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碳化钨涂层电火花沉积工艺参数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明伟 高磊 +1 位作者 郭昊亮 张文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78,共5页
为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碳化钨涂层,开展了以FS438为基体的纳米碳化钨涂层沉积试验,采用不同电容、放电频率及比沉积时间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厚度、粗糙度、质量过渡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容和放电频率的增大均能增加涂层厚... 为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碳化钨涂层,开展了以FS438为基体的纳米碳化钨涂层沉积试验,采用不同电容、放电频率及比沉积时间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厚度、粗糙度、质量过渡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容和放电频率的增大均能增加涂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则随着放电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低脉冲能量(50 V、40μF)下电极材料的利用率更高。涂层表面呈现溅射状液滴,元素主要来源于电极材料。该研究对于沉积过程的工艺选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纳米碳化钨 FS438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制备Fe-8B-Mo非晶涂层的可行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魏祥 陈志国 +3 位作者 钟掘 黄奇胜 张怡 张雨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研究Fe-8B-Mo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4种Fe-8B-x Mo(x=13.62,23.62,33.62和43.62,w/%)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探索获得非晶涂层的可行性,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及摩擦... 为研究Fe-8B-Mo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4种Fe-8B-x Mo(x=13.62,23.62,33.62和43.62,w/%)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探索获得非晶涂层的可行性,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及摩擦磨损试验进一步研究所得涂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4种涂层都由非晶相、马氏体相和Fe2B相组成,其中,13.62%Mo涂层主要含Fe2B相和马氏体相,而23.62%Mo、33.62%Mo和43.62%Mo涂层主要含非晶相,且随着Mo含量的增加,涂层中非晶相含量逐渐减少。4种涂层的组织结构致密,缺陷少,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23.62%Mo涂层具有最大的峰值显微硬度(1 138.1 HV0.05);同时,该涂层在摩擦磨损的稳定阶段具有最小的平均摩擦因数,且其2 h的磨损质量也最小,表现出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4种涂层的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涂层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支架表面PLGA涂层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莹莹 齐民 +1 位作者 杨大智 王昌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4,共4页
采用静电喷涂沉积(electrospray depositionESD)法在冠脉支架表面制备了PLGA涂层。采用O-LYMPUS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涂层宏观表面形貌及三维形貌;通过对涂层支架进行球囊扩张考察了PLGA涂层与支架的结合力;通过血小板... 采用静电喷涂沉积(electrospray depositionESD)法在冠脉支架表面制备了PLGA涂层。采用O-LYMPUS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涂层宏观表面形貌及三维形貌;通过对涂层支架进行球囊扩张考察了PLGA涂层与支架的结合力;通过血小板粘附实验和动态凝血时间测定研究PLGA涂层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ESD法在冠脉支架表面制备PLGA涂层,支架筋拐角处无明显的聚合物胶体缠绕、粘连且涂层表面光滑;PLGA涂层将316L不锈钢基体的微坑覆盖,基体Ra=16.174nm,PLGA涂层Ra=0.149nm,涂层表面粗糙度小;涂层支架撑开后在最大塑性变形位置无涂层撕裂、翘起等缺陷,涂层与支架有良好结合力;PLGA涂层血小板粘附量少,变形小,未引起血小板激活,动态凝血时间长,直到50min未产生凝血,PLGA涂层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PLGA涂层 静电喷涂沉积(e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非晶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彦芳 司爽爽 +2 位作者 宋增金 孙旭 石志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1-124,共4页
以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态合金棒为电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ZL10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锆基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以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态合金棒为电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ZL10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锆基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沉积层表面较致密、均匀,为典型的"溅射状"花样形貌;沉积层主要由非晶、Zr O_2和Cu_8Zr_3等相组成;沉积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 555 HV 0.01,约为基材的15倍,摩擦系数仅为0.096,呈现出良好的减摩耐磨特性,沉积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沉积层 组织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钼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弘 王耀武 +1 位作者 田林海 唐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98,共3页
在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钼合金涂层,研究了其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钼合金涂层由白亮层、扩散层和热影响区组成;钼元素与基体元素相互扩散形成冶金结合;合金层的显微硬度(约为1482HK0.025)较H13钢(280HK0.025)提高5倍左右;... 在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钼合金涂层,研究了其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钼合金涂层由白亮层、扩散层和热影响区组成;钼元素与基体元素相互扩散形成冶金结合;合金层的显微硬度(约为1482HK0.025)较H13钢(280HK0.025)提高5倍左右;电火花沉积Mo合金层后摩擦系数明显降低,磨损质量损失仅为基材的1/7,抗磨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H13钢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钢0Cr13Ni5Mo表面电火花沉积YG8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瑞珠 郭鹏 +2 位作者 王建升 严大考 李静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66-3371,共6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的硬度,平均硬度为1 896.8HV,比基体硬度提高了5倍;沉积层磨损性能是基体的3.4倍,沉积层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颗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综合作用;沉积时骤热骤冷过程中形成的细晶粒硬质相是提高沉积层硬度和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钢0Cr13Ni5Mo 电火花沉积 YG8沉积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L101表面电火花沉积Zr基非晶涂层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5
7
作者 何艳玲 王彦芳 +3 位作者 司爽爽 宋增金 孙旭 石志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6-240,共5页
目的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开拓非晶涂层的应用。方法以直径为2 mm的Zr55Al10Ni5Cu30非晶合金棒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氩气保护下沉积两遍,在ZL101A铝合金表面制备非晶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 目的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开拓非晶涂层的应用。方法以直径为2 mm的Zr55Al10Ni5Cu30非晶合金棒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氩气保护下沉积两遍,在ZL101A铝合金表面制备非晶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研究了沉积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微区成分和界面特性。结果沉积层表面呈银灰色橘皮状,表面较致密、均匀,为典型的"火山坑"和"溅射状"花样形貌。涂层表面凸凹不平,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偏差Rq约为3μm,沉积层厚度约为40μm,主要由非晶、ZrO_2、Cu_8Zr_3和ZL101基体Al(Si)相等组成,非晶以团块状或条状分布在晶体相之间。结论由于元素互扩散,非晶涂层与基材在界面处形成了3~4μm厚的过渡层,且呈良好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沉积层 ZL101 组织 界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洪翔 谭业发 +2 位作者 胡晓光 王伟刚 张中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4-27,共4页
介绍了钛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强化技术的研究概况,重点从提高钛合金的耐磨减摩性能、抗疲劳断裂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电火花的强化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钛合金 表面强化 耐磨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的电火花加工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连峰 张会臣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3,共6页
钛合金因其比强度高、耐腐蚀、高温力学性能优异,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开发、航空航天、化学及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中。但钛合金属于难切削材料,因此研究钛合金的电火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从钛合金电火花成型、钛... 钛合金因其比强度高、耐腐蚀、高温力学性能优异,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开发、航空航天、化学及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中。但钛合金属于难切削材料,因此研究钛合金的电火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从钛合金电火花成型、钛合金电火花线切割和钛合金电火花强化三个方面综述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技术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发展方向,为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火花成型 电火花线切割 电火花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工艺及沉积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建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为了研究电火花沉积工艺对沉积层组织结构及沉积层性能的影响,改善电火花沉积层的表面质量。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以YG8电极材料,H13(4Cr5MoSiV)钢为基体材料进行了沉积实验。通过工艺实验,研究了沉积时间、沉积功率、沉积电压、...  为了研究电火花沉积工艺对沉积层组织结构及沉积层性能的影响,改善电火花沉积层的表面质量。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以YG8电极材料,H13(4Cr5MoSiV)钢为基体材料进行了沉积实验。通过工艺实验,研究了沉积时间、沉积功率、沉积电压、沉积频率和沉积气氛对沉积层的影响规律,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沉积层的组织结构,通过硬度实验和抗磨损实验测定了沉积层的纤维硬度和抗磨损性能。试验表明,电火花沉积工艺对沉积层的组织结构和沉积层性能有影响,沉积层内的白亮层含有大量复杂化合物,具有高的纤维硬度和高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4CR5MOSIV钢 沉积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成型机床空气中放电沉积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明 李福杰 《工具技术》 2009年第6期40-42,共3页
通过在电火花成型机床上采用YK10硬质合金棒做工具电极、M2高速钢为工件进行空气中电火花放电沉积试验研究,对空气中电火花放电沉积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对沉积层组织结构、能谱和硬度的检测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获得具有较高显... 通过在电火花成型机床上采用YK10硬质合金棒做工具电极、M2高速钢为工件进行空气中电火花放电沉积试验研究,对空气中电火花放电沉积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对沉积层组织结构、能谱和硬度的检测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获得具有较高显微硬度的合金强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成型机床 电火花放电沉积 极性效应 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用表面强化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晓霞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3期84-87,共4页
介绍三种常用表面强化技术即电火花沉积、电刷镀和热喷涂的原理和特性。通过比较,电火花沉积最适合小面积的现场修复;热喷涂也可以用于现场修复,但设备大、噪声高,且设备操作者需戴防护罩和呼吸装置;电刷镀特别适合大的、不容易移动的零... 介绍三种常用表面强化技术即电火花沉积、电刷镀和热喷涂的原理和特性。通过比较,电火花沉积最适合小面积的现场修复;热喷涂也可以用于现场修复,但设备大、噪声高,且设备操作者需戴防护罩和呼吸装置;电刷镀特别适合大的、不容易移动的零/部件,但需解决电刷镀液的收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电刷镀 热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障涂层的制备及热震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令双 曹国剑 +2 位作者 唐光泽 许万娇 马欣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48,共5页
采用电火花沉积+微弧氧化的方法在GH4169合金表面制备ZrO_2/NiCrAlY涂层,制备过程为: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GH4169基体表面先沉积厚度为250μm的NiCrAlY涂层,再沉积厚度为150μm的Zr涂层,最后通过微弧氧化的方法将Zr涂层氧化成ZrO_2涂层... 采用电火花沉积+微弧氧化的方法在GH4169合金表面制备ZrO_2/NiCrAlY涂层,制备过程为: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GH4169基体表面先沉积厚度为250μm的NiCrAlY涂层,再沉积厚度为150μm的Zr涂层,最后通过微弧氧化的方法将Zr涂层氧化成ZrO_2涂层,从而得到ZrO_2/NiCrAlY涂层。采用Qauta 200F型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形貌,研究ZrO_2/NiCrAlY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当热震温度分别为750℃,850℃,950℃时,热震失效次数分别为51次、32次和19次,涂层的热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微弧氧化 涂层 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纪贤达 连勇 +1 位作者 刘畅 张津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7期61-70,共10页
电火花沉积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处理技术,由于热量输入小、对基体热影响和变形小,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不易剥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行业零部件的表面强化,以及失效零部件表面的修复。介绍了电火花沉积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对近年来国内... 电火花沉积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处理技术,由于热量输入小、对基体热影响和变形小,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不易剥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行业零部件的表面强化,以及失效零部件表面的修复。介绍了电火花沉积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对近年来国内外电火花沉积技术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电火花沉积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就当前电火花沉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其研究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电火花沉积(esd) 复合加工 涂层 修复 航空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电极电火花合成沉积TiN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安阳 王晓明 +3 位作者 朱胜 常青 袁鑫鹏 周克兵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2,共8页
为满足提高铜合金表面耐磨性能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利用集束钛电极在QAl9-4铝青铜旋转工件表面电火花合成沉积TiN涂层的新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铜合金表面制备出了均匀连续的TiN涂层;涂层表面由细化了的晶粒结构构成,组织致... 为满足提高铜合金表面耐磨性能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利用集束钛电极在QAl9-4铝青铜旋转工件表面电火花合成沉积TiN涂层的新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铜合金表面制备出了均匀连续的TiN涂层;涂层表面由细化了的晶粒结构构成,组织致密;电极丝对涂层表面有较强的磨削涂覆作用,显著降低了涂层表面粗糙度值;涂层主要由TiN硬质相构成,厚度为85μm左右,显微硬度可达890 HV0.05,约为基体(185 HV0.05)的4.8倍;涂层与基体间具有合金化冶金结合的过渡层;涂层表面摩擦因数为0.125~0.2,远小于基体(0.23~0.35)且波动性较小,磨损率约为基体的49.6%,具有更好的减摩耐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集束电极 合成沉积 TIN涂层 耐磨性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间隔沉积石墨-硬质合金自润滑涂层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谈庆瑶 曹同坤 徐英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5-271,共7页
目的提高机械零部件表面的润滑性能。方法以45钢为基体,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表面上间隔沉积出条状的石墨与硬质合金涂层条,用HSR-2M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所制备的条状涂层进行相关的摩擦磨损试验,使用SEM和EDS并对涂层的表面形... 目的提高机械零部件表面的润滑性能。方法以45钢为基体,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表面上间隔沉积出条状的石墨与硬质合金涂层条,用HSR-2M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所制备的条状涂层进行相关的摩擦磨损试验,使用SEM和EDS并对涂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以及组成成分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石墨-硬质合金自润滑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磨损机理。结果涂层表面致密,且厚度均匀,在与对偶件摩擦时表现出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及耐磨性能。随着硬质合金涂层所占面积比从10%上升到40%时,涂层的润滑性能会降低,耐磨性提高,但随着往复摩擦频率的增加,接触表面温度升高,变形阻力下降,自润滑性能有所提升。当往复摩擦频率为500次/min时,摩擦因数最小。结论石墨-硬质合金自润滑涂层的耐磨性和润滑性能与硬质合金在涂层区域中所占面积比及往复摩擦频率有关。主要是因为往复摩擦频率的增加会使磨粒的刻划作用增强,而硬质合金所占面积比会使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增加,涂层的主要磨损形式表现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自润滑涂层 摩擦磨损 石墨 硬质合金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Fe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与耐蚀性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彦芳 闫晗 +3 位作者 李娟 孙胜越 宋增金 石志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149,共6页
目的通过在45Mn2钢表面进行电火花沉积Fe 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改变其表面性能。方法采用真空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mm的Fe CoCrNiCu高熵合金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Mn2钢表面制备高熵合金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 目的通过在45Mn2钢表面进行电火花沉积Fe 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改变其表面性能。方法采用真空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mm的Fe CoCrNiCu高熵合金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Mn2钢表面制备高熵合金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研究沉积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组织。通过三电极体系对涂层进行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分析其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制备的Fe CoCrNiCu涂层连续、均匀,具有简单的FCC结构,表面呈银灰色橘皮状,厚度约为25μm。涂层表面凸凹不平,为典型的“溅射状”花样形貌,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偏差Rq约为4μm。极化曲线表明,高熵沉积层自腐蚀电位为-0.548 V,较45Mn2基材正移约180m V,腐蚀电流密度为1.59μA/cm^2,约为基材的1/6。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显示,Fe CoCrNiCu高熵合金沉积层较45Mn2基材具有更大的容抗弧半径和极化电阻,其模拟电路可以用R(Q(R(QR)))表示。结论电火花沉积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高熵合金涂层制备技术,制备的Fe 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可有效提高基材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高熵合金 涂层 组织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重熔碾轧修整试验
18
作者 徐安阳 王晓明 +2 位作者 赵阳 朱胜 韩国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41-1746,共6页
针对电火花沉积层存在的孔隙、微裂纹、表面组织疏松、连续性差及表面质量差等缺陷,提出了电火花沉积重熔碾轧修整加工方法。进行了所提方法与电火花沉积的对比试验,并对制备的沉积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熔碾轧修整时电极对沉积表... 针对电火花沉积层存在的孔隙、微裂纹、表面组织疏松、连续性差及表面质量差等缺陷,提出了电火花沉积重熔碾轧修整加工方法。进行了所提方法与电火花沉积的对比试验,并对制备的沉积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熔碾轧修整时电极对沉积表面有较大的挤压碾轧作用,能有效消除沉积层内部孔隙、微裂纹、组织疏松等缺陷,细化沉积层晶粒结构,提高沉积层的连续性、完整性。电极对沉积层表面有显著的磨削涂覆作用,重熔碾轧修整表面粗糙度为电火花沉积表面粗糙度的76.3%,基本消除了表面孔洞、裂纹等缺陷,提高了沉积层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重熔 碾轧 铜合金 沉积层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电极材料过渡机制及规律
19
作者 徐安阳 王晓明 +3 位作者 朱胜 韩国峰 赵阳 郭迎春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0-966,共7页
利用旋转电极电火花沉积装置,在Q235钢表面逐层沉积1至6层铜合金涂层,计算分析了每层沉积厚度、过渡形态、表面和截面形貌,探讨了电火花沉积电极材料的过渡机制、形态和规律。结果表明:工件和电极的质量变化曲线相似,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加... 利用旋转电极电火花沉积装置,在Q235钢表面逐层沉积1至6层铜合金涂层,计算分析了每层沉积厚度、过渡形态、表面和截面形貌,探讨了电火花沉积电极材料的过渡机制、形态和规律。结果表明:工件和电极的质量变化曲线相似,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加,质量变化量减少直至趋于稳定;沉积层以熔融物质团(液态、半固态)的形态过渡沉积生成,电极与工件材料在沉积层与基体界面处互相渗透,生成厚约20~30μm的过渡层;工件材料对沉积层的稀释作用主要发生在过渡物质团结合处,对其内部影响极小,且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加而减小,沉积层由多层电极材料覆盖叠压构成;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大,放电能量利用率降低,单次沉积厚度降低,电极对沉积表面的磨削涂覆作用增大,电极材料沉积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铜合金 材料过渡 冶金结合 沉积层 熔融物质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静电喷雾沉积技术应用于轮转印刷
20
作者 Jung Su Kim Kyung Hyun Choi +4 位作者 Kang Dae Kim Chung Hwan Kim Sung Woo Bae Dong Soo Kim 朱惠钦(编译)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前,导电涂层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采用溅射技术在LCD或OLED平板加工过程中涂布ITO层,以及在电子印刷器件基材表面制备基极层。然而,传统涂布工艺(电子束溅射、旋转涂布等)在工业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工艺不仅成本高,而且需要... 目前,导电涂层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采用溅射技术在LCD或OLED平板加工过程中涂布ITO层,以及在电子印刷器件基材表面制备基极层。然而,传统涂布工艺(电子束溅射、旋转涂布等)在工业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工艺不仅成本高,而且需要真空等苛刻的生产环境。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提出用各种印刷工艺来替代传统的涂布工艺。本文提出将静电喷雾沉积(ESD)印刷工艺应用于ITO涂层和导电涂层的制备。此外,为了更好地应用静电喷雾沉积工艺,本文也研究了喷嘴和外加电压对不同类型喷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布方法 静电喷雾沉积 导电高分子 轮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