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Flash E-Nose方法探究不同处理蛋黄的风味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余平莲 李文钊 +2 位作者 王未 吴静 阮美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7,共4页
对新鲜鸭蛋进行腌制和熟制,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电子鼻联用技术对不同处理的蛋黄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不同蛋黄样品的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样品间差异明显,电子鼻区分度良好,咸蛋黄风味形成... 对新鲜鸭蛋进行腌制和熟制,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电子鼻联用技术对不同处理的蛋黄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不同蛋黄样品的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样品间差异明显,电子鼻区分度良好,咸蛋黄风味形成主要来自于腌制。同时,Flash E-Nose可以将不同蛋黄样品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很好地分离开来,蛋黄经过腌制后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均发生变化,2,2-二氯丙烷、3-丁烯-2-酮、丙酸甲酯、四氢呋喃只有腌制后的蛋黄中才检测到,这可能是腌制的生蛋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特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蛋黄 咸蛋黄 气相色谱-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in the e-nose for Chinese spirit identifica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曾慧 李强 谷宇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for Chinese spirit identification by using the polymer quartz piezoelectric crystal sensor based e-nose. The sensors are designed based on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for Chinese spirit identification by using the polymer quartz piezoelectric crystal sensor based e-nose. The sensors are designed based on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 principle,and they could capture different vibration frequency signal values for Chinese spirit identification. For each sensor in an8-channel sensor array, seven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the original vibration frequency signal values, i.e., average value(A),root-mean-square value(RMS), shape factor value(S_f), crest factor value(C_f), impulse factor value(I_f), clearance factor value(CL_f), kurtosis factor value(K_v) are first extracted. Then the dimen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s is reduced by the 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PCA) method. Finally the back propagation(BP) neutral network algorithm is used to recognize Chinese spiri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gnition rate of six kinds of Chinese spirits is 93.33% and our proposed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can identify Chinese spirit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polymer quartz piezoelectric crystal sensor e-nose 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back propagation (BP) algorithm Chinese spirit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in the new e-nose to detecting Chinese spirits 被引量:3
3
作者 谷宇 李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30-334,共5页
We present a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based on moving average 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which can be used to process the original signal of the new polymer quartz piezoelectric crystal air-sensit... We present a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based on moving average 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which can be used to process the original signal of the new polymer quartz piezoelectric crystal air-sensitive sensor system we designed, called the new e-nose. Using the new e-nose, we obtain the template datum of Chinese spirits via a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we select three kinds of Chinese spirits to test,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can perfectly identify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hinese spir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new e-nose detecting Chinese spir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ose结合GC-MS分析两种花椒精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云霄 袁小钧 +3 位作者 蔡雪梅 易宇文 邓静 乔明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对红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进行风味成分分析和抑菌活性研究,利用电子鼻联合气质及抑菌实验,为花椒精油在食品行业的保鲜利用及研发新型食品抑菌复配剂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GC-MS、电子鼻测定两种花椒精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其做出比... 对红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进行风味成分分析和抑菌活性研究,利用电子鼻联合气质及抑菌实验,为花椒精油在食品行业的保鲜利用及研发新型食品抑菌复配剂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GC-MS、电子鼻测定两种花椒精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其做出比较和分析;通过打孔法、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分别测试两种花椒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通过GC-MS有11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被检出,红、青花椒精油分别被检出74种、65种,且有28种为共有成分,分别为萜烯类、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杂环化合物及其他类共9类,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萜烯类和醇类、萜烯类和其他类;红花椒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5.00,2.50 mg/mL,青花椒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25,2.50,2.50 mg/mL。两种花椒精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及类别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含量上差异较小,故红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可以通过复配使其抑菌达到较优效果;青花椒精油对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红花椒精油,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却小于红花椒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花椒精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ose、HS-SPME-GC-MS和GC-IMS检测三种草莓鲜榨汁的香气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敬文 潘磊庆 屠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6-296,共11页
不同草莓品种鲜榨汁风味存在较大区别,风味特征会直接影响草莓鲜榨汁消费者接受度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妙香3号草莓、红颜草莓和黔莓2号草莓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 不同草莓品种鲜榨汁风味存在较大区别,风味特征会直接影响草莓鲜榨汁消费者接受度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妙香3号草莓、红颜草莓和黔莓2号草莓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三种草莓鲜榨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草莓鲜榨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有明显差别。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三种草莓鲜榨汁;HS-SPME-GC-MS检测出8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55种酯类、9种醛类、7种醇类、13种酮类和5种酸类。其中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是三种草莓鲜榨汁共有的,包括11种酯类、4种醛类、芳樟醇、5种酮类及壬酸。妙香3号鲜榨汁中5-己基二氢-2(3H)-呋喃酮含量较高,红颜草莓鲜榨汁中乙酸己酯和(Z)-乙酸-2-己烯-1-醇酯含量较高,黔莓2号草莓鲜榨汁中乙酸甲酯、丁酸甲酯、己酸甲酯、己醛、(E)-2己烯醛、芳樟醇和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含量较高。GC-IMS检测出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24种酯类、12种醛类、7种醇类、10种酮类、2种呋喃和5种其他物质。丁酸乙酯、乙酸异丙酯、2-己烯醛、1-戊烯-3-醇含量在三种草莓鲜榨汁中含量均较高,是形成草莓风味特性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鲜榨汁 香气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sh GC E-Nose的鳀鱼酶解液吸附脱腥后树脂洗脱条件优化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米恒振 许加超 +2 位作者 薛勇 薛长湖 周明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5-237,共3页
通过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A201-C处理鳀鱼酶解液,采用不同的洗脱条件对树脂柱进行洗脱,应用FlashGCE-Nose测定了标准液和不同洗脱液的腥味值,绘制出线性拟合曲线,比较了五种洗脱条件对鳀鱼酶解液树脂吸附样品的洗脱效果,并确定了最优洗... 通过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A201-C处理鳀鱼酶解液,采用不同的洗脱条件对树脂柱进行洗脱,应用FlashGCE-Nose测定了标准液和不同洗脱液的腥味值,绘制出线性拟合曲线,比较了五种洗脱条件对鳀鱼酶解液树脂吸附样品的洗脱效果,并确定了最优洗脱条件。结果表明:不同组成和浓度的洗脱液对总氮和腥味物质的洗脱效果有所差别,乙醇洗脱液的洗脱效果要明显好于稀酸碱洗脱液。梯度乙醇洗脱液的总氮洗脱率最高,为96·80%;50%乙醇洗脱液的腥味值最高,达到4·65,腥味值和总氮洗脱率无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选择梯度乙醇洗脱液进行树脂洗脱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鳀鱼酶解液 树脂吸附洗脱 腥味值 快速气相色谱指纹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探究不同林麝饲料的风味特征
7
作者 董洪宇 赵程澄 +2 位作者 任战军 谢辉 王淑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5,共9页
试验旨在探究林麝传统饲料(如干树叶、胡萝卜、精饲料)和全价颗粒饲料的风味特征,为林麝颗粒饲料香型的改良做出参考。选取林麝养殖户提供的干树叶、精饲料、胡萝卜,某公司生产的3种林麝专用颗粒饲料,使用电子鼻技术检测10种饲料在气味... 试验旨在探究林麝传统饲料(如干树叶、胡萝卜、精饲料)和全价颗粒饲料的风味特征,为林麝颗粒饲料香型的改良做出参考。选取林麝养殖户提供的干树叶、精饲料、胡萝卜,某公司生产的3种林麝专用颗粒饲料,使用电子鼻技术检测10种饲料在气味上的差异,再通过GC-MS技术对10种饲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各种饲料的主要香型。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将林麝传统饲料与颗粒饲料在气味上区分开来,特别是S2、S4、S7、S9、S10这5个传感器,在区分各种饲料中起到了显著作用。GC-MS结果显示,林麝传统饲料呈现草木香、奶香以及花果香等,林麝颗粒饲料有草香、甜香还有樟脑、药草香、酒香等复杂的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饲料 电子鼻 香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香气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GoogLeNet深度学习的呼气丙酮检测方法
9
作者 李磊 赵彦喆 +1 位作者 米玉泽 朱宏殷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81-488,F0003,共9页
针对呼气丙酮检测提出了基于GoogLeNet深度学习框架结合电子鼻(E-nose)传感器阵列的非侵入式呼气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电子鼻呼气检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手动提取特征的不足,还创新性将气体传感器时间序列响应数据通过可视... 针对呼气丙酮检测提出了基于GoogLeNet深度学习框架结合电子鼻(E-nose)传感器阵列的非侵入式呼气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电子鼻呼气检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手动提取特征的不足,还创新性将气体传感器时间序列响应数据通过可视化方法转换为响应图像,从而实现了混合气体中目标气体的准确识别;同时对现有的GoogLeNet架构进行了修改,改进后的模型(D-GoogLeNet)减少了过拟合现象的出现,即使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有效分类;此外,为了验证模型的鲁棒性,在实验室模拟的患者不同浓度的呼气标志物中人为地引入高斯噪声,检验了模型的抗干扰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未添加噪声的情况下,丙酮和乙醇及其混合物的分类准确率、召回率和精确度均为1,当噪声标准差为100时,该模型对单一气体的分类准确率、精确度和召回率不受影响,仍然为1,但对混合物的分类准确度降为0.84,精确度和召回率降为0.94。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有望为临床检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呼气检测 GoogLeNet 深度学习 噪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感官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中国三产区市售马瑟兰葡萄酒感官特征总结与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悦 葛谦 +4 位作者 张静 马婷婷 房玉林 李彩虹 孙翔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261,I0006-I0008,共12页
为增进了解中国不同产区马瑟兰葡萄酒的感官特征,采用电子鼻和电子眼对中国3个产区(河北、宁夏和山东)马瑟兰市售酒的智能感官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化合物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为增进了解中国不同产区马瑟兰葡萄酒的感官特征,采用电子鼻和电子眼对中国3个产区(河北、宁夏和山东)马瑟兰市售酒的智能感官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化合物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河北地区马瑟兰葡萄酒b^(*)值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宁夏地区具有最高的a^(*)值和最低的L^(*)值。马瑟兰葡萄酒总体呈现了随着年份变老而黄色调(b^(*)值)增加和亮度(L^(*)值)提高的颜色老化现象。不同地区电子鼻响应值雷达图轮廓具有相同的特点,传感器S2对马瑟兰葡萄酒的响应值最高且S1响应值最低。河北地区轮廓与山东区分最明显。马瑟兰样品共检测出100种挥发性化合物,以酯类和醇类为主。β-大马烯酮和癸酸乙酯是所计算的气味活度值最大的挥发性物质。花香、甜香和果香是3个地区马瑟兰葡萄酒中主要的香气特征。基于挥发性物质含量的线性判别分析可以实现地区之间的明显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瑟兰 市售酒 电子鼻 香气 智能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与电子鼻分析芹菜贮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芦佳琪 吴玉珍 +3 位作者 张瑞 韩晶晶 熊爱生 郁志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22,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20.0℃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H...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20.0℃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HS-SPME-GC-MS技术从芹菜中共检测到108种挥发性物质,单萜类(43.2%~52.92%)和苯酞类(19.93%~28.97%)为主要组分,其中D-柠檬烯含量丰富(6600.64~48566.12μg/kg)。新鲜芹菜总挥发性物质含量为165682.48μg/kg,贮藏9 d后含量下降了40.92%,单萜类和苯酞类物质分别下降了9.72%和上升了8.98%。OAV分析结果表明芹菜叶片中共有31种OAV>1的特征挥发性物质,0~7 d特征挥发性物质有31种且组成相同,第9 d特征挥发性物质减少至29种,贮藏期间总OAV值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0~3 d芹菜叶片以薄荷香和青草香为主,第7 d具有甜香、木香和樟脑香,第9 d后以辛辣和药草气味为主。基于电子鼻检测结果的主成分分析可以清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芹菜叶片的香气,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引起电子鼻响应值变化的物质主要是芹菜中萜类、醇类、芳香型挥发性物质(r≥0.80,P<0.05)。本研究的结果阐明了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贮藏期间芹菜新鲜度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贮藏 HS-SPME-GC-MS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乳酸菌发酵对臭鳜鱼风味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钻好 黄宁 +1 位作者 马晓飞 杜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233,共8页
接种乳酸芽孢杆菌DU-106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制备臭鳜鱼,利用感官评价和电子鼻技术分析整体风味,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定性挥发性成分,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特征风味物质,评价臭鳜鱼风味特征,并与传统自然... 接种乳酸芽孢杆菌DU-106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制备臭鳜鱼,利用感官评价和电子鼻技术分析整体风味,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定性挥发性成分,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特征风味物质,评价臭鳜鱼风味特征,并与传统自然发酵方式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混合乳酸菌发酵的臭鳜鱼风味和口感更佳,酸臭味相对柔和。电子鼻分析也可明显区分2种臭鳜鱼的风味,相比对照组尖锐、刺鼻、单一的“臭”味,混合乳酸菌发酵产生更多的醇、醛、酮和芳香类风味物质。进一步定性分析表明,二者最大区别是混合乳酸菌发酵组增加了醛类挥发性物质,含氮、含氧化合物含量大大降低,未检测出任何含硫化合物,高含量挥发性成分包括芳樟醇、异戊醇、4-萜烯醇、1-辛烯-3-醇、α-松油醇、β-松油醇、乙偶姻和茴香脑;而对照组的高含量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苯酚(31.546%)、吲哚(25.015%)、芳樟醇(17.294%)和三甲胺(9.172%)。其中三甲胺是导致对照组具有刺鼻难闻腐臭味的重要原因,其风味贡献度高达96%,混合乳酸菌发酵的臭鳜鱼则以癸醛、芳樟醇、双乙酰、1-辛烯-3-醇、壬醛、己醛和2,3-辛二酮为特征风味化合物,种类多,风味细腻。综上所述,乳酸芽孢杆菌DU-106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有利于促进臭鳜鱼多种风味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鳜鱼 发酵 乳酸芽孢杆菌DU-106 电子鼻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与电子鼻分析NaCl添加量对产香酵母YC14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熊怡玲 吴宝珠 +4 位作者 王天杨 杨镰 易宇文 吴华昌 邓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2-289,共8页
以实验室前期从川南腌菜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产香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YC14为实验对象,探究不同NaCl浓度下产香酵母C.parapsilosis YC14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 以实验室前期从川南腌菜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产香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YC14为实验对象,探究不同NaCl浓度下产香酵母C.parapsilosis YC14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NaCl添加量下(0、60、90、120、150 g/L)产香酵母YC14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NaCl添加量下YC14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有明显差别。HS-SPME-GC-MS检测出10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35种醇类、13种醛类、28种酯类、2种酮类、12种烯烃、2种烷烃、4种酚类、2种醚类和2种其他物质。GC-IMS共检测出71种挥发物,包括12种醇类、7种醛类、24种酯类、9种酮类、5种烯烃、1种醚、4种吡嗪和9种其他物质。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分别筛选出了31与16个特征风味化合物,包括甲酸甲酯、丁酸乙酯、仲辛酮、丙酸乙酯等。该研究结果可为产香酵母在川南腌菜腌制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酵母 NACL GC-MS GC-IMS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传统手工牦牛酥油品质评价
14
作者 谢玲月 闫莎莎 +6 位作者 李雪 张娅俐 张福梅 田晓静 丁功涛 宋礼 罗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283,共10页
【目的】评价传统手工牦牛酥油的品质,为食品工业的检验和产品品质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6家牧户的传统手工牦牛酥油为原材料,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研究不同牧户酥油样品酸价、过氧化值和气... 【目的】评价传统手工牦牛酥油的品质,为食品工业的检验和产品品质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6家牧户的传统手工牦牛酥油为原材料,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研究不同牧户酥油样品酸价、过氧化值和气味信息间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典则判别分析(canonical discriminant analysis,CDA)和多层感知模型(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定性判别及定量分析酥油产地和来源。【结果】16份牦牛酥油酸价(4.35~4.71 mg/g)均高于国标要求,过氧化值(0.0000~0.0075 g/100g)均在要求范围内;不同牧户牦牛酥油品质有差异。PCA分析可把16户牦牛酥油样品来源进行初步区分,CDA分析结果中各样品的数据点更聚集、样品组间距离变大,区分效果强于PCA,但仍有较多数据点重叠。采用MLP可定量判别传统手工牦牛酥油产地并追溯其来源,MLP 10-1-2网格结构结果显示,碌曲和玛曲两个产地的牦牛酥油类别效果平均值: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曲线下方面积分别为99.51%、99.53%、99.53%、99.50%和99.52%;MLP 10-1-16网格结构显示,16家牧户的牦牛酥油类别效果平均值: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曲线下方面积分别为98.97%、92.18%、92.23%、99.45%和95.84%。【结论】基于电子鼻技术可评价传统手工牦牛酥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牦牛酥油 品质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武夷茶区3种茶叶籽油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立志 刘奇琳 周聪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96,共8页
以武夷茶区3种茶叶籽油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QDA)对3种茶叶籽油的感官属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E-nose)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区分和比较。结果表明,不... 以武夷茶区3种茶叶籽油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QDA)对3种茶叶籽油的感官属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E-nose)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区分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籽油在多个感官属性上差异明显,E-nose可有效区分3种茶叶籽油,GC-MS在3种茶叶籽油中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采用香气活力值(OAV)确定了3种茶叶籽油的关键香气物质,3种茶叶籽油香气成分和关键香气物质的组成、含量各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品种茶叶籽油的品种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茶产区 茶叶籽油 感官评价 电子鼻 香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肉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阳晓婷 刘浩 +6 位作者 刘楠 孙丽荣 李亚兰 郄梦洁 赵姗姗 白璐 赵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6,共10页
牛肉营养物质丰富,是受消费者青睐的肉类之一。牛肉品质的优劣影响市场价格、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满意度,因此牛肉品质的检测工作十分重要。目前传统的牛肉品质检测方法存在耗时、样品损坏以及操作复杂等问题。近年来,无损检测技术凭借... 牛肉营养物质丰富,是受消费者青睐的肉类之一。牛肉品质的优劣影响市场价格、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满意度,因此牛肉品质的检测工作十分重要。目前传统的牛肉品质检测方法存在耗时、样品损坏以及操作复杂等问题。近年来,无损检测技术凭借其快速、高效、无损、绿色无污染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牛肉品质检测。本文对无损检测技术在牛肉的品质分析(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其他品质)进展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电子舌和电子鼻等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详细论述了近5年内无损检测技术在牛肉品质分析的进展,提出了无损检测技术在牛肉品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牛肉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品质 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高光谱成像 电子舌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泡菜非热渗透专用发酵液制备工艺优化与电子鼻分析
17
作者 董帅 岳天义 +4 位作者 易如梦 许青莲 周巧丽 邢亚阁 饶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为新型泡菜制备提供专用的具有传统风味的渗透发酵液,本文主要选用食盐添加量、菌剂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温度、蔬菜汁、发酵时间六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液制备工艺与配方。结果表... 为新型泡菜制备提供专用的具有传统风味的渗透发酵液,本文主要选用食盐添加量、菌剂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温度、蔬菜汁、发酵时间六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液制备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发酵液配方如下(以1 L水计):嫩姜、老姜、大蒜、洋葱各10 g,香叶两片、八角一块、四川花椒2 g、食盐40 g、冰糖40 g、小米椒40 g、植物乳杆菌菌粉0.54 g,蔬菜混合汁(萝卜:西红柿:芹菜:包菜:菜椒=4:1.5:1.5:1.5:1.5)40 g,30.5℃条件下厌氧发酵51.4 h;该条件下所得发酵液感官得分最高,为92.47分,pH为3.11比较适中。对其进行电子鼻分析,得出结论,风味的主要组成物质在60 h达到顶峰。本研究将为新型泡菜工业化绿色生产提供专用发酵液配方与相应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泡菜 风味 发酵液 配方优化 电子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在虾风味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解万翠 杨锡洪 +2 位作者 章超桦 吉宏武 张丽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121,231,共4页
基于感官品评和电子鼻技术,研究虾风味料的香气评价方法。以虾头为原料,分别采用酶解和Maillard增香工艺生产了两种虾风味料,首先利用感官品评的定量描述分析(QDA)进行香气评价,然后利用电子鼻采集两种风味料的香气成分,得到电子传感器... 基于感官品评和电子鼻技术,研究虾风味料的香气评价方法。以虾头为原料,分别采用酶解和Maillard增香工艺生产了两种虾风味料,首先利用感官品评的定量描述分析(QDA)进行香气评价,然后利用电子鼻采集两种风味料的香气成分,得到电子传感器的响应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单类成分判别分析法(SMICA)、统计质控分析(SQC)和相似度计算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对两种虾风味料的风味轮廓有较强的识别能力,电子鼻的18根传感器的检测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两样品的相似度为71.5%,两种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食品感官评价和现代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对于建立快速有效的虾风味料分析和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风味料 感官品评 指纹分析技术 电子鼻(e-nose)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鲢鱼糜低气味本底模型的构建研究
19
作者 耿海永 陈丽华 +5 位作者 杨方 吴仪 王淑芬 姜启兴 许艳顺 夏文水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7,共13页
鱼糜制品(如火锅鱼丸)的风味是消费者关心的质量属性之一,而关键气味活性物质的吸附释放规律并不明确。现有气味研究主要在配置溶液中进行,与真实的气味活性物质—固态鱼糜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基于固态鱼糜进行气味研究是... 鱼糜制品(如火锅鱼丸)的风味是消费者关心的质量属性之一,而关键气味活性物质的吸附释放规律并不明确。现有气味研究主要在配置溶液中进行,与真实的气味活性物质—固态鱼糜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基于固态鱼糜进行气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其关键在于一个无气味或低气味的鱼糜本底模型,从而可进一步研究各气味成分与鱼糜本底模型的互作关系。本研究考察了8种不同漂洗介质对鱼糜本底模型气味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糜经SPME-GC-MS共检出65种挥发性物质,气味活性物质(OAV>1)有18种;经8种漂洗介质处理后,鱼糜样品中分别含有6、8、7、9、6、12、9和9种气味活性物质,挥发性气味物质的残留率依次为(0.380±0.120)%、(0.610±0.086)%、(0.280±0.033)%、(0.480±0.037)%、(0.150±0.018)%、(4.330±0.160)%、(18.680±0.081)%和(0.490±0.003)%。综合SPME-GC-MS、电子鼻和感官评价结果比较,1%NaCl(W/W)+1%Na_(2)CO_(3)(W/W)+4.0%C2H5OH(V/W)漂洗介质处理后,白鲢鱼糜的挥发性气味物质残留少,总含量降低为(6.57±0.77)μg/kg,17种气味活性物质的OAV<1,仅壬醛的OAV为1.34±0.05,可构建出低气味的鱼糜本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鱼糜气味本底模型 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气味活度值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味辨疾
20
作者 辛思蕊 周佳音 陈建成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9期141-145,共5页
“大病初愈”的觅安国正欲召开抵御疾病进攻的大功臣——X博士的表彰大会,但没想到反叛余党悄悄对无辜的民众设下了陷阱,对觅安国又展开了糖尿病攻击。好在X博士及时找到应对之法,组建了“医疗汪汪队”,通过“汪汪队”闻味辨疾,暂缓局... “大病初愈”的觅安国正欲召开抵御疾病进攻的大功臣——X博士的表彰大会,但没想到反叛余党悄悄对无辜的民众设下了陷阱,对觅安国又展开了糖尿病攻击。好在X博士及时找到应对之法,组建了“医疗汪汪队”,通过“汪汪队”闻味辨疾,暂缓局势。奈何敌人用心险恶,危机依然不减,X博士决定冒险一试,不眠不休打造了一款具有嗅觉的机器,并起名为“电子鼻”。最终,觅安国在“电子鼻”的帮助下化险为夷,其也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当中造福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疾病检测 呼气分析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