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alued ERGMs模型的核心技术网络成长机制研究——以量子计算领域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海英 李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对核心技术网络及其成长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梳理核心技术之间的依赖和促进关系,为研究核心技术演化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以技术演化相关理论为基础,归纳核心技术网络成长的影响因素,基于量子计算领域专利数据,识别以技术概念和技术关... 对核心技术网络及其成长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梳理核心技术之间的依赖和促进关系,为研究核心技术演化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以技术演化相关理论为基础,归纳核心技术网络成长的影响因素,基于量子计算领域专利数据,识别以技术概念和技术关系为基础的量子计算领域核心技术网络,并基于Valued ERGMs模型构建核心技术网络成长机制模型。结果表明,技术要素中心性、专利技术研发能力、与TRIZ进化法则匹配程度以及技术要素同配性对核心技术网络成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路径方面,核心技术网络成长受到技术要素路径依赖性和技术突破的双重影响。最后,根据量子计算领域核心技术网络成长机制的实证研究结果,从技术研发层面、企业层面、政府层面为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演化 核心技术网络 技术网络成长机制 Valued ergms模型 量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GM模型的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网络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红梅 王蕊 殷沐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利用2019年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其格局,实证分析影响该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众多... 利用2019年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其格局,实证分析影响该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众多中亚国家处于林产品贸易网络的边缘;互惠性、GDP和人均GDP对林产品出口贸易存在促进作用;森林面积更高的国家之间更倾向于发生林产品贸易关系且具有更高的出口倾向;贸易自由化网络、共同货币网络和共同语言网络对林产品贸易网络存在重叠和正向影响,影响强度依次减弱,距离网络的影响较小。基于此,建议深化与林产品贸易核心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快建立与林产品贸易边缘国家的贸易联系,保持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保护森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品出口贸易 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GM模型的技术合作网络结构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段庆锋 蒋保建 《现代情报》 CSSCI 2018年第8期83-89,共7页
虽然结构嵌入在技术合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学者重视,但仅停留在结构特征统计描述层面,并不足以揭示技术合作背后的因果机制。从网络视角,将技术合作影响因素划分为内生和外生两方面,通过ERGM模型,重点考察不同结构嵌入效应,以揭示技... 虽然结构嵌入在技术合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学者重视,但仅停留在结构特征统计描述层面,并不足以揭示技术合作背后的因果机制。从网络视角,将技术合作影响因素划分为内生和外生两方面,通过ERGM模型,重点考察不同结构嵌入效应,以揭示技术合作网络生成机制。基于石墨烯领域合作专利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合作倾向于嵌入闭合三角结构,而非星型结构、2-路径,说明闭合性是技术合作网络形成的关键内生机制;外生性因素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地理同配倾向。研究结果说明网络结构是技术合作关系社会化特征的反映,技术合作是内生、外生因素交织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合作 网络结构 ergm模型 指数随机图 石墨烯 合作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方 陈海滨 +2 位作者 邵砾群 霍学喜 夏显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2,共12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厘清了2020—2022年黄河流域42个地级市/州间的生态协同治理关系,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识别了协同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厘清了2020—2022年黄河流域42个地级市/州间的生态协同治理关系,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识别了协同治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呈现“少部分地级市独立治理、多数地级市/州域内紧密协同”的总体格局,并且上中下游协同结构差异明显;模块划分具有组织和地理邻近效应以及跨省溢出效应特征,同时各组团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存在异质性。(2)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的形成显著受到传递效应、择优依附效应的影响;城市绿地面积更大的地级市/州对其他治理主体具有较强的协同吸引力;经济地理集中度和科技投入规模相似的地级市/州政府间也具有协同的倾向;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等属性特征是协同网络形成的重要外生驱动力。基于上述结论,该研究提出未来应细化治理政策来消除地级市/州跨省域协同障碍,增强协同治理网络传递性,发挥核心地级市/州的领导力;完善激励和补偿机制,缩小地级市/州发展差距;搭建跨省域地级市/州协同平台,减少行政分割对协同行为的约束,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优化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协同治理 治理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旅游知识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基于国际科研合作视角
5
作者 王钊 张曼琦 崔悦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以“Web of Science”合著论文数据为基础构建中国城市旅游知识创新网络,对2011-2014年、2015-2018年、2019-2022年3个时段网络的空间与拓扑结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继而引用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定量研究内生和外生效应对网络形成与... 以“Web of Science”合著论文数据为基础构建中国城市旅游知识创新网络,对2011-2014年、2015-2018年、2019-2022年3个时段网络的空间与拓扑结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继而引用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定量研究内生和外生效应对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网络规模扩张迅速,整体联系强度与数量均稳步提升,空间格局由以香港地区为单一中心辐射的简单结构向多中心辐射的复杂网络转变。(2)网络的“小世界”特征逐渐显著,城市的择优连接倾向明显。(3)网络中节点的中心度差异较大,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广州、北京是旅游知识创新的中心城市。(4)从驱动机制看,自组织性、择优连接、旅游科研投入、国内旅游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邻近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于旅游知识创新网络的形成与演化,城市属性变量的正向影响强于多维邻近性。国际化视阈下中国城市旅游知识创新网络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对于挖掘城市旅游知识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间旅游知识合作和培育创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知识创新 科研合著论文 国际化视阈 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韧性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徐维祥 周建平 +2 位作者 周梦瑶 郑金辉 刘程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9,共10页
构建以网络节点韧性、网络结构韧性以及网络群落韧性为核心的城市网络韧性评价体系,并运用ERGM模型分析创新网络韧性形成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创新网络节点韧性分布格局呈动态演进特征,由以“沪宁”为强韧性核心形态向以“沪苏锡”... 构建以网络节点韧性、网络结构韧性以及网络群落韧性为核心的城市网络韧性评价体系,并运用ERGM模型分析创新网络韧性形成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创新网络节点韧性分布格局呈动态演进特征,由以“沪宁”为强韧性核心形态向以“沪苏锡”为强韧性核心再向以“沪宁苏杭”为强韧性核心形态转变;②网络结构类型相对稳定,三元结构中以核心节点散射联系的网络结构为主,四元结构中以散射联系及三元结构为基础的网络结构为主,随时间演进,整体网络结构韧性表现为曲折提升趋势;③创新网络群落逐渐减少,聚集指数持续上升,长三角创新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增强;④创新合作互惠性及交互性逐渐成为创新网络韧性强化的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及对外开放的驱动作用也较为显著,而创新网络韧性与信息距离网络存在强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韧性 创新网络 韧性演化测度 ergm模型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产品全球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廖秋敏 罗连英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5期823-834,共12页
为了探讨稀土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影响机制,选取2009—2020年54个主要国家(地区)7种稀土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整体和个体层面对比分析了7种主要稀土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及个体结构特征,并运用指数随机图模... 为了探讨稀土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影响机制,选取2009—2020年54个主要国家(地区)7种稀土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整体和个体层面对比分析了7种主要稀土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及个体结构特征,并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和解释了稀土产品贸易网络形成的基础机制。研究发现:(1)稀土矿、稀土氧化物、铈铁以及稀土永磁材料贸易网络的贸易联系趋于紧密,且所有稀土产品贸易网络具有较高的集团性和连通性,呈现出小世界特征,但是该特征趋于弱化;(2)稀土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稀土大国,稀土金属、铈化合物、稀土氧化物、铈铁和稀土铁合金贸易网络呈现明显的“富人俱乐部”现象;(3)核心国家相对固定,德国和中国均为核心国家,德国影响力优势趋于弱化,中国影响力有所提升;(4)互惠性、多连通性、传递闭合性、聚敛性和扩张性结构效应对7种稀土产品贸易网络演化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为我国缓解经贸摩擦、促进稀土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产品 贸易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格局演化 影响因素 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