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生态安全屏障区县域单元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1
作者 张永芳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长期面临经济发展滞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土地资源破坏、生态脆弱等多重困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基于2000—2021年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面板数据,...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长期面临经济发展滞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土地资源破坏、生态脆弱等多重困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基于2000—2021年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探究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1年期间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总量不断提高,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碳排放量高居首位,青海省碳排放量低居末位。各流域碳排放年均增长量呈现“上游提高、中下游保持”的总体态势。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高高集聚区(H-H)集中在以青州市、汝州市、固阳县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并沿黄河流域两岸呈现高碳排“簇状”分布的聚集特征;低低集聚区(L-L)主要集中在以迭部县、宕昌县、宜君县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中上游。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黄河流域上游、下游县域地区碳排放影响力度最强,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最强的为第二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碳排放 esda数据分析法 黄河流域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