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in adults 被引量:34
1
作者 Jun-Ren ZHU Run-Lin GAO +3 位作者 Shui-Ping ZHAO Guo-Ping LU Dong ZHAO Jian-Jun L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29,共29页
Abbreviations AC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L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po: apolipoprotein ASCV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关键词 ADULTS Chinese guidelines dyslipidem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slipidemia: evidence of efficacy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in the elderly 被引量:3
2
作者 Claudia F Gravina Marcelo Bertolami Giselle HP Rodrigues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83-90,共8页
The clinical decision to control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n the elderly takes the followings into consideration: (1) the elderly life expectancy; (2) the elderly biological age and functio... The clinical decision to control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n the elderly takes the followings into consideration: (1) the elderly life expectancy; (2) the elderly biological age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3) the rol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elderly group; (4) the prevalence of risk factors in the elderly; and (5)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of risk factors in the elderly.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ed the efficacy of secondary and primary prevention of dyslipidemia in the elderly. However, the only trial that included patients over 80 years was the Heart Protection Study (HPS). Statins are considered the first line therapy for lower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Because lifestyle changes are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doctors in general tend to prescribe many drugs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However, healthy food consumption remains a cornerston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should be implemented by every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derly patient Risk factors dyslipidemi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 the elderly 被引量:1
3
作者 Hong Shao Li-Quan Chen Jun Xu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5-64,共10页
Dyshpidemia is a well-established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sis. Treating dyslipidemia in elderly patients requires specific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common dyslipidemias and the relative safety of various pha... Dyshpidemia is a well-established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sis. Treating dyslipidemia in elderly patients requires specific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common dyslipidemias and the relative safety of various pharmacologic agents in the presence of possible multiple comorbidities. Lifestyle modification remains the first step in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however, it can be difficult to sustain and achieve acceptable compliance in the elderly and it is best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drug therapy. Statins are widely accepted as the first-line therapy. Several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tatin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elderly.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re is very limited data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dyslipidemia treatment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over 85 years of age. In summary, the clinicians must recognize that the presence of dyslipidemia in the elderly poses substantial risk of coronary events and strok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in most elderly patients who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with appropriate therapy reduces the risk, and when used carefully with close monitoring for safety, the treatment is generally well tolerated. With increasing life expectancy, it is critical for physicians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 the elde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lipidemia ATHEROSCLEROSIS STATI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IMVASTAIN COMBINED WITH OMEGA-3 FATTY ACIDS ON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LIPIDEMIA, ANDFIBRINOLYSIS IN PATIENTS WITH MIXED DYSLIPIDEMIA 被引量:1
4
作者 HengHong Zhi-minXu +5 位作者 Bao-senPang LiangCui YuWei Wen-jingGuo Yan-lingMao Xin-chunY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imvastatin combined with omega-3 fatty acids on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lipidemia, and fibrinolysi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CHD risk equivalent patie...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imvastatin combined with omega-3 fatty acids on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lipidemia, and fibrinolysi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CHD risk equivalent patients with mixed dyslipi-demia. Method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and parallel group trial was conducted. Patients with CHD and CHD risk equivalents with mixed dyslipidemia were treated with 10 or 20 mg simvastatin for 6-12 weeks. Following with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ho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h) reaching goal level (< 100 mg/dL) or close to the goal (< 130 mg/dL), while triglyceride (TG) ≥200 mg/dL and < 500 mg/dL, was combined with omega-3 fatty acids (3 g/d) or a placebo for 2 months. Th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on HsCRP, total cholesterol (TC), LDL-ch,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h), TG, lipoprotein (a) [LP (a)], apolipoprotein A1 (apoA1), apolipoprotein B (apoB),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an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were investigated. Forty patients finished the study with each group consisting of twenty patients. Results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of HsCRP, TG, TC, and TC/HDL-ch, which decreased by 2.16 ±2.77 mg/L (38.5%), 94.0 ±65.4 mg/dL (31.1%), 13.3 ±22.3 mg/dL (6.3%), 0.78 ±1.60 respectively in the omega-3 fatty acids group (P< 0.01, < 0.001, < 0.05, < 0.05)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HsCRP and triglyceride reduction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omega-3 fatty acids group compared to the placebo group (P=0.021 and 0.011 respectively). (2) In the omega-3 fatty acids group, the values and percentage of TG reduction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 with HsCRP reduction (r=0.51 and 0.45, P=0.021 and 0.04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CHD and CHD risk equivalent patients with mixed dyslipidemia, dyslipidemia’s therapeutic effect using simvastatin and omega-3 fatty acids may result from not only the combination of lipid adjustment, but also enhancement of their own nonlipid infl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vastation omega-3 fatty acids mixed dyslipidemia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elmisartan o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5
作者 Olabode Oladeinde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53-154,共2页
  The benefits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beyo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have been proven through many large studies (HOPE, LIFE) in high risk CVD patie...   The benefits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beyo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have been proven through many large studies (HOPE, LIFE) in high risk CVD patients;1 post hoc studies have shown reductions in new onse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CVD Effects of telmisartan o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RB IF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成人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辛立 闪莹 +1 位作者 韦燕玲 卢东晖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体检人群中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4年1月——6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体检科24854例18岁以上成人体检数据,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深圳市居民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相关因素进行... 目的了解深圳市体检人群中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4年1月——6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体检科24854例18岁以上成人体检数据,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深圳市居民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成人体检人群平均年龄(40.63±12.33)岁,其中男性13850人(55.7%),女性11004人(44.2%)。成人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4.0%(95%CI:33.4%,3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男性(VS.女性)(OR=1.079,95%CI:1.604,1.821),体重超重(VS.体重正常)(OR=2.249,95%CI:2.113,2.395)、体重肥胖(VS.体重正常)(OR=3.505,95%CI:3.197,3.845)、高尿酸血症(VS.血尿酸正常)(OR=1.706,95%CI:1.588,1.832)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VS血糖正常)(OR=2.071,95%CI:1.755,2.447;OR=2.844,95%CI:2.409,3.365)与血脂异常存在正向关联性(P<0.001),而体重过低(VS.体重正常)(OR=0.397,95%CI:0.324,0.482)与血脂异常存在负向关联性(P<0.001)。结论深圳市18岁以上体检人群以中青年人为主,血脂异常率高,应加强对其中性别为男性、高身体质量指数群体、高尿酸、高空腹血糖者的宣传教育和干预,通过改变其生活方式和调整膳食成分等方式实现血脂正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患病率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用药规律
7
作者 景光婵 李耀洋 +1 位作者 杨丹 吴群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0期17-22,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组方特点,传承梁晓春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学术思想。方法应用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系统的电子病历为载体,采集梁晓春教授2021年1月至2022年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组方特点,传承梁晓春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学术思想。方法应用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系统的电子病历为载体,采集梁晓春教授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信息,构建数据库并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5),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病案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总结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结果共整理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验方559则,中药249味,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为桑白皮、鸭跖草、葛根、丹参、女贞子及荷叶等,性味多甘寒,归经多属于肝脾胃经。最核心的药物组合为葛根-丹参、桑白皮-葛根、桑白皮-鸭跖草、桑白皮-丹参、葛根-黄芪等。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处方为桑白皮-鸭跖草-荷叶-女贞子-葛根-姜黄、鸭跖草-桑白皮-葛根-丹参-女贞子-黄芪、桑白皮-鸭跖草-葛根-丹参-荷叶-黄芪、桑白皮-鸭跖草-黄芪-川芎-葛根-丹参。结论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兼祛湿化浊为原则,用药经验体现了健脾、补肾治其本,活血祛瘀、祛湿化浊治其标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 真实世界研究 数据挖掘 用药经验 梁晓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机性访谈在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琛 李圆圆 +3 位作者 梁欢欢 李惠珍 常可亭 邢玉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52-95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方案在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检出的血脂异常患者,共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56例)。对照组在体检后进行常...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方案在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检出的血脂异常患者,共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56例)。对照组在体检后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动机性访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血脂异常患者的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TG、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血脂异常患者的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性访谈 干预方案:健康教育: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速脉搏波技术对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研究
9
作者 李萌 郭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129-3132,共4页
目的通过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颈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体检人员54例,根据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分为血脂异常组(20例)和血脂正常组(34例),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及极速脉搏波技术检... 目的通过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颈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体检人员54例,根据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分为血脂异常组(20例)和血脂正常组(34例),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及极速脉搏波技术检测两组人群颈动脉硬化参数,比较两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收缩期起始时脉搏波的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收缩波结束时脉搏波的传播速度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人群较血脂正常人群颈动脉硬化风险高,极速脉搏波技术能更早发现颈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颈动脉硬化 缺血性心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希鹏 孙娟 +4 位作者 赵安达 刘喆 张海峰 唐雯 陈洁文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6期56-60,共5页
目的:研究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岩藻多糖[100 mg/(kg·d)]处理组,每组6只。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 目的:研究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岩藻多糖[100 mg/(kg·d)]处理组,每组6只。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岩藻多糖处理组给予岩藻多糖100 mg/(kg·d),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42 d。给药期间记录动物体重和摄食量;给药结束后计算小鼠脂体比,测定各组小鼠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结果:经岩藻多糖处理后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体重增加(P<0.01)和脂体比(P<0.05)。岩藻多糖灌胃后,对小鼠的摄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脂饮食组能量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岩藻多糖处理组小鼠摄食量和能量摄入量略低于高脂饮食组,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岩藻多糖灌胃处理后,小鼠血清TG、TC、LDL-C和FFA水平较高脂饮食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此外,还能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多糖 高脂饮食 肥胖 血脂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运动干预方案的构建
11
作者 孙鑫 张春梅 +5 位作者 邢秋玲 韩美佳 曹龙军 李虎虎 陈腾 祁辅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6期1681-1685,共5页
目的 构建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运动干预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拟定运动干预方案初稿;于2023年2-4月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结果 18名专家2轮函询的积... 目的 构建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运动干预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拟定运动干预方案初稿;于2023年2-4月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结果 18名专家2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8和0.856,2轮函询条目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9、0.158和0.133、0.19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构建的运动干预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老年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运动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老年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运动干预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脂异常 运动干预 老年护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析消渴合并血脂异常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楚翘 刘阳 +1 位作者 吕嘉欣 孙龙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中医将糖尿病隶属于“消渴”范畴,认为消渴的本质为阴阳失衡,阴津亏损。黄元御先生基于对中医传统理论的总结升华,提出“一气周流”理论。黄元御先生认为只有中焦脾胃斡旋,左升右降通路畅达,精微物质得以运化输布,才能使血糖,血脂平稳... 中医将糖尿病隶属于“消渴”范畴,认为消渴的本质为阴阳失衡,阴津亏损。黄元御先生基于对中医传统理论的总结升华,提出“一气周流”理论。黄元御先生认为只有中焦脾胃斡旋,左升右降通路畅达,精微物质得以运化输布,才能使血糖,血脂平稳。所以笔者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消渴合并血脂异常的病机及诊疗方法,期冀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一气周流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脂管理的证据总结
13
作者 张雪慧 袁潇逸 +2 位作者 裘佳佳 汤立晨 邢唯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4,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乳腺癌患者血脂管理的证据,为乳腺癌患者的血脂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并筛选各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及综合数据库中与乳腺癌患者血脂管理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2日。由4名研究者独立...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乳腺癌患者血脂管理的证据,为乳腺癌患者的血脂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并筛选各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及综合数据库中与乳腺癌患者血脂管理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2日。由4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汇总并整合证据。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围绕确定调脂目标、调节生活方式、药物降脂管理和定期监测随访4个主题,汇总形成了24条证据。结论:本证据总结对促进乳腺癌患者血脂管理、降低乳腺癌患者心血管风险具有指导意义,为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疾病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脂管理 脂代谢异常 循证护理学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海应用通降阳明法辨治血脂异常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宣晔 叶建宏 +2 位作者 张郝兰 张津铖 鞠建庆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26-629,共4页
血脂异常是临床常见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治疗血脂异常行之有效。汇海教授认为,血脂异常实为脉中痰浊阻滞,血脂异常亦能体现在舌脉上,治疗上应予脉中痰浊以出路,心主血脉,心胃里支相连,将痰浊导入胃... 血脂异常是临床常见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治疗血脂异常行之有效。汇海教授认为,血脂异常实为脉中痰浊阻滞,血脂异常亦能体现在舌脉上,治疗上应予脉中痰浊以出路,心主血脉,心胃里支相连,将痰浊导入胃经,再通过胃、肠将痰浊排出体外,是治疗血脉中痰浊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因此,血脂异常应以通降阳明法为主。现总结了汇海应用通降阳明法辨治血脂异常经验,以期为中医治疗血脂异常提供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通降阳明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与胃肠道息肉发生的关系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一朗 杨文颖 周姝妤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41-44,共4页
胃肠道息肉是指黏膜上皮或腺体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既可单发亦可多发,是胃肠道的癌前病变,也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血脂异常是指人体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脂类物质出现的异常状态,是一种与肥胖高度... 胃肠道息肉是指黏膜上皮或腺体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既可单发亦可多发,是胃肠道的癌前病变,也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血脂异常是指人体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脂类物质出现的异常状态,是一种与肥胖高度相关的代谢紊乱。近年来,关于胃肠道息肉受代谢性因素影响的研究较多,根据文献报道,大部分胃肠道息肉患者都存在血脂异常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测合理使用降脂药物对于胃肠道息肉患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然而在各种研究中,究竟哪种脂类成分与息肉的发病有关,目前尚无定论。本文拟从血脂异常与胃肠道息肉发病的关系入手,重点探讨血脂异常和胃肠道息肉之间潜在发病机制、与胃肠道息肉的相关性以及降脂药物在胃肠道息肉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更早筛选出胃肠道息肉并及时阻断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息肉 血脂异常 降脂药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残余胆固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董奥奇 武艳 +4 位作者 张祥 王庆雯 张欣 杨正霞 陈默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7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残余胆固醇(RC)与动脉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6月至10月进行健康体检的1013名老年人,依据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测量动脉损伤程度。根据ba PWV测量结果将体检... 目的探讨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残余胆固醇(RC)与动脉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6月至10月进行健康体检的1013名老年人,依据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测量动脉损伤程度。根据ba PWV测量结果将体检人群分为AS组(ba PWV≥1400 cm/s)与非AS组(ba PWV<1400 cm/s)。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RC与AC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向前法)探讨RC是否为老年健康体检人群AS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RC与高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球蛋白、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呈正相关(rs=0.080、0.070、0.475、0.196、0.122、0.085,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蛋白/球蛋白呈负相关(rs=-0.093、-0.17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RC水平(OR=1.453,95%CI=1.024~2.061)、高血压(OR=2.071,95%CI=1.493~2.872)、白细胞计数(OR=1.106,95%CI=1.012~1.208)、脉压差(OR=1.018,95%CI=1.007~1.028)、天冬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OR=1.771,95%CI=1.303~2.406)是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386,95%CI:0.255~0.583)是老年健康体检人群AS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发生AS与高RC水平有关,可通过监测RC水平降低其A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动脉硬化 血脂异常 健康体检人群 老年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剂对代谢综合征相关代谢紊乱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纯想 蔡晓霞 +1 位作者 邱星宇 赵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89,共8页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其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但临床上尚无特效药。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它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其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但临床上尚无特效药。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它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这种非胰岛素依赖方式降低血糖,还可以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来降低血糖。此外,SGLT2抑制剂还可以通过渗透性利尿、增加脂肪代谢以减轻体重;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改善血管功能等作用降低血压;通过增加三酰甘油降解进而改善血脂;通过促进肾脏及肠道尿酸排泄和减少尿酸合成来降低血尿酸。本文就SGLT2抑制剂对代谢综合征相关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剂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体重减轻 高血压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曲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李建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藏红曲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 目的:分析藏红曲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藏红曲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体质量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指数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藏红曲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体质量指数,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曲 血脂异常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关系 被引量:39
19
作者 李军辉 程东生 +3 位作者 王锋 费杨 薛勤 汪年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8-482,共5页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关系.选取122例住院的DN患者,年龄(62.26±12.67)岁,女性49例,男性73例,测定血脂代谢各指标,同时留取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依据蛋白尿定量分为肾病和非肾病综合征组,比较两组相关血脂指标...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关系.选取122例住院的DN患者,年龄(62.26±12.67)岁,女性49例,男性73例,测定血脂代谢各指标,同时留取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依据蛋白尿定量分为肾病和非肾病综合征组,比较两组相关血脂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组患者的TC(总胆固醇)、NHDL、Lpa和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肾病综合征组(P<0.05);TC、NHDL、Apo-B和Apo-E均分别与24h尿蛋白定量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关(P<0.01),Lpa与24h尿蛋白定量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LDL-C及TG仅与HbA1C相关(P<0.01),Apo-A1仅与24hpro相关(P<0.05);各血脂指标依据四分位法分组,TC、NHDL-C、TG、Apo-A1、Apo-B、Lpa及Apo-E随着数值升高,组内24h尿蛋白定量(≥3.5g)百分比例增高(P<0.05),而LDL-C及HDL-C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N患者随着24h蛋白尿增多,血脂异常更为显著,尤其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以TC、NHDL、Lpa及Apo-B升高为主,而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肾脏病进展,有效控制血脂有望改善肾脏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脂异常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A 尿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3
20
作者 范琰 陈亚红 +3 位作者 刘梅林 黄樱硕 田清平 冯雪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类型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根据服药情况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69例)、辛伐他汀组(110例)、普伐他汀组(137例)和氟伐他汀组(4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类型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根据服药情况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69例)、辛伐他汀组(110例)、普伐他汀组(137例)和氟伐他汀组(40例);又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患者分为中危(41例)、高危(232例)和极高危(183例)。观察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普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4组治疗前后血清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TC、LDL-C变化率与普伐他汀组、氟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高危患者服用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达标率均在80%以上,极高危患者达标率为44.1%~55.7%。结论多数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小剂量和(或)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血脂即可达标。且治疗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降血脂药 斯伐他汀 普伐他丁 药物疗法 药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