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调陀螺寻北系统及其误差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缪玲娟 陈家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74-379,共6页
论述了动力调谐陀螺寻北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推导了系统寻北解算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误差分析,系统在实验室内的测试结果为:寻北时间小于5min,寻北误差小于0.06°,姿态误差小于0.
关键词 动调陀螺仪 陀螺漂移 寻北仪 动力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性陀螺十字铰链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荣伟彬 陈涛 +1 位作者 陈立国 孙立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4-869,共6页
在对动力调谐陀螺刚度和漂移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内外挠性接头装配后铰链所形成的十字型铰链的模型,并利用伪刚度体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内外挠性接头两铰链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十字型铰链模型的影响曲线。通过影响曲线的... 在对动力调谐陀螺刚度和漂移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内外挠性接头装配后铰链所形成的十字型铰链的模型,并利用伪刚度体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内外挠性接头两铰链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十字型铰链模型的影响曲线。通过影响曲线的分析,得出内外挠性接头铰链方位上的偏差对十字型铰链模型的刚度的影响程度,而模型刚度变化则对整个陀螺的装配精度提出了同轴以及正交的要求,对整个陀螺仪的装配和调试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调谐陀螺 十字铰链模型 伪刚度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模型在动力调谐陀螺仪漂移补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苏岩 王寿荣 周百令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3期24-28,共5页
根据静基座上动力调谐陀螺仪的漂移特性,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动力调谐陀螺仪随机漂移的时序模型,提出了一种动力调谐陀螺仪漂移自适应实时控制补偿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AR模型参数估计算法,列举了采用AR(2)模型进行漂... 根据静基座上动力调谐陀螺仪的漂移特性,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动力调谐陀螺仪随机漂移的时序模型,提出了一种动力调谐陀螺仪漂移自适应实时控制补偿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AR模型参数估计算法,列举了采用AR(2)模型进行漂移自适应补偿的实验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调谐陀螺仪 随机漂移 时间序列分析 实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摄影陀螺稳定平台 被引量:19
4
作者 许江宁 朱涛 卞鸿巍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4-917,共4页
本文采用3个二自由度挠性陀螺仪构成陀螺稳定平台,实现中等精度的电控罗经、高精度的方位水平仪和稳定平台等功能。陀螺稳定平台对飞机飞行条件依赖较小,能承受30 g冲击加速度,正常启动时间10 min,水平精度≤0.2°,方位漂移精度≤0... 本文采用3个二自由度挠性陀螺仪构成陀螺稳定平台,实现中等精度的电控罗经、高精度的方位水平仪和稳定平台等功能。陀螺稳定平台对飞机飞行条件依赖较小,能承受30 g冲击加速度,正常启动时间10 min,水平精度≤0.2°,方位漂移精度≤0.2°/h,方位任意预置并连续显示,其整体技术性能优于LEICA公司PAV30型陀螺稳定平台。在北京地区、华中地区进行了5次不同高度飞行实验,精度满足航空摄影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摄影 陀螺稳定平台 挠性陀螺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型的混合建模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樊春玲 高峰 +1 位作者 孙四通 金志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4期475-479,共5页
针对陀螺仪寿命预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模型的混合建模预测方法。为了提高一阶灰色模型GM(1,1)的建模能力,此模型引入了小波变换。首先小波变换对实测的动力调谐陀螺(DTG)漂移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干扰噪声,接着处理后的数据被... 针对陀螺仪寿命预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模型的混合建模预测方法。为了提高一阶灰色模型GM(1,1)的建模能力,此模型引入了小波变换。首先小波变换对实测的动力调谐陀螺(DTG)漂移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干扰噪声,接着处理后的数据被用来建立灰色模型。来自于长期测量的DTG的漂移数据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文中所提混合策略的有效性。并且为了进行比较,对神经网络建模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小波变换被引入到混合模型中,此基于灰色模型的混合建模预测方法具有令人满意的性能,为陀螺仪的寿命预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型 漂移数据 动力调谐陀螺 小波变换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调陀螺的单轴平台寻北仪及其误差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常松 徐晓苏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5年第4期25-29,共5页
针对实验中发现的某寻北仪方位漂移与固定该寻北仪的载体的初始方位近似成180°周期函数关系的现象,基于动调陀螺单轴平台寻北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导出了陀螺漂移对寻北仪方位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微分方程,并就陀螺漂移的各种不同情况对... 针对实验中发现的某寻北仪方位漂移与固定该寻北仪的载体的初始方位近似成180°周期函数关系的现象,基于动调陀螺单轴平台寻北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导出了陀螺漂移对寻北仪方位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微分方程,并就陀螺漂移的各种不同情况对寻北仪方位稳定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陀螺漂移是导致寻北仪系统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北仪 方位漂移 动调陀螺 单轴平台 方位稳定性 陀螺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联寻北仪方位角误差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建华 刘星桥 陈家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4-287,共4页
应用捷联惯导系统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动力调谐陀螺寻北仪在有姿态时,由于坐标不一致性和纬度的计算误差引入的寻北误差,为全方位补偿和姿态补偿提供了理论探索。仿真和实际系统结果表明,由方位角引起的方位角误差与纬度及姿态有关。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寻北仪 姿态矩阵 计算地理坐标系 动力调谐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调陀螺标度因数非线性误差补偿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昆鹏 孙华 +1 位作者 高延滨 李光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0-1066,共7页
捷联惯性测量组件的非线性误差主要体现在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标度因数上,为了减小捷联惯性测量组件中的动调陀螺的非线性误差,提出了一种对陀螺测量曲线进行自适应分段最佳逼近拟合方法.该方法在分析陀螺非线性误差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推导... 捷联惯性测量组件的非线性误差主要体现在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标度因数上,为了减小捷联惯性测量组件中的动调陀螺的非线性误差,提出了一种对陀螺测量曲线进行自适应分段最佳逼近拟合方法.该方法在分析陀螺非线性误差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推导出陀螺的标度因数非线性误差补偿模型,设计了试验标定方案,在惯性测量组件的整个测量范围内进行自适应分段,每段用一个高次曲线最佳逼近,可得到陀螺测量模型在每个分段区间的精确函数描述,从而可以对陀螺非线性测量误差进行实时补偿.系统的速率试验和摇摆试验结果表明,自适应分段高次曲线最佳逼近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陀螺的角速度测量精度,最大能提高约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导航系统 惯性测量单元 动力调谐陀螺 非线性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参数辨识的动力调谐陀螺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定新 陶俊勇 陶利民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87-92,共6页
提出了基于动调陀螺转子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的陀螺故障诊断方法 ,详细探讨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并以某型捷联惯导系统中的动调陀螺为对象 ,在实测信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故障仿真与实际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诊断动调陀螺故障 ,具有一... 提出了基于动调陀螺转子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的陀螺故障诊断方法 ,详细探讨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并以某型捷联惯导系统中的动调陀螺为对象 ,在实测信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故障仿真与实际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诊断动调陀螺故障 ,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并为陀螺故障诊断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导航系统 动力调谐陀螺 参数辨识 故障论断 转子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调陀螺的多位置寻北仪的转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慕君 谭旭光 王志乾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12,共5页
针对实验过程中转台在每个转位处存在的转位误差对系统寻北精度的影响,介绍了动调陀螺多位置寻北仪的工作过程及真北解算原理,进行了转位误差对寻北精度影响的误差分析。运用误差理论和偏导数原理,推导出转位误差与寻北误差二者之间的... 针对实验过程中转台在每个转位处存在的转位误差对系统寻北精度的影响,介绍了动调陀螺多位置寻北仪的工作过程及真北解算原理,进行了转位误差对寻北精度影响的误差分析。运用误差理论和偏导数原理,推导出转位误差与寻北误差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寻北位置数的情况下,转位误差越小寻北精度越高;同时在一定的转位误差时,寻北位置数越多则寻北精度越高。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误差补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调陀螺 多位置寻北仪 转位误差 寻北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大角速率动力调谐陀螺仪的力矩器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建新 张鹏 +1 位作者 高维彦 任思聪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53-57,共5页
作者针对动力调谐式陀螺仪最大进动角速率较小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作用原理新颖的力矩器结构形式 。
关键词 动力调谐陀螺仪 永磁式力矩器 进动角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复合环境下挠性陀螺仪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瑾颖 刘光斌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6年第5期58-61,共4页
为研究分析挠性陀螺仪在过载振动复合环境下附加误差形成的机理和建立误差补偿模型,从结构分析入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陀螺仪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计算陀螺仪的章动频率,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挠... 为研究分析挠性陀螺仪在过载振动复合环境下附加误差形成的机理和建立误差补偿模型,从结构分析入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陀螺仪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计算陀螺仪的章动频率,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挠性陀螺仪在过载-振动复合环境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各节点轴向位移,结合施加的载荷即可以计算得到陀螺仪的漂移角速度;同时通过模态分析计算得到陀螺仪的固有频率及相应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陀螺仪 动力学 复合环境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调陀螺的多位置捷联寻北仪研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敏 王志乾 黄波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1,46,共4页
为了提高大型光电跟踪设备和惯性导航设备自主定向的性能,根据动调陀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多位置捷联寻北仪。针对多位置捷联寻北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正弦曲线进行参数估计,解算出北向方位角。寻北仪主要... 为了提高大型光电跟踪设备和惯性导航设备自主定向的性能,根据动调陀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多位置捷联寻北仪。针对多位置捷联寻北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正弦曲线进行参数估计,解算出北向方位角。寻北仪主要由精密位置转台及转位控制系统、惯性测量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及其它配套部件组成。综合考虑寻北时间和寻北精度两个技术指标,进行了时间模式和精度模式的研究和实验。在时间模式下,当寻北精度为35.4″时,寻北时间仅为4.5 min;在精度模式下,当寻北时间为9 min时,寻北精度可达到23.9″。这两项指标均高于国内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北仪 多位置 捷联 动调陀螺 最小二乘 结构组成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平台动力调谐陀螺漂移补偿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磊磊 陈家斌 谢玲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6,80,共3页
在双轴平台动力调谐陀螺惯导系统中,动力调谐陀螺仪漂移与测量轴重力分量密切相关。根据动力调谐陀螺与重力相关漂移项的特点,提出了双轴平台陀螺漂移误差的补偿方法。通过安装在双轴平台上的加速度计测量载体姿态,并计算重力在陀螺两... 在双轴平台动力调谐陀螺惯导系统中,动力调谐陀螺仪漂移与测量轴重力分量密切相关。根据动力调谐陀螺与重力相关漂移项的特点,提出了双轴平台陀螺漂移误差的补偿方法。通过安装在双轴平台上的加速度计测量载体姿态,并计算重力在陀螺两个测量轴的分量,建立了陀螺漂移模型,对方位漂移进行补偿。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双轴平台方位漂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平台 动力调谐陀螺仪 陀螺漂移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调谐陀螺再平衡回路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连超 范大鹏 范世珣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0,共5页
分别介绍了动力调谐陀螺模拟和数字脉冲再平衡回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分析了两种再平衡回路由于线路引起漂移误差的主要原因,比较了模拟和数字再平衡回路的优缺点。探讨了用DSP直接数字控制实现再平衡回路的方法及这种方法的优缺点,给出... 分别介绍了动力调谐陀螺模拟和数字脉冲再平衡回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分析了两种再平衡回路由于线路引起漂移误差的主要原因,比较了模拟和数字再平衡回路的优缺点。探讨了用DSP直接数字控制实现再平衡回路的方法及这种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数字控制回路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调谐陀螺 再平衡回路 漂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性捷联惯组的多位置对准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芦佳振 张春熹 魏莹莹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2-567,共6页
弹用惯组的误差是影响系统落点导航精度的关键因素。针对如何利用已知的航向信息最大程度地提高弹用挠性陀螺的实际使用精度的问题,将多位置对准技术应用于惯组误差的在线标定,利用行列式法对陀螺静态漂移误差进行了可观性分析,给出常... 弹用惯组的误差是影响系统落点导航精度的关键因素。针对如何利用已知的航向信息最大程度地提高弹用挠性陀螺的实际使用精度的问题,将多位置对准技术应用于惯组误差的在线标定,利用行列式法对陀螺静态漂移误差进行了可观性分析,给出常用两位置对准的理论分析及最优三位置的限定方程。仿真结果表明,最优三位置对准可以有效分离常值漂移和与比力一次项有关的漂移,实现挠性陀螺静态漂移误差状态变量全部可观测,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系统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捷联惯组 多位置对准 标定 误差模型 比力敏感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J辅助变量法实现动力调谐陀螺仪的闭环辨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建远 李醒飞 田凌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28-3037,共10页
为了在闭环工作条件下监测动力调谐陀螺仪的性能,研究了动力调谐陀螺仪的闭环辨识方法。首先,根据动力调谐陀螺仪闭环模型的复杂结构,对其进行化简和离散化处理,获取辨识模型集和模型阶数。接着,将辅助变量法(Ⅳ)应用于动力调谐陀螺仪... 为了在闭环工作条件下监测动力调谐陀螺仪的性能,研究了动力调谐陀螺仪的闭环辨识方法。首先,根据动力调谐陀螺仪闭环模型的复杂结构,对其进行化简和离散化处理,获取辨识模型集和模型阶数。接着,将辅助变量法(Ⅳ)应用于动力调谐陀螺仪的闭环辨识,并根据传统Ⅳ法的不足,提出了BJIV辨识法。该方法能够应用于BJ模型,使系统模型与噪声模型不再受辨识模型的限制。然后,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分析BJIV法辨识结果的无偏性与渐进离散特性。最后,采用提出的方法对某型号动力调谐陀螺仪进行单次和连续闭环辨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BJIV法的辨识结果在有噪声存在的条件下是一致无偏的,渐进方差能够接近最优;闭环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辨识拟合度优于90%,连续跟踪2h,获得了可靠的辨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调谐陀螺仪 闭环辨识 辅助变量法 BJIV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动调式陀螺寻北系统及其转位方案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莉 徐珍 +1 位作者 袁信 刘建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瞄准线稳定系统和自寻北定向系统对于坦克等陆地战车是非常重要的。文中针对目前大多数战车都装有瞄准线稳定系统的这一情况 ,在原有稳瞄平台的基础上 ,增设加速度计等相应设备 ,并加以计算机控制。由于辅加的加速度计和原系统中的陀螺... 瞄准线稳定系统和自寻北定向系统对于坦克等陆地战车是非常重要的。文中针对目前大多数战车都装有瞄准线稳定系统的这一情况 ,在原有稳瞄平台的基础上 ,增设加速度计等相应设备 ,并加以计算机控制。由于辅加的加速度计和原系统中的陀螺仪分别可感测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 ,从而就可进行水平调平和方位的解算 ,使得系统同时具有稳定跟踪功能与寻北定向功能 ,构成组合平台。文中采用了双位置寻北解算方位角 ,着重讨论了单动调式陀螺所构成的寻北系统及其特征 ,并分析制定了转位的控制方案。仿真表明 ,该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平台 动调陀螺 惯导系统 自寻北 转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性陀螺仪最优位置试验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富立 刘文丽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07-911,共5页
采用二次曲面复合设计的试验设计思想,在D-最优准则条件下,研究了挠性陀螺仪最优位置试验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优的八位置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八位置试验方案估计一次项漂移系数的精度比IEEE Std 813-1988中规... 采用二次曲面复合设计的试验设计思想,在D-最优准则条件下,研究了挠性陀螺仪最优位置试验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优的八位置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八位置试验方案估计一次项漂移系数的精度比IEEE Std 813-1988中规定的八位置试验方案估计的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陀螺仪 位置试验 二次曲面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挠性接头在路面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祖华 俞文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4-147,154,共5页
挠性接头是动力调谐陀螺中最薄弱的部分,在断电状态下运输时,陀螺转子上的惯性力及力矩只能由挠性接头承担,挠性接头能否承受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冲击,直接关系到导弹运输方案的制定。根据某型动力调谐陀螺挠性接头的特点,将它沿挠性细颈... 挠性接头是动力调谐陀螺中最薄弱的部分,在断电状态下运输时,陀螺转子上的惯性力及力矩只能由挠性接头承担,挠性接头能否承受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冲击,直接关系到导弹运输方案的制定。根据某型动力调谐陀螺挠性接头的特点,将它沿挠性细颈处离散成4个刚体,建立了陀螺的离散动力学模型,并用频域法计算了挠性接头在4种实际运输条件下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运输速度越高、行驶路面越不平,陀螺挠性部分的变形越大,但所讨论的4种实测路面激励所引起的挠性部分的变形及陀螺转子的振动均非常小,不会导致结构破坏,故实施断电运输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调谐陀螺 挠性接头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