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法政人的养成——以施霖为例
1
作者 李秀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以曾任职于民国江浙法曹十余年、后转任律师兼教授的施霖的早年求学历程为例,探究清末民初一代法政人的培养路径。出生于浙江钱塘县的施霖,最初接触法律课程是在杭州的全省自治研究所,系该所首届最优等毕业学员;宣统二年夏季,入浙江法... 以曾任职于民国江浙法曹十余年、后转任律师兼教授的施霖的早年求学历程为例,探究清末民初一代法政人的培养路径。出生于浙江钱塘县的施霖,最初接触法律课程是在杭州的全省自治研究所,系该所首届最优等毕业学员;宣统二年夏季,入浙江法政学堂讲习科第五班学习,一年半后毕业,成绩优等;民国元年六月,插班转入私立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法律别科第一班,1914年7月完成学业,为该班延期毕业的乙等生。寻踪施霖的法政求学路,旨在从个案视角呈现清末科举废除之后中国本土法政人之养成机制和成长轨迹,并揭示清末民初中国法政教育之时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法政教育 施霖 清末法政学堂 讲习科 法律别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廷芳与清末新政法律改革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建胜 张礼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6-100,共5页
 伍廷芳精通中外法律,是近代著名法制改革家。在清末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时,主持并参与修订法律工作,把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与实践引入修律的整个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删改与创新,进而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固有面貌,在一定意...  伍廷芳精通中外法律,是近代著名法制改革家。在清末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时,主持并参与修订法律工作,把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与实践引入修律的整个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删改与创新,进而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固有面貌,在一定意义上宣告了传统法制体系的历史性终结,推动中华法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廷芳 清朝末年 法律改革 新政 法律思想 法律结构 法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姚琦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在清末赴日留学浪潮中,法政留学教育尤其突出,从1896年至1911年中国共有数千人赴日学习法政。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清末乃至民国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和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 在清末赴日留学浪潮中,法政留学教育尤其突出,从1896年至1911年中国共有数千人赴日学习法政。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清末乃至民国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和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其负面影响和局限也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教育 影响 清朝未期 日本 法政教育 法律教育 留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编审制度的变迁述论 被引量:6
4
作者 欧阳敏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晚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的编审制度经历了由"编著一体"向"编著分离"的变迁过程。编审制度变迁之目的在于规范编辑职业,增强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制度变迁提高企业绩效。
关键词 晚清民国 商务印书馆 编审制度 张元济 王云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轺指掌》与晚清外交的近代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傅德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1,共8页
《星轺指掌》是晚清刊印的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外交制度的国际法译作,影响深远。但关于它的外文原书及其作者情况,中文版最早刊行年代,以及对当时中国外交事务究竟有何作用等,还不甚清楚。以中、英、法文材料经考证而知,翻译时依据的外... 《星轺指掌》是晚清刊印的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外交制度的国际法译作,影响深远。但关于它的外文原书及其作者情况,中文版最早刊行年代,以及对当时中国外交事务究竟有何作用等,还不甚清楚。以中、英、法文材料经考证而知,翻译时依据的外文原书为德国查尔斯.马顿斯所著法文版《外交指南》,中文版最早刊行于1876年,由同文馆学员联芳、庆常翻译初稿,贵荣、杜法孟稍加润色,最后经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校核定稿。此书首次将西方近代外交制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包括国际关系准则,各国外交机构、使臣、礼仪规范等,还介绍了西方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无庸讳言,其中有宣扬领事裁判权的消极内容,但从总体上看,毕竟填补了晚清国际法及外交学著作的空白,许多内容对当时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特别是在派遣驻外使臣、处理外交事务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先进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开放,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韪良 《星轺指掌》 国际法 晚清外交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的言论结社集会自由 被引量:6
6
作者 侯宜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60,共9页
清末预备立宪以后,为了约束人民的言论与政治活动,清政府颁布了《结社集会律》和《报律》。人民强烈反对某些规定,清政府和资政院又加以修改。有的官僚往往封杀报纸或解散社团,摧残与维护言论结社集会自由的斗争时有发生。但从实际情况... 清末预备立宪以后,为了约束人民的言论与政治活动,清政府颁布了《结社集会律》和《报律》。人民强烈反对某些规定,清政府和资政院又加以修改。有的官僚往往封杀报纸或解散社团,摧残与维护言论结社集会自由的斗争时有发生。但从实际情况看,《报律》为国人办报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其明显突出的表现,一为注册登记手续极其简单,二为言论相当自由。《结社集会律》打破了严禁结社集会的禁网,只要不是以武力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革命党和秘密组织,一切公开的政党和团体均取得了合法存在的权利。对人数的限制也被突破。不过,一旦民众的行动超越了执政者的容忍极限,他们就下令禁止。皇族内阁更加专制暴虐,违法剥夺民权,结果引起辛亥革命,葬送了清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结社集会律 报律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甘南藏族聚居区的法与社会秩序——基于光绪年间黑错与买吾的冲突为个案 被引量:5
7
作者 阮兴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0,共6页
清末甘南藏族聚居区,番例、寺规、官谕与评议等适用于当地的、广泛意义上的"法",都不足以获得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或规范的共有状态。当地社会秩序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它的形成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倡首者提出某种标准或方案... 清末甘南藏族聚居区,番例、寺规、官谕与评议等适用于当地的、广泛意义上的"法",都不足以获得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或规范的共有状态。当地社会秩序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它的形成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倡首者提出某种标准或方案,围绕这些标准或方案反复展开首唱与唱和,通过这种运动或尝试不断达成而又解体行为规范的共有状态。这种地域性社会秩序实际上是通过部落、寺院、官府及乡老等不同的组织或主体围绕"约"的行动,而呈现出一种对抗与整合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甘南藏族聚居区 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的新闻出版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殷莉 何秋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清末民初的新闻出版法中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也有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报章应守规则》属于越权所立之法,法律规则也不完备。《报馆暂行条规》没有规定法律适用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之间缺少一一对应关系,不符合... 清末民初的新闻出版法中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也有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报章应守规则》属于越权所立之法,法律规则也不完备。《报馆暂行条规》没有规定法律适用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之间缺少一一对应关系,不符合法应明确、肯定的要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法律规范。《大清报律》《钦定报律》是符合立法主体和立法程序的法律,《民国暂行报律》属于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越权所立之法,《报纸条例》《修正报纸条例》《出版法》是不符合行政立法程序的行政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法 立法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党圈层中的古籍保护运动:晚清民国郡邑丛书的编辑与刊印 被引量:3
9
作者 郁冲聪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晚清民国时期,各地的文化精英阶层内出现了保护乡邦文献、编辑郡邑丛书的浪潮。丛书编辑方式主要以地方修志局、私家藏书楼、公立图书馆为文献来源,甄选稀见古籍精校精刊,单种文献出校记、序跋,丛书常另附总目,以便读者使用。编辑活动... 晚清民国时期,各地的文化精英阶层内出现了保护乡邦文献、编辑郡邑丛书的浪潮。丛书编辑方式主要以地方修志局、私家藏书楼、公立图书馆为文献来源,甄选稀见古籍精校精刊,单种文献出校记、序跋,丛书常另附总目,以便读者使用。编辑活动带有浓厚的地方圈层色彩,由乡绅邑豪发起并主导,通过乡绅出资或乡党募捐完成集资。民国时又出现了政府牵头组建编委会的新形式,实则是乡党关系的变体。印刷方式仍以传统雕版技术为主,进入民国后,石印、铅印等新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郡邑丛书 乡党 编辑方式 刊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商事习惯的特点及其与商法的关系——以商事习惯调查报告资料为依据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清末民初各方面力量组织进行了民商事习惯调查活动,从留下的调查报告资料可以看出当时商事习惯的一些特点,如深受中国社会经济政策和传统文化影响、各地商事习惯千差万别、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重情理而轻责任约束等,也反映出商事制定... 清末民初各方面力量组织进行了民商事习惯调查活动,从留下的调查报告资料可以看出当时商事习惯的一些特点,如深受中国社会经济政策和传统文化影响、各地商事习惯千差万别、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重情理而轻责任约束等,也反映出商事制定法与商事习惯之间的种种关系,如商事习惯对制定法的补充作用、两者有相互脱节甚至冲突之处以及相互影响制约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商事习惯 调查报告资料 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江华 刘希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是第一次全面开放、逐渐融入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与当今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特别是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工官体系和工部等管理机构是在皇权体制下的产物,清末民...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是第一次全面开放、逐渐融入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与当今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特别是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工官体系和工部等管理机构是在皇权体制下的产物,清末民初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变迁则是逐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因此,关于清末民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变迁的研究,对研究当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职能与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建设机构 内政 建筑法规 工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绪末年司法统计中的女性犯罪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洪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清朝末年,女性犯罪统计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展现了这一时期女性法律地位的变化及社会变迁带给女性的影响。法部第二次统计中,女性犯罪的人数、类别均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刑罚以笞杖为主,多数刑罚可以收赎,特别是通过秋朝审等形式,女性犯罪... 清朝末年,女性犯罪统计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展现了这一时期女性法律地位的变化及社会变迁带给女性的影响。法部第二次统计中,女性犯罪的人数、类别均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刑罚以笞杖为主,多数刑罚可以收赎,特别是通过秋朝审等形式,女性犯罪可以得到相应的援免,真正入监的女犯并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法律 女性犯罪 统计分析 女犯援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韪良主持翻译《公法会通》新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德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8,共7页
《公法会通》是继《万国公法》、《星轺指掌》与《公法便览》之后,丁韪良主持翻译的第四部重要的国际法译作,虽然在承认领事裁判权与不平等条约等方面具有消极内容,但总的来讲,该书详尽地阐述了进步的国家平等、人人平等的国际公法思想... 《公法会通》是继《万国公法》、《星轺指掌》与《公法便览》之后,丁韪良主持翻译的第四部重要的国际法译作,虽然在承认领事裁判权与不平等条约等方面具有消极内容,但总的来讲,该书详尽地阐述了进步的国家平等、人人平等的国际公法思想和人权思想,对若干国际公法领域的叙述比较详细,观点比较公正,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书使用的一些政治、外交与法律新名词,逐渐被中国知识界、法律界所接受,有的沿用至今;在文字表达和体例上,该书也是丁韪良主持翻译的最好的国际公法译作。总之,该书对晚清外交界及知识界进一步了解国际法,并运用国际法从事劣势条件下的外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启蒙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韪良 《公法会通》 晚清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商东渐与晚清法律变革:以华洋商事诉讼为线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晓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42,58,共11页
晚清时期,由于西商东渐,华洋商事纠纷因之迭起。华洋商事纠纷及其引发的诉讼,作为近代西力东渐背景下的一种重要涉外法律关系,它在中国的产生、蔓延及解决,对转型期的中国法律变革,施加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从观念层面看,它以一种可以感... 晚清时期,由于西商东渐,华洋商事纠纷因之迭起。华洋商事纠纷及其引发的诉讼,作为近代西力东渐背景下的一种重要涉外法律关系,它在中国的产生、蔓延及解决,对转型期的中国法律变革,施加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从观念层面看,它以一种可以感知的形式,催生了中国近代民商立法的自觉;从制度层面看,它推动了晚清部分重要民商事法律的制定。此外,华洋商事诉讼的动态运作,也或隐或显地对中国司法诉讼制度的近代转型,施加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华洋商事诉讼 法律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刑名师爷到法科留学生——私立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校长阮性存的早期人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秀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100,159,160,共11页
原籍浙江余姚、生于江苏睢宁的阮性存,23岁应县试成功,次年开始习幕。在江苏各县任幕六七年间,刑名师爷阮性存得掌握《大清律例》等知识,历练人情世故。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阮性存赴日留学,进入私立法政大学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第二班... 原籍浙江余姚、生于江苏睢宁的阮性存,23岁应县试成功,次年开始习幕。在江苏各县任幕六七年间,刑名师爷阮性存得掌握《大清律例》等知识,历练人情世故。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阮性存赴日留学,进入私立法政大学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第二班,修业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后因家事错过了毕业考试。回国后,任浙江法政学堂教习,当选省谘议局议员,与陈敬第、沈钧儒等发起创建浙江私立法政学校。阮性存目睹了整个光绪朝的战争与缔约、立宪与修律,也亲历了宣统朝接二连三的改革。从秀才、幕友、法科留学生,到法政学堂(校)的教习、创建人,其早期人生极为丰富。由他的经历,可探询生于光绪朝开始前后的一代读书人所见证的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折,也可窥见清末民初的社会和法政之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性存 刑名师爷 法政速成科 清末民初 浙江私立法政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职业教育法制萌芽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庞少召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31期69-72,共4页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法制是在清末年产生的,旧教育的衰败、实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兴起等为职业教育法制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的出台标志着初具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法制的开端。晚清职业教育法制是内...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法制是在清末年产生的,旧教育的衰败、实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兴起等为职业教育法制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的出台标志着初具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法制的开端。晚清职业教育法制是内忧外患下的产物,是"中体西用"的价值观的贯穿,遵循思想先行、实践基础、法制建制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职业教育 法制 萌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人权宣言》在晚清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梦婧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50,共10页
法国《人权宣言》自晚清传入中国以来,受到士人的广泛关注,先后出现了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本,为人们初识《人权宣言》奠定了基础。同时,《人权宣言》不仅对晚清士人人权思想与法律制度的塑造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更在晚清的新政、修律、... 法国《人权宣言》自晚清传入中国以来,受到士人的广泛关注,先后出现了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本,为人们初识《人权宣言》奠定了基础。同时,《人权宣言》不仅对晚清士人人权思想与法律制度的塑造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更在晚清的新政、修律、预备立宪以及革命过程中被广泛运用。而它在晚清的影响与运用,都是极具价值和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人权宣言》 人权 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如冰 《古今农业》 2004年第3期92-96,共5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国被迫卷入国际贸易大市场之中。清政府开始参酌西方国家的法规制度 ,拟订各项经济法规 ,其中包括数项农业法规。这是第一次近代意义上的农业立法。至民国成立 ,北洋政府在实业救国的热潮中 ,制定了近 30项农业法...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国被迫卷入国际贸易大市场之中。清政府开始参酌西方国家的法规制度 ,拟订各项经济法规 ,其中包括数项农业法规。这是第一次近代意义上的农业立法。至民国成立 ,北洋政府在实业救国的热潮中 ,制定了近 30项农业法规 ,涉及农事、畜牧、渔业、垦殖、试验场、农民社团、农业调查等方面 ,在近代农业法规的建设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北洋政府 清政府 法规 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小说期刊编辑的群体特征
19
作者 张锦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2,共4页
清末传统文人为寻求国家富强,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开始创办文学期刊。受"文以载道"传统影响,清末小说期刊编辑出版者以激励爱国、启蒙民众为担当,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了初步的大众传播意识。为适应期刊这一... 清末传统文人为寻求国家富强,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开始创办文学期刊。受"文以载道"传统影响,清末小说期刊编辑出版者以激励爱国、启蒙民众为担当,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了初步的大众传播意识。为适应期刊这一现代大众传媒,他们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与技术,根据读者需求进行编辑。变革的同时,也坚守了传统文化,探索了文学期刊的现代化,树立了文学期刊的编辑范式,同时也为五四运动、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出版经营活动的开展,有些编辑逐渐在商业经营中迷失,过分追逐小说期刊的娱乐功能,助长了小说创作的庸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小说期刊 编辑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时期英美传教士的中国法律观
20
作者 杨大春 《政法论丛》 2007年第3期80-85,共6页
晚清时期,英美两国来华传教士的作品中保留了丰富的中国法律史料,内容涉及法典演变、刑法、民事法制、诉讼法制以及行政管理法制等多方面,反映了当时英美人士对中国法律的总体观念。在传教士看来,中国法律具有家族本位、严刑酷法、司法... 晚清时期,英美两国来华传教士的作品中保留了丰富的中国法律史料,内容涉及法典演变、刑法、民事法制、诉讼法制以及行政管理法制等多方面,反映了当时英美人士对中国法律的总体观念。在传教士看来,中国法律具有家族本位、严刑酷法、司法腐败、集体连带责任、激进思维等多种特点。这些观念对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指导今天的法律变革和法治建设都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传教士 中国法律 法律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