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V转化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雪莲 王佐周 +1 位作者 安春丽 宋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8-21,共4页
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应用此细胞系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收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外周血20份,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Pan T细胞试剂盒去除PBMC中的T细胞,获得non-T淋巴细胞,EB... 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应用此细胞系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收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外周血20份,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Pan T细胞试剂盒去除PBMC中的T细胞,获得non-T淋巴细胞,EBV病毒转化non-T淋巴细胞。应用转化的LCL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ELISPOT筛选可能的HPV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成功建立18个LCLs,建株成功率为90%。转化成功的LCL细胞体积增大,聚集成团状或簇状。建株失败的两份标本,用于转化的non-T淋巴细胞数少于2×106。应用LCL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出64个HPV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成功建立LCLs,此细胞系细胞可作为体外研究HPV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刺激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 人乳头瘤病毒 T细胞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明霞 刁志宏 +2 位作者 何海棠 侯金林 骆抗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体外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方法用EB病毒感染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pGDNA免疫调节基序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Cys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C... 目的体外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方法用EB病毒感染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pGDNA免疫调节基序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Cys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CL的形态特征,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LCL细胞膜表面分子CD19和CD23的表达水平。结果46例患者PBMC经EBV感染4周后,42例转化成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成功率为91.3%。转化后的B淋巴母细胞体积增大积聚成团,可进一步分裂增殖并长期传代培养。结论转化后的LCL保持了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体外研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eb病毒 永生化 b淋巴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在汉滩病毒CTL表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美亮 张全华 +3 位作者 王九平 李永明 马樱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建立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抗原肽,刺激短期培养的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分泌IFN-γ,从而应用于T细胞表位鉴定中。方法:用B95-8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B病毒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PBMC,建立HFRS... 目的:建立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抗原肽,刺激短期培养的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分泌IFN-γ,从而应用于T细胞表位鉴定中。方法:用B95-8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B病毒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PBMC,建立HFRS患者的B-LCL,以自身B-LCL为APC,加载抗原肽后,刺激短期培养的G9L特异的HFRS患者CD8+T细胞系,应用ELISPOT测定CD8+T细胞受到抗原肽刺激后产生IFN-γ的能力。结果:加载过抗原肽G9L或V15R的B-LCL可刺激G9L特异的CD8+T细胞活化并产生IFN-γ,而与G9L无同源序列的I15P则不能刺激G9L特异的CD8+T细胞活化。结论:B-LCL可作为非专职APC有效地将抗原肽提呈给特异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eb病毒转化 抗原提呈细胞 CTL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EBV转化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福元 隋礼丽 +1 位作者 骆抗先 侯金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7-839,共3页
为研究乙型肝炎患者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的特征 ,并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采用丁酸钠诱导B95 8细胞产生高滴度EBV ,并感染A(ATL比正常升高 2倍 )、B(ATL正常 )两组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果表明... 为研究乙型肝炎患者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的特征 ,并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采用丁酸钠诱导B95 8细胞产生高滴度EBV ,并感染A(ATL比正常升高 2倍 )、B(ATL正常 )两组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果表明 ,EBV感染后 4~ 8周 ,建立了 19例乙型肝炎患者的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 ,A组患者的B细胞形成集落的时间明显晚于B组 2~ 3周 ;细胞系冻存复苏后 ,活性良好 :分别有 88 34%和 37 48%的永生化B细胞膜上表达CD19和CD2 0 ;永生化的B细胞中检测不到HBVDNA。提示乙型肝炎患者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时间与患者免疫状态有关 ;B细胞永生化后 ,HBVDNA不能在细胞内持续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EPSTEIN-bARR病毒 b淋巴细胞系 e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 被引量:1
5
作者 陶玉芬 刘波 +4 位作者 李超 李昕潼 刘建生 杨昭庆 刘红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经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首先通过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经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首先通过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细胞凋亡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免疫印记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mTOR信号通路和PU.1-Bim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阿司匹林能抑制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阿司匹林处理的细胞固缩变小、数目减少、细胞核畸形、染色质边缘化和细胞质空泡化。阿司匹林处理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和细胞DNA的弥散现象。免疫印迹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处理抑制了细胞的mTOR信号和转录因子PU.1的表达水平,激活了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和Bim。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表现一定的抗淋巴瘤效应,mTOR信号途径和PU.1-Bim轴可能参与了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 凋亡 MTOR PU.1-bim轴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对EB病毒转化人类B淋巴细胞的免疫识别
6
作者 蒋欣欣 何洪彬 +2 位作者 马驰 张惠媛 何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 :研究γδT细胞对 EB病毒转化前后人类 B淋巴细胞识别的差异 ,寻找γδT细胞识别的肿瘤 /病毒感染诱生性抗原分子。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 HSP6 0和 HSP70的表达 ,MTT法检测γδT细胞的杀伤作用 ,RT- PCR分析 MHC- 类链相关基因 A... 目的 :研究γδT细胞对 EB病毒转化前后人类 B淋巴细胞识别的差异 ,寻找γδT细胞识别的肿瘤 /病毒感染诱生性抗原分子。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 HSP6 0和 HSP70的表达 ,MTT法检测γδT细胞的杀伤作用 ,RT- PCR分析 MHC- 类链相关基因 A(MHC class chain- related gene A,M CA)的表达。结果 :HSP6 0和 HSP70分子以及 M CA基因在 EB病毒转化后细胞中高表达 ,γδT细胞对转化后细胞杀伤率明显增高 ,且其细胞毒作用能部分被抗 HSP6 0和 HSP70抗体所阻断。结论 :HSP6 0和 HSP70是 γδT细胞对 EB病毒转化后的 B淋巴细胞的识别靶点 ,但尚有其他抗原识别靶点 ,其中 M CA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eb病毒转化 b淋巴细胞 免疫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平忠 白雪帆 +3 位作者 潘蕾 黄长形 李谨革 郝春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827-830,共4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最佳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环孢素A(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三种方法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B LCL) ,比较建立细胞系成...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最佳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环孢素A(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三种方法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B LCL) ,比较建立细胞系成功率和所用时间。 结果 :EBV成功转化后的B LCL ,其体积增大并永生化 ,进而增生的淋巴细胞积聚成团。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转化的成功率分别为 73.3%、2 6 .7%和 4 6 .7%。 结论 :CsA法成功率高 ,建立细胞系所用时间短 ,是建立B LCL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eb病毒 转化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CD40 RNA对EB病毒转化的B细胞CD4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郑祥雄 李和军 +1 位作者 李频 周小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7,510,共3页
目的 :探讨瞬时表达的反义CD4 0RNA ,对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膜表面CD4 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T 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 ,构建人反义CD4 0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4 0 ,并以其转染本室建立的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 目的 :探讨瞬时表达的反义CD4 0RNA ,对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膜表面CD4 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T 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 ,构建人反义CD4 0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4 0 ,并以其转染本室建立的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 (FACS) ,检测B细胞膜上CD4 0分子表达的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反义CD4 0RNA对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pcDNA3组相比 ,转染pcDNA3/CD4 0细胞上CD4 0分子的表达降低 (P<0 .0 1) ,其增殖能力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反义CD4 0RNA技术 ,可作为有效的免疫调控手段。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RNA b淋巴细胞 CD40 表达 细胞增殖 eb病毒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孤独症家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青杰 李丹 +7 位作者 马芬 封江彬 田文雁 王晓维 陆雪 陈德清 陈晓宁 沈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试图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孤独症患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的发生机理提供材料。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66个原发性孤独症核心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将外周血B淋巴细... 目的试图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孤独症患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的发生机理提供材料。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66个原发性孤独症核心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将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并用遗传学方法检测其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建系成功孤独症病例60例,父母成功132例,所有建成的细胞系冻存后复苏成功率100%,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建系前后遗传是稳定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孤独症患者永生细胞系,可为进一步研究孤独症的分子水平发病机理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eb病毒 永生细胞系 b淋巴细胞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玫 高建华 +2 位作者 严欣 刘晓军 陈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60-1762,共3页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和建株后10、20、30、35代的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成功地对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建株后10代、20代的细胞株染色体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培养30代、35代的细胞株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的异常。结论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在用做遗传学分析时宜在转化早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家系 eb病毒 永生化淋巴细胞系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欣 高建华 +2 位作者 宋玫 刘小军 陈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分别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血法,将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分别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血法,将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瘢痕疙瘩家系中27个个体的永生细胞株:新鲜血法较冻存血法可明显提高一次建系成功率。结论 EB病毒转化技术可有效保存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长期的DNA资源。新鲜血法明显优于冻存血法,更适用于永生化细胞库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家系 eb病毒 b淋巴细胞 永生化淋巴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的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爱华 宝福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细胞介素 抑制性细胞因子 IL-12基因 IL-12P40 人IL-2 b淋巴细胞系 eb病毒转化 异二聚体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建立及染色体初步分析
13
作者 陈冬 尹伟 +2 位作者 石立松 叶晓茜 边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建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家系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以永久保存现有患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并探讨将其作为HGF发病机理研究的生物材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收集5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HGF家系外周血样品... 目的:建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家系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以永久保存现有患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并探讨将其作为HGF发病机理研究的生物材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收集5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HGF家系外周血样品,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白细胞法,通过EB病毒(EBV)联合环孢霉素A(CyA)转化处理获得外周血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制备并分析细胞系的中期染色体片,检测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5个HGF家系的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所有建成细胞系冻存后复苏成功率达100%,转化前后的淋巴母细胞系G带显色核型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EB病毒转化构建的永生化淋巴细胞系遗传学特性稳定,可永久保存HGF家系资源,为今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开展HGF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 eb病毒 永生化淋巴细胞系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