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T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研究
1
作者 张勇 骆乾坤 +4 位作者 刘鑫 李迎春 邓亚平 马雷 钱家忠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3,共17页
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 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速、低成本、实时动态监测和原位无损的优势,并通过一维和二维砂箱实验验证ERT方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的可行性,同时探讨监测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维砂柱实验,污染阶段ERT监测数据与取样数据的相关性系数(R^(2))超过0.96,相对误差(δ)低于4.04%;修复阶段R^(2)超过0.94,δ低于6.43%。二维砂箱实验,使用污染羽空间矩评估方法结合取样数据对ERT监测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铜离子运移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9%,二阶矩误差低于14%;修复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11%,二阶矩误差低于19%。此外,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受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越慢,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越高。该研究验证了ERT方法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监测和修复过程监测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法(ert) 地下水污染 铜离子 污染修复 含水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T技术在无机酸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董路 叶腾飞 +3 位作者 能昌信 刘玉强 龚育龄 陈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71,共5页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硫酸废液污染的场地进行污染调查,由于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使其介质的溶质浓度发生了改变,导致SO42-与地表潜水作用,电传导性提高,被污染土壤含盐量增加,但是电阻率降低与未被硫酸废液侵入的土层形成了一定的电性差异...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硫酸废液污染的场地进行污染调查,由于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使其介质的溶质浓度发生了改变,导致SO42-与地表潜水作用,电传导性提高,被污染土壤含盐量增加,但是电阻率降低与未被硫酸废液侵入的土层形成了一定的电性差异.通过二维和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技术,圈定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中的分布范围、侵蚀深度以及扩散羽流等,并对ERT结果进行土工试验异常验证.结果表明:硫酸废液污染土壤的视电阻率小于6.0Ω.m,污染区域长度达25.0m,深度约4.0m;地表土污染长度为12.0m,表面宽度约4.0m,污染土壤的总体积约为222.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无机物污染 场地调查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共轭梯度法的ERT图像重建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秀艳 韩倩 +2 位作者 汪剑鸣 王琦 段晓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73-1679,共7页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中灵敏度矩阵的病态特性导致共轭梯度法的收敛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共轭梯度算法,ERT图像重建前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将解空间映射到Krylov子空间中,再通过共轭梯度法求解低维子空间中的反问题。...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中灵敏度矩阵的病态特性导致共轭梯度法的收敛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共轭梯度算法,ERT图像重建前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将解空间映射到Krylov子空间中,再通过共轭梯度法求解低维子空间中的反问题。分别利用共轭梯度法、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和改进共轭梯度法对典型的气水两相流模型做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共轭梯度法能够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并且相对于其他算法,降低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共轭梯度法 KRYLOV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T技术界定卫生填埋场边界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龚育龄 叶腾飞 +2 位作者 董路 汤洪志 刘玉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界定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有助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采用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中的3种装置排列(测深、温纳、偶极-偶极)对高阻体上表面特征进行试验模拟,并通过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对垃圾填埋场边界的电性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 界定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有助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采用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中的3种装置排列(测深、温纳、偶极-偶极)对高阻体上表面特征进行试验模拟,并通过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对垃圾填埋场边界的电性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勘查.结果表明:在由测深和温纳2种装置排列所得到的二维反演图像中,高阻体的上表面与高阻区相切,误差达到25%,表明2种排列不能进行精确定位;而偶极-偶极的反演图像中高阻体的上表面在低阻区与高阻扩散末端的分界点上,反演精度较高,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填埋场边界 高密度聚乙烯(HDPE) 偶极-偶极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RT数据推求非均质多孔介质渗透系数初探 被引量:13
5
作者 喻永祥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49,共5页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能通过改变间距来对不同尺度上的地质体特征进行描述,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工程等领域。本文从电流场和渗流场的相似性出发来研究电阻率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利用ERT技术所得的电阻率数据推求渗...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能通过改变间距来对不同尺度上的地质体特征进行描述,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工程等领域。本文从电流场和渗流场的相似性出发来研究电阻率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利用ERT技术所得的电阻率数据推求渗透系数的基本原理,并利用张家港大新和塘桥两处的ERT测量数据推求出渗透系数。与两地抽水试验结果和岩性取样分析的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 电阻率 孔隙度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快速ERT图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琪芳 韩焱 张锡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1-1583,1587,共4页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中图像重建不适定问题,与现有ERT图像代数重建算法不同,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快速一步动态图像重建算法。在阐述电阻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敏感场数学模型,得到灵敏度矩阵和投影数据。在分析...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中图像重建不适定问题,与现有ERT图像代数重建算法不同,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快速一步动态图像重建算法。在阐述电阻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敏感场数学模型,得到灵敏度矩阵和投影数据。在分析贝叶斯理论基础上,推导出快速一步动态图像重建模型,并将介质分布的先验信息和噪声随机信息等统计信息引入到图像重建中,实现对电导率的重建。分析了不同分布先验概率参数和不同噪声信噪比等影响因子对算法重建结果的影响,并与高斯牛顿迭代、贝叶斯迭代重建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重建速度有很大提高,并能较好反映被测介质的相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贝叶斯理论 一步动态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层析成像(ERT)中的一种新的物理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常珍 孙永进 徐苓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7-519,524,共4页
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中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电流源激励 ,电压检测方式。本文在深入研究该模型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模型 ,两种物理模型相互对照 ,这种新模型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通过初步的仿真研究 ,形成的图像令人满意。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物理模型 电流源激励 电压检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分析和RBF神经网络的ERT系统流型辨识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德运 朱波 张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1-233,共3页
两相流体具有复杂性的流动特性,流型的准确辨识是两相流参数准确测量的基础,流型的在线智能辨识成是两相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ERT系统和油/水两相流的流型为研究基础,采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以提取后的特征... 两相流体具有复杂性的流动特性,流型的准确辨识是两相流参数准确测量的基础,流型的在线智能辨识成是两相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ERT系统和油/水两相流的流型为研究基础,采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以提取后的特征数据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对网络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实验仿真分析,该方法对流型辨识非常适用,并有效达到流型辨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t系统 流型辨识 小波包分析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MDA算法融合ERT数据联合反演地下水污染源与含水层参数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念清 张瑞城 +1 位作者 江思珉 夏学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8-486,共9页
针对未知的污染场地,为了准确估计污染物运移模型的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重数据同化集合平滑器(ensemble smoother with multiple data assimilation,ES-MDA)算法的地下水模型参数反演方法,通过融合由高密度电阻率(electrical resistance... 针对未知的污染场地,为了准确估计污染物运移模型的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重数据同化集合平滑器(ensemble smoother with multiple data assimilation,ES-MDA)算法的地下水模型参数反演方法,通过融合由高密度电阻率(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法采集的ERT观测数据,实现对污染源源强和渗透系数场的联合反演。以此为基础设计3组数值算例,比较不同类型观测数据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合ERT数据的ES-MDA算法对模型参数的反演精度更高,并且将ERT数据和传统的质量浓度与水头观测数据相结合,能进一步优化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集合平滑 地球物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 渗透系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数量对ERT技术检测原木缺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兴龙 王立海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03,共5页
以大青杨原木为对象,研究不同电极数量时电阻层析成像技术检测原木小孔洞缺陷图像与实际缺陷的关系。结果表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可以作为检测原木内部小缺陷的一种有效手段;选用电极数量在8~24个之间时,电阻层析成像系统均能清楚地显... 以大青杨原木为对象,研究不同电极数量时电阻层析成像技术检测原木小孔洞缺陷图像与实际缺陷的关系。结果表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可以作为检测原木内部小缺陷的一种有效手段;选用电极数量在8~24个之间时,电阻层析成像系统均能清楚地显示原木内部存在的缺陷,不同的电极数量对应不同的检测精确度和准确度;检测图像的精确度与电极数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准确度以图像拟合度和误差率表示,未处理检测图像的图像误差率与电极数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图像的拟合度与电极数量相关性也非常显著,统一极值后的图像准确度有所改善,电极数量分别为12,14,16和18时的图像拟合度和误差率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无损检测 ert 电极数量 精确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层析成像(ERT)两相流检测激励源对比分析
11
作者 孙永进 姜常珍 徐立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1-2,共2页
本论文 ERT应用于工业管道的两相流过程成像。本文提出了恒定电压源激励 ,电压检测的方法 ,解释了它的成像原理 ,并和电流源激励 ,电压检测激励方式过程、效果及优缺点做了对比 。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ert)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UES算法融合ERT数据反演污染源参数与渗透系数场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瑞城 周念清 +1 位作者 江思珉 夏学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利用MT3DMS程序构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型,采用迭代局部更新集合平滑(iterative local updating ensemble smoother,ILUES)算法作为数据同化方法并引入(Karhunen Loeve,KL)展开对渗透系数场进行降维,通过融合高密度电阻率法(electrical ... 利用MT3DMS程序构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型,采用迭代局部更新集合平滑(iterative local updating ensemble smoother,ILUES)算法作为数据同化方法并引入(Karhunen Loeve,KL)展开对渗透系数场进行降维,通过融合高密度电阻率法(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测量数据和传统观测数据(水头与浓度)实现地下水污染溯源和渗透系数场的联合反演。结果表明,融合ERT数据的ILUES数据同化方法反演效率更高,模拟结果也更精确;对场地非均质渗透系数场的刻画,融合ERT数据的ILUES数据同化方法明显优于用水头与浓度数据作为观测值的情形,融合ERT等环境地球物理数据的数据同化框架能够有效地提高参数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反演 集合平滑 高密度电法 数据同化 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T”的土壤污染原位修复监测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舒成 周建伟 +1 位作者 任嘉伟 姜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117,137,共8页
为及时发现土壤污染变化情况、制定修复方案,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的基础上进行了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动态监测技术试验。试验选取自来水、Na Cl溶液、硝酸铜溶液和磷酸二氢钠溶液、硝酸铜溶液和柠檬酸溶液四组试剂在土壤中渗透扩散,监测... 为及时发现土壤污染变化情况、制定修复方案,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的基础上进行了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动态监测技术试验。试验选取自来水、Na Cl溶液、硝酸铜溶液和磷酸二氢钠溶液、硝酸铜溶液和柠檬酸溶液四组试剂在土壤中渗透扩散,监测扩散过程中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和视电阻率变化量等值线图,并反演得到电阻率等值线图和电阻率变化量等值线图,分析数值变化的内在联系,验证土壤中离子变化情况引起电阻率变化的结论。结果表明:引起电阻率变化的原因在于土壤离子的活性和电离程度;土壤中离子浓度降低,电阻率增大;离子浓度增大,电阻率降低;电阻率变化量的幅值变化速率反映出土壤修复的快慢,幅值变化速率越快,反映出修复进程越快。研究成果为土壤污染动态监测提供了监测指标,有利于监测装置的改进,为精确修复土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土壤污染 原位修复 动态监测 变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il–water two-phase flow pattern analysis with ERT based measurement and multivariate maximum Lyapunov exponent 被引量:9
14
作者 谭超 王娜娜 董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40-248,共9页
Oil–water two-phase flow patterns in a horizontal pipe are analyzed with a 16-electrode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 system.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the ERT are treated as a multivariate time-series, thus th... Oil–water two-phase flow patterns in a horizontal pipe are analyzed with a 16-electrode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 system.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the ERT are treated as a multivariate time-series, thus the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each electrode represents the local phase distribution and fraction change at that location. The multivariate maximum Lyapunov exponent(MMLE) is extracted from the 16-dimension time-series to demonstrate the change of flow pattern versus the superficial velocity ratio of oil to water.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of the multivariate time-series is further introduced to jointly characterize and finally separate the flow patterns with MMLE. The change of flow patterns with superficial oil velocity at different water superficial velocities is studied with MMLE and correlation dimens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flow pattern transition can also be characterized with these two features. The proposed MMLE and correlation dimension map could effectively separate the flow patterns, thus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flow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nd transition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water two-phase flow flow patterns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multivariate time-series multivariate maximum Lyapunov exponent correlation dim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相放大的ECT/ERT双模态传感器复合测量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玉磊 CLAUDIO Muzzini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0-676,共7页
基于交流的C/V和R/V法作为ECT/ERT双模态传感器信号的典型测量方法,不足之处在于两者的测量电路无法融合统一,并且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标定。针对该不足,提出一种复合测量技术。该技术通过测量一个反馈电阻在交流激励下两端电压信号的相... 基于交流的C/V和R/V法作为ECT/ERT双模态传感器信号的典型测量方法,不足之处在于两者的测量电路无法融合统一,并且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标定。针对该不足,提出一种复合测量技术。该技术通过测量一个反馈电阻在交流激励下两端电压信号的相位,进而精确计算出被测电容和电阻的大小。采用锁相放大法对上述相位进行测量,该方法利用一组满足一定关系的方波控制数字开关来实现混频。实验表明,该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测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并且测量精确度较C/V、R/V法有一定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态传感器 复合测量 锁相放大 电容层析成像 电阻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高速远程通信功能的工业ERT系统设计
16
作者 张金雨 谭超 董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10期93-96,共4页
针对多相流远距离可视化测试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高速远程通信功能的工业电阻层析成像(ERT)系统。该系统采用现场单元和主控单元异地光纤高速通信方案,通过光纤收发电路与高速传输协议逻辑设计,实现系统高速远程通信功能。通过现场单元串... 针对多相流远距离可视化测试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高速远程通信功能的工业电阻层析成像(ERT)系统。该系统采用现场单元和主控单元异地光纤高速通信方案,通过光纤收发电路与高速传输协议逻辑设计,实现系统高速远程通信功能。通过现场单元串行采集方案电路设计,使系统结构更加紧凑、可靠性更高。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化信号处理和异步缓存逻辑设计,使系统远程数据采集更为精确完整。通过测试实验和图像重建,验证所建立系统的性能,系统光纤传输线速率达625 Mbps,误码率低于10^(-12),测量重复性和成像速率指标满足工业应用需求,系统具备远程可视化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系统 异地连接 远程高速传输 结构设计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的MICP浆液入渗过程监测研究
17
作者 兰润扬 林锴 +2 位作者 唐朝生 章君政 施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4,共8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是一种生态环保、前景广阔的土体改性方法,其改性效果与浆液的入渗特征密切相关。为此,提出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ERT)技术用于MICP浆液入渗过程监测。文章通过开展模型试验,对石英砂试样进行混合一步注浆...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是一种生态环保、前景广阔的土体改性方法,其改性效果与浆液的入渗特征密切相关。为此,提出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ERT)技术用于MICP浆液入渗过程监测。文章通过开展模型试验,对石英砂试样进行混合一步注浆法MICP处理,同时对试样持续进行ERT监测及电导率分析,获取了试样的三维电阻率变化特征,处理完成后测定了试样中碳酸钙含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MICP反应过程中,砂土与注浆液电导率随尿素分解而逐渐升高;(2)注浆液的迁移分布对砂土内部低电阻区的分布规律起主导作用,而碳酸钙沉淀的影响较小;(3)在MICP处理过程中,碳酸钙沉淀的生成与注浆液的迁移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改性效果;(4)ERT技术可有效监测MICP处理区电阻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准确反映注浆液渗透迁移情况,进而评价改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RT技术监测MICP改性土体过程具有可行性,为评价和优化微生物矿化改性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高密度电法 入渗过程 土体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等式约束的最小二乘法三维电阻率反演及其算法优化 被引量:75
18
作者 刘斌 李术才 +5 位作者 李树忱 聂利超 钟世航 李利平 宋杰 刘征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0-268,共9页
基于光滑约束的最小二乘法是三维电阻率反演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着多解性较强的问题,且普遍耗时较长,严重制约了三维反演方法的推广与发展.为改善上述问题,将表征模型参数变化范围的不等式约束作为先验信息引入最小二... 基于光滑约束的最小二乘法是三维电阻率反演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着多解性较强的问题,且普遍耗时较长,严重制约了三维反演方法的推广与发展.为改善上述问题,将表征模型参数变化范围的不等式约束作为先验信息引入最小二乘线性反演方法中,有效地改善了反演结果的精度,降低了反演的多解性问题.为了解决耗时较长的问题,基于预条件共轭梯度(PCG)算法和Cholesky分解法的特点提出了一套优化三维电阻率反演计算效率的计算方案.在该方案中,Cholesky分解法被用来求解敏感度矩阵计算中的多个点源场的正演问题,Cholesky分解法只需对总体系数矩阵进行一次分解,然后对不同的右端向量进行回代即可.将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引入到三维电阻率反演方程的求解中,将雅可比迭代中的对角阵作为预处理矩阵,其具有求逆方便、无需内存空间的特点,有效地加快了收敛速度.对合成数据以及实测数据的反演算例表明,借助不等式约束和反演效率优化方案,最小二乘反演方法可得到较为精确的反演结果,有效地提高了反演计算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阻率反演 最小二乘反演 不等式约束 预条件共轭梯度算法 Cholesky分解算法 电阻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马艺馨 徐苓安 +1 位作者 姜常珍 邵嘉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198,213,共5页
本文对近年来兴起的过程电阻层析成像 (ERT)技术作了综述 ,并介绍了作者在从事ERT技术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包括关于敏感电极阵列、图像重建算法的仿真研究和在所开发的TERT 2型层析成像系统上的静态模拟实验研究。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敏感电极阵列 图像重建 仿真 静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率层析成像非线性反演 被引量:15
20
作者 闫永利 陈本池 +3 位作者 赵永贵 陈赟 马晓冰 孔祥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8-764,共7页
本文通过概率成像法、α中心法、遗传算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2-D 电阻率层析成像非线性反演.首先,根据概率成像结果指示出的2-D 地质异常体的相对电性和大致分布范围,合理地确定出α中心的位置与强度系数的变化范围.其次,以α中心法作为... 本文通过概率成像法、α中心法、遗传算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2-D 电阻率层析成像非线性反演.首先,根据概率成像结果指示出的2-D 地质异常体的相对电性和大致分布范围,合理地确定出α中心的位置与强度系数的变化范围.其次,以α中心法作为2-D地电结构的正演手段,采用遗传算法反演出各α中心的强度系数.在此基础上,应用α中心法重新构建出地下介质电阻率的分布.通过对均匀半空间中赋存2-D 地质异常体模型的反演试验,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 概率成像 a中心法 遗传算法 非线性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