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上皮癌中血管生成拟态和E-钙黏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俞岚 武世伍 +2 位作者 宋文庆 周蕾 承泽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0-212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人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80例EOC标本和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化学法...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人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80例EOC标本和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化学法检测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M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在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M和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0%和48.7%、75.0%,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VM及E-cad的表达与EOC的组织学分级、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PTNM分期有关(P<0.05);VM与E-cad在EO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78,P<0.01)。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VM和E-cad的表达是影响EO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和88.2%,E-cad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1.8%和9.8%,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具有VM的EOC组织分化低,患者临床预后差;VM与E-cad的表达水平与EOC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e-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及血睾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廖晓岗 石之虎 +2 位作者 邹聪 毛胜艳 范京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镉(Cadmium)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和血睾屏障的影响。方法:21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镉组(0.1%氯化镉腹腔内注射,1 mg/(kg.bw),每周连续注射5 d,处理后1、2、3、4周取材)和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 目的:探讨镉(Cadmium)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和血睾屏障的影响。方法:21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镉组(0.1%氯化镉腹腔内注射,1 mg/(kg.bw),每周连续注射5 d,处理后1、2、3、4周取材)和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镧示踪组和镉加镧组(镉剂量同上,1周取材),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为3只动物。取睾丸作光镜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血睾屏障超微结构及镧示踪观察。结果:波形蛋白阳性产物主要在支持细胞近基室腔的胞浆中表达,并向曲细精管管腔呈辐射状延伸;E-钙黏蛋白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生精上皮近腔室的支持细胞和部分生精细胞胞浆中。镉处理后两种蛋白阳性产物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支持细胞胞质特化区和紧密连接破坏。镉加镧处理组硝酸镧透过支持细胞紧密连接间隙。结论:镉减弱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造成支持细胞血睾屏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细胞 硝酸镧 波形蛋白 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清中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于爽 武昕 乔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6-828,832,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EC)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18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可溶性E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乳...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EC)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18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可溶性E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清中可溶性EC的水平变化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可溶性EC较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显著升高;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EC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高分期以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可溶性EC明显高于低分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在手术前后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并且与肿瘤病理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可溶性e-蛋白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E-钙黏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军 何赢 +6 位作者 王书奎 黄文斌 陈兴国 何帮顺 赵有财 王劲松 张国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食管鳞癌、23例糜烂性食管炎、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cad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食管鳞癌、23例糜烂性食管炎、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cad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E-cad(sE-cad)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且收集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E-cad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明显降低,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及糜烂性食管炎黏膜上皮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其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E-cad在食管鳞癌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及糜烂性食管炎组(P<0.05)。血清sE-cad水平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cad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相比,血清sE-ca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结论:E-cad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血清sE-cad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筛查的血清学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蛋白 食管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钙黏蛋白在宫颈上皮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麦振声 吴海燕 +1 位作者 黎清 徐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53-3755,共3页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56例宫颈CIN组织及19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56例宫颈CIN组织及19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并应用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E-cadherin表达的强度。结果:E-cadherin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宫颈CIN组织及宫颈鳞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57.1%及36.8%(P<0.05);在正常宫颈上皮E-cadherin呈现膜表达,而在宫颈CIN及宫颈鳞癌中E-cadherin的膜表达减弱或缺失,呈现出胞浆表达。E-cadherin在宫颈CINⅠ、Ⅱ、Ⅲ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7.5%、55.0%、35.0%(P<0.05)。在Ⅰ期、Ⅱ期、Ⅲ期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6%、40.0%、50.0%,(P>0.05)。结论:宫颈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下调及表达的重新分布参与了CIN及宫颈鳞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颈上皮内瘤变 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钙黏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樊霞 安冬 +1 位作者 李琰 康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48-2951,共4页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基因(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50例经手术确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50例由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行子宫切除...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基因(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50例经手术确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50例由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行子宫切除或子宫探查的对照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和对照妇女子宫内膜组织(对照子宫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组织(甲基化阳性组)和甲基化阴性组织(甲基化阴性组)CDH1 mRNA、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在位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26.0%(13/50)、异位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32.0%(16/50)、对照子宫内膜组为8.0%(4/50),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子宫内膜组(P=0.017、0.003)。甲基化阳性组CDH1 mRNA、E-cadherin表达水平[(0.4±0.2)、(129.0±17.5)]明显低于甲基化阴性组[(0.6±0.1)、(158.0±51.0)](P=0.023、0.03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存在着CDH1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甲基化阳性、阴性组织中CDH1 mRNA和E-cadherin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提示CDH1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e-蛋白 甲基化 MRNA表达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相关蛋白-1和E-钙黏蛋白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秀萍 黄明莉 吴春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蛋白-1(Mta1)、E-钙黏蛋白(E-cad)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及其淋巴结组织进行Mta1 mRNA及E-cad表达的检测。结果Mta1 mRNA在...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蛋白-1(Mta1)、E-钙黏蛋白(E-cad)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及其淋巴结组织进行Mta1 mRNA及E-cad表达的检测。结果Mta1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癌、淋巴结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中Mta1 mRNA为相对低表达水平,30例子宫内膜癌中,13例Mta1mRNA过度表达,表达率为43.3%(13/30)。E-cad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P<0.01)。Mta1 mRNA在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过度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E-cad在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1)。结论Mta1、E-cad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变及转移有关,Mtal的过度表达和E-cad的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变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MTA1基因 e-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373对肿瘤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武卫华 孔璟 叶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7-171,180,共6页
旨在探讨hsa-mir-37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对肿瘤细胞中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根据miR-Base数据库中hsa-mir-373序列,设计并构建hsa-mir-373重组表达质粒和对照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373重组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分... 旨在探讨hsa-mir-37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对肿瘤细胞中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根据miR-Base数据库中hsa-mir-373序列,设计并构建hsa-mir-373重组表达质粒和对照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373重组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BIU87细胞株。采用荧光显微镜观测转染效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的E-钙黏蛋白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E-钙粘蛋白的分泌。结果显示,酶切和测序证明hsa-mir-37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E-钙黏蛋白在转染细胞中表达有明显增加。人工构建的hsa-mir-373载体经转染后可增加肿瘤细胞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s-mir-373 BIU87细胞 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转录抑制因子1、E-钙黏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表达及两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尚立娜 周彰映 +5 位作者 张城 龚川友 田世馨 安利锋 李晓琴 赵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7-1324,共8页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中央区Bit1、E-钙黏蛋白、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各蛋白质表达评分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标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在不同P16INK4a表达情况下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Bit1与E-钙黏蛋白的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7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肿瘤中央区P16INK4a、E-钙黏蛋白、Bit1高表达率分别为32.5%(25/77)、67.5%(52/77)、63.6%(49/77),而在肿瘤出芽区分别为67.5%(52/77)、33.8%(26/77)、37.7%(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5、17.561、10.391,P均<0.01)。无论在肿瘤出芽区还是中央区,P16INK4a高表达组与P16INK4a低表达组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中央区Bit1低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053、4.400,P均<0.05),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和Bit1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80、7.573,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与Bit1表达均呈正相关(r=0.287,P=0.011;r=0.236,P=0.039)。结论宫颈癌侵袭力的增高与Bit1及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及P16INK4a表达增高有关,宫颈癌细胞可能通过抑制Bit1获得失巢凋亡抗性并影响EMT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侵袭能力,但P16INK4a并未参与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失巢凋亡 Bcl2转录抑制因子1 e-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P16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钙黏附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亮 王斌 +6 位作者 朱丽萍 吴涛 赵倩 迪力夏提.金斯汗 杜露 王波 王喜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良性乳腺组织及4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组织切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cadherin表...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良性乳腺组织及4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组织切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cadherin表达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结果 30例纤维腺瘤中E-cadherin均呈高表达,E-cadherin在157例无转移的癌组织中有77例高表达,高表达率为49.04%(77/157),293例有转移的癌组织中87例高表达,高表达率为29.69%(87/2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P=0.001),E-cadherin免疫组化染色高表达和低表达在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肿块大小、ER表达、分子分型及肿瘤组织学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分期、是否绝经、Cerb B-2及Ki-67表达情况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淋巴结是否转移、肿块大小、ER表达、分子分型及肿瘤细胞组织学分级是影响E-cadherin表达的影响因素。结论 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ER表达、分子分型及肿瘤组织学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蛋白 淋巴结转移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瑾 周剑萍 +2 位作者 肖立 刘银坤 张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E 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 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蛋白定位及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小鼠雌雄合笼后建立小鼠早孕模型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α 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表达的定位 ;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定量分... 目的 E 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 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蛋白定位及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小鼠雌雄合笼后建立小鼠早孕模型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α 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表达的定位 ;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定量分析E 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 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定性结果表明 ,α 连蛋白在小鼠妊娠d1~d5子宫内膜的表达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膜 ,随着妊娠的继续 ,从妊娠d6开始 ,其表达逐渐转移到基质的蜕膜细胞膜表面。半定量结果表明 ,E 钙黏蛋白和α 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峰值同时出现在小鼠妊娠的第 4天 ,即胚胎着床前几小时它们的共同表达。结论 E 钙黏蛋白和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蛋白 α-连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可使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E-钙黏蛋白下调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蜀君 丰有吉 +1 位作者 孙红 殷莲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人卵巢浆液性肿瘤细胞SKOV3缺氧不同时间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在细胞缺氧培养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人卵巢浆液性肿瘤细胞SKOV3缺氧不同时间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在细胞缺氧培养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检测HIF-1α和E-cad的蛋白和RNA表达变化;同时用HIF-1α抑制剂雷帕霉素作用于细胞,检测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HIF-1α蛋白表达逐渐上升,缺氧16h达到高峰,24h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而HIF-1α的mRNA表达变化无明显改变(P>0.05);E-cad缺氧8h表达明显下降(P<0.05),缺氧24h表达仅为对照组的6.37%(P<0.05);雷帕霉素可以从蛋白水平抑制HIF-1α表达,防止E-cad在缺氧环境中的降低。结论HIF-1α过表达可通过下调E-cad从而降低SKOV3细胞的黏附能力,由此可能启动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继而转移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细胞SKOV3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和抑制表达E-钙黏蛋白A549细胞株的构建
13
作者 徐小勇 孙禾 +2 位作者 孙辉明 张鹏鹏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发病率上升,病死率高,机制不明。为探讨E-钙黏蛋白在烟曲霉侵袭肺泡上皮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拟建立高、低表达E-钙黏蛋白的A549细胞株。方法用基因转染技术,将人E-钙黏蛋白基因的cDNA和siRNA克隆至慢病毒载体,包装成... 目的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发病率上升,病死率高,机制不明。为探讨E-钙黏蛋白在烟曲霉侵袭肺泡上皮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拟建立高、低表达E-钙黏蛋白的A549细胞株。方法用基因转染技术,将人E-钙黏蛋白基因的cDNA和siRNA克隆至慢病毒载体,包装成病毒后感染A549细胞。结果经PCR及蛋白质印迹证明转染成功,得到E-钙黏蛋白稳定高、低表达株A549。结论成功构建高、低表达E-钙黏蛋白的A549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蛋白 A549 细胞株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乳腺癌模型验证一个设想:P-钙黏蛋白功能作用依赖于E-钙黏蛋白的细胞背景
14
作者 张冲冲 林慧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0-510,共1页
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P一钙黏蛋白(P—cadherin)是介导细胞间黏附的钙依赖性跨膜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P—cadherin的过表达与肿瘤预后不良有关,而E.cadherin表达下调或缺失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迁移和播散有... 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P一钙黏蛋白(P—cadherin)是介导细胞间黏附的钙依赖性跨膜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P—cadherin的过表达与肿瘤预后不良有关,而E.cadherin表达下调或缺失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迁移和播散有关,如弥漫浸润型胃癌和乳腺小叶癌等。但在炎性乳腺癌和一些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中,E—cadherin仍保持正常的膜表达,且往往伴有P—cadherin的联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模型验证 P-蛋白功能作用 e-蛋白 细胞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ug蛋白、E-钙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岳银艳 吴秋歌 +4 位作者 田文娴 周璐 郭亚涛 黄亚辉 王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2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期的... 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2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lug蛋白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228,P=0.010)。Slug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阴性表达的患者为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3个月,阴性表达的患者为1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Slug蛋白、E-钙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且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蛋白 e-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媛 张连峰 +2 位作者 刘蔚 张宇恒 姚建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1-583,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HCC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COX-2及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HCC组织中的关联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HCC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COX-2及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HCC组织中的关联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COX-2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75.0%vs8.3%,χ2=16.805,P<0.001)。HCC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低于正常肝组织(51.6%vs83.3%,χ2=4.152,P=0.042)。HCC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χ2=9.069,P=0.011),E-cadherin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χ2=7.635,P=0.022)及临床分期(χ2=6.786,P=0.034)均有关。HCC组织中COX-2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关联(rP=0.324,P=0.006)。结论:HCC组织中COX-2蛋白高表达及E-cadherin蛋白低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能用于预测HCC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e-蛋白 原发性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3和E-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粟虹 韩云雪 佐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999-3002,3009,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103和E-钙黏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在结肠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5例结肠癌、3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D103和E-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实验中,敲低结肠癌细胞SW480 E-...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103和E-钙黏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在结肠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5例结肠癌、3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D103和E-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实验中,敲低结肠癌细胞SW480 E-钙黏蛋白的表达,利用Transwell体外细胞侵袭实验观察SW480侵袭能力的变化;从结肠癌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并转染CD103过表达质粒,与SW480细胞混合培养,CCK8检测SW480细胞存活,评估TIL杀伤结肠癌细胞的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E-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01),CD103表达增加(P<0.001);E-钙黏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有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淋巴转移患者中E-钙黏蛋白表达更低;临床分期Ⅲ-Ⅳ期以及低分化患者中E-钙黏蛋白表达更低(P<0.001)。CD103表达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在Ⅲ-Ⅳ期以及低分化患者中CD103表达更低(P<0.001);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D103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E-钙黏蛋白可促进SW480细胞穿过Transwell基质膜;TIL过表达CD103增加对SW480杀伤活性;敲低E-钙黏蛋白降低TIL和CD103+TIL细胞对SW480杀伤活性。结论:CD103和E-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的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D103 e-蛋白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E-钙黏蛋白及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学超 郝小康 王一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1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钙黏蛋白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正常宫颈和慢性宫颈炎患者(NNC组)、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组)、8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患者(ICC组)宫颈组织中HI...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钙黏蛋白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正常宫颈和慢性宫颈炎患者(NNC组)、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组)、8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患者(ICC组)宫颈组织中HIF-1α、E-钙黏蛋白及p53的表达。结果 NNC组、CIN组、ICC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IF-1α表达率分别为10.5%、38.1%、78.8%,E-钙黏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71.4%、31.3%,p53阳表达率分别为7.9%、30.1%、61.2%,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IF-1α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临床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HIF-1α的表达与E-钙黏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87,P<0.025),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28)。结论 HIF-1α/E-钙黏蛋白可能在宫颈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53基因的失活可以调节HIF-1α/E-钙黏蛋白通路。HIF-1α、E-钙黏蛋白及p53可以作为宫颈癌诊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e-蛋白 P53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金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805-809,共5页
目的:分析每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影响。方法:87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1例对照组和46例试验组。对照组奥利沙铂每次130 mg/m^2,静脉滴注,每周期第1天,1... 目的:分析每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影响。方法:87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1例对照组和46例试验组。对照组奥利沙铂每次130 mg/m^2,静脉滴注,每周期第1天,1个疗程为21 d,持续治疗3个疗程;替吉奥每次50 mg(体表面积> 1.25 m^-2 ~1.5 m^-2 )或者60 mg(体表面积≥ 1.5 m^-2 ),口服,每周期第1~28天,6周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试验组替吉奥用法同对照组,脂质体紫杉醇每次60 mg/m ^2,静脉滴注,每周期第1、8、15、22天,1个疗程为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sEC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 65.22%(30例次/46例次)和 56.10%(23例次/41例次),1年生存率分别为 58.69%(27例次/46例次)和 48.78%(20例次/41例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 9.37 ± 2.03 )和( 8.99 ± 1.48 )ng/mL,糖类抗原125(CA125)分别为( 24.08 ± 3.98 )和( 23.22 ± 3.86 )U/mL、糖链抗原19-9(CA19-9)分别为( 14.57 ± 2.81 )和( 15.30 ± 2.22 )U/mL,sEC分别为( 1 903.87 ± 250.17 )和( 1 934.37 ± 199.46 )ng/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腹泻及肝肾功能异常为主,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结论:每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确切,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sEC水平,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晚期胃癌 脂质体紫杉醇 替吉奥 肿瘤标志物 可溶性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丽霞 汪超 +4 位作者 盛晓安 肖大树 施险峰 彭万仁 孙国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2-1228,共7页
目的:研究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56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病历资料,用免... 目的:研究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56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病历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qPCR分别检测癌组织中Vimentin、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独立因素,用Spearman分析Vimentin与E-cadher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分析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对预后的诊断。结果:56例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76.79%和19.64%;其中47例(47/56,83.93%)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46例(46/56,82.14%)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Vimentin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阴性表达均有关(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阴性表达均有关(均P<0.05)。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阴性表达均是促进Vimentin和E-cadherin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Vimentin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Vimentin蛋白高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67.44%,E-cadherin蛋白低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68.89%。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与预后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波形蛋白 e-蛋白 临床意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