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职业技能发展的EPSS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阮雁春 蔡春花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3期52-57,共6页
EPSS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一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这种系统具有信息集成性、工作情境性、学习自主性、知识共享性等特点。职工利用它既可以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又可以实现在学习中工作的职业教育功能。在EPSS逐渐成为促... EPSS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一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这种系统具有信息集成性、工作情境性、学习自主性、知识共享性等特点。职工利用它既可以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又可以实现在学习中工作的职业教育功能。在EPSS逐渐成为促进职业技能发展,提高企业组织或个人绩效的干预措施之后,EPSS的开发成为实现职业教育功能和绩效支持的关键。乔尼(Nguyen)和沃尔(Woll)创建了一种EPSS开发模型,该模型从绩效角度和学习角度提出开发EPSS要经过绩效分析、EPSS分析、EPSS设计、EPSS开发、EPSS的实施与评价等几个阶段。乔尼和沃尔创建的EPSS开发模型将职工培训、工作绩效以及技术支持有效地融合于整个开发过程中,对设计、开发EPSS的实践者提供了一个简洁、便于操作的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 职业技能 绩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多辐射源跟踪任务的时频扫描方案评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益川 曹旭源 +3 位作者 史小伟 余晨 张伟 张天贤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6,共8页
多辐射源跟踪任务受辐射源天线扫描方式、工作参数变化等因素影响,在目标种类、数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时变特征。对该特征的适应能力是评估电子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ESM)辐射源跟踪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据此,首先建立... 多辐射源跟踪任务受辐射源天线扫描方式、工作参数变化等因素影响,在目标种类、数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时变特征。对该特征的适应能力是评估电子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ESM)辐射源跟踪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据此,首先建立了一种迭代式时频扫描方案优化模型。然后,以评估ESM对多辐射源跟踪任务时变特性的适应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行域的性能评估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目标数量动态变化过程中,所提方法给出的评估结果都能与扫描方案实际性能保持一致,具备准确的动态评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支援措施 时频扫描方案 性能评估 可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支持视角下的数字资源使用统计分析实例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秦鸿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6,共7页
回顾了数字资源绩效评价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使用量-成本评价法的数据分析流程和基本评价指标,建立了决策与指标匹配模型,包括战略性决策、战术型决策和事务型决策,并从数字资源建设决策支持的视角,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进行数... 回顾了数字资源绩效评价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使用量-成本评价法的数据分析流程和基本评价指标,建立了决策与指标匹配模型,包括战略性决策、战术型决策和事务型决策,并从数字资源建设决策支持的视角,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进行数字资源的使用统计分析实例研究,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源 电子资源 绩效评价 决策支持 使用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技术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沈琰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0年第3期3-12,共10页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旨在通过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来促进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学科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实践并不如人所愿,种种因素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的关键问题在...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旨在通过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来促进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学科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实践并不如人所愿,种种因素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丰富的信息环境和有效的应用模型或工具。支持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以ADDIE教学设计模式为基础,借鉴了Dick&Carrey模式的诸多要素,同时融入了技术整合的方法,为整合技术的教学设计提供一个清晰的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系统设计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催化剂电子结构调控实现高效多相催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耀武 王定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1,共19页
过去十年见证了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快速发展,其最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充分暴露的活性位点使得单原子催化剂对众多反应的催化活性具有显著提升。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研究者只是关注单原子催化剂催化活性与催化选择性的提高,而... 过去十年见证了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快速发展,其最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充分暴露的活性位点使得单原子催化剂对众多反应的催化活性具有显著提升。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研究者只是关注单原子催化剂催化活性与催化选择性的提高,而其内在的反应机理以及活性位点同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往往被忽视。关于单原子催化剂中金属-基底相互作用的深入探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催化机理,并进一步指导多相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单原子催化剂均一的活性位点及其几何构型,我们可以通过理论计算以及一些原位的表征技术,来揭示其中的金属-基底相互作用,继而进一步促进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发展以及多相催化剂的理性设计。这篇综述总结了金属-基底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其作用,以及其在一些重要多相催化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金属-基底相互作用在单原子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金属-基底电子相互作用 电子结构 多相催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