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含砷金银精矿选冶联合综合回收关键技术
1
作者 郭建东 邵京明 +3 位作者 薛希刚 梁志伟 张召 郭晓东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2-1169,共8页
针对某含砷金银精矿矿物嵌布特征复杂、金银包裹体难以解离、有害杂质和矿泥干扰浸出等问题,采用直接焙烧氰化、两段焙烧氰化等传统单一工艺进行处理时,有价元素金银等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通过对复杂含砷金银精矿进行一级预先浮选富集... 针对某含砷金银精矿矿物嵌布特征复杂、金银包裹体难以解离、有害杂质和矿泥干扰浸出等问题,采用直接焙烧氰化、两段焙烧氰化等传统单一工艺进行处理时,有价元素金银等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通过对复杂含砷金银精矿进行一级预先浮选富集产出浮选精矿与浮选尾矿,二级浮选精矿两段焙烧两段酸浸氰化提取金、银、铜,三级浮选尾矿低氰直接氰化提取金、银的选冶联合综合回收工艺试验研究,并对各级流程优化了工艺技术条件。结果表明:该关键工艺技术方法可以使金银精矿中金、银、铜、硫、砷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96.27%、95.83%、98.65%、90.94%、95.04%,资源综合回收优势明显,经济效益突出,实现了复杂含砷金银精矿的高值化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为该类型金精矿资源规模化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处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含砷金银精矿 选冶联合 综合回收 预先浮选富集 两段焙烧两段酸浸 低氰直接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Mn(Ⅱ)配合物活化亚硫酸盐降解有机物的效能和机理研究
2
作者 钟正 丁魏 +3 位作者 李琳 刘霜 刘朝 郑怀礼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亚硫酸盐(S(Ⅳ))对有机废污水几乎没有净化作用,利用可溶性二价锰配合物(Mn(Ⅱ)-NTA(次氮基三乙酸盐))活化S(Ⅳ),并用于氧化降解近中性污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探讨了pH、Mn(Ⅱ)和NTA的投加量和比例、S(Ⅳ)浓度和常见阴离子对Mn(Ⅱ)/NTA/S... 亚硫酸盐(S(Ⅳ))对有机废污水几乎没有净化作用,利用可溶性二价锰配合物(Mn(Ⅱ)-NTA(次氮基三乙酸盐))活化S(Ⅳ),并用于氧化降解近中性污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探讨了pH、Mn(Ⅱ)和NTA的投加量和比例、S(Ⅳ)浓度和常见阴离子对Mn(Ⅱ)/NTA/S(Ⅳ)体系氧化降解目标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条件下(pH=6~7.5),氧化降解2μmol/L RhB最适宜的Mn(Ⅱ)、NTA和S(Ⅳ)投加量分别为50、150、500μmol/L,此时RhB在15 min内的总降解率均>85%。紫外可见光谱实验证明中间价态锰(Mn(Ⅲ))的产生及其对S(Ⅳ)活化的关键作用;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证明SO_(4)^(·-)是Mn(Ⅱ)/NTA/S(Ⅳ)体系实现有机污染物快速降解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配合物 次氮基三乙酸盐 亚硫酸盐 硫酸根自由基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层状材料A_2La_2Ti_3O_(10)(A=Na,K)的低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莉莉 刘冠鹏 +3 位作者 张维光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93-1097,共5页
s: Ultrafine A2La2Ti3O10 (A=K, Na) powders with laminar 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itric acid sol-gel method using ANO3(A=K, Na)?La(NO3)3?Ti(OBu)4 and citric acid as starting precursors. The crystalli... s: Ultrafine A2La2Ti3O10 (A=K, Na) powders with laminar 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itric acid sol-gel method using ANO3(A=K, Na)?La(NO3)3?Ti(OBu)4 and citric acid as starting precursors. The crystalline phase of A2La2Ti3O10 can be obtain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itrate complex precursors at a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of 800 ℃ (600 ℃ for A=Na), about 300 ℃(500 ℃ for A=Na)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solid state reaction process. The properties of the citrate precursors and the calcined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rmal-gravimetric-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 and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A2La2Ti3O10 powders obtained by citric acid sol-gel route was reduced to 200 nm×250 nm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up to 19 m2·g-1.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duct was with more regu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synthesis proc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A2La2Ti3O10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obtained A2La2Ti3O10 was found to be transformed from A2La2Ti3O9.5 dur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材料 低温合成 SOL-GEL La(NO3)3 Infrared analysis complex surface process 超细 表征 acid plasma with the and phase solid The was SHOW area time MORE for can to 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WO_3/ZrO_2-SiO_2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尹建军 曾书韦 谢小红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2,共6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种新的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WO3/ZrO2-SiO2,以乙酸与乙醇反应的酯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W/Zr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用流动指示剂法测定催化剂的酸强度,用...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种新的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WO3/ZrO2-SiO2,以乙酸与乙醇反应的酯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W/Zr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用流动指示剂法测定催化剂的酸强度,用XRD、BET、TEM、DSC-TG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所制备的催化剂呈比较规则的多孔网状结构,具有超强酸性,催化性能良好,主要以无定型形态存在,比表面积达649.1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复合氧化物 溶胶凝胶法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申瑞玲 张亚蕊 +2 位作者 景新俊 董吉林 刘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藜麦淀粉的性质,以藜麦淀粉为原料,用HCl/KOH沉淀法研究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制备工艺及参数优化,比较了藜麦淀粉及其复合物的微观结构、溶解度和膨胀度及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硬脂酸与淀粉比例为1∶12、温度为60℃、0.1 m... 为了深入了解藜麦淀粉的性质,以藜麦淀粉为原料,用HCl/KOH沉淀法研究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制备工艺及参数优化,比较了藜麦淀粉及其复合物的微观结构、溶解度和膨胀度及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硬脂酸与淀粉比例为1∶12、温度为60℃、0.1 mol/L HCl添加量为14 mL、保温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制备的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复合指数最高。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1 705 cm^(-1)处有1个明显吸收峰,证明有复合物生成。分析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的性质,发现其溶解度、膨胀度均明显降低,糊化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略微升高,热焓值小于藜麦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 工艺优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尿素包和法富集鼠尾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杜玉兰 黎庆涛 +1 位作者 姜毅 李剑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09-516,共8页
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尿素包和法富集鼠尾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工艺,分别以亚油酸(LA,Y1)、亚麻酸(GLA,Y2)、十八碳四稀酸(SA,Y3)、花生四稀酸(AA,Y4)、二十碳五稀酸(EPA,Y5)、总的不饱和脂肪酸(PUFAs,Y6)为响应变量,采用三因素中心... 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尿素包和法富集鼠尾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工艺,分别以亚油酸(LA,Y1)、亚麻酸(GLA,Y2)、十八碳四稀酸(SA,Y3)、花生四稀酸(AA,Y4)、二十碳五稀酸(EPA,Y5)、总的不饱和脂肪酸(PUFAs,Y6)为响应变量,采用三因素中心复合旋转设计来研究尿素脂肪酸质量比值(X1),结晶温度(X2),结晶时间(X3)对响应变量的影响,并建立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实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脂肪酸质量比值3.5,结晶温度-5℃,结晶时间20.4h,在此工艺条件下,最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可达8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多不饱和脂肪酸 尿素包和 优化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与氨基酸非共价复合物的碎片化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储艳秋 蒋公羽 +2 位作者 姜丹 王青 丁传凡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了探讨非共价复合物的碎片化反应机理,选择谷胱甘肽和氨基酸复合物研究影响碎片化反应的主要因素。串级质谱结果表明,碰撞气体密度(CGT)和碰撞能量是影响非共价复合物碎片化反应的两个主要因素,对谷胱甘肽复合物碎片化产物的生成途径... 为了探讨非共价复合物的碎片化反应机理,选择谷胱甘肽和氨基酸复合物研究影响碎片化反应的主要因素。串级质谱结果表明,碰撞气体密度(CGT)和碰撞能量是影响非共价复合物碎片化反应的两个主要因素,对谷胱甘肽复合物碎片化产物的生成途径会有明显的影响。当碰撞气体密度恒定在50×1013mole-cules/cm2,碰撞能量在小于100 eV范围内,复合物His-GSH都能发生碎裂,断裂位点容易发生在非共价键上,生成原来组分[His+H]+和[GSH+H]+离子,但没有发生进一步碎裂。当碰撞能量一定(恒定为30eV),碰撞气体密度为50×1013molecules/cm2时,His-GSH复合物碎裂后的产物同样为[His+H]+和[GSH+H]+。然而,当碰撞气体密度上升至75×1013molecules/cm2时,除非共价键发生碎裂外,共价键也会发生碎裂,产生更小的碎片离子y2,b2。当碰撞气体密度上升为175×1013molecules/cm2时,His也开始碎裂,生成m/z110[His-H2O-CO+H]+。三级串级质谱MS3实验确认,Lys-GSH复合物中谷胱甘肽碎裂后产生的y2碎片离子会进一步碎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谷胱甘肽 非共价复合物 碰撞诱导解离 碎片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矿浮选工艺进展与实践 被引量:14
8
作者 卫召 孙伟 +3 位作者 韩海生 王建军 王若林 亢建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72,共13页
综述了钨矿浮选工艺进展与实践应用,介绍了钨矿浮选药剂和工艺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脂肪酸浮选工艺、以螯合捕收剂为主的浮选工艺和金属-有机配合物浮选工艺这3种主要的钨矿浮选工艺。脂肪酸法包括常温浮选和"彼德洛夫"加温... 综述了钨矿浮选工艺进展与实践应用,介绍了钨矿浮选药剂和工艺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脂肪酸浮选工艺、以螯合捕收剂为主的浮选工艺和金属-有机配合物浮选工艺这3种主要的钨矿浮选工艺。脂肪酸法包括常温浮选和"彼德洛夫"加温浮选,对白钨矿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其中加温浮选对矿石性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白钨矿浮选中应用最为广泛。螯合捕收剂浮选工艺以GY法为典型代表,对钨矿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实现黑白钨矿的混合浮选,在黑钨矿和黑白钨混合浮选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兴起的金属-有机配合物浮选工艺以苯甲羟肟酸铅(Pb-BHA)作为捕收剂,对黑白钨矿都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捕收能力,可实现黑白钨矿的常温短流程浮选,在黑白钨混合矿及单一白钨矿都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为复杂钨矿的高效浮选提供了解决方案。未来钨矿浮选工艺将继续朝着高选择性和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以实现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浮选工艺 脂肪酸 螯合剂 金属-有机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沉淀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新工艺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庆青 屈兴华 郭玉川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44,共3页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二段中和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粗磷酸首先采用石灰乳一段中和脱氟,然后再用分离后的净化磷酸二段中和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二段中和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虽操作简便,但不足之处是磷酸中的五氧化二...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二段中和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粗磷酸首先采用石灰乳一段中和脱氟,然后再用分离后的净化磷酸二段中和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二段中和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虽操作简便,但不足之处是磷酸中的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只有60%能够转化为产品,因此生产成本高。复合沉淀法不受环境、温度及磷矿粉质量变化的影响,脱氟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产品单耗低,可使磷酸中的五氧化二磷转化率提高到80%-96%,生产成本降低20%。在同样原料投入的条件下,可增加20%的产量。该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段中和法 复合沉淀法 饲料级磷酸氢钙 脱氟 湿法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类Fenton氧化工艺处理硝基苯甲酸废水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健西 冯长生 +1 位作者 蒋彩云 王玉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112,共5页
以自制的WXF-1为萃取剂,采用络合萃取结合类Fenton氧化的方法处理含硝基苯甲酸废水。结果表明,络合萃取处理过程优化条件为:pH为0.8、络合剂的体积分数10%、油水体积比为0.2、反萃剂NaOH的质量分数为25%、有机相与反萃取相体积比20:1;类... 以自制的WXF-1为萃取剂,采用络合萃取结合类Fenton氧化的方法处理含硝基苯甲酸废水。结果表明,络合萃取处理过程优化条件为:pH为0.8、络合剂的体积分数10%、油水体积比为0.2、反萃剂NaOH的质量分数为25%、有机相与反萃取相体积比20:1;类Fenton氧化过程中优化条件为:萃余水相pH为1.5、H2O2的体积分数为12 m L/L、Fe3O4催化剂的量1.5 g/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时。在此优化条件下,废水COD从最初的7 g/L左右降到0.3 g/L以下,COD的总去除率达到92.8%,满足企业后续处理的要求(COD<3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甲酸废水 组合工艺 络合萃取 类FENTON氧化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柠檬酸络合法制备葡萄状硅酸钇纳米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艳 王旭 王永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15-2519,2524,共6页
分别以硝酸钇(Y(NO3)3·6H2O)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起始原料,首次尝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CA)络合法制备合成硅酸钇(Y2Si2O7)纳米晶陶瓷粉体,研究并讨论了样品前驱体p H值和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硅酸钇粉体微观形貌及其... 分别以硝酸钇(Y(NO3)3·6H2O)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起始原料,首次尝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CA)络合法制备合成硅酸钇(Y2Si2O7)纳米晶陶瓷粉体,研究并讨论了样品前驱体p H值和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硅酸钇粉体微观形貌及其合成机理的影响。利用XRD、FE-SEM、FT-IR和TGA-DTA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前驱体溶胶p H值为9.38、煅烧温度为1050℃时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晶粒尺寸为50 nm左右、主要组成为α-Y2Si2O7相硅酸钇粉体;粉体晶粒尺寸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粉体晶粒形貌为葡萄状的组织结构;而在前驱体溶胶p H值为4.00时,采用该方法合成的产物则是物相组成为单硅酸钇(Y2Si O5)陶瓷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柠檬酸络合法 硅酸钇 纳米粉体 葡萄状晶粒 软化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世阳 李宏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以大米淀粉和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原料,通过红外光谱及分光光度分析技术探究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生成,以及大米原料、脂肪酸不饱和度及复合物制备工艺对复合指数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复合方案。结果表... 以大米淀粉和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原料,通过红外光谱及分光光度分析技术探究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生成,以及大米原料、脂肪酸不饱和度及复合物制备工艺对复合指数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复合方案。结果表明:试验所制备的大米淀粉-脂肪酸是复合物而非混合物;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减少,复合指数呈增大趋势;随着硬脂酸添加量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复合指数总体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趋势;在硬脂酸添加量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0 min条件下,大米淀粉-硬脂酸复合物的复合指数最高,为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 红外光谱 影响因素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 Basic编程用于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忠平 郑南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81-785,共5页
当金属离子与弱酸或弱碱络合时,将引起溶液中pH值的显著变化,用pH滴定法测定该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根据Bejerrum生成函数概念nM=CL-[L]CM(1)采用VisualBasic编程,经微机处理即可便捷准确地... 当金属离子与弱酸或弱碱络合时,将引起溶液中pH值的显著变化,用pH滴定法测定该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根据Bejerrum生成函数概念nM=CL-[L]CM(1)采用VisualBasic编程,经微机处理即可便捷准确地计算出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该法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程序 络合物 稳定常数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萃取+蒸发+A/O处理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自斌 王开春 +3 位作者 刘志奎 李学字 林浩宇 刘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96,共3页
采用络合萃取+蒸发+A/O工艺处理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处理水量500 m3/d. 原水pH为2~3,酚质量浓度为3 000~5 000 mg/L,COD达12 000~20 000 mg/L ,还含有约8%的硫酸钠盐,经上述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 采用络合萃取+蒸发+A/O工艺处理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处理水量500 m3/d. 原水pH为2~3,酚质量浓度为3 000~5 000 mg/L,COD达12 000~20 000 mg/L ,还含有约8%的硫酸钠盐,经上述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萃取 蒸发 A/O工艺 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甜 蔡妍 +3 位作者 雷淑瑜 王芳 龙晓英 孟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4-719,共6页
目的优化阿魏酸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透皮性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阿魏酸质量浓度、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 目的优化阿魏酸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透皮性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阿魏酸质量浓度、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进行表征,测定原料药、磷脂复合物在不同生理pH值(5.8、6.2、7.3)介质中的溶解度、LogP值,采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两者体外透皮性能。结果最佳条件为反应溶剂无水乙醇,阿魏酸质量浓度2.0 mg/mL,投料比1∶1,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40℃,复合率为(99.21±0.6)%。磷脂复合物中原料药成分发色团结构未发生改变,未形成新化合物,并且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脂溶性显著提高,水溶性显著降低。在兔离体皮肤模型中,磷脂复合物可增加原料药12 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论磷脂复合物可改善阿魏酸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磷脂复合物 制备工艺 理化性质 体外透皮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高含铟物料铟浸出工艺研究
16
作者 彭情亮 王日 +1 位作者 胡意文 张旭泳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6,48,共6页
某铅冶炼厂的复杂高含铟物料为冶炼的中间产物,此物料采用常规酸浸工艺铟的浸出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盐酸-硫酸混酸浸出、加压酸浸法、硫酸化焙烧-低酸浸出等3种工艺对此复杂高含铟物料进行了试验,在各试验的较佳工艺条件下,试... 某铅冶炼厂的复杂高含铟物料为冶炼的中间产物,此物料采用常规酸浸工艺铟的浸出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盐酸-硫酸混酸浸出、加压酸浸法、硫酸化焙烧-低酸浸出等3种工艺对此复杂高含铟物料进行了试验,在各试验的较佳工艺条件下,试验结果为:采用盐酸-硫酸混酸浸出工艺,铟的浸出率可以达到75.87%,浸出渣铟含量可以降低至0.32%;采用加压酸性浸出工艺,铟的浸出率可以达到82.54%,浸出渣铟含量可降低至0.21%;采用硫酸化焙烧-低酸浸出工艺,铟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3.28%,浸出渣铟含量可降低至0.09%。综合分析对比3种铟的浸出工艺,"硫酸化焙烧-低酸浸出"工艺比较适合此复杂含铟物料提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高含铟物料 铟浸出率 盐酸-硫酸混酸浸出 加压酸浸法 硫酸化焙烧-低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