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生态思潮的超越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雨辰 黄俊溶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158,共8页
随着对西方生态思潮缺陷的认识,我国学术界提出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任务。西方生态思潮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 随着对西方生态思潮缺陷的认识,我国学术界提出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任务。西方生态思潮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否定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的环境权和发展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超越西方生态思潮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目的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应当在超越西方生态思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生态文明话语的争论,既具有捍卫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环境权和发展权的发展观功能,又具有促进全球生态治理和共同发展的境界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西方生态思潮 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历史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追求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凡略 何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如何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生态低碳理念相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生态低碳农业的发展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探寻粮食生产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平衡之道;二是追求共... 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如何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生态低碳理念相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生态低碳农业的发展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探寻粮食生产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平衡之道;二是追求共同富裕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协同之道;三是赓续农耕文明和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传承之道;四是谱写尊重自然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保护之道。未来应构筑生态低碳农业技术发展与应用协同机制,完善生态低碳农业的市场融合与价值实现途径,建立农耕技艺与生态低碳农业融合传承体系,形成自然资源与生态低碳农业协调发展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低碳农业 农耕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维 铁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既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又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一思想中,“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既是对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基本遵循,也是对中国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既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又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一思想中,“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既是对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基本遵循,也是对中国传统“万物一体”整体观的创新发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也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创新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和解”思想的时代阐释,也是对中国传统的“取用有度”观念的创新发展。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桂花 张建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12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其中,经济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政治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点,文化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聚焦点,社会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因此,为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内涵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系统论视角下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立峰 潘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62,195,共10页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命题,亟待学术界予以回应。从政治系统论出发,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为扎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可以从规范需求输入、强化支持供给、优化合理...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命题,亟待学术界予以回应。从政治系统论出发,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为扎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可以从规范需求输入、强化支持供给、优化合理需求转换机制、强化角色期望的党内转换、以输出强化党的权威和构建"人民本位"输出模式等方面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治理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及其实践指引——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 被引量:39
6
作者 白暴力 程艳敏 白瑞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6,共11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为我国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引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为我国生态经济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为我国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引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为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确立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指引我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发展思路,明确了“绿色发展”是化解我国生态经济矛盾的根本之策,并为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实践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指引下,我国生态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坚定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指引 绿色低碳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阐发的三重视野 被引量:18
7
作者 郇庆治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70,共8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或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性概念或范畴,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文献或理论视角做出归纳与阐发:党代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如果说依据党代...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或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性概念或范畴,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文献或理论视角做出归纳与阐发:党代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如果说依据党代会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这两种文献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概括更多是一种政策理论或话语体系下的阐释,那么,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视角所提供的就更多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一种理论系统或话语体系下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富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0,共6页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是中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合作的理论结晶,它既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另一新派别,也不是西方马克思学中的新派别,而是一种独特的、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打通"中西...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是中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合作的理论结晶,它既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另一新派别,也不是西方马克思学中的新派别,而是一种独特的、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打通"中西马"的有益尝试,把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和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社会有机体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域:对当代资本主义根本性质和目的的深刻批判;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针对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现代性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建设性替代选择,建设以全人类和地球的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生态文明;以这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当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社会形态,以阶级分析方法来看当今全球化市场经济和资本逻辑;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和发展,是中外学者从新的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尝试。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学说,其理论体系和观点还有待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化而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生态灾难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位一体”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毅武 燕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4,共8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置生态文明建设于战略地位,成为世界首个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执政纲领的国家与政党。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作为研究我国现代管理理论形成、发展、创新的新学科,其内容应...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置生态文明建设于战略地位,成为世界首个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执政纲领的国家与政党。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作为研究我国现代管理理论形成、发展、创新的新学科,其内容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管理及其理论。将"生态管理"纳入中国现代管理及其理论的研究范围,是对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与创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拓和提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位一体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管理 治国理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梦” "The chinese Dre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欧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0,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严治党理论的基础上,渐次形成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在思想建设方面,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提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在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严治党理论的基础上,渐次形成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在思想建设方面,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提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在组织建设方面,强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作风建设方面,坚决反对"四风",净化党的政治生态;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 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论解读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颖 王智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3,共9页
系统观是认识事物联系的科学观点,从系统论视角剖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并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系统性解读,有助于厘清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有5个系统框架,即生态系统本身、生态文明建设目... 系统观是认识事物联系的科学观点,从系统论视角剖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并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系统性解读,有助于厘清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有5个系统框架,即生态系统本身、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系统、生态文明建设时间系统和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系统。5个系统的保障与协同作用可以保障最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生态系统性 社会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愿景、行动导向与阶段任务 被引量:9
12
作者 庄贵阳 丁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为指导,系统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和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愿景与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向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从2020年到2050年生态文明建设新的&q...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为指导,系统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和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愿景与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向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从2020年到2050年生态文明建设新的"两阶段"目标愿景:到2035年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到2050年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美丽中国。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从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五个角度,提出面向205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短期、中期和长期行动导向以及阶段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生态文明体系 低碳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的多维意涵与时代拓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郇庆治 李思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共7页
相较于现代西方主流绿色理论所存在的难以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现实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奉行市场放任主义或单边主义,并由此造成诸多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与生态负效果,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发的绿色发展理论秉持... 相较于现代西方主流绿色理论所存在的难以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现实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奉行市场放任主义或单边主义,并由此造成诸多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与生态负效果,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发的绿色发展理论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价值立场,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致力于通过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维度融合发展来构建人类(中华)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形势下的绿色发展做了深邃的、大胆的创新性思考并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新判断、新战略,丰富与拓展了习近平绿色发展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论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的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与现代科技革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敏达 张新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577-11578,共2页
通过分析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正负方面的影响,阐述了人类反思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并结合人们对其认识过程,提出立足信息化的时代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创新及特色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钰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9期70-81,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统一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创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地位,促使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统一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创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地位,促使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对政治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诉求,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新理念,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人的自身发展。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有机互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批判吸收西方生态文明成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五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庄贵阳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0,2,共6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也被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五个维度,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也被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五个维度,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进行解读。在战略内涵上,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导向上,顺应社会变革,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福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在制度优势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超越绿色资本主义,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动力机制上,寄望于提供优质生态产品,释放生态红利;在国际定位上,中国要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 核心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代工业社会“两个变体”的批判——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评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穆艳杰 郑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7-154,共8页
在萨拉·萨卡看来,生产力发展范式下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并不具备与生态社会相吻合的生态性维度,只有变革传统的话语体系,由发展范式转换到增长极限范式,生态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除此之外,传统的资本主义和市场资本主义等理论主张也... 在萨拉·萨卡看来,生产力发展范式下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并不具备与生态社会相吻合的生态性维度,只有变革传统的话语体系,由发展范式转换到增长极限范式,生态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除此之外,传统的资本主义和市场资本主义等理论主张也不能完成这一目标,因为资本主义先天的逐利本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存在着明显的背离。所以,萨卡认为,唯一可行的替代性方案就是他所倡导的生态社会主义。萨拉·萨卡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致使他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主张和实践构想具有很大程度的反历史的乌托邦色彩。但尽管如此,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的坚持和未来生态社会的原则构想以及当下的全球环境治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文化模式的生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5-99,共5页
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文化模式的成功转型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力是深刻而持久的。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复杂态势,通过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文化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文化批判,以及对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分析发现,生态文明文化模... 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文化模式的成功转型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力是深刻而持久的。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复杂态势,通过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文化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文化批判,以及对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分析发现,生态文明文化模式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文化模式之后出现的新型的文化模式。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构建以"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和"和而不同"为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文化模式,真正实现对现代工业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转型与超越,对于全面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文化模式 生态危机 环境正义 科学发展观 生态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逻辑路径探析
19
作者 李国锋 任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6期10904-10906,共3页
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们疾呼"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积极回应。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向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起点;其他国家的生态文明实践要求对社会主义生态... 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们疾呼"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积极回应。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向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起点;其他国家的生态文明实践要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展开现实反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致力于"以生态导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归宿和战略选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逻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美丽中国 逻辑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论”:人地关系理论的中国实践与时代升华 被引量:29
20
作者 郝兆印 王成新 +3 位作者 白铭月 邓祥征 窦旺胜 于尚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永恒主题。近百年来,相关学者先后提出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适应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和谐论等不同观点的人地关系理论,反映了特定发展阶段人类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关系的动态演变,也反映出人类对... 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永恒主题。近百年来,相关学者先后提出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适应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和谐论等不同观点的人地关系理论,反映了特定发展阶段人类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关系的动态演变,也反映出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近30年来,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和发展在缓慢演进,而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是基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地关系的坎坷实践和世界发展大势的一种崭新的人地关系理论,是人地关系的一次质的飞跃。它呼应了从人地割裂、人地互敬演化到人地融合的时代要求,为世界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和创新注入了中国智慧。从科学内涵看,“两山论”蕴含着丰富的人地系统演化哲学,诠释了“人”的发展与“地”的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路径,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创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从时代价值看,“两山论”契合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彰显了中国特色人地关系融合共生发展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指引。“两山论”丰富和发展了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是人地观和方法论的革新和升华,值得各界学者深入挖掘和学习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地关系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