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消费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基于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
作者 杨宗之 伍婵提 彭世广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7-152,共6页
文章从数字化消费政策视角出发,利用2009—2023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验证数字化消费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消费政策可促进经... 文章从数字化消费政策视角出发,利用2009—2023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验证数字化消费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消费政策可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且这一结论已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较高地区,数字化消费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消费政策不但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还可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提高创业活跃度来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据此,应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数字消费行动,双轮驱动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消费政策 数字技术创新 创业活跃度 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趋同、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小花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2,共9页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趋同、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趋同与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数字技术创...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趋同、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趋同与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数字技术创新正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业结构趋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发挥倒“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产业结构趋同与数字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合理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高位驱动数实融合的建议,以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趋同 数字技术创新 经济高质量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溯源:人口红利还是教育红利?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晋生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2,共11页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充分挖掘人口资源优势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2000—2021年劳动要素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作用与门槛特征。结果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红...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充分挖掘人口资源优势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2000—2021年劳动要素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作用与门槛特征。结果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红利与教育红利长期存在,教育红利一直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而在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人口红利的波动特征更为明显,人口红利与教育红利随着产业合理化水平的提升而减弱,随着产业高级化的推进而增强。由此提出,要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稳定人口增长速度,促进教育人力资本的持续提升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教育红利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基于黄河流域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边志强 张倩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9,共9页
本文基于2006~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6~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本文基于2006~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6~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一般协调;(2)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影响;(3)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上述“倒U型”影响得以发挥的两条内在机制;(4)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倒U型”影响仅显著存在于资源型城市和中上游城市。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持续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提供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维度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增长压力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倒U型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时代的来临 被引量:48
5
作者 韩永辉 黄亮雄 邹建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3,共11页
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研判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时代的来临并预测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传统测度指标进行完善,基于1978—2012年省域数据,利用非参数面板模型均值估计和逐点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 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研判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时代的来临并预测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传统测度指标进行完善,基于1978—2012年省域数据,利用非参数面板模型均值估计和逐点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但无论采用合理化还是高度化指标,结构调整效应的产出弹性均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呈现"倒U型"动态演进过程。当前,中国整体正处在"倒U型"曲线的拐点,面临从"结构性加速"向"结构性减速"转变的困境。经济增速的预测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将在2013—2017年进入"7时代",在2018—2022年进入"5时代"甚至"4"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非参数面板估计 结构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4
6
作者 查道中 吉文惠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22,共4页
运用VAR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但对农村的促进作用要比城市滞后;城市... 运用VAR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但对农村的促进作用要比城市滞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弱的正向诱导效应,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则不具备这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基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视角 被引量:38
7
作者 徐越倩 李拓 陆利丽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共15页
科技金融是"第一生产力"与"第一助推力"的有机结合,承担着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结合不断推进的背景,文章以2007—2016年我国共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法(DID)... 科技金融是"第一生产力"与"第一助推力"的有机结合,承担着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结合不断推进的背景,文章以2007—2016年我国共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对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推行的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及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带动试点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第二,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第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双重路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积极申报试点城市建设。同时,应结合各地市情社情制定差异化试点政策,大力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充分发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合理化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与广东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兵 陈雪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广东1952-2001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的结果发现:广东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这种均衡关系是否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就业结构... 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广东1952-2001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的结果发现:广东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这种均衡关系是否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就业结构对广东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也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主要是通过产值结构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VAR模型 协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基于效率型技术进步视角 被引量:101
9
作者 白雪洁 宋培 +1 位作者 李琳 廖赛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共15页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动能。本文通过构建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从效率型技术进步视角,阐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具体影响,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中...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动能。本文通过构建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从效率型技术进步视角,阐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具体影响,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与区域不平衡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且东部地区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不显著;相较于2013年之前,2013年之后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更快,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显著为正,且推动作用明显增强。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间技术进步差异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以上结论为中国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转型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翔 邓峰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共7页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模型 HAUSMAN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0
11
作者 鲁奇 张超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以1980-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河南5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各区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全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河南... 以1980-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河南5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各区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全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河南产业结构水平仍然低下,但河南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②河南产业结构演变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③河南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产业结构偏离为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3种类型。④产业结构变迁对河南各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研究指出,利用高新技术对河南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河南省农产品的附加值,应成为今后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SSM模型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R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春阳 鲍步云 刘朝臣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1,共5页
产业结构变动在较长时期内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随着三次产业比例和份额的调整,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渐下降并让位于资本和技术进步,而由此引起的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之间的产业失衡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增长 VAR模型 协整分析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生明 张亚斌 陈晓玲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2,共6页
利用1997—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及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我国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时空传导效应,并探讨对外开放度对三者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技术选择、... 利用1997—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及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我国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时空传导效应,并探讨对外开放度对三者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长受到彼此的冲击后,大部分都呈现出正向的响应特征。其中,技术选择推进本省份及周边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并在短期阻碍了经济增长,但长期内促进整体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推进整体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还促进本省份及周边省份经济增长;经济中心的拉动效应较强且持久,经济增长会促进整个区域的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此外,对外开放度对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呈现出"N"形特征,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前期较为平稳,随后呈现出"倒U"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选择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 半参数面板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52
14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3,共8页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迈入"结构性减速"时代。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迈入"结构性减速"时代。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辐射作用,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开放的市场、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政府行为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抑制性;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联动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且辐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高级化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翠菊 张宗益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52,共7页
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乡... 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显著负效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最后,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显示的不同空间效应,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国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 被引量:45
16
作者 蒋振声 周英章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预测方差分解等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 ,对我国 1 95 2—1 999年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在我国存在着某种经济机制使二者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实际经济...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预测方差分解等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 ,对我国 1 95 2—1 999年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在我国存在着某种经济机制使二者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实际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而经济总量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不显著。我国的经济增长目前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 ,决定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性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预测方差分解 实证分析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健 卫平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2,共8页
人口红利变动和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测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红利、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增长率... 人口红利变动和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测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红利、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增长率较低时,总抚养比下降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增长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时,总抚养比上升直至人口红利消失并不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研究还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还与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来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城镇化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ECM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晨子 成长春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8,共4页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化发展都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本文以我国1978~2011年的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ECM模型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检验结果对三者更好的促进三者发...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化发展都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本文以我国1978~2011年的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ECM模型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检验结果对三者更好的促进三者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经济增长 EC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春生 张连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5,共8页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1978~2013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第...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1978~2013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起了最主要的作用;从短期来看,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果将比较突出;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过程缓慢但是效果较为持久。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将对产业结构的变迁起主要作用,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VAR模型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联动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郑红玲 刘肇民 鲁丽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68,共6页
以河北省为例,运用相关系数、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方法对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结构偏离度纳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偏离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及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动态结构间的向量自回归模... 以河北省为例,运用相关系数、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方法对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结构偏离度纳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偏离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及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动态结构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河北经济特有的高能耗、高排放、经济转型压力大等特征在模型中均有所体现。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使得经济结构得以改善,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存在转移和释放的较大空间,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于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有利于增加就业;结构偏离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结构偏离度每增加1,对产出就造成0.02%~0.17%的损失;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被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稳增长、调结构的压力较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大且长远,调结构对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