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DEM-RecurDyn耦合的玉米剥皮装置仿真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善博 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 +3 位作者 黄强斌 师邀兵 李谦绪 杜志高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0,143,共7页
玉米适收期短,收获劳动强度大,有关玉米的研究工作总是受这两点限制。玉米剥皮装置中压送轮为橡胶材质,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形,ANSYS与EDEM等软件很难对其建立柔性化的仿真模型。针对以上问题,采用EDEM-RecurDyn耦合的方式,建立... 玉米适收期短,收获劳动强度大,有关玉米的研究工作总是受这两点限制。玉米剥皮装置中压送轮为橡胶材质,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形,ANSYS与EDEM等软件很难对其建立柔性化的仿真模型。针对以上问题,采用EDEM-RecurDyn耦合的方式,建立玉米剥皮装置柔性化仿真模型,以剥皮辊及压送轮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当剥皮辊转速为480 r/min、压送轮转速为96 r/min,喂入速度为500 kg/h时,玉米果穗平均受力为15.65 N,受力的方差为7.80,果穗绕自身轴线的转动速度为58.86 r/min,此工况下玉米受力平稳且有较快转速。以果穗剥净率、落籽率及籽粒破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台架试验对仿真结果展开验证,当剥皮辊转速为480 r/min、压送轮转速为96 r/min,喂入速度为500 kg/h时,果穗剥净率为90.22%,落籽率和籽粒破损率分别为0.97%和1.07%,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相吻合。此研究表明利用EDEM-RecurDyn耦合建立玉米剥皮装置离散仿真模型,可为此后玉米剥皮装置试验工作提供前期指导,节省试验成本,减轻劳动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剥皮装置 离散元 edem-recurdyn耦合 柔性化模型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流适配”:形态与功能耦合的多中心体系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欣 叶果 +1 位作者 张尚武 陈君南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从“形流耦合”视角构建城市多中心体系的理论框架,强调形态与功能的动态关联及其依赖性和反馈机制。在方法上,优化传统耦合评价模型,结合城市发展的非线性与异质性特征提出四阶段演化模型,揭示多中心体系从“形流失配”到“形流适配”... 从“形流耦合”视角构建城市多中心体系的理论框架,强调形态与功能的动态关联及其依赖性和反馈机制。在方法上,优化传统耦合评价模型,结合城市发展的非线性与异质性特征提出四阶段演化模型,揭示多中心体系从“形流失配”到“形流适配”的动态过程。以青岛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青岛市整体处于“形流互馈”的阶段,核心区实现了“形流适配”,而新兴区存在“形流失配”问题,这种失配影响了城市空间的通勤效率;采用机器学习进行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分析,进一步识别出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与布局、就业规模及交通条件因素是影响多中心“形流耦合”的关键变量。在此基础上,从形流关系视角提出优化职住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的多中心体系策略,为城市空间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体系 “形流耦合”理论 耦合协调评价 影响因素 优化策略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反应系统耦合强化装备技术的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春喜 范怡平 +3 位作者 王龙延 张振千 刘梦溪 许栋五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催化裂化反应系统相关装备的开发需要满足“高-快协同”,即应实现流动-传递环境的“三高”[油气-催化剂(简称油-剂)高效接触、油-剂高效分离、催化剂高效汽提]与反应动力学所要求的“快”的相互协同。基于将单一非均匀流化区域分解-重... 催化裂化反应系统相关装备的开发需要满足“高-快协同”,即应实现流动-传递环境的“三高”[油气-催化剂(简称油-剂)高效接触、油-剂高效分离、催化剂高效汽提]与反应动力学所要求的“快”的相互协同。基于将单一非均匀流化区域分解-重构的方法,开发了新型预提升装备和汽提装备;将空气动力学理论用于多相流分析,形成了可调控多股受限射流-多相流的进料装备技术;通过强化有效切向速度,开发了全新理念的提升管出口油-剂快速分离装备。这些装备不仅具备优良的性能,还可实现催化裂化反应系统内两相流型的快速转捩,获得了广泛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装备 预提升 进料 快速分离 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能源-物流耦合优化调度模型与方法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昊 邰能灵 +3 位作者 余墨多 王杰 黄文焘 黄逸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1,共21页
港口将成为交通物流与能源紧密耦合的枢纽,能源综合化和物流电气化是绿色港口的关键特征,由此带来了港口能源系统和物流系统的深度耦合。为厘清港口能源-物流耦合系统建模思路,分析调度方法对于港口节能减排的提升潜力,并总结其关键技术... 港口将成为交通物流与能源紧密耦合的枢纽,能源综合化和物流电气化是绿色港口的关键特征,由此带来了港口能源系统和物流系统的深度耦合。为厘清港口能源-物流耦合系统建模思路,分析调度方法对于港口节能减排的提升潜力,并总结其关键技术,首先分析了港口设备的用能特性,针对船-岸-港等多类型设备调度场景,综述了研究现状并给出了能源-物流优化调度关键环节的建模方法。针对能源-物流系统时空耦合模型规模大、变量维度高的特点,给出了求解算法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最后,在能源-物流系统整体不确定性刻画、全过程协同调度、港口灵活性资源参与需求响应、新能源船舶对港口调度的影响以及港口绿色通信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能源 物流 耦合 优化调度 综合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变器供电下混合磁心爪极永磁电机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成成 杜汉东 +2 位作者 雷刚 汪友华 朱建国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8-1770,共13页
与传统的软磁复合材料(SMC)磁心爪极电机相比,采用混合磁心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为了更全面地分析混合磁心对爪极电机性能的影响,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逆变器供电和理想正弦电流源供电两种情况下电机的电磁性能和损耗;然后以电磁分析... 与传统的软磁复合材料(SMC)磁心爪极电机相比,采用混合磁心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为了更全面地分析混合磁心对爪极电机性能的影响,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逆变器供电和理想正弦电流源供电两种情况下电机的电磁性能和损耗;然后以电磁分析的结果为基础,通过磁热双向耦合的方法分析了供电方式对电机温升的影响;最后从电磁场、温度场、应力场等多个角度,对混合磁心电机与SMC磁心电机进行了对比,并通过样机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逆变器供电会导致混合磁心电机的铁耗和永磁体涡流损耗明显增大,但是对电机温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比起SMC磁心电机,混合磁心电机在低速下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还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更低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极电机 软磁复合材料 混合磁心 场路耦合 磁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耦合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耦合机构设计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苏玉刚 檀竹斌 +2 位作者 胡宏晟 陈丰伟 邓仁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9-1609,I0031,共12页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系统具有耦合机构轻薄且成本低、对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导体产生的涡流损耗小等优点,适用于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应用。该文构建一种基于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动...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系统具有耦合机构轻薄且成本低、对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导体产生的涡流损耗小等优点,适用于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应用。该文构建一种基于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动态EC-WPT系统,以双边LC补偿的动态EC-WPT系统为对象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接收极板在分段式导轨上方移动时系统的输出特性进行理论推导;给出一种分段式导轨的供电切换策略;以提升系统传输性能及耦合机构抗横向偏移能力等为目标,给出一种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参数设计方法;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接收极板运动过程中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分析;搭建一套实验装置对所设计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极板在相邻两段导轨过渡区域时系统的输出功率变化趋势与理论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无线充电 电场耦合 分段式导轨 输出功率波动 耦合机构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范博文 黄秀 +2 位作者 高光晔 袁姗姗 邢志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81,共19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商品化仪器问世已近50 a,已成为元素分析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环境、材料、地质、冶金等各个领域。回顾ICP-OES仪器的发展历程,并针对ICP-OES的观测、降本增效、样品引入、降低干扰等技术以及对在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商品化仪器问世已近50 a,已成为元素分析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环境、材料、地质、冶金等各个领域。回顾ICP-OES仪器的发展历程,并针对ICP-OES的观测、降本增效、样品引入、降低干扰等技术以及对在环境、食品、地矿、金属、无机非金属、化学化工样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近些年,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MIP-AES)等其他一些分析方法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它们具有成本相对低、测试通量大等优势。然而,这些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方法研究最终仍通过ICP-OES进行验证,这充分说明ICP-OES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未来,ICP-OES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仪器小型化、车载化、智能化等相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仪器发展 技术发展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志斌 李亚豪 +2 位作者 林培忠 张勃阳 杨大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塑性区、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不考虑岩体损伤-渗流耦合作用和不同溶洞水压对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特征的影响。结果上覆溶洞水压为1.8 MPa时,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中心5.0 m后,隧道围岩在溶洞与隧道间产生2条“八字形”的导水裂隙带,导致溶洞与隧道间岩体整体滑动约600 mm,整个滑动体近似梯形,其顶、底、高分别为3.6,9.6,8.4 m;隧道开挖未到达上覆溶洞时,其最大涌水量不超过0.01 m^(3)/s,而通过上覆溶洞中心0,2.5,5.0 m后,其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22,0.185,0.743 m^(3)/s;上覆溶洞水压为1.2,1.8,2.4 MPa时,隧道通过上覆溶洞后的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31,0.0743,1.365 m^(3)/s。结论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上覆溶洞水压超过临界值时,隧道会发生冒顶坍塌和突水事故,且突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大体量性;溶洞水压越大,隧道会越早突水,最终突水量越高;为模拟再现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突水灾变时空演化过程,必须考虑岩体的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岩溶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隧道 损伤-渗流耦合 突水 渗透系数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应力三维耦合建模及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素贞 陈永博 +2 位作者 张闯 徐志成 金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7-1322,共16页
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多种形式的力学损伤,进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和寿命缩短,准确获取锂离子电池应力分布和演变情况对研究电池老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亟须研究一种能够获取锂离子电池工... 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多种形式的力学损伤,进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和寿命缩短,准确获取锂离子电池应力分布和演变情况对研究电池老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亟须研究一种能够获取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内部应力分布及演化的方法,以揭示应力对其寿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设计和优化的效率。该文首先研究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力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建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应力三维耦合模型;其次搭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实验平台并测试不同倍率下电池的表面温度和表面压力,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电池在不同倍率恒流充电过程中内部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该模型可以有效获取锂离子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有助于电池失效机理研究,为电池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维耦合模型 扩散诱导应力 热应力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文举 吴克倩 +2 位作者 俞海英 王之君 马宏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7,共9页
为明晰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的提升效应,将生物炭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设置2个灌溉量(I_(1):100%ET_(c),I_(2):80%ET_(c),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2个施肥量(N-P_(2)O_(5)-K_(2)O)(F_(1):240... 为明晰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的提升效应,将生物炭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设置2个灌溉量(I_(1):100%ET_(c),I_(2):80%ET_(c),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2个施肥量(N-P_(2)O_(5)-K_(2)O)(F_(1):240-180-200 kg/hm^(2),F2:180-135-150 kg/hm^(2))及基质中4个生物炭添加量(B0:0,B1:1%,B3:3%,B5:5%),共16组处理,研究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植株养分(全氮、全钾、有机碳)吸收量、化学计量特征(氮钾比、碳氮比)、产量及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硝酸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的影响,揭示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构建以番茄产量、品质及其关键驱动因子为目标的熵权-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提出水肥与炭基质耦合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炭基质对番茄LAI、SPAD值、养分吸收量、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P<0.05);在相同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炭基质增加了番茄整株钾吸收量、整株碳同化量、产量及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番茄整株碳同化量是产量的关键驱动因子,其增加有助于提高番茄产量,氮钾比是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其降低有助于改善番茄品质;采用熵权-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I_(1)F_(2)B_(3)处理是水肥与炭基质耦合的最优方案。研究可为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及高品质果蔬的水肥炭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质 水肥耦合 番茄 结构方程模型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测定稀土矿石中稀土元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进力 陈润莎 +3 位作者 陈卫明 张鹏鹏 杜雪苗 白金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4-651,共8页
稀土元素(REE)是现代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功能材料,稀土矿石中稀土成分的准确分析对于资源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察两种稀土矿石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体系碱熔法和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硫酸(五酸)敞开酸溶... 稀土元素(REE)是现代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功能材料,稀土矿石中稀土成分的准确分析对于资源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察两种稀土矿石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体系碱熔法和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硫酸(五酸)敞开酸溶法,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稀土元素进行测定。实验表明,碱熔法在消解复杂基体的稀土矿石样品时具有更高的消解效率和更好的精密度(RSD≤4%),尽管其样品空白本底值略高于五酸消解法,基本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通过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建立了准确度、精密度高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低(如Y为0.02μg/g,Lu为0.001μg/g),精密度良好(RSD小于3%),相对误差(RE)小于11%,适用于稀土矿石中稀土元素的准确测定。研究表明,碱熔法是稀土矿石样品前处理的优选方法,而五酸消解法可作为对比验证手段,可确保分析数据的可靠性。ICP-MS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使其成为稀土元素分析的理想工具,为稀土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稀土矿石 碱熔 酸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碳水足迹耦合协调与时空演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亮 柴林 +2 位作者 何伟军 孔阳 吴霞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3-1628,共16页
节水、降碳是长江经济带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水关系进行耦合研究,有助于明确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厘清农业碳排放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从碳水关联视角出发,基于碳... 节水、降碳是长江经济带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水关系进行耦合研究,有助于明确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厘清农业碳排放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从碳水关联视角出发,基于碳水足迹理论,引入足迹广度与足迹深度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碳水足迹进行评价,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水足迹耦合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碳赤字、水盈余阶段,四川省碳赤字水平最高,湖南省水盈余指数最高。(2)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广度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四川省最高,上海市最低,且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长江经济带上游;除贵州省外,其余省份碳足迹深度均等于1,无需动用存量资本。水足迹广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江苏省最高,上海市最低;除江苏省外,其余10省份水足迹深度均等于1,无需动用水资源存量资本。(3)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与水足迹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从时间维度来看,整体耦合协调度还不够高;从空间维度来看,碳水足迹耦合协调度均值呈“上游>中游>下游”的分布特征。(4)长江经济带碳水足迹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性存在不稳定性,波动较大,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区数量增多,高-低集聚区减少,低-低、低-高集聚区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水足迹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及障碍因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宝根 方羽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成为引领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又进一步推动着数字技术发展。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耦合协调度及时空... 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成为引领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又进一步推动着数字技术发展。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探究,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深入分析其差异性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在样本期内,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数字技术系统相对滞后,当下耦合协调的重点是提高数字技术发展水平问题。(2)东部地区的领先优势明显,广东的耦合协调度最高,目前空间差异的重点仍在不同区域间的资源协调及合作,区域合作关系较密切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度也较高。(3)我国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耦合协调发展形成了技术推动力和高校需求拉动力的作用机制,不同子系统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数字产业较为薄弱、数字基础设施仍需完善、高校创新能力欠缺、教学环节数字应用不足等,不同区域障碍因子存在差异。据此,需要采用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工具为数字技术发展增效提速,根据地区间距离远近采取不同方式发挥核心地区辐射扩散效应,从管理模式、评价模式和教学模式3个方面探索高校数字化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等教育 耦合协调 基尼系数 障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的两个理论假说与现实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志迎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创新链和产业链是带有中国本土知识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两者耦合形成两个理论假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赋能耦合假说”重点突出创新链赋能既有产业链,着重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产业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衍生耦合假说... 创新链和产业链是带有中国本土知识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两者耦合形成两个理论假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赋能耦合假说”重点突出创新链赋能既有产业链,着重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产业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衍生耦合假说”重点突出创新链衍生出新的产业链,核心在于推动原创性技术产业化,形成未来产业。在形成两个理论假说的基础上,识别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两链”及“两种耦合”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创新链与产业链及其耦合的优化路径,对产业发展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产业链 赋能耦合 衍生耦合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流通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裕 石晓飞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84,共4页
本文通过构建人工智能与流通产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及Tobit模型,深入探讨了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人工智能与流通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第一,研究期内,我国省域人工智能和流... 本文通过构建人工智能与流通产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及Tobit模型,深入探讨了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人工智能与流通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第一,研究期内,我国省域人工智能和流通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且不同省域间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府支撑及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人工智能与流通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流通产业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立洲 邢锦城 +7 位作者 乔干群 刘冲 张振华 郁凯 董静 朱小梅 陈环宇 王同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明确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探索了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裸地+免耕(CK),裸地+常规耕作15 cm深(T1),裸地+粉垄耕作30 cm深(T2),种植苕... 为了明确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探索了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裸地+免耕(CK),裸地+常规耕作15 cm深(T1),裸地+粉垄耕作30 cm深(T2),种植苕子并离田+常规耕作15 cm深(T3),种植苕子并还田+常规耕作翻压15 cm深(T4),种植苕子并还田+粉垄耕作30 cm深(T5)。通过采集种植一季玉米后0~2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基本理化性状,分析了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种植绿肥并翻压可显著促进盐碱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有机碳组成。与CK相比,T5处理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储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达到32.9%;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2.000 mm、0.251~2.0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重量百分数提高,而0.050~0.250 mm、<0.05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重量百分数降低。T5处理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中有机碳贡献率。由此可见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可以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有效提升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以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因此,该耕作方式在滨海盐碱地上推广应用,可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从而达到改善滨海盐碱地土壤碳封存,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耕地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绿肥粉垄耕作耦合 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与正己烷耦合芳构化流程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丽娜 王兴宇 +1 位作者 魏永峰 李剑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4,共7页
以甲醇与正己烷耦合芳构化工艺为研究对象、以甲醇和正己烷的转化率和产物分布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甲醇与正己烷耦合芳构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自带的灵敏度分析功能,对萃取精馏塔和苯、甲苯、二甲... 以甲醇与正己烷耦合芳构化工艺为研究对象、以甲醇和正己烷的转化率和产物分布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甲醇与正己烷耦合芳构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自带的灵敏度分析功能,对萃取精馏塔和苯、甲苯、二甲苯精馏塔进行了模拟优化。模拟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进料比m(甲醇)∶m(正己烷)=3∶1、反应温度420℃、反应压力0.5 MPa、WHSV=2.0 h^(-1);萃取精馏塔的最优塔板数为34、回流比为0.6、进料位置在第17块塔板、NFM加入位置在第4块塔板;苯、甲苯、二甲苯精馏塔的最优塔板数分别为42,41,24,回流比分别为21.0,6.5,3.0,进料位置分别为17,24,14;优化后苯、甲苯、二甲苯产品的纯度分别达到了99.14%,99.92%,99.64%(w),均达到合格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正己烷 耦合芳构化 Aspen Plus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下三维岩石裂隙渗透特性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林方 吕倩文 +3 位作者 刘文连 张家明 杨鸿忠 李泽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8-437,共10页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流流速较低时,壁面溶蚀出来的离子得不到及时输运,使得出口处浓度较高溶蚀速度慢,裂隙结构呈“喇叭口”状。增大法向应力会减小裂隙开度,减慢溶质的运移速率,使得裂隙出口处的溶蚀速率显著降低,从而限制了其渗透率的发展。当壁面溶蚀反应速率较小时,裂隙渗透率呈持续缓慢增长的状态;随着溶蚀反应速率增加,出口处的溶蚀量会明显小于入口处,导致出口处壁面发生显著溶蚀之前,裂隙渗透率发展缓慢,此后渗透率便呈急速突变增长趋势。研究成果能够为酸蚀作用下岩石裂隙渗透能力的定量评价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 渗透特性 格子BOLTZMANN方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热耦合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响应与变化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贺靖 路凯超 +1 位作者 蔡甲冰 侯立柱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9-443,484,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粮食产量影响巨大。水分和温度是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其产量。利用华北平原保定灌溉试验站2006—2015年冬小麦-夏玉米灌溉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校核,依据Blank型、Stew... 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粮食产量影响巨大。水分和温度是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其产量。利用华北平原保定灌溉试验站2006—2015年冬小麦-夏玉米灌溉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校核,依据Blank型、Stewart型、Jensen型、Minhas型4种经典的水分生产函数,构建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内各阶段积温、耗水量和产量之间的水热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海-气耦合全球气候MIROC6模式数据来考虑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低强迫排放情景(SSP1-RCP2.6和SSP4-RCP3.4)、中等强迫排放情景(SSP2-RCP4.5)、中等至高强迫排放情景(SSP3-RCP7.0)和高强迫排放情景(SSP5-RCP8.5)等5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逐日降雨量与气温数据进行降尺度分析,并结合构建的水热生产函数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经多年灌溉试验数据校核后的AquaCro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夏玉米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和一致性系数(d)分别为0.91、0.58 t/hm^(2)、0.06、0.97,冬小麦分别为0.80、0.42 t/hm^(2)、0.10、0.94。通过AquaCrop模型模拟的多年数据构建了4种水热生产函数,其中Jensen型生产函数效果最好;冬小麦在抽穗-灌浆期对水分最敏感,返青-拔节期积温对产量影响效应最明显,而夏玉米在拔节-抽穗期对水分最敏感,本阶段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也最明显。在未来气候变化的5种排放情景下,冬小麦潜在产量呈波动趋势,但均高于当前时期的多年平均潜在产量,在SSP3-RCP7.0情景更适合生长发育;夏玉米潜在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SSP1-RCP2.6情景更适合生长发育。在未来5种气候情景下,仅考虑水热条件补充灌溉对冬小麦潜在产量的贡献率为70%左右;生育期降雨量对夏玉米潜在产量的贡献率为94%左右。研究结果可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下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情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积温 产量 AquaCrop模型 水热耦合 CMI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耦合下现货电能量市场日前出清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杨 徐扬 +3 位作者 刘新元 程雪婷 程丁然 朱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9,I0006,共15页
为实现现货电能量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的有效协同,从电力交易中心把控系统碳排放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电-碳耦合市场运营机制,并提出考虑动态碳排放强度的电-碳耦合市场日前出清模型。首先,在现有的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基础上将碳交易市场进行... 为实现现货电能量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的有效协同,从电力交易中心把控系统碳排放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电-碳耦合市场运营机制,并提出考虑动态碳排放强度的电-碳耦合市场日前出清模型。首先,在现有的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基础上将碳交易市场进行嵌入,构建电-碳耦合市场联合运行机制;其次,基于边际发电成本特性和单调非递减阶梯式报价规则,构建传统能源发电商和碳捕集电厂的分段报价曲线;再次,推导传统能源发电商和碳捕集电厂的动态碳排放强度模型,并基于等面积原则构建二者的阶梯式动态碳排放强度曲线;然后,考虑阶梯式报价曲线和动态碳排放强度,以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兼顾电网运行和物理约束,构建电-碳耦合市场日前出清模型。最后,在PJM-5节点和IEEE-39节点电力系统进行算例仿真分析,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验证所提电-碳耦合市场日前出清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碳耦合市场 动态碳排放强度 日前市场出清 碳捕集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