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倩倩
罗雯雯
关结霞
梁琼
-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
-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59,65,共5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02010141)。
-
文摘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EBV^(+)IFDCS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44.7岁。7例发生于肝,2例发生于脾。肿瘤内可见血管壁纤维样及透明变性(6/9)、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9)和上皮样肉芽肿(2/9)。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滤泡树突状细胞标志物CD21(7/9)、CD23(8/9)和CD35(9/9),部分表达SMA(6/9)和D2-40(1/9)。2例脾IgG4阳性浆细胞明显增高(80~135个/10 HPF),7例肝IgG4阳性浆细胞为0~36个/10 HPF。术后随访3~84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转移,1例失访。结论EBV^(+)IFDCS罕见,低度恶性。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在EBV^(+)IFDC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长期随访。
-
关键词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IgG4相关疾病
EBER原位杂交
预后
-
Keywords
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IgG4-related diseases
EBER in situ hybridization
prognosis
-
分类号
R730.26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汪亮亮
周斌
余燚
侯英勇
魏淑飞
张卢舜
-
机构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江西迪安华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德安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
-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1,94,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脏1例),男女比约1.7∶1。年龄36~85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58岁。临床多为体检或因发热、腹泻等症状检查时发现肝脏或脾脏占位,2例具有乙肝病史,1例具有乳腺癌病史,1例合并肝细胞肝癌。影像学检查示肝脏或脾脏内见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镜检: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背景内见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具有轻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梭形或卵圆形,呈席纹状、束状排列或单个散在分布。胞质淡染或略有嗜酸性,细胞核呈空泡状,染色质细腻,核仁可见。部分肿瘤细胞似R-S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21、CD23和CD35。8例EBER原位杂交检查均阳性。随访1~15个月,除1例肝脏有2枚肿瘤患者于术后2个月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少见,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差异较大,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
关键词
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肝脏肿瘤
脾脏肿瘤
ebv阳性
预后
-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