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氏旋回剥蚀量计算方法在泌阳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姚益民 徐旭辉 +3 位作者 刘翠荣 谈彩萍 罗家群 朱景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7,共8页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ion1.0),寻找0.405Ma周期,求最大优势旋回,计算出现有沉积时间;(2)把现有地层沉积时间以外的剥蚀掉的时间,用0.405Ma周期转化为剥蚀厚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凹陷的核心地区,仅廖庄组遭到剥蚀,凹陷东南部安棚一带剥蚀量小于100m,向凹陷西、西北以及北部边缘方向逐渐增大,至廖庄组缺失线附近,剥蚀厚度在650m以上。凹陷边缘附近,核桃园组也遭到剥蚀,核桃园组的剥蚀厚度主要介于4.1~666.5m,总剥蚀量在1 000m以上。泌阳凹陷已知油田分布于剥蚀厚度大于200m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法 e/n的剥蚀量计算 核桃园组 廖庄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