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红玫瑰营养和化学成分、体外抗氧化和护肤活性研究
1
作者 黄鑫 刘晓海 +5 位作者 张雪春 王振兴 孙健 王希文 周旭红 方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3,共9页
该研究对云南产墨红玫瑰(Rosa‘Crimson Glory’)花瓣的营养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其化学成分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墨红玫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具有较... 该研究对云南产墨红玫瑰(Rosa‘Crimson Glory’)花瓣的营养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其化学成分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墨红玫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乙醇体积分数对墨红玫瑰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和功能活性影响较大,其中50%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而100%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100%乙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而50%乙醇提取物有最高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且不同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此外,100%乙醇提取物还展现出最强的酪氨酸酶抑制能力,显示出良好的护肤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中12种黄酮和花青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发现其中100%和5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含量最高,进一步验证了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的结果。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墨红玫瑰的抗氧化和护肤活性等是多种活性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可以为墨红玫瑰在食品、美容和医药等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红玫瑰 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总黄酮的超声辅助天然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优化
2
作者 依明·尕哈甫 周朝曦 +1 位作者 艾尼娃尔·艾克木 古丽巴哈尔·卡吾力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提高红花总黄酮的提取率,在料液比、超声功率、低共熔溶剂含水率和摩尔比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采用体外试验分析红花总黄酮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红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 为提高红花总黄酮的提取率,在料液比、超声功率、低共熔溶剂含水率和摩尔比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采用体外试验分析红花总黄酮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红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300 W、低共熔溶剂含水率37%、摩尔比1∶2,红花总黄酮的提取效率达5.07%,其AchE抑制率为65.52%。研究为红花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总黄酮 天然低共熔溶剂 提取工艺 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3
作者 张涛 刘辉 +5 位作者 陶小艳 唐远江 卢昱希 杨粤黔 王璇 周思旋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58-64,共7页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二倍稀释法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0~500.00μg/mL;粗提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31.25μg/mL和15.63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0μg/mL和15.63μg/mL。【结论】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分离所得次级代谢产物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体外抑制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枝勾儿茶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二倍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技术桂花渣的品质: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英杰 卞建明 +3 位作者 谢秋涛 李高阳 汪凯 朱向荣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1-292,共12页
为对桂花浸膏副产物即桂花渣的加工适应性进行考察和评价以及为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真空微波干燥(vacuum microwave drying,VM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HPD)制备的桂花渣的物理... 为对桂花浸膏副产物即桂花渣的加工适应性进行考察和评价以及为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真空微波干燥(vacuum microwave drying,VM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HPD)制备的桂花渣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FD桂花渣色泽良好,ΔE和褐变指数最低,分别为14.26±0.53和12.43±0.65,具有最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表现出最高的持水力和抗氧化能力。VMD桂花渣具有最高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总苯乙醇苷、毛蕊花糖苷、红景天苷含量,表现出最优的持油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能力主要与总酚、总黄酮含量显著正相关,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总苯乙醇苷、总糖、总单宁含量显著正相关。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干燥技术桂花渣,并稳定具有良好预测性。根据Topsis分析,VFD桂花渣品质最佳,VMD桂花渣优于HPD桂花渣。综上所述,桂花渣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具有作为功能性食品、美白化妆品原料的潜力,本研究为不同干燥技术桂花渣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技术 桂花渣 物理性质 营养品质 抗氧化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嘉欣 罗哲 +4 位作者 何安 黄潘钿 沈金鹏 郭俊斌 苗建银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25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评价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从南珠贝壳珍珠层中提取的蛋白为原料,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酶的筛选、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酶解工... 本研究旨在制备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评价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从南珠贝壳珍珠层中提取的蛋白为原料,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酶的筛选、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酶解工艺,并对其酶解物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体外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的最优酶解工艺为:以胰蛋白酶为水解酶,酶解温度37℃、pH7.0、酶解时间3 h、酶底比0.32%,所得酶解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6.34%±0.24%。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珍珠层抗氧化肽具有优异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IC_(50)=0.1735 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IC_(50)=2.342 mg/mL)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值=1124.86μmol TE/g冻干粉)。此外,珍珠层抗氧化肽还可通过混合型可逆抑制的方式抑制酪氨酸酶活力,具有良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抑制率的IC_(50)值为12.38 mg/mL。本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层抗氧化肽在食品或化妆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贝壳珍珠层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活性肽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响应面分析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番石榴叶有效成分、抗氧化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朝丹 王秋菊 +5 位作者 李建强 冯春梅 任二芳 黄燕婷 宁琳 罗小杰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5-715,共11页
为了联合评价浸渍法、热回流法、超声辅助乙醇和超声辅助低共溶试剂法(UADEE)对番石榴叶的提取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番石榴叶样品的显微结构,以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NaNO_(2)-Al(NO_(3))3比色法、福林酚法分别测定番石榴叶提取液的总... 为了联合评价浸渍法、热回流法、超声辅助乙醇和超声辅助低共溶试剂法(UADEE)对番石榴叶的提取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番石榴叶样品的显微结构,以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NaNO_(2)-Al(NO_(3))3比色法、福林酚法分别测定番石榴叶提取液的总皂苷、总黄酮、总酚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番石榴叶中黄酮单体的含量,LC-MS法分析其代谢物,并评估其抗氧化与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UADEE对番石榴叶细胞内部结构的破坏性最强,样品总皂苷、总黄酮与总酚含量分别为79.28、80.51、120.52mg/g,黄酮成分番石榴苷、萹蓄苷、瑞诺苷含量分别为7.96、7.74、3.99mg/g,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UADEE处理组中黄酮类、三萜类、酚类成分在番石榴叶总代谢物中分别占9.830%、27.267%、1.013%。UADEE组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值分别为45.18、904.67μg/mL,活性显著强于其他3组(P<0.05)。本研究结果为番石榴叶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及其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 有效成分 DPPH自由基清除率 α-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枪鱼蒸煮液蛋白酶酶解物理特征及功能活性评价
7
作者 吴羽茜 梁璋成 +5 位作者 张甜甜 王瑛 陈秉彦 李致瑜 何志刚 林晓姿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6-742,共7页
【目的】明确金枪鱼蒸煮液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的体外生理活性,以期为金枪鱼蒸煮液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6种蛋白酶水解金枪鱼蒸煮液蛋白,评价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的功能活性。【结果】蛋白酶酶解金枪鱼蒸煮液不影响2,2... 【目的】明确金枪鱼蒸煮液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的体外生理活性,以期为金枪鱼蒸煮液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6种蛋白酶水解金枪鱼蒸煮液蛋白,评价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的功能活性。【结果】蛋白酶酶解金枪鱼蒸煮液不影响2,2-二苯基-1-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radica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但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diammonium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ate),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以菠萝蛋白酶处理最优,其EC_(50)为0.24 mg·mL^(−1)。细胞增殖率较高的为动物水解蛋白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在酶解产物酸溶性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1)时,其细胞增殖率分别达133.78%和132.13%,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蛋白酶处理呈极显著差异。【结论】相较于抗氧化能力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金枪鱼蒸煮液具有良好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可为金枪鱼蒸煮液蛋白功能肽的制备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副产物 抗氧化活性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形鲳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及其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
8
作者 吴斌霞 胡晓 +4 位作者 陈胜军 吴燕燕 戚勃 邓建朝 龙晓珊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254,共11页
以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为原料,酶解制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抑制肽。在5种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和不同酶解时间(1、2、4、6、8 h)条件下进行酶解,以AChE抑... 以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为原料,酶解制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抑制肽。在5种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和不同酶解时间(1、2、4、6、8 h)条件下进行酶解,以ACh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筛选最适水解蛋白酶和酶解时间,并测定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等酶解特性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通过紫外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测定其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4 h酶解物具有最高的AChE抑制率,其值达到(18.02±0.78)%,显著高于其他蛋白酶酶解物和阳性对照(P<0.05),该酶解产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52.54±0.89)%,水解度为14.86%,分子量小于3 kDa的组分占比达96.87%,相关性分析发现,AChE抑制活性与这3个指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此外,木瓜蛋白酶4 h酶解物中含量最高的3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均为带正负电荷的氨基酸,疏水氨基酸占比为34.92%,这有助于酶解产物与AChE和自由基形成相互作用,提高AChE抑制率和抗氧化活性。金属离子结合能力测定发现该酶解产物能结合Ca^(2+)和Fe^(2+),结合率分别为(26.28±1.20)%和(14.25±0.85)%,且结合后AChE抑制活性有所提高,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氨基、羰基和羧基参与了新的化合物形成。本研究可为卵形鲳鲹高值化利用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酶解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肽 抗氧化 金属离子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的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
9
作者 程璐瑶 罗旭璐 +4 位作者 杨晓琴 朱国磊 刘云 李永和 赵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筛选具有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的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为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2种木腐菌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 【目的】筛选具有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的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为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2种木腐菌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30株内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VDGF-9)和二型伞霉(Umbelopsis dimorpha,VDGF-151)对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呈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75.0%和76.2%。28株内生真菌对密粘褶菌呈强或较强抑制作用,其中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VDGF-85)和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VDGF-806)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均高达94.1%;其次是P.vasconiae(VDGF-1,92.9%)、Phialocephala fortinii(VDGF-210,92.9%)、P.virgatum(VDGF-38,91.8%)、Pezicula radicicola(VDGF-111,91.8%)、哈茨木霉(T.harzianum,VDGF-811,91.8%)和变绿木霉(T.viridescens,VDGF-44,91.0%)。对腐皮镰孢(F.solani)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17株,其中VDGF-44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88.0%;对禾谷镰孢具有强或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有16株,其中内生尖孢镰孢(F.oxysporum,VDGF-49,88.0%)的抑制活性最强;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19株,其中内生腐皮镰孢(VDGF-122,91.3%)的抑制活性最强;对尖孢镰孢具有强或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有22株,其中P.cluniae(VDGF-106)和Lophiostoma chamaecyparidis(VDGF-223)的抑制活性最强,均为84.6%;对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27株,其中VDGF-811(92.2%)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30株供试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对2种木腐菌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橘 内生真菌 农林病害菌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酶辅助提取的多花黄精根茎成分及活性研究
10
作者 黄芳燕 麦迪乃·萨比尔 +5 位作者 李悦 牛小敏 赖丹妮 刘京晶 斯金平 张新凤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3-783,共11页
为探讨酶水解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根茎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种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半纤维素酶)对多花黄精根茎进行水解,根据其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酚含量以及酚类组成的变化确定... 为探讨酶水解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根茎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种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半纤维素酶)对多花黄精根茎进行水解,根据其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酚含量以及酚类组成的变化确定复合酶组成,测定复合酶水解后多花黄精根茎醇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筛选主要差异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寻潜在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能够促进多花黄精根茎中酚类和皂苷类的高效释放,复合酶(木瓜蛋白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3∶2∶1)水解可显著提高多花黄精根茎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P<0.001),筛选得到13种酚类物质、1种皂苷类物质与多花黄精根茎醇提物的降血糖活性密切相关,其含量在复合酶水解后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证实了酶水解对多花黄精根茎的成分释放及活性表现的改善效果,为黄精提取优化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根茎 酶水解 成分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中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11
作者 陈玲 王学方 +3 位作者 李智宁 张立攀 李晓 宁二娟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对丹凤和香玉两种牡丹花中的游离酚、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和不溶性结合态酚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主要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凤和香玉... 对丹凤和香玉两种牡丹花中的游离酚、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和不溶性结合态酚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主要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凤和香玉牡丹花的游离酚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分别为31.45、32.64 mg/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1.11、40.67 mg/g,其次是酯键合态酚和糖苷键合态酚,不溶性结合态酚含量较低;两种牡丹花游离酚均含有17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白藜芦醇、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大波斯菊苷;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中主要成分是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游离酚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丹凤、香玉牡丹花游离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为855.03、367.10、230.54μmol/g和499.06、290.64、196.39μmol/g;丹凤和香玉牡丹花的游离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2.15、13.87μg/mL。研究结果对丹凤和香玉多酚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 游离酚 酯键合态酚 糖苷键合态酚 不溶性结合态酚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鲜胺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的抑菌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
12
作者 崔永源 高续恒 +2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刘圣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70,310,共10页
为确定咪鲜胺对河南省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对孢子萌发、分生孢子产生、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 _(50))分别为3.8689、0.3156、0.0631μg/mL... 为确定咪鲜胺对河南省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对孢子萌发、分生孢子产生、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 _(50))分别为3.8689、0.3156、0.0631μg/mL和0.0223μg/mL。对2019年、2021年和2022年河南省6个地市随机选取的210株禾谷镰孢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对供试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EC _(50)范围为0.0018~0.0572μg/mL,平均EC _(50)为(0.0233±0.0086)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测定了咪鲜胺原药与叶菌唑、氰烯菌酯、氟啶胺、咯菌腈4种杀菌剂原药之间分别按照质量比1∶5、1∶3、1∶1、3∶1和5∶1配比的复配剂对禾谷镰孢的联合毒力。结果显示:增效系数(SR)范围为0.54~3.94。不同组合、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用,其中咪鲜胺∶氟啶胺按质量比3∶1复配时,增效系数最大。表明咪鲜胺可以与叶菌唑、氰烯菌酯、氟啶胺、咯菌腈等杀菌剂复配使用。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5%咪鲜胺水乳剂与50%氟啶胺悬浮剂按照3∶1比例复配以160μg/mL浓度喷施保护效果达到100%。本试验结果可以为小麦赤霉病的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 咪鲜胺 复配剂 敏感性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溃疡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微生物源抑制剂筛选
13
作者 刘铭希 李奇聪 +5 位作者 冉川 张丝 施慧露 邓志勇 骆海玉 邓业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本文对柑橘溃疡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血散薯Stephania dielsiana Y.C.Wu内生真菌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为柑橘溃疡病微生物源防治剂的开发奠定基础。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从患柑橘溃疡病的沃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K... 本文对柑橘溃疡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血散薯Stephania dielsiana Y.C.Wu内生真菌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为柑橘溃疡病微生物源防治剂的开发奠定基础。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从患柑橘溃疡病的沃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KY(F),其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圆形、黏稠状、全缘、有光泽、表面微隆起;经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确定其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极生单鞭毛,有荚膜;PCR结果显示菌株KY(F)能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413 bp),具有和柑橘溃疡病原菌相同且独有的保守蛋白基因;根据柯赫氏法则,将菌株KY(F)接种到健康沃柑离体叶片上能产生典型的柑橘溃疡病症状,确定菌株KY(F)为柑橘溃疡病菌。通过带毒平板法测定18种血散薯内生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浓度为5 g/L时,18种提取物对KY(F)均能完全抑制,MIC值为0.3125~5 g/L。其中6株内生真菌(Stdif6、叶-7、叶-9、J-10、J-29和Y-10)的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MIC值为0.3125~0.625 g/L,均小于1 g/L;其次为5株内生真菌(J-8、J-21、J-36、Y-64、和YB-5)的提取物,MIC值为1.25 g/L,均小于2 g/L;Stdif9和Y-66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也有较高的抑制活性,MIC值为2.5 g/L;叶-11、Y-51、Y-59、YB-25和YB-26这5种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其他菌株提取物低,MIC值为5 g/L。研究结果为后期从血散薯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柑橘溃疡病防治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溃疡病菌 血散薯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活性物质 生物防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塔吉克族儿童肠道拮抗糖尿病长双歧杆菌长亚种优势菌株筛选及其体外益生特性
14
作者 李思 安美玲 +3 位作者 李珑珑 张瑞瑞 孙海龙 倪永清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8-138,共11页
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已被证实具有积极作用。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菌株多样性,本研究旨在探索塔吉克族儿童肠道中的潜在新益生菌资源,以期发现可用于糖尿病防治的新菌株。从新疆塔吉克族健康儿童肠道中分... 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已被证实具有积极作用。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菌株多样性,本研究旨在探索塔吉克族儿童肠道中的潜在新益生菌资源,以期发现可用于糖尿病防治的新菌株。从新疆塔吉克族健康儿童肠道中分离双歧杆菌菌株,并采用特异的groEL基因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结合其体外益生特性筛选潜在的抗糖尿病菌株。结果显示,从62名儿童肠道中共分离纯化出1 579株双歧杆菌,其中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longum)为优势菌株(591株)。从33个分离出长双歧杆菌的不同样本中,每份样本至少挑选1株已测序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菌株(共76株)进行体外益生特性分析。其中长双歧杆菌长亚种TXX165-6、TXX127-13、TXX13-17、TXX51-1和TXY63-27在模拟胃肠液中的存活率均超过60%,并具有良好的碳源利用能力,其无细胞上清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82%,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在68%以上。菌株TXX165-6的表面疏水性(78.46%)和表面自聚性(49.15%)最强。菌株TXX51-1表面疏水性(67.30%)次之,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高达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模式益生菌菌株鼠李糖乳酪杆菌GG(20.15%)。因此,长双歧杆菌长亚种TXX165-6和TXX51-1可作为潜在干预糖尿病作用菌株进一步用于动物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长亚种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珊瑚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sp.SCSIO41206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5
作者 王梦芹 帖青清 +3 位作者 黄晓雯 杨斌 刘永宏 李云秋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1,共9页
本研究基于单菌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对一株北部湾珊瑚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sp.SCSIO41206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探究,采用文献数据比对的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酶抑制活性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分离鉴... 本研究基于单菌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对一株北部湾珊瑚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sp.SCSIO41206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探究,采用文献数据比对的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酶抑制活性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3-isobutylhexahydropyrrolo (1,2-a) pyrazine-1,4-dione (1)、3-benzyl-7-hydroxyhexahydropyrrolo (1,2-a) pyrazine-1,4-dione (2)、环(L-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二肽(3)、环(L-脯氨酸-甘氨酸)二肽(4)、cyclo(D)-Pro-(D)-Ile (5)、环(L-苯丙-甘)二肽(6)、cyclo-(4-S-hydroxy-R-proline-R-isoleucine)(7)、N-phenethylacetamide (8)、N-hydroxy-2-(hydroxyimino)-4-methylpentanamide (9)、quinolactacin A1 (10)、quinolactacin A2 (11),化合物1-11均是首次从北部湾珊瑚来源的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中分离获得。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4、8、10和11对乙酰胆碱酯酶有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8对胰脂肪酶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3、5、7、9-11对胰脂肪酶具有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对胰脂肪酶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未筛查到相关的抗菌活性。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北部湾枝孢菌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特征,可为抗肥胖药物的研发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菌属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原花青素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16
作者 吴雪 李毅诺 +4 位作者 董永惠 魏来 彭强 韩林 王敏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2,共10页
探究沙棘原花青素(sea buckthorn procyanidins,SBPC)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然后在细胞水平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最后评估SBPC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BPC在质量浓度为0~40μg/mL范围内均显示出比VC更强的1,1-二苯基... 探究沙棘原花青素(sea buckthorn procyanidins,SBPC)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然后在细胞水平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最后评估SBPC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BPC在质量浓度为0~40μg/mL范围内均显示出比VC更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e3+还原力。当SBPC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4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98.18%和87.08%。在细胞水平上,仅20μg/mL的SBPC就能显著恢复棕榈酸引起的HepG2细胞活力下降(P<0.001),并且不同质量浓度的SBPC均能显著降低细胞ROS水平(P<0.001)。同时,SBPC还能通过抑制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生成、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此外,SBPC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可逆竞争性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为8.646μg/mL。进一步研究发现,SBPC可与α-葡萄糖苷酶上一个或一类活性位点中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从而发挥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本研究证实了SBPC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并可为其作为降糖类功能性食品开发的优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原花青素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石斛茎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7
作者 迟利航 陈惠琴 +4 位作者 黄圣卓 吴妃 梅文莉 宋希强 戴好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73,共7页
目的研究美丽石斛Dendrobium formosum Roxb.ex Lindl.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美丽石斛茎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其... 目的研究美丽石斛Dendrobium formosum Roxb.ex Lindl.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美丽石斛茎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RAW264.7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oniferyl p-coumarate(1)、(-)-松脂醇(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柚皮素(4)、spiropreussomerin A(5)、7-hydroxy-14-de-O-methyl-lasiodiplodin(6)、(4 S,5S,6Z,8E)-5-hydroxydeca-6,8-dien-4-olide(7)、(6 S,9R)-blumenol C(8)、对羟基苯甲酸(9)、间羟基苯甲酸(10)、对羟基苯丙酸(11)、5,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12)、2-(4-羟基苯基)-乙醇(13)、β-谷甾酮(14)、β-谷甾醇(15)。化合物1、4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 50值分别为(65.60±3.31)、(98.95±2.53)μmol/L;化合物3可抑制RAW264.7细胞产生NO,IC 50值为(3.97±0.12)μmol/L。结论化合物5~6、8、12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3具有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石斛 茎叶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体外抗炎活性 PNPG法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檵木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18
作者 施慧露 莫燕华 +1 位作者 骆海玉 马姜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研究檵木不同部位萃取物抑菌谱,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檵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檵木枝、叶萃取物(乙酸乙酯层)对所有测定的植物病原真菌及动物病原细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效果。处理浓度为5 g/L,枝乙酸乙酯萃取物明显抑制多种植物... 本文研究檵木不同部位萃取物抑菌谱,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檵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檵木枝、叶萃取物(乙酸乙酯层)对所有测定的植物病原真菌及动物病原细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效果。处理浓度为5 g/L,枝乙酸乙酯萃取物明显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除对茶轮斑病菌(25.58%)及贡柑链格孢菌(48.30%)抑制率较低外,对其他供试真菌的抑菌率均在50%以上,EC_(50)值在0.2978~3.7688 g/L。其中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甘蓝黑斑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较高,其EC_(50)值分别为1.3612、0.7564和0.2978 g/L,均小于2 g/L,并且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更高,EC_(50)值小于0.5 g/L。叶乙酸乙酯萃取物除对茶轮斑病菌的抑制率为26.77%外,对其他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EC_(50)值介于1.0360~3.8076 g/L。相似地,其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甘蓝黑斑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也较高,EC_(50)值分别为1.8126、1.3767和1.0360 g/L,均小于2 g/L。檵木枝、叶萃取物(乙酸乙酯层)对供试的动物病原细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0.15625~2.50000和0.15625~1.25000 g/L。枝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供试动物病原细菌的MIC值均小于1 g/L,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叶乙酸乙酯萃取物除对大肠杆菌MIC值为1.25 g/L外,对其他供试动物病原细菌的MIC值均小于1 g/L,并且对蜡样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溶壁微球菌和巨大芽孢杆菌5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均高于枝乙酸乙酯萃取物。研究结果表明,檵木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该结果为檵木在农用和医用抑菌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檵木 乙酸乙酯萃取物 植物病原真菌 动物病原细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鱼Cystatin C延缓4℃冷藏乌鱼片品质劣变及机制分析
19
作者 李龙飞 李树红 +6 位作者 谭小千 王菲 李冉 蒋宇维 仝浩楠 黎成林 周子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
【目的】鲢鱼Cystatin(HmCystatin C)是兼具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及抑菌活性的天然小分子蛋白,在水产加工废弃组织中广泛存在,具有作为水产品天然生物保鲜剂的良好开发前景,研究旨在探索其延缓冷藏鱼肉片品质劣变的潜在机制。【方法... 【目的】鲢鱼Cystatin(HmCystatin C)是兼具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及抑菌活性的天然小分子蛋白,在水产加工废弃组织中广泛存在,具有作为水产品天然生物保鲜剂的良好开发前景,研究旨在探索其延缓冷藏鱼肉片品质劣变的潜在机制。【方法】将重组HmCystatin C注射并涂抹于乌鱼肉片后监测4℃冷藏5 d期间的品质变化,分别从HmCystatin C细胞内渗透性、对组织蛋白酶B/L及优势腐败菌的抑制3个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HmCystatin C处理组(Cys组)冷藏期间各品质指标(感官评分、剪切力、TPA质构、肌纤维断裂指数MFI、结构蛋白完整性、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均优于对照组(Con组),保鲜期延长。同时免疫组化检测发现HmCystatin C可以渗透到鱼肉细胞内部,且在整个冷藏期内明显抑制了组织蛋白酶B/L活性;此外,HmCystatin C对从冷藏乌鱼肉片中分离的优势腐败菌,即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结论】HmCystatin C可渗透至鱼肉细胞内部,显著抑制内源性组织蛋白酶B/L活性与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延缓乌鱼肉片4℃冷藏期间的品质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Cystatin C 冷藏乌鱼肉片品质 细胞内渗透性 酶活抑制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20
作者 侯欣 訾阳 +5 位作者 乔依娜 宝婧婧 冯雪莲 秦宇龙 刘迎春 高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5,共6页
试验旨在明确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的抑菌圈直径、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抑菌活性,分析细菌表面疏水性和培养液蛋白浓度,探究其抗菌机制。结果表明: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对大肠埃希氏... 试验旨在明确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的抑菌圈直径、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抑菌活性,分析细菌表面疏水性和培养液蛋白浓度,探究其抗菌机制。结果表明: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肠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74、18.05 mm,对大肠埃希氏菌、肠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 mg/mL;在24 h时,60 mg/mL的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肠沙门氏菌的抑菌率分别99.05%、87.55%;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可使细菌疏水性增加,并使细胞内蛋白质泄漏。说明羊血红蛋白复合酶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肠沙门氏菌具有抑菌活性,且通过增加疏水性使细胞聚沉,破坏细胞膜完整性而达到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血红蛋白 复合酶解物 抑菌圈直径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