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关节突减压融合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杜鑫冲 王军 +3 位作者 李化光 王燕波 杨毅鹏 张培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9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经关节突减压融合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目的探究并分析经关节突减压融合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关节突减压融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关节突减压融合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12个月和24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上一椎间活动度、邻近上一椎间高度和腰椎功能评分(ODI)。结果术前两组整体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腰椎活动度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腰椎整体活动度均明显增加,但观察组腰椎整体活动度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增加幅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上一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一椎间活动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上一椎间活动度均明显增加,且对照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上一椎间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关节突减压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能有效增加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变 疼痛 腰椎活动度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海挺 蒋国强 +3 位作者 卢斌 罗科锋 岳兵 陆继业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1000-1005,共6页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中和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5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7-7...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中和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5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7-75岁,平均49.1岁。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L3-L57例,L2-L41例,L4-S1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5例,L3-L510例,L2-L54例,L2-S11例。所有患者腰腿痛和(或)间歇性跛行症状经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活动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65个月,平均50.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1.25±0.70和1.29±0.89,ODI为(25.10±6.52)%,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所升高,椎间活动度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中远期临床疗效满意,能保留部分椎间活动度,对邻近节段影响小。Dynesys远期临床疗效还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飒 张俊娟 +5 位作者 贾曼 王小刚 柴森 尹瑞敬 王语嫣 于文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9期1302-1308,共7页
目的:构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脊柱手术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方案及相关文献,构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方案,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1月至... 目的:构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脊柱手术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方案及相关文献,构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方案,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运动方案,对照组75例患者接受常规活动方案。结果: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自理能力、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方案能够改善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患者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水平、提高自理能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早期活动 加速康复外科 方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导向系统稳定平台自适应动态面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敏 宋佳儒 +1 位作者 黄山山 陈苗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199,共10页
井下的多种干扰因素为旋转导向系统稳定平台的控制器设计增加了复杂性。为了应对未知摩擦力矩和建模误差对稳定平台的不良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面控制方法,该方法使用RBF神经网络逼近摩擦及干扰力矩,设置状态观测器获取由于... 井下的多种干扰因素为旋转导向系统稳定平台的控制器设计增加了复杂性。为了应对未知摩擦力矩和建模误差对稳定平台的不良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面控制方法,该方法使用RBF神经网络逼近摩擦及干扰力矩,设置状态观测器获取由于相关参数不确定导致的建模误差,并引入动态面方法避免传统反步控制带来的“微分爆炸”,最后使用李雅普诺夫法证明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在稳定平台模型存在摩擦力矩、未知干扰和建模误差的情况下,仍能使工具面角准确、快速地跟踪输入指令信号,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导向系统 稳定平台 动态面控制 RBF神经网络 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底盘传感器在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勇 李苏赣 汪洋青 《汽车维修技师》 2024年第14期48-48,共1页
本文聚焦汽车底盘传感器在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汽车底盘传感器在动态稳定控制中的作用,然后深度解析了底盘传感器在动态稳定控制器中的技术应用,涉及传感器筛选和布局优化、传感器故障检测和容错以及传感器与控制系统... 本文聚焦汽车底盘传感器在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汽车底盘传感器在动态稳定控制中的作用,然后深度解析了底盘传感器在动态稳定控制器中的技术应用,涉及传感器筛选和布局优化、传感器故障检测和容错以及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底盘传感器 传感器选型与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供给系统耦合燃烧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万玉 杨东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2,共15页
供给系统耦合燃烧不稳定性是供给系统和燃烧室声学模态发生耦合并加强的结果,是几乎每种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其所引起的剧烈振动和强化传热会损害敏感制导元件、影响有效载荷、熔化和毁坏火箭... 供给系统耦合燃烧不稳定性是供给系统和燃烧室声学模态发生耦合并加强的结果,是几乎每种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其所引起的剧烈振动和强化传热会损害敏感制导元件、影响有效载荷、熔化和毁坏火箭发动机系统部件,甚至造成发射失败。对液体火箭发动机供给系统的主要特征、物理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关键部件动态特性等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重点关注其发生机制及供给系统关键部件(喷注器和涡轮泵)、关键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对系统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后续研究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不稳定 供给系统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涡轮泵 空化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U梯度动态偏差的新型电力系统快速稳定性
7
作者 于淼 胡敬轩 +3 位作者 张寿志 魏静静 孙建群 吴屹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在能源转型和科技进步双重推动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正成为电力系统发展重要趋势和关键特征.新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满足使用需要,在应对运行工况快速变化场合时尚存在亟需... 在能源转型和科技进步双重推动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正成为电力系统发展重要趋势和关键特征.新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满足使用需要,在应对运行工况快速变化场合时尚存在亟需解决问题.提出基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数据梯度动态偏差李雅普诺夫直接分析法对新型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PMU数据矩阵降维得到低维矩阵,代入含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矩阵模型,求解李雅普诺夫方程式得到对角矩阵,通过判定矩阵正定性对系统稳定性作出判断.利用求解后得到的对角矩阵计算相应状态变量动态偏差值,对相应状态变量曲线使用梯度下降法迭代计算该曲线极值点数值,时间加权计算整个振荡过程时间加权动态偏差量,为阻尼稳定控制器配置位置提供指导.利用含风力发电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仿真验证方法可以达到改善系统小干扰稳定性以及对新型电力系统快速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数据 新型电力系统 稳定性分析 李雅普诺夫直接法 梯度动态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岳兵 蒋国强 +4 位作者 卢斌 欧阳甲 罗科锋 陆继业 史超路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8-993,共6页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所有患者术前有腰腿痛病史,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滑脱3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例),所有病例的责任节段为单节段,并且责任间隙的相邻椎间盘至少有1节已经出现明显退变。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及植入K-Rod脊柱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其中责任间隙行椎间融合,退变邻椎行动态稳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关于下腰痛的评分标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退变邻椎节段活动度(ROM)、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信号(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症状均明显缓解,腰腿痛VAS、JOA及ODI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责任节段均已融合,未见内植物松动、移位及断裂。术后相邻椎间盘的ROM有所减少(P〈0.05)。相邻退变椎间盘的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5个相邻椎间盘应用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并对比,术后1年共有8个(32%)椎间盘在评级中有所好转,15个(60%)椎间盘在评级中无变化,2个(8%)椎间盘在评级中退变加重。结论:应用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的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在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侯煜 田少辉 +5 位作者 许磊 孙强 卜宏建 武士科 冯建刚 孟德光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7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在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例,采用经后正中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后ODI评分分别为(32.70±7.31)、(8.33&... 目的观察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在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例,采用经后正中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后ODI评分分别为(32.70±7.31)、(8.33±2.76)分,JOA评分分别为(11.01±2.56)、(25.10±1.47)分,两两比较,P均<0.05。无脊髓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用于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疗效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 微创技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劲 段洪 +2 位作者 周兆文 普有登 张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椎间隙高度变化,并统计两组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VAS、腰椎功能ODI评分、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较术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较术前低(P<0.05),且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手术区域上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较术前加重,且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其腰椎功能,增强脊柱稳定性,维持其椎间隙高度,减少相邻节段退变,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传统钉棒系统 脊柱非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叶 徐耀增 +5 位作者 杨同其 缪烨 姜为民 钱忠来 周峰 杨惠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79,共3页
目的评价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1例,共植入63个CoflexTM。手术前后摄X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一节段... 目的评价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1例,共植入63个CoflexTM。手术前后摄X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一节段活动度,必要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较术前下降,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术后较术前提高,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提高,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下降,邻近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升高。随访发现残留腰腿痛3例,下肢麻木1例。结论 CoflexTM能够增加并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CoflexTM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支护-底板”系统动态稳定性控制模式 被引量:44
12
作者 伍永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1-346,共6页
通过对工作面围岩组成特征、支架工作阻力、顶板破断岩块及底板破坏滑移体影响效应、刚体(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摩擦因数以及煤层倾角等因素的分析,给出了引发“R-S-F”(顶板-支护-底板)系统失稳的主导参数,确定了“稳固基础,控制关键,... 通过对工作面围岩组成特征、支架工作阻力、顶板破断岩块及底板破坏滑移体影响效应、刚体(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摩擦因数以及煤层倾角等因素的分析,给出了引发“R-S-F”(顶板-支护-底板)系统失稳的主导参数,确定了“稳固基础,控制关键,达到目的”的“R-S-F”系统动态稳定性控制模式和现场生产管理过程中需注意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支护-底板”系统 动态稳定 控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动态特性变化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俊东 黄家兴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8,共5页
针对负荷动态特性激发电压的动态变化而且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压崩溃的问题,将转差率引入负荷等效阻抗模型对负荷的阻抗模及阻抗角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负荷的阻抗模及阻抗角的突变点;基于该模型对负荷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负荷变... 针对负荷动态特性激发电压的动态变化而且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压崩溃的问题,将转差率引入负荷等效阻抗模型对负荷的阻抗模及阻抗角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负荷的阻抗模及阻抗角的突变点;基于该模型对负荷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负荷变化时节点的电压及功率变化情况,得出了节点电压转折点和节点功率转折点;结合三元电压稳定分析法推导出的传输网络的电压稳定极限曲线,利用算例分析了不同的负荷比例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了恒阻抗负荷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增强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静态电压稳定 负荷动态特性 三元电压稳定分析法 等效阻抗负荷模型 转差率 阻抗模 阻抗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离散区间系统的Robust稳定度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金舫 李永伟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研究了动态离散区间系统的Robust稳定度问题。首先提出Schur稳定度、离散线性系统的渐近稳定度及离散区间系统的Robust稳定度的概念 ;而后运用矩阵理论 ,仅依据状态区间矩阵的界阵 ,获得了离散区间系统具有Robust稳定度的简便实用的充... 研究了动态离散区间系统的Robust稳定度问题。首先提出Schur稳定度、离散线性系统的渐近稳定度及离散区间系统的Robust稳定度的概念 ;而后运用矩阵理论 ,仅依据状态区间矩阵的界阵 ,获得了离散区间系统具有Robust稳定度的简便实用的充要条件。这些结果作为相应地稳定性 (h =0时 )的判据 ,推广了现有文献 (M E Sezer ,IEEETrans .Automat .Contr .1994 ;彭晓林 ,科学通报 ,1991)的结论 ,扩展了使用范围。此外 ,还给出由 12 (A +AT)的Schur稳定来推断A为Schur稳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离散区间系统 区间矩阵 Schur稳定 Robust稳定 不确定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励磁调差修正单元对发电机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俊东 张滨 +2 位作者 段志远 邓亚鹏 韦延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励磁系统调差修正单元在对发电机外特性进行调整的同时,也会影响发电机的动态稳定性。依据戴维南定理分析发电机并网后的稳态运行模型,讨论发电机回路电流与等值电势以及相角的变化关系,并用向量法分析电流修正单元对励磁调节系统测量... 励磁系统调差修正单元在对发电机外特性进行调整的同时,也会影响发电机的动态稳定性。依据戴维南定理分析发电机并网后的稳态运行模型,讨论发电机回路电流与等值电势以及相角的变化关系,并用向量法分析电流修正单元对励磁调节系统测量电压的影响。采用MATLAB仿真平台建立含有电流修正单元的水轮机组可控硅励磁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不同电流修正系数对水轮机组与系统之间动态稳定性的影响。在发电机满足静态稳定的情况下,电流修正系数为正时,系统满足动态稳定;电流修正系数为负时,在修正系数绝对值较大、发电机重负荷情况下,系统容易出现动态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差修正单元 动态稳定 励磁系统 潮流计算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凯燕 徐瑞憬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4期28-30,共3页
目的总结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腰椎退变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介绍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知识,指导患者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 目的总结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腰椎退变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介绍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知识,指导患者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16例均能配合护理工作,顺利渡过围术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间未发生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与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妙华 陈胜金 陈飚 《公路与汽运》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及其拓展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ASR/TCS、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SP是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 ,决定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文中介绍了ABS及ASR/ESP的基本工作原理、国外先进的制动系统EHB和EMB的基本原理...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及其拓展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ASR/TCS、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SP是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 ,决定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文中介绍了ABS及ASR/ESP的基本工作原理、国外先进的制动系统EHB和EMB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及目前国内ABS的技术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防滑控制系统ABS ASR ESP 技术现状 制动防抱死系统 牵引力控制系统 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备用调度系统在电网动态稳定监测系统中的解决方案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子帆 熊伟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24期4-4,共1页
文章首先对电力备用调度系统的SCADA、EMS以及DMS系统等主要应用系统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地分析了曙光在国调跨区电网动态稳定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电力 调度系统 动态稳定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离散动态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和几何速度稳定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伟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2-254,共3页
对时变离散动态系统给出了判断其渐近稳定和几何速度稳定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时变离散动态系统 渐近稳定 几何速度稳定 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动态系统稳定性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书田 《林业调查规划》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 ,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出发 ,通过分析森林群落演替的动态变化过程 ,探讨森林资源动态系统稳定性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运用李亚普诺夫的稳定性理论 。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森林群落 动态系统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