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SO对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影响的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东 胡晓霞 +4 位作者 王慧 王爱梅 骆敬新 江羽西 全梦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7-1000,共14页
利用降水和海表温度格点数据以及中国沿海台站降水数据,分析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对ENSO时空响应特点,并探讨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受ENSO影响区域特征明显,以连云港和云澳为界可分为3个区域。渤黄... 利用降水和海表温度格点数据以及中国沿海台站降水数据,分析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对ENSO时空响应特点,并探讨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受ENSO影响区域特征明显,以连云港和云澳为界可分为3个区域。渤黄海沿海夏季降水与Niño3.4指数呈负相关,东海沿海呈正相关,南海沿海相关关系不显著。2)年代际尺度上,中国沿海夏季降水与Niño3.4指数关系不稳定。渤黄海沿海夏季降水与Niño3.4指数负相关在1980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较为显著,东海沿海的正相关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变得不显著,南海沿海的相关关系不显著。3)年代际尺度上,渤黄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与同期Niño3.4指数、前一年冬季AO指数和当年春季AAO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东海沿海都呈显著正相关,南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与当年春季北极海冰指数呈明显负相关。对于Niño3.4指数,中东太平洋偏高的海表温度能在500hPa位势高度场激发出负太平洋-日本型遥相关波列,使得渤黄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减少和东海沿海增多;当前一年冬季AO和当年春季AAO为正相位时,850 hPa风场在贝加尔湖南部的异常反气旋引导中高纬地区气流南下,引起东亚夏季风减弱,造成渤黄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减少;另外,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且位置偏西引起上升运动增强,导致东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增多;春季北极海冰年代际变化能在850hPa风场和500hPa位势高度场上,激发出导致南海沿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相反的大气环流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enso 海表温度 大气环流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印度洋海温信号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组合降尺度预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朱晓炜 李清泉 +4 位作者 孙银川 王璠 王岱 高睿娜 刘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9,共13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BCC-CPSv2)预测产品,引入印度洋海温信号,采用组合降尺度方法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1991—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回报技巧较BCC-CPSv2预测技巧显著提高...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BCC-CPSv2)预测产品,引入印度洋海温信号,采用组合降尺度方法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1991—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回报技巧较BCC-CPSv2预测技巧显著提高,空间相关系数由0.42提高到0.75,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最多下降达80%。预测模型对降水空间分布型的预测能力较好,很好地回报了典型年份(1987年和2010年)夏季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通过抓住气象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组合降尺度方法可以修正动力模式产品的预测误差,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 西北地区东部 夏季降水 组合降尺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中国华北降水、印度降水与太平洋海表面温度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大伟 布和朝鲁 谢作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5-1190,共16页
本文基于1951~2014年的站点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应用多变量经验正交分解法(MEOF)研究了年际尺度上华北夏季降水、印度夏季降水与海表面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主要模态)。结果表明:当印度夏季降水偏强时,若同期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 本文基于1951~2014年的站点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应用多变量经验正交分解法(MEOF)研究了年际尺度上华北夏季降水、印度夏季降水与海表面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主要模态)。结果表明:当印度夏季降水偏强时,若同期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表现为LaNi?a位相,则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加强,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有利于华北夏季降水与印度夏季降水一致增强。反之,当印度大部降水偏弱时,若同期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表现为ElNi?o位相,则华北夏季降水和印度夏季降水一致减弱。然而,两地夏季降水的协同变化关系并不总是成立。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随时间演变表现为冬春El Ni?o衰减型时,伴随着印度洋偶极子(IOD)正位相的衰减过程,这会减弱东亚夏季风,使得华北夏季降水偏少。此时印度半岛夏季降水增强区集中在其西部,无法形成连接印度和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环半球遥相关(CGT)波列,可能使得华北夏季降水异常与全印度夏季降水异常成相反形势。这些结论揭示了中国华北夏季降水、印度夏季降水和海表面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海温外强迫对两地夏季降水之间相关关系的作用,从而对华北夏季降水的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经验模态分解法 华北夏季降水 enso印度夏季降水 印度洋偶极子(I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500年印度夏季风降水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方腾 刘飞 柴静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8-572,共15页
为了研究大尺度背景场对ENSO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关系的调制作用,更好地预报气候变暖背景下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年际变化,本文利用重建的10套ENSO指数和印度降水资料,研究了ENSO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在过去500 a(1470—1999年)中的关系,其存在的... 为了研究大尺度背景场对ENSO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关系的调制作用,更好地预报气候变暖背景下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年际变化,本文利用重建的10套ENSO指数和印度降水资料,研究了ENSO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在过去500 a(1470—1999年)中的关系,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这一现象,主要侧重于ENSO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过去500 a中,ENSO与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大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在小冰期负相关较弱,在现代暖期负相关加强,19世纪80年代后负相关开始减弱。2)在过去500 a中,印度夏季风降水异常与ENSO的关系是确定存在的,并非是随机产生的。3)在小冰期和现代暖期,印度夏季降水异常与Nino指数的振幅及周期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暖期明显较大,即相对于小冰期,现代暖期ENSO的振幅增强、周期偏大,导致印度夏季风与ENSO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但两者的平均状态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夏季 降水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与青藏高原积雪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陶亦为 孙照渤 +2 位作者 李维京 李伟平 左金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9-928,共10页
文章利用1979 2005年Nino3区海温时间序列资料和中国雪深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Nino3区海温与青藏高原积雪之间的关系,两者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期冬春季Nino3区SST为强暖(强冷... 文章利用1979 2005年Nino3区海温时间序列资料和中国雪深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Nino3区海温与青藏高原积雪之间的关系,两者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期冬春季Nino3区SST为强暖(强冷)事件与高原积雪显著偏多(显著偏少)共同作用的配置下,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往往偏南(偏北)。从月时间尺度方面,揭示了前期冬春季ENSO和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对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异常的影响在夏季各月是不一致的,前期冬春季逐月Nino3区SST和冬春季逐月高原积雪对长江以南地区6月的降水都为正相关,而对8月的降水都为反相关,并且春季逐月Nino3区SST和冬春季逐月高原积雪对长江以南地区7月的降水也都为正相关,另外,春季Nino3区SST和春季高原积雪对长江以南地区6月和7月降水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积雪 青藏高原 enso 夏季降水 S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RGO资料改进ENSO和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人禾 殷永红 +2 位作者 李清泉 刘益民 牛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8-547,共10页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的海洋模式,进行了耦合模式的长期回报试验。结果表明:ARGO资料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耦合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预测能力,提前3个月和6个月的回报结果都有很大的改进,基本上回报出了Ni^no3.4区海面温度异常的演变特征,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能够给出较准确的回报,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相关性在整个热带太平洋区域明显提高。该文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NCC)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进行了个例和多年季度回报模拟试验,探讨了包含和不包含ARGO观测资料的同化资料作为初始场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的影响,表明采用带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回报的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形式与观测更一致,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正相关区域变大,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回报水平比采用没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时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资料 enso预测 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78
7
作者 宗海锋 陈烈庭 张庆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4-192,共9页
根据1951~2007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和Nin~o3区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滑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Nin~o3区海温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年际变化关系的长期变化具有明显... 根据1951~2007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和Nin~o3区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滑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Nin~o3区海温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年际变化关系的长期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东北和西北地区相关的不稳定性比东部地区大,与预测经验吻合。同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1951~2007年据滑动相关系数序列可分成1962~1977年、1978~1992年和1993~至今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平均约为16年。它们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时间很短,是以气候跃变的形式来完成的。近50多年来在1960年代初、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共发生了3次明显的跃变过程。跃变前后某些地区滑动相关系数的符号或强度都有显著的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时期,尽管同样是ElNin~o事件,它们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1962~1977年时间的相关模型有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华北、东北平原和内蒙古东部一线,另一条在长江中游地区。秦岭大巴山区和江淮流域降水偏少。1978~1992年时期只有一条多雨带,位于秦岭大巴山区、长江中游和下游一线。黄淮地区及华北至东北南部降水偏少。目前我们所处的时期(1993~至今)雨带分布与1962~1977年时期的模型基本相似,也为南、北两条多雨带,但其北支雨带南移,位于从川渝地区经黄淮地区、黄河下游至东北平原一带,湖北北部和长江下游降水偏少。呈现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相对偏少的分布。所以,利用ENSO事件做我国汛期降水预报,不能只考虑其平均情况的年际变化关系,还应注意它们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中国夏季降水 年际变化关系 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对IOD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宣飞 袁慧珍 管兆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2-506,共5页
利用1950~1999年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中国夏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ENSO对IOD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影响。IOD独立发生时,其正位相年... 利用1950~1999年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中国夏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ENSO对IOD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影响。IOD独立发生时,其正位相年以湖南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正位相年河套、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偏多。ENSO对IOD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华南西部、江淮流域、河套及华北地区起抵消作用,而在东南沿海地区起协同作用。还从环流场角度分析了ENSO对IOD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影响的初步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D enso 中国夏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云南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丽 杨若文 +1 位作者 邢冬 曹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8-282,共5页
利用NCEP提供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和云南122站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云南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发现: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对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处在发展阶段的El Nio事件会导致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 利用NCEP提供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和云南122站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云南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发现: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对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处在发展阶段的El Nio事件会导致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少;处在衰减阶段的El Nio事件会导致云南夏季降水呈现东少西多的分布;处在发展阶段的La Nia事件发会造成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多,并且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对该阶段的响应最明显;处在衰减阶段的La Nia事件会造成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少。通过合成分析发现:ENSO的发展和衰减阶段对夏季低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对副热带高压和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显著不同,从而导致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值得一提的是,La Nia事件的发展阶段可作为影响云南夏季降水的一个强信号因子,应在短期气候预测中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enso 发展和衰减 合成分析 云南 夏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联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礼平 张乐飞 曾凡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计算1月减6月El Ni o 3.4指数与6—8月平均200、850 hPa风场的相关矢量,分析中等或强ElNi o/La Ni a事件后的夏季(6—8月)中国东部降水异常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对ENSO的响应,无论高、底层大气环流还是西太平洋... 计算1月减6月El Ni o 3.4指数与6—8月平均200、850 hPa风场的相关矢量,分析中等或强ElNi o/La Ni a事件后的夏季(6—8月)中国东部降水异常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对ENSO的响应,无论高、底层大气环流还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970年代中期气候突变后变为更敏感。主要表现在:对衰减的El Ni o的响应,夏季南亚高压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印度季风、南海季风减弱,黄河下游以南副热带季风增强。黄河中下游及以南形成异常环流辐合带,由El Ni o导致的降水正异常最有可能出现在这一西南-东北的带状区域。对衰减的La Ni a响应大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亚洲夏季 enso 中国夏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D对ENSO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霞 管兆勇 朱保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7,共8页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单纯”ENSO事件、“单纯”IOD事件以及有IOD事件伴随发生的ENSO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ENSO事件、“单纯”IOD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均有显著影响,当E lN ino年有正IOD...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单纯”ENSO事件、“单纯”IOD事件以及有IOD事件伴随发生的ENSO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ENSO事件、“单纯”IOD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均有显著影响,当E lN ino年有正IOD事件同时发生时,我国北方地区水汽增加,华北降水偏少现象得到抑制,我国大陆气温有所上升;当La N ina年有负IOD事件同时发生时,北方地区的水汽减少,不利于华北地区的降水,我国大陆气温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偶极子 enso 夏季降水和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对中国夏季降水可预测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4
12
作者 高辉 王永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众多研究表明,ENSO对东亚夏季风尤其是中国夏季降水存在很大影响,已成为中国夏季降水首要的预测因子。传统的预测模型认为,当前期ENSO为暖位相状态时,夏季中国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反之,当前期ENSO为冷位相状态时,夏季中... 众多研究表明,ENSO对东亚夏季风尤其是中国夏季降水存在很大影响,已成为中国夏季降水首要的预测因子。传统的预测模型认为,当前期ENSO为暖位相状态时,夏季中国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反之,当前期ENSO为冷位相状态时,夏季中国主要雨带位置偏北,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基于1951—2003年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同时段的NOAA ERSST海表温度资料,讨论了中国夏季降水和前冬Nino3区海温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近20年来二者相关性已大大衰减。作为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预测指标,ENSO的指示意义也相应减弱。在1951—1974年,依据前冬Nino3区SSTA预测夏季降水符号准确率在67%以上的站数有43站,但在1980—2003年,同样准确率的站数只有15站。在前一个研究时段,这43站呈区域性分布于东北地区、黄河和长江流域,但后一个研究时段内的15站分布分散,不利于区域性预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当前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时,华北和江南南部的多数测站夏季降水偏多,淮河流域降水偏少,同时梅雨开始偏晚。反之,当前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时,华北和江南南部夏季降水易偏少,淮河流域降水则偏多,同时梅雨开始偏早。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上述对应关系较难成立。因此,在汛期预测业务中参考ENSO的作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年代际背景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中国夏季降水 梅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和夏季爆发型ENSO事件对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春晖 李霞 +1 位作者 刘燕 潘蔚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68,共11页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海温资料以及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借助统计方法,讨论了不同爆发型El Ni?o和La Ni?a事件对中国夏季(5-10月)降水分布的影响。根据定义,El Ni?o和La Ni?a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在4-6月爆发,称为春季爆发型(分为EL...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海温资料以及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借助统计方法,讨论了不同爆发型El Ni?o和La Ni?a事件对中国夏季(5-10月)降水分布的影响。根据定义,El Ni?o和La Ni?a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在4-6月爆发,称为春季爆发型(分为ELSP1、ELSP2、ELSP3和LASP);一类是在7-10月爆发,称为夏季爆发型(分为ELSU和LASU)。结果显示,ELSP1型当年夏季,中国夏季降水主要呈现负距平分布,其中显著降水偏少区集中在黄河流域,在其次年夏季,降水由南往北呈现"-、+、-"异常分布,显著降水偏多区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带。ELSP2型当年夏季和次年夏季,中国夏季降水基本呈现相反变化分布,即当年夏季,全国降水以偏少为主,次年夏季全国降水以偏多为主。ELSP3型当年夏季,以华南降水偏多、其余地区降水偏少为主,在其次年夏季,降水主要以长江流域和华北偏多。ELSU型当年夏季,长江以北降水偏少、西南以及华南沿海降水偏多;次年夏季,降水由南往北呈现"-、+、-、+"异常分布。LASP型当年夏季使得全国降水基本一致增多,尤其是长江流域;而在其次年夏季,除了淮河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略多异常,全国降水以基本偏少为主。LASU型当年夏季,降水呈现长江以南偏少、以北偏多的主要分布形势,在其次年夏季,除了长江中下游区域降水偏多以外,其余地区降水均偏少。降水的异常分布与Hadley环流和水汽异常分布密切相关。但LASU型所导致的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指示意义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夏季 爆发型 enso 中国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太平洋各季海温年际变异模的相关性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4
14
作者 简茂球 罗会邦 乔云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用1958~1998年NCEP再分析资料、Reynolds海温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不同季节海温年际变异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了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异常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印度洋-... 用1958~1998年NCEP再分析资料、Reynolds海温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不同季节海温年际变异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了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异常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年际变化的第一模态与随后春季的第一模态、夏秋季亚澳季风区的海温异常型(第二模态)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如果冬季海温异常为ElNi?o(LaNi?a)型,则其后的春季也为ElNi?o(LaNi?a)型,而随后的夏、秋季在亚澳季风区的热带海温有暖(冷)异常。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异常与我国长江中游至江南的夏季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即夏季亚澳季风区热带海温暖(冷)异常对应长江中游及江南的夏季降水偏多(少)。与东亚冬季风异常有关的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可以通过与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的异常有显著相关性进而影响到东亚夏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太平洋 海温 年际变异 夏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中国华北与印度降水之间的关联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林大伟 布和朝鲁 谢作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1-214,共14页
本文基于1951~2012年的再分析资料以及站点观测资料,针对中国华北夏季降水和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协同变化(正相关)关系,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对两个降水序列进行时间尺度分解,并在年际尺度上分别考察了对两者正相关关系形成的... 本文基于1951~2012年的再分析资料以及站点观测资料,针对中国华北夏季降水和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协同变化(正相关)关系,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对两个降水序列进行时间尺度分解,并在年际尺度上分别考察了对两者正相关关系形成的有利和不利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印度夏季风降水和华北夏季降水序列的较好正相关关系主要来自周期为2~3年的年际尺度分量,两者在该时间尺度上的相关系数为0.34,达到99%的信度水平。在年际尺度上,与印度夏季风降水异常有关的对流层中高层环半球遥相关型(CGT)波列能够衔接伊朗高原和环渤海地区上空的同位相环流异常(反气旋式或气旋式),从而有利于华北夏季降水和印度夏季风降水之间的协同变化。然而,这一协同变化关系并不总是成立。当伊朗高原上空异常中心的位置偏西时,CGT波列无法形成。这时,即使印度夏季风降水出现显著异常,华北地区却易受东亚—太平洋型或西太平洋型遥相关型的影响而其降水形势可能与印度夏季风降水形势相反。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印度夏季风降水与华北夏季降水的正相关关系,从而对华北夏季降水的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夏季降水 印度夏季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遥相关波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对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刘宣飞 袁慧珍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2-768,共7页
利用1950—1999年Hadley中心全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中国秋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ENSO对IOD与中国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1950—1999年Hadley中心全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中国秋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ENSO对IOD与中国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IOD发生时,其正位相年使得中国西南地区和黄河流域的秋季降水出现正异常,而当IOD与ENSO伴随出现时,IOD正位相年和E lN ino使得中国西南地区秋季降水正异常区域维持并向东扩展,还使得黄河流域秋季降水转为负异常。此外分析了ENSO改变IOD与中国秋季降水关系的环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偶极子 enso 中国秋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郝立生 闵锦忠 姚学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5期271-275,共5页
利用华北和印度夏季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两地区夏季风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量都存在线性减少倾向,但华北更为显著,减少达16mm/10a;2)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都以18a周期为主,近... 利用华北和印度夏季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两地区夏季风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量都存在线性减少倾向,但华北更为显著,减少达16mm/10a;2)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都以18a周期为主,近年都有逐渐缩短的趋势,而印度的这种周期缩短得比华北更快,近年降水变化周期接近15a;3)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在1956、1976、1992/1993年发生了趋势转折;4)华北和印度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风降水特征非常明显,但两地变化特征表现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印度 降水 夏季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ENSO背景下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环流特征及关键系统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黎娟 蔡聪 张海燕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7-629,共13页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74项环流指数、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ENSO事件衰减阶段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及相应大气环流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EP型ElNio(LaNia)事件次年夏季...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74项环流指数、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ENSO事件衰减阶段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及相应大气环流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EP型ElNio(LaNia)事件次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由北至南呈正负正(负正负)的三极型反相分布;CP型ElNio(LaNia)事件次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由北至南呈正负(负正)的偶极型反相分布;2)ElNio事件次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及南亚高压均偏强,EP型西太副高偏西、南亚高压偏东,CP型西太副高范围更大、强度更强;LaNia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副高及南亚高压强度偏弱,CP型强于EP型但弱于气候平均;3)ElNio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上存在异常反气旋,EP型位置偏南,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CP型位置偏北,范围更大;LaNia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区域至中国东南部存在异常气旋,EP型异常气旋的强度及范围均不及CP型;4)两类ElNio事件期间异常反气旋的差异可能与印度洋海盆增暖及太平洋海温持续性偏冷有关;两类LaNia事件期间异常气旋的差异可能由赤道西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enso 夏季降水 大气环流 异常反气旋 异常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海表温度的变化及其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影响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明珠 丁一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6,共8页
对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与印度夏季季风降水(ISMR)和季风环流的关系,揭示出:从北印度洋到南半球中高纬度印度洋,SST最显著的变化模态是全海盆一致的变化,近50 a来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在1976,1986... 对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与印度夏季季风降水(ISMR)和季风环流的关系,揭示出:从北印度洋到南半球中高纬度印度洋,SST最显著的变化模态是全海盆一致的变化,近50 a来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在1976,1986年以及1996年间分别有一次跳跃性增温,与太平洋SST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了长期变化趋势外,南印度洋中高纬度比热带地区有更显著的模态分布.在印度洋SST升温的背景下,ISMR具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两者相关较弱.印度洋SST发生跳跃后的不同阶段,许多海区SST与ISMR相关均发生变化,但在春季,热带外南印度洋具有一对相对稳定区,其分布与EOF分析的第2模态相似.根据它们的分布,文中定义了春季南半球偶极子(SIOD),在正SIOD(PSIOD)情况下印度降水偏多,而负SIOD(NSIOD)则反之.环流分析表明,PSIOD(NSIOD)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对夏季马斯克林高压具有增强(减弱)作用,进而使得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增强(减弱),在印度地区低空产生异常的辐合(辐散),高层辐散(辐合),从而影响印度季风环流,使得印度季风降水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表温度 印度洋偶极子 印度夏季季风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和春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过程 被引量:31
20
作者 徐志清 范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888,共10页
印度洋热力状况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亚洲季风变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以往研究更多关注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变化,对南印度洋中高纬地区海温变化关注不够,由此限制了我们对印度洋的全面认识。本文研究了年际尺度上整个印度洋海温异常主导... 印度洋热力状况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亚洲季风变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以往研究更多关注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变化,对南印度洋中高纬地区海温变化关注不够,由此限制了我们对印度洋的全面认识。本文研究了年际尺度上整个印度洋海温异常主导模态的特征及其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过程,以期望为气候变异研究及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全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的主导模态特征是在南印度洋副热带地区海温异常呈现西南—东北反向变化的偶极子模态,西极子位于马达加斯加以东南洋面,东极子位于澳大利亚以西洋面;同时,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与东极子一致。当西极子为正的海温异常,东极子、热带印度洋为负异常时定义为正的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反之,则为负的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从冬至春,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具有较好的季节持续性;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降水显著负相关,而与我国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显著正相关。其可能的影响过程为:对于正的冬、春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事件,印度洋地区异常纬向风的经向大气遥相关使得热带印度洋盛行西风异常,导致春、夏季海洋性大陆对流减弱,使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偏北,造成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增多,长江中游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同时,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可通过改变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向长江中游地区的水汽输送而影响其夏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经向大气遥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