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5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抑制不同油水分离体系内甲烷水合物生成的热力学影响研究
1
作者 付娟 卢思 +4 位作者 刘世君 万丽华 吴能友 黄丽 苏秋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8,共8页
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以及储层内原位游离气,在合适的低温和高压条件下易重新形成水合物,导致泥水分界线附近高压井筒或管道的堵塞,从而带来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水合物抑制剂... 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以及储层内原位游离气,在合适的低温和高压条件下易重新形成水合物,导致泥水分界线附近高压井筒或管道的堵塞,从而带来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水合物抑制剂,以有效防止水合物的再生成。本文利用高压微量热仪研究了低剂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BAC)对不同油水分离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生成与分解过程的影响。研究选用了四丁基甲基乙醚(TBME)-H_(2)O、甲基环己烷(MCH)-H_(2)O、环戊烷(CP)-H_(2)O体系及对比实验纯水。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表面活性剂对纯水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量影响较小,但对水合物结构有一定影响,更倾向于只生成I型甲烷水合物。然而,在TBME-H_(2)O、MCH-H_(2)O、CP-H_(2)O油水分离体系内,低剂量表面活性剂对甲烷水合物及甲烷混合水合物的生成与分解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面活性剂减小了甲烷在油相中的溶解度,大幅度降低了水合物的生成量,使得TBME、MCH体系易生成纯甲烷水合物,CP体系生成结构更为复杂的混合型水合物。此外,表面活性剂的抗团聚性使得大分子不容易进入笼型,从而不容易形成H型水合物。研究结果对理解低剂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分离体系中的不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油水分离体系 甲烷水合物抑制 热力学研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技术桂花渣的品质: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英杰 卞建明 +3 位作者 谢秋涛 李高阳 汪凯 朱向荣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1-292,共12页
为对桂花浸膏副产物即桂花渣的加工适应性进行考察和评价以及为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真空微波干燥(vacuum microwave drying,VM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HPD)制备的桂花渣的物理... 为对桂花浸膏副产物即桂花渣的加工适应性进行考察和评价以及为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真空微波干燥(vacuum microwave drying,VM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HPD)制备的桂花渣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FD桂花渣色泽良好,ΔE和褐变指数最低,分别为14.26±0.53和12.43±0.65,具有最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表现出最高的持水力和抗氧化能力。VMD桂花渣具有最高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总苯乙醇苷、毛蕊花糖苷、红景天苷含量,表现出最优的持油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能力主要与总酚、总黄酮含量显著正相关,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总苯乙醇苷、总糖、总单宁含量显著正相关。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干燥技术桂花渣,并稳定具有良好预测性。根据Topsis分析,VFD桂花渣品质最佳,VMD桂花渣优于HPD桂花渣。综上所述,桂花渣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具有作为功能性食品、美白化妆品原料的潜力,本研究为不同干燥技术桂花渣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技术 桂花渣 物理性质 营养品质 抗氧化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嘉欣 罗哲 +4 位作者 何安 黄潘钿 沈金鹏 郭俊斌 苗建银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25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评价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从南珠贝壳珍珠层中提取的蛋白为原料,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酶的筛选、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酶解工... 本研究旨在制备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评价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从南珠贝壳珍珠层中提取的蛋白为原料,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酶的筛选、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酶解工艺,并对其酶解物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体外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的最优酶解工艺为:以胰蛋白酶为水解酶,酶解温度37℃、pH7.0、酶解时间3 h、酶底比0.32%,所得酶解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6.34%±0.24%。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珍珠层抗氧化肽具有优异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IC_(50)=0.1735 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IC_(50)=2.342 mg/mL)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值=1124.86μmol TE/g冻干粉)。此外,珍珠层抗氧化肽还可通过混合型可逆抑制的方式抑制酪氨酸酶活力,具有良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抑制率的IC_(50)值为12.38 mg/mL。本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层抗氧化肽在食品或化妆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贝壳珍珠层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活性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响应面分析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番石榴叶有效成分、抗氧化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朝丹 王秋菊 +5 位作者 李建强 冯春梅 任二芳 黄燕婷 宁琳 罗小杰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5-715,共11页
为了联合评价浸渍法、热回流法、超声辅助乙醇和超声辅助低共溶试剂法(UADEE)对番石榴叶的提取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番石榴叶样品的显微结构,以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NaNO_(2)-Al(NO_(3))3比色法、福林酚法分别测定番石榴叶提取液的总... 为了联合评价浸渍法、热回流法、超声辅助乙醇和超声辅助低共溶试剂法(UADEE)对番石榴叶的提取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番石榴叶样品的显微结构,以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NaNO_(2)-Al(NO_(3))3比色法、福林酚法分别测定番石榴叶提取液的总皂苷、总黄酮、总酚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番石榴叶中黄酮单体的含量,LC-MS法分析其代谢物,并评估其抗氧化与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UADEE对番石榴叶细胞内部结构的破坏性最强,样品总皂苷、总黄酮与总酚含量分别为79.28、80.51、120.52mg/g,黄酮成分番石榴苷、萹蓄苷、瑞诺苷含量分别为7.96、7.74、3.99mg/g,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UADEE处理组中黄酮类、三萜类、酚类成分在番石榴叶总代谢物中分别占9.830%、27.267%、1.013%。UADEE组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值分别为45.18、904.67μg/mL,活性显著强于其他3组(P<0.05)。本研究结果为番石榴叶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及其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 有效成分 DPPH自由基清除率 α-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的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
5
作者 程璐瑶 罗旭璐 +4 位作者 杨晓琴 朱国磊 刘云 李永和 赵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筛选具有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的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为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2种木腐菌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 【目的】筛选具有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的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为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2种木腐菌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30株内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VDGF-9)和二型伞霉(Umbelopsis dimorpha,VDGF-151)对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呈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75.0%和76.2%。28株内生真菌对密粘褶菌呈强或较强抑制作用,其中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VDGF-85)和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VDGF-806)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均高达94.1%;其次是P.vasconiae(VDGF-1,92.9%)、Phialocephala fortinii(VDGF-210,92.9%)、P.virgatum(VDGF-38,91.8%)、Pezicula radicicola(VDGF-111,91.8%)、哈茨木霉(T.harzianum,VDGF-811,91.8%)和变绿木霉(T.viridescens,VDGF-44,91.0%)。对腐皮镰孢(F.solani)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17株,其中VDGF-44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88.0%;对禾谷镰孢具有强或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有16株,其中内生尖孢镰孢(F.oxysporum,VDGF-49,88.0%)的抑制活性最强;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19株,其中内生腐皮镰孢(VDGF-122,91.3%)的抑制活性最强;对尖孢镰孢具有强或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有22株,其中P.cluniae(VDGF-106)和Lophiostoma chamaecyparidis(VDGF-223)的抑制活性最强,均为84.6%;对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27株,其中VDGF-811(92.2%)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30株供试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对2种木腐菌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橘 内生真菌 农林病害菌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形鲳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及其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
6
作者 吴斌霞 胡晓 +4 位作者 陈胜军 吴燕燕 戚勃 邓建朝 龙晓珊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254,共11页
以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为原料,酶解制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抑制肽。在5种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和不同酶解时间(1、2、4、6、8 h)条件下进行酶解,以AChE抑... 以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为原料,酶解制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抑制肽。在5种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和不同酶解时间(1、2、4、6、8 h)条件下进行酶解,以ACh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筛选最适水解蛋白酶和酶解时间,并测定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等酶解特性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通过紫外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测定其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4 h酶解物具有最高的AChE抑制率,其值达到(18.02±0.78)%,显著高于其他蛋白酶酶解物和阳性对照(P<0.05),该酶解产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52.54±0.89)%,水解度为14.86%,分子量小于3 kDa的组分占比达96.87%,相关性分析发现,AChE抑制活性与这3个指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此外,木瓜蛋白酶4 h酶解物中含量最高的3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均为带正负电荷的氨基酸,疏水氨基酸占比为34.92%,这有助于酶解产物与AChE和自由基形成相互作用,提高AChE抑制率和抗氧化活性。金属离子结合能力测定发现该酶解产物能结合Ca^(2+)和Fe^(2+),结合率分别为(26.28±1.20)%和(14.25±0.85)%,且结合后AChE抑制活性有所提高,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氨基、羰基和羧基参与了新的化合物形成。本研究可为卵形鲳鲹高值化利用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酶解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 抗氧化 金属离子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荔枝果肉多酚及其抗氧化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分析
7
作者 王聪 肖更生 +6 位作者 徐玉娟 余元善 傅曼琴 王思威 邹波 高雅 温靖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4-2284,共11页
【目的】开发一种低共熔溶剂提取荔枝果肉多酚的方法,并系统评价其抗氧化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为荔枝果肉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低共熔溶剂种类、含水量、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5个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低共熔... 【目的】开发一种低共熔溶剂提取荔枝果肉多酚的方法,并系统评价其抗氧化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为荔枝果肉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低共熔溶剂种类、含水量、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5个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低共熔溶剂对荔枝果肉多酚的提取条件,评价荔枝果肉多酚的抗氧化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确定荔枝果肉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摩尔比1∶2的氯化胆碱—乳酸、含水量62.1%、料液比1∶4(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荔枝果肉多酚提取量达307.50 mg/100 g。荔枝果肉多酚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51、0.072和0.053 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为483.50 mg TE/100 g。荔枝果肉多酚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IC_(50)(0.031 mg/mL)高于曲酸(0.024 mg/mL),但在0.050~0.16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荔枝果肉多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高于曲酸。HPLC分析鉴定出芦丁、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咖啡酸、阿魏酸和对羟基肉桂酸6种主要酚类物质,其中芦丁含量最高(168.97μg/mL)。【结论】本研究优化出一种基于氯化胆碱—乳酸低共熔溶剂的荔枝果肉多酚提取体系,可显著提高荔枝果肉多酚提取量,提取的荔枝果肉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果肉多酚 低共熔溶剂 抗氧化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麻籽中靶向抑制胰脂肪酶/胆固醇酯酶多肽的快速鉴定筛选及活性探究
8
作者 尹浩 朱将雄 +4 位作者 钟宇 王丹凤 邓云 章敏燕 赵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123,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快速筛选鉴定汉麻籽蛋白水解物(Hemp seed protein hydrolysates,HSPHs)中的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PL)和胆固醇酯酶(Cholesterol esterase,CE)抑制肽,验证其活性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首先探究了HSPHs在不同缓冲液体... 本研究旨在快速筛选鉴定汉麻籽蛋白水解物(Hemp seed protein hydrolysates,HSPHs)中的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PL)和胆固醇酯酶(Cholesterol esterase,CE)抑制肽,验证其活性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首先探究了HSPHs在不同缓冲液体系下的PL和CE抑制活性,然后通过超滤、肽组学和虚拟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对PL和CE抑制肽进行快速鉴定筛选,最后验证其活性并采用分子对接探究分子相互作用类型。研究发现,与常规缓冲液体系相比,模拟肠液体系减弱了HSPHs对PL的抑制作用,但提高了对CE的抑制作用,因此后续采用模拟肠液体系检测PL和CE抑制活性。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HSPHs中小于3 kDa的部分具有最高的PL/CE抑制活性,对其多肽序列进行鉴定后选取含量和潜在活性较高的136条多肽建立候选肽库,从中鉴定出14种结合能较低的PL和CE抑制肽。体外活性验证表明APAM和RLPA对PL和CE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能力。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PAM和RLPA可能通过与酶活性位点及位点表面环中的残基发生氢键和疏水作用来限制酶活性位点的暴露以及反应底物的进入,从而抑制PL和CE的活性。本研究表明汉麻籽是开发控制脂质消化酶抑制肽的潜在来源,为后续开发汉麻籽降脂肽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籽 生物活性 抑制 肽组学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吲哚啉酮类ERK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生物活性研究
9
作者 张灵芝 鞠秋荣 +4 位作者 管哲 朱启华 张婷婷 杨诗勤 徐云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34,共12页
以ERK抑制剂EK-I-22和MK-8353为先导化合物,利用药效团融合策略,设计合成了14个异吲哚啉酮类目标化合物.初步的药理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9a(IC_(50)=16 nmol/L),19b(IC_(50)=15 nmol/L),19e(IC_(50)=20 nmol/L),27a(IC_(50)=19 nmol... 以ERK抑制剂EK-I-22和MK-8353为先导化合物,利用药效团融合策略,设计合成了14个异吲哚啉酮类目标化合物.初步的药理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9a(IC_(50)=16 nmol/L),19b(IC_(50)=15 nmol/L),19e(IC_(50)=20 nmol/L),27a(IC_(50)=19 nmol/L)和27b(IC_(50)=56 nmol/L)对ERK2激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7b对4种人肿瘤细胞(Colo-205,A375,A2058和HT-29)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K信号通路 ERK抑制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牦牛乳苦味肽RK7和KQ7的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
10
作者 王鹏 梁琪 +1 位作者 赵保堂 宋雪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8-215,I0013-I0020,共16页
牦牛乳干酪酪蛋白的苦味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抗糖活性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HMG-CoA还原酶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HC)的主要靶点之一,是体内生物合成... 牦牛乳干酪酪蛋白的苦味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抗糖活性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HMG-CoA还原酶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HC)的主要靶点之一,是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限速酶。该试验以牦牛乳干酪苦味肽RPKHPIK(RK7)和KVLPVPQ(KQ7)为研究对象,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为对照样品,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研究RK7和KQ7的理化性质,运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抑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体外试验测定RK7和KQ7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RK7与KQ7的分子质量分别为874.90 Da和779.50 Da;RK7与KQ7以及4种他汀类药物均能与HMG-CoA还原酶生成配体-受体复合构象;将RK7和KQ7与抑制HMG-CoA还原酶肽数据库比对之后发现,KQ7与已知的抑制肽段相似度为75%,RK7为具有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新型抑制肽;体外试验表明,RK7和KQ7 HMG-CoA还原酶的IC50分别为1.045 mg/mL和1.228 mg/mL。该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平台及体外验证试验高效快速的获得牦牛乳源HMG-CoA还原酶抑制肽,并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HMG-CoA还原酶抑制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干酪 苦味肽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及其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钝化、功能及利用途径
11
作者 曹展鹏 邢靖琳 +2 位作者 杨楚君 付金东 吴丽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7,共12页
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大豆中存在的一类抗营养因子,能够与胰蛋白酶特异性结合,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致使胰蛋白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这一过程干扰了蛋白质的正常消化与吸收,进而削弱了大豆作为优质蛋白来源的营养价值。因此,采用适宜的加热... 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大豆中存在的一类抗营养因子,能够与胰蛋白酶特异性结合,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致使胰蛋白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这一过程干扰了蛋白质的正常消化与吸收,进而削弱了大豆作为优质蛋白来源的营养价值。因此,采用适宜的加热或发酵工艺抑制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对于提升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研究发现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临床营养学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对其进行回收利用,不仅能够降低该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还能深入探究其潜在的功能特性。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抑制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并归纳了关于大豆蛋白酶抑制剂的回收及其功能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大豆及其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钝化及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并进一步探索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胰蛋白酶抑制 活性钝化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中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12
作者 陈玲 王学方 +3 位作者 李智宁 张立攀 李晓 宁二娟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对丹凤和香玉两种牡丹花中的游离酚、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和不溶性结合态酚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主要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凤和香玉... 对丹凤和香玉两种牡丹花中的游离酚、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和不溶性结合态酚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主要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凤和香玉牡丹花的游离酚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分别为31.45、32.64 mg/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1.11、40.67 mg/g,其次是酯键合态酚和糖苷键合态酚,不溶性结合态酚含量较低;两种牡丹花游离酚均含有17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白藜芦醇、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大波斯菊苷;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中主要成分是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游离酚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丹凤、香玉牡丹花游离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为855.03、367.10、230.54μmol/g和499.06、290.64、196.39μmol/g;丹凤和香玉牡丹花的游离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2.15、13.87μg/mL。研究结果对丹凤和香玉多酚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 游离酚 酯键合态酚 糖苷键合态酚 不溶性结合态酚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3-脱氧花青素对糖苷水解酶活性的抑制机制
13
作者 张旭 宋爽 +2 位作者 王璐璐 仵雁北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1,共13页
高粱3-脱氧花青素(3-DAS)对α-淀粉酶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考察了不同高粱品种间3-DAS的酶抑制活性差异,以确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最强的高粱3-DAS提取物;采用多种光谱学技术及酶动... 高粱3-脱氧花青素(3-DAS)对α-淀粉酶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考察了不同高粱品种间3-DAS的酶抑制活性差异,以确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最强的高粱3-DAS提取物;采用多种光谱学技术及酶动力学分析法,进一步探究3-DAS与两种糖苷水解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红茅粱6号提取物中的3-DAS含量最高且对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最强,但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特性略有不同,3-DAS以非竞争性方式抑制α-淀粉酶,而以竞争性为主的混合型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高粱3-DAS与酶结合后,可导致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在200 nm附近的蛋白质骨架特征吸收峰发生红移,同时引起两种酶的内在荧光分别发生静态猝灭和静态-动态混合猝灭,并使酶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周围环境的疏水性升高。高粱3-DAS能减少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α-螺旋结构含量,从而改变酶构象。高粱3-DAS与两种糖苷水解酶间的相互作用力均以静电作用力为主,结合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粱3-DAS具有作为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潜在价值,研究结果旨在为高粱及其副产物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3-脱氧花青素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活性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苍术种子内源抑制物分离及生物活性分析
14
作者 陈鹏旭 廖盼华 +5 位作者 王帆 陈雨 印敏 冯煦 王奇志 管福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探明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种子的内源抑制物,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进行分离,共得到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水相5个分离相;以小白菜品种‘矮脚黄’(Brassica campestris ... 为探明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种子的内源抑制物,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进行分离,共得到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水相5个分离相;以小白菜品种‘矮脚黄’(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Aijiaohuang’)种子为受试对象,对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不同分离相及6种可能内源抑制物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及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处理下,‘矮脚黄’的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超纯水)。从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的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中共分离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中,酯类、酚类、有机酸类、醇类、醛酮类、苯类、甘油类、醚类和烷类分别有8、6、6、5、4、3、2、2和1种。在1000μmol·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 S,3 R,4 S,5 S)-2-甲氧基四氢-2H-吡喃-3,4,5-三醇、(9 E,11 E)-共轭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处理下,‘矮脚黄’的胚根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处理组‘矮脚黄’胚根长度的抑制率分别为50.59%和60.81%,半抑制浓度分别为623.09和136.01μmol·L^(-1)。综上所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可能是导致茅苍术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内源抑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内源抑制 生物活性检测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原花青素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15
作者 吴雪 李毅诺 +4 位作者 董永惠 魏来 彭强 韩林 王敏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2,共10页
探究沙棘原花青素(sea buckthorn procyanidins,SBPC)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然后在细胞水平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最后评估SBPC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BPC在质量浓度为0~40μg/mL范围内均显示出比VC更强的1,1-二苯基... 探究沙棘原花青素(sea buckthorn procyanidins,SBPC)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然后在细胞水平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最后评估SBPC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BPC在质量浓度为0~40μg/mL范围内均显示出比VC更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e3+还原力。当SBPC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4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98.18%和87.08%。在细胞水平上,仅20μg/mL的SBPC就能显著恢复棕榈酸引起的HepG2细胞活力下降(P<0.001),并且不同质量浓度的SBPC均能显著降低细胞ROS水平(P<0.001)。同时,SBPC还能通过抑制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生成、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此外,SBPC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可逆竞争性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为8.646μg/mL。进一步研究发现,SBPC可与α-葡萄糖苷酶上一个或一类活性位点中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从而发挥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本研究证实了SBPC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并可为其作为降糖类功能性食品开发的优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原花青素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c-Met激酶抑制剂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16
作者 吴霜 林思雨 +5 位作者 李楠 林艺涵 丁实 陈烨 刘举 沈继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4,共10页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c-Met激酶和4种肿瘤细胞株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6f和6k具有优秀的抑制c-Met激酶活性[c-Met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4.50和15.68 nmol/L].化合物6f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93,7.81,12.88和2.58μmol/L;化合物6k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67,6.60,3.04和0.88μmol/L.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k可诱导MKN45和A549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并能够抑制2种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设计 c-Met抑制 4-苯氧基喹啉 缩氨基脲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梨茎蜂和梨瘿蚊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杨晓燕 李俊杰 +8 位作者 高俊恒 唐慧琳 郭子坤 郭春阳 王冬寒 叶佳成 李引 袁向群 李怡萍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6,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梨茎蜂Janus piri和梨瘿蚊Dasineura pyri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生化技术分别测定梨茎蜂2-5龄幼虫和梨瘿蚊1-4龄幼虫中肠pH值和4种中肠蛋白酶(总蛋白酶、强碱性胰蛋白酶、弱...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梨茎蜂Janus piri和梨瘿蚊Dasineura pyri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生化技术分别测定梨茎蜂2-5龄幼虫和梨瘿蚊1-4龄幼虫中肠pH值和4种中肠蛋白酶(总蛋白酶、强碱性胰蛋白酶、弱碱性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活性,进一步在最适pH和幼虫龄期分别测定10种抑制剂对两种害虫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梨茎蜂和梨瘿蚊幼虫中肠平均pH值分别为8.2和7.6,两种害虫4种中肠蛋白酶活性均在3龄幼虫期最高。对梨茎蜂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抑制效果最好的是5 mmol/L EDTA,其次是1 mmol/L TPCK;抑制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1 mmol/L TPCK,抑制弱碱性胰蛋白酶效果最好的是10 mmol/L PMSF,抑制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5 mmol/L EGTA。对梨瘿蚊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最好的是1 mmol/L TPCK,其次是50μg/mL STI;抑制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5 mmol/L EDTA,抑制弱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10 mmol/L EDTA,抑制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50μg/mL STI。【结论】对梨茎蜂和梨瘿蚊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TPCK,STI和EDTA;对幼虫中肠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EDTA和EGTA;对幼虫中肠弱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PMSF,EDTA和TPCK;对幼虫中肠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EGTA。研究结果为开发与昆虫中肠蛋白酶和抑制剂有关的新型生物农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茎蜂 梨瘿蚊 中肠蛋白酶 肠道PH 蛋白酶抑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抑制活性生姜内生菌的定性定量筛选及鉴定
18
作者 彭涵 谢欣然 +3 位作者 陈思维 李思轩 张家慧 任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6-73,共8页
生姜具有抑制脂质吸收、降血压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拟从生姜切片中分离纯化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的内生菌,通过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定性检测得到6株活性内生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出5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株属... 生姜具有抑制脂质吸收、降血压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拟从生姜切片中分离纯化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的内生菌,通过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定性检测得到6株活性内生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出5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株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棕榈酸对硝基苯酯法定量分析6株活性菌20 mL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脂肪酶的抑制率,采用孵育时间5 min,酶促反应时间15 min,反应物添加的先后顺序为萃取物、棕榈酸对硝基苯酯、酶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株菌抑制率在20%以上,其中,菌株SJ14、SJ12抑制率较高,分别达到(67.79±1.75)%、(48.28±0.73)%。通过HPLC指纹图谱检测到萃取物中存在的活性化合物组分。该研究旨在建立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酶抑制剂定性、定量筛选新思路,为获得高效降脂活性物质的潜在生产菌株及高效低毒脂肪酶抑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内生菌 脂肪酶抑制活性 定性筛选 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玉米活性肽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林劲捷 王俊彤 +2 位作者 李冠龙 郑喜群 刘晓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61-68,124,共9页
为探究胃肠消化对玉米活性肽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消化前后玉米活性肽未超滤和分子量<1000 Da 2个组分的粒径分布、氨基酸组成、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胃肠消化对玉米活性肽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消化前后玉米活性肽未超滤和分子量<1000 Da 2个组分的粒径分布、氨基酸组成、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活性肽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2个组分的平均粒径分别降低52.01%和66.92%,氨基酸组成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未超滤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至48.38%±1.88%和43.21%±2.21%,ABTS^(+)自由基清除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分子量<1000Da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DPPH自由基清除率降低了1.97%。因此,玉米活性肽能够抵抗胃肠消化,且消化产物持有更佳的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为玉米活性肽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活性 消化特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灵芝提取物对糖脂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抑制
20
作者 赵睿萌 吴志鹏 +5 位作者 蓝柳鑫 徐周伟 陈锦荣 吕国英 王梦雨 张作法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77-1481,共5页
灵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药用菌,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比较了灵芝不同生长时期的乙醇提取物和粗多糖对糖脂代谢关键酶的活性抑制率。研究发现,开片期乙醇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最高,而原基... 灵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药用菌,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比较了灵芝不同生长时期的乙醇提取物和粗多糖对糖脂代谢关键酶的活性抑制率。研究发现,开片期乙醇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最高,而原基期的乙醇提取物对脂肪酶的活性抑制率最高。灵芝粗多糖对α-淀粉酶、α-糖苷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抑制率最高分别出现在原基期、开片期和成熟期。本研究可指导灵芝采收期的选择和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提取物 糖脂代谢酶 活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