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致葡萄膜炎2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武 陈水龄 +5 位作者 周婉瑜 史航 刘璐 贺严 付文涛 褚利群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葡萄膜炎发生时间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6周,其中前葡萄膜炎1例,前、中间葡萄膜炎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在持续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倾向。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眼内葡萄膜炎患者等。患者年龄区间在5~77岁,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4年。经系统治疗,停止免疫抑制剂后,绝大多数诱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可恢复。结论TNF-α抑制剂可以诱发葡萄膜炎的发生,发病类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有复发倾向。及时诊疗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 葡萄膜炎 副作用 英夫利昔单抗 阿达木单抗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慕芝 孙学斌 段红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3~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4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每周2次,每次25 mg)及柳氮...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3~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4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每周2次,每次25 mg)及柳氮磺吡啶(每天2次,每次1.0 g)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沉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柳氮磺吡啶组的总有效率为70%,依那西普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西普组在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2),在降低血沉方面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02)。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依那西普可显著改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依那西普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联合依那西普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智明 李伟青 +2 位作者 田雪梅 陈文玉 王娟娟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针刀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只接受依那西普治疗,观察2组患者0、4、8、12周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学指数(BAS...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针刀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只接受依那西普治疗,观察2组患者0、4、8、12周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学指数(BASMI)、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BASMI、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BASMI、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依那西普能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病变 针刀疗法 依那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帅 黄煜鹏 +5 位作者 贺勇 聂鑫 王伟青 都向阳 郭英 李贵星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RA患者54例进行开放性观察研究。对照组30例口服甲氨喋呤10 mg/次,...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RA患者54例进行开放性观察研究。对照组30例口服甲氨喋呤10 mg/次,每周1次;观察组24例皮下注射依那西普25 mg/次,每周1次,同时口服甲氨喋呤(剂量同对照组)。给药后4、8、12周观察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医师对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患者对关节疼痛的VAS评分、患者健康状况问卷(HAQ)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并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时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ESR较基线有显著改善,第8周时各观察指标较基线均有显著改善,第12周时各观察指标较基线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从治疗缓解率来看,第8周时观察组较对照组ACR20缓解率有显著改善,第12周时观察组较对照组ACR20、ACR50、ACR70缓解率均有显著改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加用依那西普较单用起效快,缓解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小剂量益赛普治疗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孟德钎 潘文友 +1 位作者 蒋真 李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0期50-51,53,共3页
目的交流短期小剂量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enthesitis related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ERA)的临床经验。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交流短期小剂量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enthesitis related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ERA)的临床经验。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12周,每周2次,每次12.5 mg,同时给予甲氨蝶呤(5~10 mg/周)。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剂量及方法同实验组)、柳氮磺吡啶(0.5~1.5 g/d)、尼美舒利(0.1~0.2 g/d),疗程12周。随时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在0、1、2、4、8、12周评估医患双方的VAS评分、关节肿胀数、附着点炎数,检测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指标均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起效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小剂量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ERA,较常规疗法起效更快,能有效控制病情,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药物治疗 益赛普 附着点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依那西普融合蛋白的活性结构保护 被引量:3
6
作者 潘琦 李代禧 +2 位作者 郭柏松 杨春生 杨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4-280,共7页
采用拉伸模拟和伞状采样的方法,利用Gromacs软件和Amber99sb-ildn分子力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海藻糖体系和海藻糖-甘露醇复合体系中单克隆依那西普融合蛋白二聚体的解离过程.结果表明,海藻糖能显著增强依那西普二聚体活性结构的稳定性,且... 采用拉伸模拟和伞状采样的方法,利用Gromacs软件和Amber99sb-ildn分子力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海藻糖体系和海藻糖-甘露醇复合体系中单克隆依那西普融合蛋白二聚体的解离过程.结果表明,海藻糖能显著增强依那西普二聚体活性结构的稳定性,且海藻糖-甘露醇的复合保护优于海藻糖的单一保护;保护剂的种类及其选择性吸附保护的特定位置对依那西普蛋白二聚体活性结构保护效果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拉伸模拟 伞状采样 海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涛 王来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依那西普和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依那西普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 目的:对比观察依那西普和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依那西普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依那西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并发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娜 李淑敏 +3 位作者 陈剑明 陈敏 罗晶 陈迪宇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421-422,42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AS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NSAID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NSAID联合益普赛治...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AS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NSAID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NSAID联合益普赛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检测患者OPG、OC、BALP和TRACP-5b、CTX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OC、BALP水平显著升高(P〈0.001),CTX和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OC、BAL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CTX和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OC和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AS采用NSAID或NSAID联合益赛普治疗后,骨代谢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益赛普组骨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赛普 强直性脊柱炎 骨形成 骨吸收 骨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赛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
9
作者 马婕妤 陈彦青 李保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CCI)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组、0.4mg/kg益赛普组和0.8 mg/kg益赛普组,CCI组和益赛...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CCI)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组、0.4mg/kg益赛普组和0.8 mg/kg益赛普组,CCI组和益赛普组按Bennett法建立CCI模型,益赛普组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取材点每天给予皮下注射益赛普0.4 mg/kg或0.8 mg/kg,假手术组和CCI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容积与益赛普组相同,分别测定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大鼠的机械性痛觉阈值(MWT)、热痛觉阈值(TWL)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术后1 d、3 d、7 d机械痛和热痛阈值都有明显下降(P<0.05),益赛普组在术后各时间点机械痛和热痛阈值较CCI组都有明显的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益赛普能够抑制CCI引起的痛觉过敏反应,且高剂量比低剂量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赛普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临床药物
10
作者 陈玲(摘) 邹栩(审校)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9-389,共1页
骨质疏松治疗药Lasofoxifene;新型选择性肌松结合药Sugammadex;纤维肌痛治疗药Milnacipran;治疗银屑病药物Etanercept;
关键词 临床药物 Lasofoxifene 骨质疏松治疗药 etanercept Ⅲ期 纤维肌痛 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赛普、柳氮磺吡啶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庄铭城 庄俊合 李明智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6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益赛普、柳氮磺吡啶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采用益赛普和柳氮磺吡啶用药来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益赛普、柳氮磺吡啶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采用益赛普和柳氮磺吡啶用药来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配合功能锻炼来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柳氮磺吡啶联合功能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确切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赛普 柳氮磺吡啶 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抗体的活性结构保护 被引量:1
12
作者 房筱 李代禧 +1 位作者 郭柏松 杨春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5-230,258,共7页
采用Gromacs软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在真空干燥及水溶液环境下,抗体蛋白药物依那西普在不同保护剂体系中分子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分析依那西普的结构变化以及抗体蛋白与保护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法,给出了不同保... 采用Gromacs软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在真空干燥及水溶液环境下,抗体蛋白药物依那西普在不同保护剂体系中分子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分析依那西普的结构变化以及抗体蛋白与保护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法,给出了不同保护体系与抗体蛋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海藻糖–甘露醇复合保护体系和蔗糖–甘露醇复合保护体系对抗体蛋白的稳定效果明显优于海藻糖单一保护体系,其中海藻糖–甘露醇复合保护体系对依那西普抗体蛋白活性结构的保护效果最好。这说明不同的小分子保护剂可以协同保护蛋白药物的活性结构,溶剂化环境对于抗体蛋白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而真空冷冻干燥可以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生物活性结构 稳定性 协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皮肤红斑情况
13
作者 张聪颖 刘雪梅 +1 位作者 张雪 宋爱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72-7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患者疼痛程度及皮肤红斑情况,以期为选择最适合的注射部位以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5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风湿病患者...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患者疼痛程度及皮肤红斑情况,以期为选择最适合的注射部位以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5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风湿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注射部位为左右上臂的外侧区域、腹部左右侧及左右大腿中部前侧,注射剂量为25 mg/次。比较上述6个部位注射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红斑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左上臂、右上臂、腹部左侧、腹部右侧、左大腿中部、右大腿中部注射数字疼痛分级法(numeric pain intensity scale,NPIS)评分分别为(2.94±2.34)、(2.91±2.20)、(1.86士1.89)、(1.90±1.99)、(4.13±2.69)、(4.05士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臂、右上臂、腹部左侧、腹部右侧、左大腿中部、右大腿中部注射部位皮肤红斑发生率分别为8.20%、8.20%、4.10%、4.10%、14.75%、1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大腿中部、右大腿中部注射NPIS评分及注射部位皮肤红斑发生率均高于腹部左侧、腹部右侧、左上臂、右上臂注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左上臂、右上臂注射NPIS评分及注射部位皮肤红斑发生率均高于腹部左侧、腹部右侧注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皮下注射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减少皮肤红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皮下注射 疼痛 红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赛普组合柳氮磺吡啶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永强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究益赛普组合柳氮磺吡啶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单独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赛普组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究益赛普组合柳氮磺吡啶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单独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赛普组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组合柳氮磺吡啶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а以及血清中血沉的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赛普 柳氮磺吡啶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益赛普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探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伟伦 姚翠霞 林永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4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前均停用过往所使用任何关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药物。对照组患者于每日入睡前口服沙利度胺片;治疗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益赛普治疗,其中沙利度胺药物治...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前均停用过往所使用任何关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药物。对照组患者于每日入睡前口服沙利度胺片;治疗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益赛普治疗,其中沙利度胺药物治疗方式同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益赛普药物。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晨僵时间、胸廓扩张度、枕壁距、关节疼痛个数、ESR、CRP对比情况无显著差异,且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出现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益赛普给药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益赛普 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注射剂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6期109-111,共3页
目的研究依那西普注射剂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意义。方法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依那西普注射剂治疗,观察组应用依那西普注射剂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依那西普注射剂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意义。方法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依那西普注射剂治疗,观察组应用依那西普注射剂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IL-2R(0.20±0.01)U/L、ESR(9.55±2.42)mm/h、CRP(5.47±1.52)mg/L低于对照组的(0.34±0.02)U/L、(13.30±2.47)mm/h、(7.06±2.7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SDAI评分为(9.75±2.60)分、BASFI评分为(26.88±4.5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78±2.81)、(38.54±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7、7.445,P=0.000、0.000<0.05)。结论联合依那西普注射剂以及雷公藤多苷片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注射剂 雷公藤多苷 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巧巧 黄钢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5期20-21,24,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给予每周两次益赛普25mg注射,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12周;...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给予每周两次益赛普25mg注射,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12周;对照组30例,单用MTX治疗12周。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66.7%,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赛普联合MTX治疗与单用MTX相比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操雪 楚天舒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6期3000-3002,共3页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依那西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拉莫德...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依那西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类风湿因子(RF)、环氧化酶-2(COX-2)、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其安全性。结果研究过程中对照组2例患者失访,后续数据处理对照组患者为63例。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F、COX-2、M-C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治疗后,各组RF、COX-2、M-CSF水平降低,且观察组RF、COX-2、M-C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能够有效提高RA的治疗效果,改善RF、COX-2、M-CSF水平,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较可,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艾拉莫德 依那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楠楠 蒋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 目的探究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予以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ESR、CRP、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CD3^+、CD8^+高于对照组,血清ESR、CRP、IL-1、TNF、CD4^+/CD8^+、CD4^+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以甲氨蝶呤与依那西普联合治疗,可有效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相关髋关节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红升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9期63-63,65,共2页
目的:探析依那西普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相关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幼年脊柱关节病相关髋关节病变患儿63例,均给予依那西普治疗,对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患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实验室指... 目的:探析依那西普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相关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幼年脊柱关节病相关髋关节病变患儿63例,均给予依那西普治疗,对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患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经治疗后,63例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相关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儿的髋关节功能,且用药不良反应小,可保障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幼年脊柱关节病相关髋关节病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