珠诱导柑橘二倍体和四倍体种质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柑橘多倍体研究提供成对离体材料;继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无毒种苗实现柑橘无核品种提纯复壮。【方法】从柑橘成熟果实中挑取败育胚珠,接种于3种愈伤诱导培... 【目的】通过离体培养败育胚珠诱导柑橘二倍体和四倍体种质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柑橘多倍体研究提供成对离体材料;继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无毒种苗实现柑橘无核品种提纯复壮。【方法】从柑橘成熟果实中挑取败育胚珠,接种于3种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在离体培养过程中诱导并驯化胚性愈伤组织;再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为胚状体和不定芽,将不定芽嫁接到枳橙砧木形成完整植株;通过InDel标记和病毒检测鉴定再生植株的遗传来源和脱毒效果。【结果】离体培养诱导出13个柑橘种质的胚性愈伤组织,其中8个愈伤组织完成驯化,分别为红橘二倍体/四倍体(2x/4x)、W.默科特橘橙2x/4x、鄂柑1号椪柑2x/4x、日辉橘2x和早红脐橙。基因型影响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效率,早红脐橙诱导率高达74.73%,而红橘诱导率仅6.85%;柑橘四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0.56%~22.61%)低于对应二倍体(6.85%~37.75%)。3种不同培养基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效率不同,其中MGS培养基对温州蜜柑在内的5个品种的诱导率较高(14.13%~63.01%),MK培养基对温州蜜柑在内的4个品种的诱导率较低(21.62%~69.51%),但MK培养基对椪柑2x和红橘2x的诱导率分别为70.21%和17.31%。分别获得早红脐橙、伦晚脐橙、国庆1号温州蜜柑、大分4号温州蜜柑和兴津温州蜜柑5个无核品种的愈伤组织再生苗23、22、20、10和15株;嫁接嵌合体早红脐橙的愈伤组织再生苗经InDel标记鉴定实为罗伯逊脐橙;国庆1号温州蜜柑、伦晚脐橙和早红脐橙再生苗经PCR检测证明未感染黄脉病和衰退病病毒。【结论】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受品种基因型和培养基影响;同一品种的不同倍性种质,二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发生率均较高;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实现了病毒完全脱除,是柑橘无核品种提纯复壮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胚性愈伤组织 倍性种质 无核品种 离体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令狐高曼 季晓莲 +5 位作者 段榕怡 刘睿 戴钊 董嘉明 徐金颢 康永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研究探讨基本培养基类型对珙桐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胚发育的影响,初步建立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珙桐植株的培养方案。结果表明,在含有3%蔗糖、0.3%凝胶、800 mg/L... 研究探讨基本培养基类型对珙桐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胚发育的影响,初步建立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珙桐植株的培养方案。结果表明,在含有3%蔗糖、0.3%凝胶、800 mg/L水解酪蛋白、400 mg/L L-谷氨酰胺的MS、1/2MS和WPM基本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以MS+2.0 mg/L 2,4-D+0.5 mg/L 6-BA诱导率最高,可达94.0%;胚性愈伤组织在MS+0.5 mg/L NAA+1.0 mg/L 6-BA的培养基上诱导效果较好;在MS+0.5 mg/L NAA+1.0 mg/L 6-BA培养基上,体胚诱导率可达22.9%;成熟体胚在1/2MS+0.5 mg/L 6-BA+0.25 mg/L IBA的萌发培养基上能正常萌发,其后在添加1 g/L活性炭的萌发培养基上转化成完整小植株。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珙桐体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经历了球形期、心形期、鱼雷期和子叶期发育阶段,这与自然条件下的合子胚形成过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胚性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组织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植物胚性愈伤组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莹楠 刘艳军 +4 位作者 黄俊轩 韩启厚 高逸卓 鲁铭颖 古瑜 《长江蔬菜》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植物胚性愈伤组织在植物研究与应用中是一种重要的试材,有很多关于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方法研究的报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被广泛应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子。阐述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胚性愈伤组... 植物胚性愈伤组织在植物研究与应用中是一种重要的试材,有很多关于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方法研究的报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被广泛应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子。阐述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其在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作用、使用方法与原则,为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胚性化诱导等研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胚性愈伤组织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林3号’核桃体细胞胚胎诱导与增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诗婷 李一杰 +2 位作者 王旭红 张馨然 彭少兵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目的】筛选最佳的‘西林3号’核桃体细胞胚胎诱导和增殖培养条件。【方法】通过进行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外植体、不同采样时期、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不同蔗糖与谷氨酰胺浓度处理,对核桃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情况进行研究,筛选最佳诱导条件... 【目的】筛选最佳的‘西林3号’核桃体细胞胚胎诱导和增殖培养条件。【方法】通过进行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外植体、不同采样时期、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不同蔗糖与谷氨酰胺浓度处理,对核桃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情况进行研究,筛选最佳诱导条件;同时对比不同激素浓度对核桃体细胞胚胎增殖率的影响,筛选最佳增殖培养基。【结果】雄花(花药)、种子、幼胚的最佳消毒方法分别为70%乙醇15 s+10%NaClO浸泡4 min、70%乙醇30 s、70%乙醇5 min,培养4 d后的存活率高,污染率低。幼胚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材料,5月31日是最佳的采样时间,诱导率分别为(65.00±7.07)%和(85.83±1.17)%。以愈伤组织为材料时,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浓度配比为改良DKW培养基添加1.0 mg/L 6-BA、2.0 mg/L KT、0.01 mg/L IBA,诱导率为(37.94±1.33)%。以愈伤组织为材料时,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诱导率为(82.67±0.94)%,谷氨酰胺不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体胚增殖的最佳激素浓度配比为改良DKW培养基添加0.5 mg/L 6-BA、1.0 mg/L KT、0.005 mg/L IBA,增殖率为98%。【结论】外植体和采样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体胚诱导的结果,对于幼胚这类果实内部材料来说,仅进行简便快捷消毒即可。激素和碳源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发生的关键因素,谷氨酰胺不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在进行体胚继代增殖培养时,适当添加激素可以抑制体胚成熟,提高增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幼胚 胚性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胎 诱导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