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
作者 陶玉芬 刘波 +4 位作者 李超 李昕潼 刘建生 杨昭庆 刘红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经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首先通过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经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首先通过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细胞凋亡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免疫印记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mTOR信号通路和PU.1-Bim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阿司匹林能抑制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阿司匹林处理的细胞固缩变小、数目减少、细胞核畸形、染色质边缘化和细胞质空泡化。阿司匹林处理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和细胞DNA的弥散现象。免疫印迹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处理抑制了细胞的mTOR信号和转录因子PU.1的表达水平,激活了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和Bim。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表现一定的抗淋巴瘤效应,mTOR信号途径和PU.1-Bim轴可能参与了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 凋亡 MTOR PU.1-bim轴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克隆性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凤鸾 张红宇 +6 位作者 张倩 冯佳 张文丽 许蕾 徐海婵 温娟娟 孟庆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58-1663,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克隆性转化的实验方法,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的早期诊断、分类、预测转归提供客观的判断指标。方法:采集5例成人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另采集4例成人传染性... 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克隆性转化的实验方法,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的早期诊断、分类、预测转归提供客观的判断指标。方法:采集5例成人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另采集4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外周血标本作为阴性对照,3例急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外周血标本作为阳性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RT-PCR检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Southern blot方法鉴定EBV末端重复序列(TR)多态性,对患者外周淋巴细胞进行了克隆性分析。结果:在5例EBV-LPD患者中,FCM仅检测出1例TCRVβ表型呈克隆性;RT-PCR检测TCRVβ时在IM患者均检测出TCR受体基因重排阳性,在5例EBV-LPD患者中检测出4例阳性;在5例EBV+LPD患者中1例检测有单克隆条带,2例检测有寡克隆条带。结论: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的敏感性较差;TCRVβ重排不能区分反应性克隆和转化型克隆;而EB病毒末端重复序列克隆性鉴定的方法,能够更客观特异地反应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的克隆性转化,有助于改善疾病的早期诊断、分类及预测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细胞增殖病 克隆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对EB病毒转化人类B淋巴细胞的免疫识别
3
作者 蒋欣欣 何洪彬 +2 位作者 马驰 张惠媛 何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 :研究γδT细胞对 EB病毒转化前后人类 B淋巴细胞识别的差异 ,寻找γδT细胞识别的肿瘤 /病毒感染诱生性抗原分子。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 HSP6 0和 HSP70的表达 ,MTT法检测γδT细胞的杀伤作用 ,RT- PCR分析 MHC- 类链相关基因 A... 目的 :研究γδT细胞对 EB病毒转化前后人类 B淋巴细胞识别的差异 ,寻找γδT细胞识别的肿瘤 /病毒感染诱生性抗原分子。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 HSP6 0和 HSP70的表达 ,MTT法检测γδT细胞的杀伤作用 ,RT- PCR分析 MHC- 类链相关基因 A(MHC class chain- related gene A,M CA)的表达。结果 :HSP6 0和 HSP70分子以及 M CA基因在 EB病毒转化后细胞中高表达 ,γδT细胞对转化后细胞杀伤率明显增高 ,且其细胞毒作用能部分被抗 HSP6 0和 HSP70抗体所阻断。结论 :HSP6 0和 HSP70是 γδT细胞对 EB病毒转化后的 B淋巴细胞的识别靶点 ,但尚有其他抗原识别靶点 ,其中 M CA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eb病毒转化 b淋巴细胞 免疫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唐诗 张容 +7 位作者 王丹 王兴斌 陈娥 刘之岱 刘姗 邹琳 刘海燕 于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9-776,共8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B-ALL的住院患儿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患儿血浆中EB病毒DNA。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关联性分析EBV感染与B-ALL...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B-ALL的住院患儿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患儿血浆中EB病毒DNA。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关联性分析EBV感染与B-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62名B-ALL患儿中EB病毒感染率为4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B病毒感染的患儿预后差,生存期较短的风险高于未感染患儿(HR=2.373,95%CI:1.129-4.98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这表明EB病毒感染是B-ALL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在B-ALL的发生及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B-ALL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因而,检测B-ALL患儿血浆中的EB病毒DNA对评估患儿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在汉滩病毒CTL表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美亮 张全华 +3 位作者 王九平 李永明 马樱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建立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抗原肽,刺激短期培养的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分泌IFN-γ,从而应用于T细胞表位鉴定中。方法:用B95-8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B病毒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PBMC,建立HFRS... 目的:建立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抗原肽,刺激短期培养的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分泌IFN-γ,从而应用于T细胞表位鉴定中。方法:用B95-8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B病毒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PBMC,建立HFRS患者的B-LCL,以自身B-LCL为APC,加载抗原肽后,刺激短期培养的G9L特异的HFRS患者CD8+T细胞系,应用ELISPOT测定CD8+T细胞受到抗原肽刺激后产生IFN-γ的能力。结果:加载过抗原肽G9L或V15R的B-LCL可刺激G9L特异的CD8+T细胞活化并产生IFN-γ,而与G9L无同源序列的I15P则不能刺激G9L特异的CD8+T细胞活化。结论:B-LCL可作为非专职APC有效地将抗原肽提呈给特异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eb病毒转化 抗原提呈细胞 CTL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转化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雪莲 王佐周 +1 位作者 安春丽 宋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8-21,共4页
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应用此细胞系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收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外周血20份,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Pan T细胞试剂盒去除PBMC中的T细胞,获得non-T淋巴细胞,EB... 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应用此细胞系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收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外周血20份,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Pan T细胞试剂盒去除PBMC中的T细胞,获得non-T淋巴细胞,EBV病毒转化non-T淋巴细胞。应用转化的LCL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ELISPOT筛选可能的HPV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成功建立18个LCLs,建株成功率为90%。转化成功的LCL细胞体积增大,聚集成团状或簇状。建株失败的两份标本,用于转化的non-T淋巴细胞数少于2×106。应用LCL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出64个HPV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成功建立LCLs,此细胞系细胞可作为体外研究HPV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刺激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T细胞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在SCID小鼠体内诱发人B淋巴细胞肿瘤 被引量:1
7
作者 甘润良 蓝柯 +3 位作者 尹志华 王丽江 许亮国 姚开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33-738,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试验研究EB病毒(EBV)对人正常细胞的致瘤性,并检测我国正常人群对EBV的易感性,试图建立EBV诱发人淋巴细胞肿瘤模型。方法: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即SCID小鼠体内移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每鼠腹腔接种1×...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试验研究EB病毒(EBV)对人正常细胞的致瘤性,并检测我国正常人群对EBV的易感性,试图建立EBV诱发人淋巴细胞肿瘤模型。方法: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即SCID小鼠体内移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每鼠腹腔接种1×108个PBL。对接种VCA/IgA阴性献血员PBL的动物,移植后1周内经腹腔注射B95-8标准株EBV悬液作为实验感染,而接种VCA/IgA阳性献血员PBL的动物不再进行实验感染。结果:在接受12名健康成人PBL移植并感染EBV的19只SCID小鼠中,肿瘤诱发率分别为91.7%(11/12名)和84.2%(16/19只鼠)。诱发瘤常见于小鼠腹腔后壁和纵隔,具有侵袭性和致死性,患瘤小鼠平均存活时间65.5天。EBV诱发瘤是结节状实体瘤,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大裂—无裂混合细胞。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研究表明,肿瘤类型是人源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诱发瘤原位分子杂交显示肿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小核酸分子EBER-1和人类基因组Alu序列。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颗粒。肿瘤细胞表达EB病毒BZLF1蛋白阳性。结论:SCID/人淋巴细胞嵌合体是研究EBV感染和致瘤性的敏感动物模型,且获得了EBV引起人类正常细胞在体内发生肿瘤的直接依据。因而证实了EBV对人类细胞的致瘤作用,进一步明确机体免疫缺陷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SCID 小鼠 b淋巴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转化Vad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立永生细胞株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喆 杨星 +2 位作者 张虹 李军林 高晓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拟通过建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永生化淋巴细胞的实验,探索在不同实验室条件下有效建立患者永生细胞库的方法。采用EB病毒体外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技术建立永生细胞株;采用RT-PCR技术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其进行质量... 拟通过建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永生化淋巴细胞的实验,探索在不同实验室条件下有效建立患者永生细胞库的方法。采用EB病毒体外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技术建立永生细胞株;采用RT-PCR技术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其进行质量鉴定。研究中共采集了15例患者血液样本,最终建成3个永生细胞株,其余12株在平均培养至18天时发生退化。分析结果证明B淋巴细胞在被EB病毒转化后核型不会发生改变。转化过程中在有些情况下会存在一个危机期,成功渡过此期的细胞可无限增殖,具体出现危机期的机制及如何有效渡过危机期的实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b淋巴细胞 血管性痴呆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CD40 RNA对EB病毒转化的B细胞CD4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郑祥雄 李和军 +1 位作者 李频 周小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7,510,共3页
目的 :探讨瞬时表达的反义CD4 0RNA ,对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膜表面CD4 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T 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 ,构建人反义CD4 0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4 0 ,并以其转染本室建立的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 目的 :探讨瞬时表达的反义CD4 0RNA ,对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膜表面CD4 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T 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 ,构建人反义CD4 0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4 0 ,并以其转染本室建立的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 (FACS) ,检测B细胞膜上CD4 0分子表达的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反义CD4 0RNA对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pcDNA3组相比 ,转染pcDNA3/CD4 0细胞上CD4 0分子的表达降低 (P<0 .0 1) ,其增殖能力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反义CD4 0RNA技术 ,可作为有效的免疫调控手段。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RNA b淋巴细胞 CD40 表达 细胞增殖 eb病毒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血型特异性抗体人B淋巴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秀珍 岳建华 +2 位作者 李先富 王长军 唐家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10,I0001,共4页
目的:建立Epstein-Barr病毒(EBV)转化的分泌血型特异性抗体的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方法:采用EBV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加入环孢素抑制T淋巴细胞,建立B血型人B淋巴细胞系(B-LCL),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与血型红细胞结合活性。结果... 目的:建立Epstein-Barr病毒(EBV)转化的分泌血型特异性抗体的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方法:采用EBV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加入环孢素抑制T淋巴细胞,建立B血型人B淋巴细胞系(B-LCL),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与血型红细胞结合活性。结果:共采集B血型健康人全血15份,成功转化12份,转化率为80%;获得9株分泌抗A抗体的人B淋巴细胞系。结论:建立了分泌抗A抗体B淋巴细胞系,为进一步研制人源血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转化 b淋巴细胞 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BV转化的大肠癌患者B细胞构建噬菌体抗体库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建高 李跃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 构建全人源化的噬菌体抗体库。方法 采用EBV转化技术,ELISA技术,PCR技术,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结果 EBV转化8例大肠癌患者PBMC,其中七例有抗大肠癌抗体产生,多次PCR扩增出VH(γμ)和9种VL(κ,λ)基因,经简并组合... 目的 构建全人源化的噬菌体抗体库。方法 采用EBV转化技术,ELISA技术,PCR技术,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结果 EBV转化8例大肠癌患者PBMC,其中七例有抗大肠癌抗体产生,多次PCR扩增出VH(γμ)和9种VL(κ,λ)基因,经简并组合成15种ScFv基因。在体外与表达载体fUSE5连接,电导入大肠杆菌MC1061,经四环素抗性筛选,得到库容为1.1×10^7的初级噬菌体抗库。全长SvFv基因的插入库为70%。结论 应用EBV转化技术联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全人源化的抗肿瘤单链抗体(SvFv),这一策略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转化 噬菌体抗体库 大肠癌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血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翊 伍鸣杰 朱朝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81-2083,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血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本院住院62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E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 目的:探讨EB病毒血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本院住院62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E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2例IM患儿中EBV-DNA阴性18例(29.03%),EBV-DNA阳性44例(70.97%),阳性组平均值6.1×103/mL。IM患儿的CD3+、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NK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在IM患儿中DNA阳性组CD4+、CD19+细胞比例明显少于DNA阴性组(P<0.01),CD8+细胞比例高于DNA阴性组(P<0.05),NK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EBV-DNA阳性与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的变化密切相关,与NK细胞无明显相关性。EB病毒血症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血症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孤独症家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青杰 李丹 +7 位作者 马芬 封江彬 田文雁 王晓维 陆雪 陈德清 陈晓宁 沈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试图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孤独症患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的发生机理提供材料。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66个原发性孤独症核心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将外周血B淋巴细... 目的试图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孤独症患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的发生机理提供材料。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66个原发性孤独症核心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将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并用遗传学方法检测其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建系成功孤独症病例60例,父母成功132例,所有建成的细胞系冻存后复苏成功率100%,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建系前后遗传是稳定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孤独症患者永生细胞系,可为进一步研究孤独症的分子水平发病机理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eb病毒 永生细胞 b淋巴细胞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平忠 白雪帆 +3 位作者 潘蕾 黄长形 李谨革 郝春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827-830,共4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最佳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环孢素A(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三种方法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B LCL) ,比较建立细胞系成...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最佳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环孢素A(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三种方法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B LCL) ,比较建立细胞系成功率和所用时间。 结果 :EBV成功转化后的B LCL ,其体积增大并永生化 ,进而增生的淋巴细胞积聚成团。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转化的成功率分别为 73.3%、2 6 .7%和 4 6 .7%。 结论 :CsA法成功率高 ,建立细胞系所用时间短 ,是建立B LCL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eb病毒 转化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欣 高建华 +2 位作者 宋玫 刘小军 陈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分别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血法,将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分别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血法,将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瘢痕疙瘩家系中27个个体的永生细胞株:新鲜血法较冻存血法可明显提高一次建系成功率。结论 EB病毒转化技术可有效保存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长期的DNA资源。新鲜血法明显优于冻存血法,更适用于永生化细胞库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家系 eb病毒 b淋巴细胞 永生化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的少见临床表现
16
作者 周婉格 姚志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疱疹病毒Y亚科,双股DNA病毒,由衣壳蛋白和类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于1964年在非洲Burkitt淋巴瘤患者细胞悬液中首次发现,分EBV1和EBV2两型。全球90%的成年人EBV抗体阳性[1],亚洲及发展中国家首... 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疱疹病毒Y亚科,双股DNA病毒,由衣壳蛋白和类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于1964年在非洲Burkitt淋巴瘤患者细胞悬液中首次发现,分EBV1和EBV2两型。全球90%的成年人EBV抗体阳性[1],亚洲及发展中国家首次感染常发生在儿童,美国和西欧首次感染常发生在成人。EB病毒感染与多种B淋巴细胞肿瘤有关,包括Burkitt淋巴瘤、Hodgkin淋巴瘤、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症(PTLD)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少见临床表现 bURKITT淋巴 EPSTEIN-bARR病毒 b淋巴细胞肿瘤 首次感染 DNA病毒 发展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脾转移因子增强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抗体阳性鸡群免疫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磊 陈月香 +8 位作者 刘道泉 邱艳红 刘俊斌 刘友霖 林伯全 傅光华 施少华 黄瑜 朱国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49-653,共5页
为了解猪脾转移因子(TF)对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ALV—A/B)抗体阳性鸡群免疫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新城疫(ND)HI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分别检测ND HI抗体效价(log2x)和刺激指数(SI)作为指示参数,采集特佳、罗曼、海兰和伊莎共4个品种蛋鸡... 为了解猪脾转移因子(TF)对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ALV—A/B)抗体阳性鸡群免疫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新城疫(ND)HI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分别检测ND HI抗体效价(log2x)和刺激指数(SI)作为指示参数,采集特佳、罗曼、海兰和伊莎共4个品种蛋鸡血样,并从中选出各60羽份(ALV-A/B抗体阳性、阴性鸡各半,ALV p27抗原均为阴性),将4个品种的ALV-A/B抗体阳性蛋鸡均分为实验组(联合接种TF 0.02 mL+NDV La Sota疫苗1羽份/羽,TF多肽含量为3.5 mg/mL,核糖含量为72.0μg/mL,脱E受体法效力检验活力为15%)和对照组(单独接种NDV La Sota疫苗1羽份/羽),于接种后21 d采血检测。结果显示,ALV-A/B抗体阳性鸡群(120羽份)的ND HI抗体效价均值(6.1±1.3)与阴性鸡群(120羽份)均值(6.2±1.3)差异不显著,但其SI均值(1.20±0.10)显著低于阴性鸡群(1.35±0.10)(p<0.05);实验组(60羽份)的ND HI抗体效价和SI均值(9.0±1.3,1.73±0.15)显著高于对照组(60羽份)均值(7.8±1.2,1.39±0.16)(p<0.05)。研究结果表明,ALV-A/B抗体阳性与鸡ND HI抗体效价相关性不大,而对SI具有抑制作用;TF具有增强ALV-A/B抗体阳性鸡群免疫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脾转移因子 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 免疫水平 ND HI抗体效价 淋巴细胞转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眼病永生化细胞系建立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冬杰 李宁东 韩瑞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通过遗传眼病患者的外周血或皮肤组织建立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其遗传资源。方法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的建立:抽取患者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以EB病毒体外转化B淋巴细胞为类淋巴母细胞,利用环孢霉素A抑制T淋巴细胞RNA聚合酶Ⅱ活性,防止... 目的通过遗传眼病患者的外周血或皮肤组织建立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其遗传资源。方法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的建立:抽取患者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以EB病毒体外转化B淋巴细胞为类淋巴母细胞,利用环孢霉素A抑制T淋巴细胞RNA聚合酶Ⅱ活性,防止已转化B淋巴细胞因受到T淋巴细胞的攻击而退化,培养后建立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利用DispaseⅡ酶处理离体皮肤组织以分离表皮组织,将其余组织剪碎后贴瓶培养,成纤维细胞可从组织块爬出,生长成为细胞系。结果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共完成标本17例,成功建系15例,成功率88.2%;经过转化后B淋巴细胞悬浮生长,胞浆丰富、形态各异,聚集成团,可无限传代用于实验研究。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共完成标本5例,成功建系3例,成功率60.0%;皮肤成纤维细胞贴壁生长,呈典型纺锤形,中间饱满,两边细长,50代以内增殖旺盛可用于实验研究。结论通过遗传眼病患者的外周血和皮肤组织可建立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系以保存其全部遗传信息,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遗传性眼病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眼病 eb病毒 永生化b淋巴细胞 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的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爱华 宝福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细胞介素 抑制性细胞因子 IL-12基因 IL-12P40 人IL-2 b淋巴细胞 eb病毒转化 异二聚体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的分子生物学及功能的研究近况
20
作者 杨建远 何后军 叶建根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第4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IL-12 分子生物学 细胞因子 CDNA基因 IL-2 中性粒细胞 条件培养液 b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eb病毒 细胞 b细胞 CTL 丝裂原 细胞 小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