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ING BOHAI SEA ZONE AND TIANJIN INTO A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EAST ASIAN & ASIA-PACIFIC ECONOMIC BELT
1
作者 Gu Shutang Jie Tang Professor of Economics. First Deputy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NAKAI UNIVERSITY Ph. D. of Economic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NANKAI UNIVERSITY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3期2-7,18,共7页
Compared with the stagnanteconomy of the rest world,Asian-Pa-cific economy has been experiencingthe hightest growth since the 1980s.Now,most researchers and officials,and even entrepreneurs believe
关键词 ASIA-PACIFIC economic BELT developING BOHAI SEA zone AND TIANJIN INTO A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EAST ASIAN EAST more Asia S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
2
作者 刘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4,共12页
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渐进式、多层次对外开放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1988年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的自然实验,基于1985-1991年中国沿海各省的县级面板数据发现,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新设立外商投资... 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渐进式、多层次对外开放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1988年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的自然实验,基于1985-1991年中国沿海各省的县级面板数据发现,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新专利授权量增长。政策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在专业技术人才集聚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通过地理断点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对县域创新的积极影响持续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本文丰富了改革开放经济史的研究,为统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提供了来自改革开放历史实践经验证据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 外商直接投资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3
作者 刘云中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9页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明晰区域发展差距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要素流动、统一市场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举措缩小差距。具体而言,要优化“3+N”主体功能分区体系,推动功能区动态调整与复合功...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明晰区域发展差距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要素流动、统一市场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举措缩小差距。具体而言,要优化“3+N”主体功能分区体系,推动功能区动态调整与复合功能协同,并强化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作用,促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科创产业融合。此外,通过培育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打造省际交界地区新增长极、重构地方竞争机制、增强次区域韧性等路径,构建更均衡、安全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布局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安全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洪宇 杜鹏程 李静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50,共18页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制度创新因素,导致对自贸试验区的产出弹性估计存在偏差。将制度创新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双重驱动机制及溢出效...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制度创新因素,导致对自贸试验区的产出弹性估计存在偏差。将制度创新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双重驱动机制及溢出效应,利用文本分析构建制度创新指数,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后期建设的自贸试验区资本积累效率更高,符合传统“干中学”模型的特点,但其稳态增长率较低,而跨期替代弹性较大。据此建议加快构建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评价体系,提高政府治理与制度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加强智能科技、数字技术与平台的引进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 技术进步 产出弹性 区域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路径研究——以三亚渔港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东凯 《河北渔业》 2025年第2期42-46,共5页
为研究渔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路径,以三亚渔港经济区为例,从渔业养殖提质增效、海洋捕捞可持续发展、深度推动渔旅融合发展、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等维度提出了总体思路,研究认为,仍需进一步进行系统性谋划,统筹推进,加... 为研究渔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路径,以三亚渔港经济区为例,从渔业养殖提质增效、海洋捕捞可持续发展、深度推动渔旅融合发展、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等维度提出了总体思路,研究认为,仍需进一步进行系统性谋划,统筹推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深国际交流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渔港 经济区 绿色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6
作者 郭帅君 吕微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基于新发展理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合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法测算了11个省市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差异。结果表... 基于新发展理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合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法测算了11个省市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仍呈现波动性增长的趋势;5个维度中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占比和贡献值最大;各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逐渐呈现出以高层次为主导的格局,并呈现出集聚现象,但是各省市之间的互动关联性不高;区域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差异来源。基于此,提出了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制定差异化政策进而强化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农业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研究
7
作者 谢心荻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5,共11页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枢纽链接国际循环、联通国际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性机遇。在...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枢纽链接国际循环、联通国际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性机遇。在搭建境外经贸合作区历史演进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揭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规划类型与主导产业,进而阐释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应从中国政府、合作区开发企业与中介平台三个层面协同发力,提升战略高度,谨慎进行选址决策,多元化组合利用东道国区位优势,统筹国内资源,推动省际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新发展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区域空间格局构建下中国经济区划调整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国平 朱婷 孙瑀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经济区划调整对于塑造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方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的划分逻辑与影响。以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以及知识要素为主导... 经济区划调整对于塑造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方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的划分逻辑与影响。以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以及知识要素为主导所形成的新空间集聚等第二性地理因素逐渐替代资源禀赋等第一性地理因素,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三北”经济增长乏力、区域差异扩大及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由东西分化转变为南北分化等挑战。随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外向型经济为主转变为内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空间格局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本文提出划分五大经济区域的新方案,将原来的四大经济区调整为东南、西南、东北、华北、西北五大经济区,从而强化经济区内部联系,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顺应构建高质量区域空间格局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划 区域空间格局 四分法 五分法 高质量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自贸区新实践、新规则与我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廖佳 黄建忠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3,共9页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历十载,综合比较国际自贸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认真研究和落实国际经贸规则对自贸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对推动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对国际自贸区研究的学术文献脉络进行了简要梳理,随后...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历十载,综合比较国际自贸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认真研究和落实国际经贸规则对自贸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对推动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对国际自贸区研究的学术文献脉络进行了简要梳理,随后总结归纳了国际主要自贸区的最新实践,阐明了国际经贸规则的创新演变。指出当前我国自贸试验区总体上偏重于贸易便利化框架下的制度改革,与投资便利化相关领域的制度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制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未来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明确等问题。并提出从投资者视角调校自贸试验区建设方向、从可持续发展和新产业技术革命趋势要求出发促进我国自贸试验区(港)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国际经验 国际经贸规则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健康发展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力——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中秋 张裕凤 胡宝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40-5158,共19页
深入评估典型资源要素生态健康的时空异质性及其社会经济自然驱动机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探究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海)健康发展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力的研究案例较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覆盖内陆与沿海6市,定位为生态... 深入评估典型资源要素生态健康的时空异质性及其社会经济自然驱动机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探究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海)健康发展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力的研究案例较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覆盖内陆与沿海6市,定位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先行区。以此为研究区,运用正态云模型、Dagum基尼系数、主成分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2005—2020年山水林田湖草(海)健康发展的时空异质性,并依据系统论深入解析驱动力。结果表明:(1)除北海市的山水林田湖草(海)为亚健康外,其他均为健康状态,经济区内陆3市健康指数的基尼系数(0.095)高于沿海3市(0.016),存在时空非均衡性,超变密度(46.71%)和市域间差异(44.93%)是主要原因;(2)影响健康发展的驱动因子主要为:城镇土地利用率(0.42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0.397)>年均降水量(0.377)>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0.333)>建成区绿化覆盖度(0.261);(3)影响健康发展的驱动要素表现为:土地投入程度(0.611)>土地利用程度(0.442)>经济城镇化(-0.393)>自然条件(0.23),各因素均存在时空非平稳性。研究表明土地集约利用、城镇化发展和自然环境条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山水林田湖草(海)健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为自然环境条件起基础保障、土地集约利用起正向促进、经济城镇化起负向抑制的作用机理,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提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建成区绿化覆盖度并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是促进健康发展的关键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海) 健康发展 时空异质性 驱动力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行业—开发区”的淮海经济区产业空间集聚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梦琳 仇方道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企业—行业—开发区不同尺度的产业协同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企业尺度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平均最近邻指数,从企业—行业—开发区多尺度视角分析了2002—2022年淮海经济区产业空间... 企业—行业—开发区不同尺度的产业协同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企业尺度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平均最近邻指数,从企业—行业—开发区多尺度视角分析了2002—2022年淮海经济区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淮海经济区产业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空间集聚格局,表现为以济宁、徐州、临沂、宿迁为核心的点状集聚形态;②淮海经济区以商贸物流、科技研发、装备制造为典型优势行业,产业存在空间分布、集聚尺度与集聚强度差异;③国家级开发区产业集聚指向性比省级开发区更强,高级化态势更显著,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水平高于高新技术开发区;④淮海经济区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企业—行业—开发区协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转型 空间格局 产业集聚 淮海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改革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段忠贤 滕仁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0,共11页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传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路径不同,数字化改革是要建构一种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形态。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揭示数...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传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路径不同,数字化改革是要建构一种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形态。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揭示数字化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化改革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提升技术使用效率三条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从区域地理位置、营商环境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来看,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营商环境相对差的地区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地区表现较为明显。此外,制度环境良好的地区,数字化改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改革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缓解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吗?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麦收 李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7,共12页
以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冲击设计准自然实验,结合2013—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数据和县域夜间灯光数据,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后发现: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改善了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大数... 以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冲击设计准自然实验,结合2013—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数据和县域夜间灯光数据,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后发现: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改善了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平衡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行政等级较低、中西部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通过促进城市产业非空间集聚、优化城市要素配置效率和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等渠道缓解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结论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平衡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正外部性,这为政府加快大数据发展,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经济发展不平衡 双重差分模型 灯光数据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国家高新区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基于TOE框架的组态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婧婧 徐珂欣 +1 位作者 付轼辉 庞鹏沙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3,共10页
基于TOE分析框架探讨多个要素协同影响长江经济带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采用fsQCA方法对其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受到多个条件变量的共同影响,且存在5条有效驱动路径,分别为政... 基于TOE分析框架探讨多个要素协同影响长江经济带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采用fsQCA方法对其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受到多个条件变量的共同影响,且存在5条有效驱动路径,分别为政府高度支持下高新技术产业驱动型,政府高度支持下技术与产业驱动型,创新资源集聚下的技术驱动型,政府高度支持下的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共同驱动型,以及创新资源集聚下的技术、产业与开放创新共同驱动型。其中,政府高度支持下的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共同驱动型路径最为普遍,其次是创新资源集聚下的技术、产业与开放创新共同驱动型。产业结构和政府支持是有效促进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提升的核心条件。研究拓展了TOE理论研究范畴,为长江经济带国家高新区差异化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国家高新区 绿色低碳发展 TOE框架 模糊集定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开发区与城市普惠金融: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15
作者 杨经国 陈健聪 +1 位作者 马源嘉 谷任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9,共13页
作为一项应用广泛的区域性产业政策,经济开发区对城市普惠金融的影响尚未定论。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搜集金融许可证信息,并结合城市统计年鉴和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等数据分析经济开发区对我国城市普惠金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 作为一项应用广泛的区域性产业政策,经济开发区对城市普惠金融的影响尚未定论。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搜集金融许可证信息,并结合城市统计年鉴和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等数据分析经济开发区对我国城市普惠金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城市普惠金融的发展,且其结果是稳健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省级开发区比国家级开发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中西部地区设立经济开发区比其他地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开发区的设立通过提高财政支出占比、推动交通基础建设和提高城市居民平均收入这三个渠道促进了我国城市普惠金融的发展。研究结论可以为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开发区政策的优化、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发区 普惠金融 网络爬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协调性评估及可持续发展分区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金里 徐丽萍 +3 位作者 李晓航 高志玉 席芸芸 李智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4-1804,共11页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献率模型揭示各县域ESV变化主要贡献因子,并结合其ESV损益状况和生态-经济协调水平进行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分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南疆地区ESV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量缩减167.99×10^(8)元;草地和水体的ESV占总量的70%以上,单项ESV调节服务(57.1%)>支持服务(27.5%)>文化服务(10.0%)>供给服务(5.4%);草地和农田是多数ESV实现增益(减损)县域的主导地类。(2)2000—2020年南疆地区37个县域ESV均有不同程度减损,ESV实现增益县域共计9个;约80%的县域为生态-经济初始恶化区,其余县域表现为生态-经济协调稳定状态。(3)南疆地区整体呈轻度生态-经济不协调状态,少数生态-经济协调稳定县域主要分布于南疆中、东部地区。综合分析将南疆县域划分为林草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农田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水体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林草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和农田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性 EEH模型 可持续发展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达区耕地非粮化景观格局特征及分区整治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武艳 何春榕 +4 位作者 朱从谋 陈成 陈思竹 陈莎 徐保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08,共9页
研究目的:解析经济发达区非粮化耕地景观格局特征,科学确定非粮化耕地整治的优先次序及分区,以期为耕地非粮化空间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综合评价法和四象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非粮化率为37.6%,非... 研究目的:解析经济发达区非粮化耕地景观格局特征,科学确定非粮化耕地整治的优先次序及分区,以期为耕地非粮化空间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综合评价法和四象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非粮化率为37.6%,非粮化类型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其次为苗木种植和水产养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东南远郊向西北城区递减的分布格局;(2)研究区非粮化耕地以核心和边缘耕地类型为主,核心耕地和边缘耕地的非粮化利用分别以水产养殖和经济作物为主,穿孔和环岛耕地类型较少;(3)通过整治适宜性和紧迫性评价可明确非粮化整治的优先次序,研究区耕地非粮化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储备整治区和一般整治区的占比分别为40.1%、15.1%、24.5%和20.3%,不同分区的类型组合与整治时序安排可为非粮化差异化整治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应重视非粮化耕地景观格局特征,结合耕地耕作条件、利用状态、管控政策等组合差异,合理制定耕地非粮化分区整治策略以提升治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景观格局 分区整治 MSPA模型 经济发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绿色经济区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慧群 宋国柱 +2 位作者 刘亭亭 孙文松 王新雅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期88-89,91,共3页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辽东绿色经济区的支柱性产业,该文对辽东绿色经济区道地药材产业现状进行概述,指出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东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辽东 绿色经济区 道地药材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湿地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佳 黄国宁 +2 位作者 刘治昆 席冬冬 张荣华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2021年4月,对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湿地现状进行了调查。该地现有红树林101.14hm2,红树林适宜恢复地63.00hm2;红树树种共有4种,包括白骨壤、红海榄、桐花树和秋茄树;红树林主要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红海榄、红海榄、白骨壤、白骨壤+... 2021年4月,对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湿地现状进行了调查。该地现有红树林101.14hm2,红树林适宜恢复地63.00hm2;红树树种共有4种,包括白骨壤、红海榄、桐花树和秋茄树;红树林主要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红海榄、红海榄、白骨壤、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树、白骨壤+秋茄树、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等。该次调查查清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湿地本底资源,剖析了洋浦红树林湿地保护和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浦经济开发区 红树林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开发区人-模交互式不确定环境系统规划方法初探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邹锐 郭怀成 +1 位作者 刘磊 张璐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简要分析了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特点,指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对开发区环境经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提出一套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人-模交互式环境系统规划方法,将大气、水及资源等子系统有机... 简要分析了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特点,指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对开发区环境经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提出一套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人-模交互式环境系统规划方法,将大气、水及资源等子系统有机地通过模型整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到了环境经济系统的不确定性与部分因子的不可量化性,通过人与模型的交互过程,将决策者及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与模型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发区 交互式 不确定性 环境系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