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尺方钢管混凝土套箱内部脱空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宋林琳 魏明阳 +3 位作者 张学明 闫维高 刘坤 李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5,133,共11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内部密实性对整体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钢管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行精细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某连接线高架桥为背景,设计了2个足尺钢管混凝土套箱试件,基于超声波法和冲击回波法,探究不同方法在模型中的适... 钢管混凝土结构内部密实性对整体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钢管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行精细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某连接线高架桥为背景,设计了2个足尺钢管混凝土套箱试件,基于超声波法和冲击回波法,探究不同方法在模型中的适用性及不同高度、宽度和角度影响下的脱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尺寸模型采用非金属超声法检测声波的穿透性较弱,效果不明显;采用扫描式冲击回波法,通过分析时域图波形形状及峰值分布规律,并用频域图进行辅助验证,可有效判定钢-混交界面处的脱空情况。为验证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切割,实际观察模型内部状态,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实际密实区域的分布基本吻合。从提高密实性的角度,建议后期在该类结构设计时,上方钢板增加浇筑孔个数,增大浇筑孔直径,并在四角设置预留孔;在施工时,上方钢盖梁和下方墩柱安装应注意垂直度,在浇筑中加强对结构上部和两边振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套箱 脱空 无损检测 冲击回波法 超声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Bell实验法环境应力开裂测试装置
2
作者 张毅 薛世峰 +1 位作者 黄小光 Ben Jar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3,共5页
自主设计并搭建了自动刻痕装置和压弯装置,提高了刻痕质量和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同时采用改进的Bell实验方法对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的环境应力开裂行为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试剂浓度、刻痕偏移量、刻痕倾斜角度、刻痕刀片厚度的... 自主设计并搭建了自动刻痕装置和压弯装置,提高了刻痕质量和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同时采用改进的Bell实验方法对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的环境应力开裂行为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试剂浓度、刻痕偏移量、刻痕倾斜角度、刻痕刀片厚度的改变均会对环境应力开裂时间产生较大的影响;裂纹起裂位置既不在试样弯曲变形最大的中间位置,也不在刻痕边缘,而是在距离刻痕边缘约6.38 mm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实验法 环境应力开裂 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粒体填充FRP缠绕管桥梁防撞装置冲击吸能特性及构造参数研究
3
作者 方海 赵帅 +2 位作者 庄勇 祝露 曹鹏飞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
针对传统被动防撞装置可能存在的体积大、造价高、维护困难以及对撞击力的削减效果有限等缺陷,提出一种新型防撞装置,该装置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缠绕管内部密填低密度耗能散粒体,并将多个防撞节段拼接成整体,环绕桥墩以抵御船舶撞... 针对传统被动防撞装置可能存在的体积大、造价高、维护困难以及对撞击力的削减效果有限等缺陷,提出一种新型防撞装置,该装置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缠绕管内部密填低密度耗能散粒体,并将多个防撞节段拼接成整体,环绕桥墩以抵御船舶撞击。为了解该新型防撞装置的防撞性能并选取合适的构造参数,分别对纤维缠绕角度±45°、±75°的新型防撞装置局部试件进行冲击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并对缠绕角度与缠绕管壁厚进行防撞性能构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缠绕角度为±75°的新型防撞装置相比于缠绕角度±45°的新型防撞装置在冲击作用下更易发生剪切破坏,比选得到壁厚为4 mm、缠绕角度为±45°的新型防撞装置在6.0 m冲击高度下的冲击力峰值削减率达到55.82%,防撞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防撞装置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缠绕管 缠绕角度 壁厚 冲击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单元法密封结构影响因素建模分析
4
作者 户燕会 方雅 +1 位作者 户东亮 姜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08,213,共5页
密封圈结构对高压试验装置的密封性、承压性具有直接影响。依据高压试验装置的结构特点,对O型密封结构进行结构参数分析,基于Mooney-Rivlin模型对特性进行分析;利用MARC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O型圈进行密封分析,分析不同密封间隙和槽深的... 密封圈结构对高压试验装置的密封性、承压性具有直接影响。依据高压试验装置的结构特点,对O型密封结构进行结构参数分析,基于Mooney-Rivlin模型对特性进行分析;利用MARC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O型圈进行密封分析,分析不同密封间隙和槽深的尺寸下,接触压应力和Von Mises应力的大小,基于分析结果,优选密封间隙和槽深参数。结果可知:密封间隙为(0.04~0.14)mm间,压缩率为(10~20)%间,能够满足设计承载条件下的密封要求;通过对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密封间隙与Von Mises应力正相关,与接触应力负相关;压缩率提升,Von Mises应力先增后降,最大接触应力先降后增;80MPa压力下,较小密封间隙、压缩率对密封结构承载是有利的;通过分析设计密封圈影响趋势,发现参数的最优解为间隙0.043mm,槽深5.357mm,压缩率为10%。分析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压压力容器O型密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结构 影响因素 有限单元法 O形圈 高压试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回波法的钢衬混凝土内部缺陷探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宁远 杨建喜 +4 位作者 李军 石中文 沙迎春 潘文明 翟俊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6,共6页
针对冲击回波法多用于单一结构厚度和缺陷检测且在组合结构缺陷识别领域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冲击回波法检测钢衬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厚度公式。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弹性波在钢衬混凝土内部的传播特性,分析缺陷埋深对冲击回波... 针对冲击回波法多用于单一结构厚度和缺陷检测且在组合结构缺陷识别领域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冲击回波法检测钢衬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厚度公式。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弹性波在钢衬混凝土内部的传播特性,分析缺陷埋深对冲击回波法特征参数的影响,然后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提出的冲击回波法检测组合结构构件厚度计算公式能较好地适用于钢衬混凝土构件现场检测,现场冲击回波法检测获取的卓越频率可真实反映钢衬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内部质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衬砌 冲击回波法 无损检测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直拉试验方法与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简 李洋 +2 位作者 陈宝春 徐港 黄卿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61,共9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单轴拉伸(直拉)试验是分析UHPC抗拉性能和直拉本构关系的基础性试验,经过对其试件形状与尺寸的优化,试验成功率已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由于试件连接方式和局部加强方式的差异,各机...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单轴拉伸(直拉)试验是分析UHPC抗拉性能和直拉本构关系的基础性试验,经过对其试件形状与尺寸的优化,试验成功率已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由于试件连接方式和局部加强方式的差异,各机构试验成功率参差不齐。为进一步保证直拉试验成功率,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常见的四种试件连接方式和三种试件局部加强方式对试验成功率的影响,比选出最优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面内夹持装置具有连接可靠、操作简单的优点,适合推广。但夹具的尺寸加工误差或微变形可能导致其与试件的接触面变窄、加剧夹持引发的试件应力集中,致使主裂纹位于测距范围之外;试件与夹具的接触区域进行柔性加强(粘贴碳纤维布)和刚性加强(粘贴铝片)均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试验成功率。此外,采用比选的直拉试验方法,探究了钢纤维长径比和体积率对UHPC直拉损伤本构关系的影响。通过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 AE)监测探究了UHPC在直拉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利用声发射参数(累积计数比)构建损伤因子,得到了考虑钢纤维影响的UHPC直拉损伤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直拉试验 连接装置 加强方式 钢纤维特征参数 直拉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板界面脱空损伤识别 被引量:3
7
作者 许雪山 杜威 +2 位作者 任娟娟 杜俊宏 罗磊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198,199,共9页
为准确识别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板连接面脱空损伤,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冲击回波有限元模型,分析界面损伤对弹性波传播规律的影响。在室内浇筑含有不同损伤位置和不同损伤程度的混凝土复合试件,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损伤识别。研究... 为准确识别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板连接面脱空损伤,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冲击回波有限元模型,分析界面损伤对弹性波传播规律的影响。在室内浇筑含有不同损伤位置和不同损伤程度的混凝土复合试件,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损伤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脱空损伤会显著影响弹性波在界面处的传播,基于回波信号分析可识别损伤;弹性波频率主要受激振锤大小的影响,应结合结构易损位置和理论计算选取合适的激振锤;混凝土复合试件的试验厚度值与理论厚度值相差仅为1 cm,测试结果合理,可用于判断脱空损伤程度,但不能确定损伤区域;利用平面成像技术可准确识别轨枕与道床板界面脱空范围,为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养护维修提供一定参考,试验结果验证了冲击回波法用于双块式轨道层间脱空识别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脱空识别 冲击回波法 模型试验 平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旋振动式马铃薯供种装置离散元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百冬 牛琪 +3 位作者 喻炜 谢守勇 王丽红 李成松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对丘陵山区马铃薯切块种薯播种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双螺旋振动式供种装置,通过EDEM仿真试验对切块薯在料斗内输送过程进行研究,并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切块薯振动式供种装置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供种速率。通过理论分析... 对丘陵山区马铃薯切块种薯播种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双螺旋振动式供种装置,通过EDEM仿真试验对切块薯在料斗内输送过程进行研究,并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切块薯振动式供种装置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供种速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影响切块薯物料输送效率的因素包括振动装置工作电压、单个轨道螺距以及底面倾角,其中工作电压和单个轨道螺距通过改变物料在螺旋轨道上的运动速度来调整输送速率,而底面倾角通过改变物料分散进入螺旋轨道的速度来提高。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得到较优参数:工作电压200 V,单个轨道螺距186.626 mm,料斗底面倾角为5.075°时,输送速率最高为214粒/min,满足马铃薯切块薯排种器供种需求。该研究为后续丘陵山区马铃薯精量播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振动排种 供种装置 离散元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稳态法的热电材料变物性参数表征测量方法
9
作者 任鸿睿 何海龙 +2 位作者 纽春萍 荣命哲 田昊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311-5320,共10页
温差发电技术能够实现热能到电能的直接转换,在余热利用、航天器供电和自供电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核心之一是用于实现热-电转换的热电材料。热电材料物性参数的表征在热电器件应用、优化设计、故障诊断等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 温差发电技术能够实现热能到电能的直接转换,在余热利用、航天器供电和自供电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核心之一是用于实现热-电转换的热电材料。热电材料物性参数的表征在热电器件应用、优化设计、故障诊断等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热电材料物性参数表征方法认为材料的热电参数为常数,忽视了热电参数与温度非线性相关,且没有全面考虑器件中的接触电阻和热阻。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准稳态法和热电器件测试装置的热电材料变物性参数表征测量方法:首先提出准稳态法对材料物性参数的表征计算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热电器件测试装置,采用实验对热电材料进行了变物性参数表征,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厂家参数的最大误差仅为4.3%,能够实现对热电参数的准确表征。该方法实现了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对热电材料物理参数的准确表征,丰富了热电器件测试装置的功能,能够降低材料测试装置的设备投入和测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变物性参数 稳态法 准稳态法 热电器件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摩擦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田源 杜赵群 +1 位作者 郑冬明 邹昊宸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40,共16页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是织物最基本的力学性能之一,为更好地评估该性能,文章对织物摩擦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织物摩擦的研究背景、摩擦机理和研究历程,以及织物表面摩擦性能测试装置和织物摩擦声测试方法,分析了...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是织物最基本的力学性能之一,为更好地评估该性能,文章对织物摩擦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织物摩擦的研究背景、摩擦机理和研究历程,以及织物表面摩擦性能测试装置和织物摩擦声测试方法,分析了织物摩擦性能测试装置及织物摩擦声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发现:织物摩擦性能测试装置在不断改进,但依旧存在精度问题;KES系统被广泛应用,但KES系统价格昂贵且不能进行实时测量,目前国际上并没有通用织物摩擦声测试装置。文章最后展望了织物摩擦性能测试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风格 摩擦性能 听觉风格 摩擦声 测试方法 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静力试验加载装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琪 刘健晨 +1 位作者 龙政 冀凯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699,共8页
针对运载火箭结构静力试验中工装部件多、重量大的情况,开展轻量化设计,提出一种加载装置精细拓扑优化方法。基于变密度法,构造了以柔顺度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体积比为约束条件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分段选取材料密度值,实现了结构精细拓... 针对运载火箭结构静力试验中工装部件多、重量大的情况,开展轻量化设计,提出一种加载装置精细拓扑优化方法。基于变密度法,构造了以柔顺度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体积比为约束条件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分段选取材料密度值,实现了结构精细拓朴。根据优化结果确定主承力结构及可减重部分,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结构不规则边界进行曲面拟合以提高其工艺性。最终承载1 500 t轴压的加载装置单个减重19.7%,结构应力和变形减小且分布更为均匀。本研究对于飞行器结构力学试验高承载部件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静力试验 结构拓扑优化 变密度法 加载装置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相装置镜面组件模态测试及动力有限元修正
12
作者 莫宇霄 周子夜 +2 位作者 范晨光 杨宇静 田振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7-1157,共11页
为了抑制微振动对拼接式望远镜成像的影响,针对共相装置镜面组件进行了模态测试及动力有限元修正。由于其结构和接触复杂,将模型进行了简化;基于模态测试结果,采用改进正交模型-正交模态法(improve cross mode-cross mode method,ICMCM... 为了抑制微振动对拼接式望远镜成像的影响,针对共相装置镜面组件进行了模态测试及动力有限元修正。由于其结构和接触复杂,将模型进行了简化;基于模态测试结果,采用改进正交模型-正交模态法(improve cross mode-cross mode method,ICMCM)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修正;对修正后模型进行了阶跃响应求解,并与实测结果对比,以验证模型修正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一阶频率误差由5.2%下降至0.2%,阶跃响应与仿真6个测试点的位移峰值、峰值时间基本一致,位移峰值最大误差为8.8%。研究结果表明,将镜面组件简化后再通过ICMCM法修正,在提升计算效率的同时可保持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测试 有限元修正 共相装置 改进正交模型-正交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导管扭曲度测试方法的设计和开发
13
作者 郭楠 陈永振 +4 位作者 程玲玲 莫盼盼 于明月 侯成龙 张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29,共6页
在导管挤出过程中,会出现导管扭曲的情况,但目前并无测试导管扭曲度的方法。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导管扭曲度测试方法并设计制作了导管扭曲度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底板、导管固定模块、夹具上下调整模块、结构完全相同且对称分布的... 在导管挤出过程中,会出现导管扭曲的情况,但目前并无测试导管扭曲度的方法。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导管扭曲度测试方法并设计制作了导管扭曲度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底板、导管固定模块、夹具上下调整模块、结构完全相同且对称分布的左侧测量部分和右侧测量部分。导管固定模块用于固定导管,防止测量过程中发生移动。夹具上下调整模块用于调整导管固定模块的位置,使导管的中心处于测量盘的中心。左侧测量部分包括左侧测量模块和左侧导向模块,左侧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左侧导管扭转角度,左侧导向模块用于微调左侧导管固定模板。右侧测量部分的结构和作用与左侧相同。通过对比导管两端扭曲的程度,得到导管扭曲度。对多腔气管插管进行检测,经实验验证,该测试方法能够将导管扭曲度进行量化,客观地得出导管的扭曲度,从而根据不同产品制定合格的检测标准,进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实际使用需求。该测试方法能够测试带显影线单腔导管、带显影线多腔导管和无显影线多腔导管,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扭曲度 扭曲度测试方法 扭曲度测试装置 医用导管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荞麦播种机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明生 叶进 +3 位作者 李登 杨仕 曾百功 柳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5,共8页
为优化荞麦播种机外槽轮式排种器的最佳排种性能参数,满足3种典型荞麦种子的农艺要求,降低田间试验强度,采用球颗粒聚合法建立3种典型荞麦种子的EDEM仿真分析模型,通过试验测量计算3种荞麦种子在不同接触形式下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基... 为优化荞麦播种机外槽轮式排种器的最佳排种性能参数,满足3种典型荞麦种子的农艺要求,降低田间试验强度,采用球颗粒聚合法建立3种典型荞麦种子的EDEM仿真分析模型,通过试验测量计算3种荞麦种子在不同接触形式下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基于离散单元法对荞麦播种机排种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L_4(2~3)正交试验法进行排种器工作过程模拟,研究不同转速、凹槽半径和槽数对排种器排量的影响.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凹槽半径为3×10^(-3) m,槽数为20,槽轮转速为58.58 r/min时,排种器能够满足3种荞麦种子的最大播量要求.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台架试验与仿真试验的排量相对误差2.93%~9.90%;荞麦排种器的排量随槽轮转速的增加而增加,总体线性度相关系数R^2>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排种器 离散单元法 正交试验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基桩检测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敬一 陈龙珠 +1 位作者 马晔 杨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92-96,共5页
对于在役基桩,由于桩顶部非裸露自由,低应变反射波法往往无法识别桩底反射。采用适宜的激振-检波配置方式,结合小波变换优良的时频特性,辅以双信号法定位桩底反射,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小干扰,达到识别桩底深度的目的。通过建立桩-土-梁三... 对于在役基桩,由于桩顶部非裸露自由,低应变反射波法往往无法识别桩底反射。采用适宜的激振-检波配置方式,结合小波变换优良的时频特性,辅以双信号法定位桩底反射,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小干扰,达到识别桩底深度的目的。通过建立桩-土-梁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梁顶及桩侧激振,对信号小波变换后,研究了不同激振-检波配置方式对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桩侧斜向激振时,检波点宜在激振面的侧面,且激振与检波点距上部结构一定距离有利于减小上部结构的干扰;在梁顶激振时,检波点宜在桩侧与上部结构保持一定距离;对小波波形双信号法的运用可进一步提高确定桩底深度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法 小波变换 在役基桩 双信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保护装置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铁成 郜向军 +3 位作者 郝晓光 张立 何磊 高志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对数字化变电站保护装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现场实际对数字式保护装置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传统保护试验仪加合并单元与数字化保护试验仪两种测试方案,并对两种测试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通过专业的网络流量模拟装置,... 对数字化变电站保护装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现场实际对数字式保护装置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传统保护试验仪加合并单元与数字化保护试验仪两种测试方案,并对两种测试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通过专业的网络流量模拟装置,模拟不同带宽下的网络背景流量,对数字化保护的动作时间进行测试。对两种方案的调试中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证明传统保护加合并单元的测试方案主要适用于出厂调试,采用数字式保护试验仪的测试方案,整组动作时间的误差体现在开关动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式保护装置 整组动作时间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试验场潮流能发电装置综合测试与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春明 朱永强 +3 位作者 叶青 倪一峰 路宽 王鑫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通过对潮流能装置的功率输出特性、年发电量、能量转换效率3项核心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指标的测试内容和评价方法,为实现潮流能海上试验与测试场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并根据对海上风电场的研究,提出了海上试验场潮流能装置的电能质量测试与... 通过对潮流能装置的功率输出特性、年发电量、能量转换效率3项核心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指标的测试内容和评价方法,为实现潮流能海上试验与测试场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并根据对海上风电场的研究,提出了海上试验场潮流能装置的电能质量测试与评估方法;给出潮流能装置安全准入的测试内容,全面评估试验场潮流能装置的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场 潮流能 发电装置 综合测试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机理的藜蒿扦插机分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汲文峰 吴启明 +3 位作者 黄海东 高靖博 廖庆喜 黄廖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1-27 379,379,共8页
目前,藜蒿栽植主要依靠人工扦插。分苗装置是实现藜蒿机械化扦插的关键部件,为实现藜蒿苗杆的有序进给,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动机理的藜蒿扦插机分苗装置。在分析振动式分苗装置振动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分析基础上,利用Matlab优化了... 目前,藜蒿栽植主要依靠人工扦插。分苗装置是实现藜蒿机械化扦插的关键部件,为实现藜蒿苗杆的有序进给,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动机理的藜蒿扦插机分苗装置。在分析振动式分苗装置振动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分析基础上,利用Matlab优化了振动式分苗装置的结构参数,即当该曲柄摇杆机构的连杆、摇杆分别取499 mm、273 mm时,机构达到最好传力效果。利用Ansys对分苗装置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模态分析,为防止弹簧钢板变形,振动频率应小于98.66 Hz。而后,以曲柄长度、振动频率、轨道倾角为试验因素,开展了藜蒿分苗装置的试验研究。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台倾角对分苗合格率影响较大,振动频率次之,偏心距影响最小,优化组合为:振动频率36 Hz、轨道倾角6°、曲柄长度14 mm,此优化组合参数下藜蒿苗杆分苗合格率可达86.3%。该研究工作实现了藜蒿苗杆的机械化分苗,为藜蒿扦插机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有限元法 藜蒿 分苗装置 运动分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箱梁孔道灌浆质量检测中冲击回波法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周先雁 栾健 王智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82,共5页
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以福建晋江市某大桥为例,着重介绍了用冲击回波法检测桥梁箱梁孔道灌浆质量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压浆密实管道和无预应力管道两组冲击回波频谱图,对测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频... 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以福建晋江市某大桥为例,着重介绍了用冲击回波法检测桥梁箱梁孔道灌浆质量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压浆密实管道和无预应力管道两组冲击回波频谱图,对测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频谱图的分析结果可以管道内的压浆质量,判断孔中的密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工程 桥梁工程 冲击回波法 无损检测 灌浆质量检测 预应力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超声无损测定表面开口裂纹高度 被引量:8
20
作者 柯常波 陈铁群 张欣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准确测量服役材料中的裂纹高度,研究了基于端点回波反射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K值及对应高度裂纹的端点反射波声程差共28组数据作为输入向量对网络训练。结果表明:网络预测值与实际裂纹高度符合得很好,绝对误差均保持在±1m... 为了准确测量服役材料中的裂纹高度,研究了基于端点回波反射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K值及对应高度裂纹的端点反射波声程差共28组数据作为输入向量对网络训练。结果表明:网络预测值与实际裂纹高度符合得很好,绝对误差均保持在±1mm之间;可以准确快速地预测表面开口裂纹高度,实现测量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高度 缺陷 神经网络 超声检测 端点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