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analysis, simulation, and control of a 6-DOF IRB-120 robot manipulator us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and boundary layer method 被引量:3
1
作者 Mojtaba HADI BARHAGHTALAB Vahid MEIGOLI +2 位作者 Mohammad Reza GOLBAHAR HAGHIGHI Seyyed Ahmad NAYERI Arash EBRAHI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219-2244,共26页
Because of its ease of implementation,a linear PID controller is generally used to control robotic manipulators.Linear controllers cannot effectively cope with uncertainties and variations in the parameters;therefore,... Because of its ease of implementation,a linear PID controller is generally used to control robotic manipulators.Linear controllers cannot effectively cope with uncertainties and variations in the parameters;therefore,nonlinear controllers with robust performance which can cope with these are recommended.The sliding mode control(SMC)is a robust state feedback control method for nonlinear systems that,in addition having a simple design,efficiently overcomes uncertainties and disturbances in the system.It also has a very fast transient response that is desirable when controlling robotic manipulators.The most critical drawback to SMC is chattering in the control input signal.To solve this problem,in this study,SMC is used with a boundary layer(SMCBL)to eliminate the chattering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The proposed SMCBL was compared with inverse dynamic control(IDC),a conventional nonlinear control method.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IRB-120 robot manipulator were initially extracted completely and accurately,and then the control of the robot manipulator using SMC was evaluated.For validation,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was implemented on a 6-DOF IRB-120 robot manipulator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ies.The results were simulated,tested,and compared in the MATLAB/Simulink environment.To further validate our work,the results were tested and confirmed experimentally on an actual IRB-120 robot manipu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 manipulator control IRB-120 robot sliding mode control sliding mode control with boundary layer inverse dynamic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s 被引量:3
2
作者 GU Chong-shi WANG Shao-wei BAO Teng-f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521-1535,共15页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s(RCCDs),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are firstly analyzed. Then, the viscous-spring ar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s(RCCDs),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are firstly analyzed. Then, the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VSAB) i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radiation damping of their infinite foundations, and based on the Marc software, a simplified seismic motion input method is presented by the equivalent nodal loads. Finally,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a RCC gravity dam, effects of radiation damping and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ams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RCC gravity dam significantly reduces about 25% when the radiation damping of infinite foundation is considered. Hot interfaces and the normal cold interface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RCC gravity dam.However, nonlinear fracture along the cold interfaces at the dam heel will occur under the designed earthquake if the cold interfaces are combined poorly. Therefore, to avoid the fractures along the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under the potential super earthquakes,combination quality of the RCC layers should be significantly en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construction interface nonlinear fracture radiation damping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dynamic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油气系统理论在实用中面临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庞雄奇 崔新璇 +9 位作者 贾承造 鲍李银 李才俊 黎茂稳 徐帜 肖惠译 郑定业 金玉洁 施砍园 张思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9-1054,共16页
全油气系统概念的提出以及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有序分布模式的建立实现了油气地质理论的统一,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全油气系统理论是基于全球普遍的地质条件建立的,在中国叠合盆地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面临着4... 全油气系统概念的提出以及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有序分布模式的建立实现了油气地质理论的统一,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全油气系统理论是基于全球普遍的地质条件建立的,在中国叠合盆地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面临着4个方面挑战,主要表现在:(1)浮力成藏下限因缺少客观指标表征以及后期构造变动破坏,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判别和预测困难;(2)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受多动力-多期次-多要素复合作用控制,成藏动力和成藏类型判别困难;(3)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等储层因油气润湿性和界面张力不同,在实际地质条件下形成油气藏的最大埋深和有利富集油气的领域预测困难;(4)全油气系统演化过程中,油气运聚受动力类型、源-储间毛细管力差、烃类流体特性以及构造变动等多因素联合控制,富集模式建立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全球已发现油气藏储层物性特征、产能变化特征和油气润湿性参数特征等资料展开多种方法和技术研究,提出了浮力成藏下限判识、油气成藏动力评价以及油气资源最大埋深预测等新方法,并建立了全油气系统富油气模式,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全油气系统理论完善、发展和应用开拓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动力边界 油气成藏最大埋深 油气成藏动力场 油气成藏动力机制 油气资源 油气富集模式 常规和非常规油气 全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大塘向斜区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系统特征
4
作者 侯江勇 向钊 胡屿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黔北大塘向斜区含水系统尚未开展地下水系统划分的相关工作,区内分布多个铝土矿区,铝土矿为顶板直接充水的岩溶充水矿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给区域内铝土矿水文地质特征的客观评价带来了一定难度。文章通过对黔北大塘向斜区地下... 黔北大塘向斜区含水系统尚未开展地下水系统划分的相关工作,区内分布多个铝土矿区,铝土矿为顶板直接充水的岩溶充水矿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给区域内铝土矿水文地质特征的客观评价带来了一定难度。文章通过对黔北大塘向斜区地下水系统研究,收集并整理了历史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水文地质调查,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和地下水系统边界及水文地质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下水系统,具有较完整的补径排条件,主要为地下河系统和分散排泄系统;(2)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地下水系统,即大塘向斜地下河系统和洛龙背斜分散排泄系统。研究成果为区域铝土矿开发的水文地质风险评估及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边界特征 动态变化 大塘向斜 黔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C视角下高管警觉性对企业跨界创新的影响
5
作者 奉小斌 雷杰 +1 位作者 肖博文 沈珂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69,共16页
动态环境下,企业高管通过综合对内外部环境的扫描、捕捉与评估来激发跨界创新,这一过程中高管对资源和机会的警觉性如何发挥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的“意识-动机-能力(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AMC)”框架,探讨... 动态环境下,企业高管通过综合对内外部环境的扫描、捕捉与评估来激发跨界创新,这一过程中高管对资源和机会的警觉性如何发挥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的“意识-动机-能力(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AMC)”框架,探讨了高管警觉性对企业跨界创新的影响,以及绩效落差与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以2012—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研究发现:①高管机会警觉性和资源警觉性均有利于企业跨界创新;②绩效落差和动态能力增强了高管机会警觉性和资源警觉性对企业跨界创新的影响;③高管警觉性对企业跨界创新的影响效果在不同科技属性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拓展了企业跨界创新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跨界创新决策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创新 机会警觉性 资源警觉性 绩效落差 动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瞬态响应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娄嘉诚 常福城 +3 位作者 刘也铭 李志斌 李熙 李会雄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8-2651,共14页
超超临界锅炉因其高效和低排放特性,在化工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水冷壁的瞬态响应特性对超临界机组的安全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引入移动边界理论,提出了一种能够统一描述超临界锅炉水冷壁不同工质状态的移动边界模型。模型无须对各种... 超超临界锅炉因其高效和低排放特性,在化工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水冷壁的瞬态响应特性对超临界机组的安全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引入移动边界理论,提出了一种能够统一描述超临界锅炉水冷壁不同工质状态的移动边界模型。模型无须对各种工质状态分开进行建模与求解,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计算。提出的网格移动方案可实现临界压力点的追踪,与以往采用静态近似的计算方法相比减小了误差,可更为简便、合理地解决各工质状态间的切换问题,继而实现全工况仿真。对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瞬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扰动参数阶跃变化幅度相同时,出口压力阶跃变化后重新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偏短,而进口焓值阶跃变化后重新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偏长。在相同的输入扰动条件下,低负荷工况扰动后重新达到稳态所需时间较长,而高负荷时的过渡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瞬态响应 移动边界 模型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钼蠕变行为的原子级模拟研究
7
作者 倪伟轩 贾丽霞 +4 位作者 豆艳坤 贺新福 曹金利 王东杰 杨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6-676,共11页
钼(Mo)合金因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用于高温环境。其中,蠕变性能是高温环境用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纳米晶Mo的蠕变行为,通过模拟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晶Mo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拉伸蠕变行为,分析... 钼(Mo)合金因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用于高温环境。其中,蠕变性能是高温环境用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纳米晶Mo的蠕变行为,通过模拟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晶Mo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拉伸蠕变行为,分析了晶粒尺寸、施加应力及温度对蠕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应力增加均会加速蠕变过程,同时晶粒尺寸较小时蠕变现象更明显。通过对蠕变过程中的原子位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位错密度和晶粒在蠕变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原子的近邻位置环境会发生变化,这是由空位沿晶界扩散引起的。在本文所采用的模拟条件下,模拟结果表明,Coble蠕变是引起纳米晶Mo变形的主要机制。本文为理解纳米晶Mo在温度条件为800~1400 K下的蠕变机制提供了依据,对于纳米晶Mo在核工业设计中的潜在应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Mo 蠕变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 晶界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风洞动压场校核中设备干扰及修正方法
8
作者 刘江涛 龚小权 +2 位作者 周乃春 李明 张耀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1-1661,共11页
风洞动压场作为风洞流场品质指标之一,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精准度,需定期开展动压场校核。动压场校核设备包括五孔探针、排管架及排管架导轨(纵梁和横梁),在分析动压场时需要扣除校核设备影响。基于国家数值风洞工程通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 风洞动压场作为风洞流场品质指标之一,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精准度,需定期开展动压场校核。动压场校核设备包括五孔探针、排管架及排管架导轨(纵梁和横梁),在分析动压场时需要扣除校核设备影响。基于国家数值风洞工程通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NNWFlowStar,建立了一类用于模拟包含附面层流动的低速压力出口边界条件,采用低速平板湍流边界层验证了该边界条件的残差收敛性及计算精度。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及NNW-FlowStar开展了FL-12低速风洞试验段无任何设备、试验段只有排管架导轨、试验段包括排管架和排管架导轨的数值模拟。通过空间动压云图定性展示了各设备的影响量和影响区域,基于空间动压分布曲线定量给出了校核设备对试验段动压的影响量。进一步数值模拟了试验段顶部有无排管架导轨状态,给出了排管架导轨对试验段动压的影响量,排管架导轨对相邻4根探针都有较大影响。通过分解校核设备的动压影响量及对比计算和试验的动压修正曲线,表明排管架导轨对中心探针的动压影响量约为排管架对应量的6倍,验证了试验动压修正方案中忽略排管架影响量的合理性。最后给出了提高动压校核精度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动压场 影响量 出口边界 修正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端柔性约束悬浮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理论及参数研究
9
作者 陈星 郑印 +3 位作者 陈水福 项贻强 洪红涛 申永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7-186,228,共11页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MATLAB编写程序实现了方程的求解。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结合待建悬浮隧道算例,探讨了边界约束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端部柔性约束的地震响应结果与将其视为简单铰接或固接的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管体响应随两端转动弹簧刚度的减小而减小;降低线弹簧刚度可减小管体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但会导致管端位移增加;地震作用下管端激励对悬浮隧道管体响应影响较大,在竖向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中占比分别在75%和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隧道 柔性边界 地震作用 振型叠加法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内涵认知、指标构建及动态管理
10
作者 牛帅 王晓莉 +2 位作者 王清华 李欣哲 胡业翠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90,共7页
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的理论基础,理解城镇开发边界设定的多维属性,从监测和评估两个维度剖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动态调整—权责明晰—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多维联动的动态管理... 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的理论基础,理解城镇开发边界设定的多维属性,从监测和评估两个维度剖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动态调整—权责明晰—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多维联动的动态管理链条。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可为后续各省的边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为未来开展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监督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实施监测评估 指标构建 边界动态管理 规划实施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区域集合预报混合侧边界扰动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婧卓 李红祺 +2 位作者 陈静 徐致真 姚梦颖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9-1045,共17页
受限于有限区域,侧边界扰动是区域集合预报的主要扰动方法之一。然而,如何为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区域集合预报系统构建侧边界扰动以提高预报技巧仍不明确。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全球集合预报系统扰动场及区域确定性模式的侧边界场,开发了... 受限于有限区域,侧边界扰动是区域集合预报的主要扰动方法之一。然而,如何为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区域集合预报系统构建侧边界扰动以提高预报技巧仍不明确。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全球集合预报系统扰动场及区域确定性模式的侧边界场,开发了一种混合侧边界扰动方法,并通过动态扰动系数调整扰动振幅。结果表明,无侧边界扰动会抑制预报后期扰动能量的增长,导致集合离散度不足。混合侧边界扰动方案可提高α中尺度和大尺度的扰动能量谱,改进等压面要素和降水的离散度技巧和概率预报技巧。与混合侧边界扰动方案相比,动态混合侧边界扰动方案能增加波长100 km以上的波谱能量,提高离散度技巧关系及低层要素和24 h时效以后的降水概率预报技巧,显示出良好的业务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区域集合预报 混合侧边界扰动 动态扰动系数 离散度技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界类型对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嘉琳 李述涛 +3 位作者 安明 艾天淳 马上 陈叶青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8-670,共13页
高熵合金(HEA)的强化机制包括晶格摩擦、固溶强化、晶粒细化、原位相变以及纳米沉淀等,除此之外,晶界特性同样对HEA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作用.为研究晶界对Al_(0.3)CoCrFeNi HEA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了不同晶... 高熵合金(HEA)的强化机制包括晶格摩擦、固溶强化、晶粒细化、原位相变以及纳米沉淀等,除此之外,晶界特性同样对HEA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作用.为研究晶界对Al_(0.3)CoCrFeNi HEA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了不同晶界类型HEA的压缩试验.结果显示,Σ11的屈服强度最大,而Σ9的屈服强度最小,这与其变形机制相关:Σ11为位错阻碍机制,Σ9为层错滑移机制.在Σ5,Σ7及Σ9晶界中,层错滑移机制占主导地位,而层错滑移机制受滑移角的影响,得出屈服强度与滑移角呈正相关关系,在Σ11和Σ13晶界中,位错阻碍机制起主导作用,其屈服强度表现出与滑移角无关的特性.此外,在组成HEA的各元素金属中,不同晶界的最大屈服强度变化规律与HEA相似,然而,在最大屈服强度的数值上存在差异,这与内聚能密切相关,内聚能降低,屈服强度升高.同时,揭示了变形过程中原子层面的Mises应力与能量变化规律,其分为两个复杂的变化阶段进行.本研究探索了有关晶界类型与HEA压缩力学性能的相关关系,为优化HEA的微观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高性能HEA在工程应用中的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分子动力学 晶界 变形机制 HALL-PE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时空泵浦的轴管类声子晶体非互易带隙特性研究
13
作者 卢紫勋 姚凌云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74,250,共7页
针对轴管结构中的单向隔振控制问题,基于绝热演化原理的非互易波导理论,设计一种可产生动态边界的螺旋声子晶体结构,利用其形成的时空泵浦实现轴管中弹性波非互易传输,从而对轴的振动进行单向隔离。该设计采用理论和仿真计算分析周期轴... 针对轴管结构中的单向隔振控制问题,基于绝热演化原理的非互易波导理论,设计一种可产生动态边界的螺旋声子晶体结构,利用其形成的时空泵浦实现轴管中弹性波非互易传输,从而对轴的振动进行单向隔离。该设计采用理论和仿真计算分析周期轴管的能带结构,发现轴管的转动可以使周期结构的能带偏转,其形成的动态边界具有单向泵浦功能,并能通过改变角速度对偏移频率范围进行调谐,当调制速度为10 m/s时,调制率达到15.89%。为验证轴管单向带隙的有效性,对轴管的单向隔振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得到的振幅归一化曲线与非互易带隙偏移特性具有较好的匹配性。结果表明,通过机械装置运动来调制弹性波传播模式是实现轴管结构单向隔振的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泵浦 非互易带隙 能带偏转 单向隔振 动态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边界条件下退化抛物方程的指数吸引子
14
作者 李心 刘孔玉 刘洋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5,共9页
与经典的边界条件不同,动态边界条件由于其特有的耦合性使得系统长时间性态的研究具有本质性的困难.针对具有动态边界条件的非自治退化抛物方程,研究了其在有界区域上拉回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通过能量方法建立解过程在吸收集内的Lipsch... 与经典的边界条件不同,动态边界条件由于其特有的耦合性使得系统长时间性态的研究具有本质性的困难.针对具有动态边界条件的非自治退化抛物方程,研究了其在有界区域上拉回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通过能量方法建立解过程在吸收集内的Lipschitz连续性;利用正交投影分解解过程,并证明非正交部分的解过程在吸收集内的压缩性;根据Banach空间中拉回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定理得到该方程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边界条件 退化抛物方程 拉回指数吸引子 非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致黏弹性人工边界的二维场地出平面地震响应的等效线性化计算方法
15
作者 陈三红 张郁山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62-2172,共11页
针对二维场地出平面非线性地震响应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处理半无限域非线性地震波散射问题的一致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二维非线性计算方法在外域自由场计算与内域有限元计算之间存在的模型参数与计算精度不协调的问题.... 针对二维场地出平面非线性地震响应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处理半无限域非线性地震波散射问题的一致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二维非线性计算方法在外域自由场计算与内域有限元计算之间存在的模型参数与计算精度不协调的问题.基于此方法,开发了二维场地出平面地震响应数值计算程序,利用圆弧形凹陷地形在SH波入射下瞬态动力响应的解析解以及一维场地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对该方法的计算精度进行验证,并深入分析了非均匀土层结构的二维非线性场地地震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处理场地横向不均性方面具有较高计算精度,并且由于基于等效线性化原理,本文方法更易于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场地 黏弹性边界 出平面波 等效线性 动力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管口附近脉动气泡溃灭及射流特性实验和数值研究
16
作者 张越尧 乔峰 +3 位作者 吕详 张天源 韩蕊 李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0,共12页
通过实验和数值方法研究水下管口附近脉动气泡溃灭及射流特性.在实验方面,采用电火花放电技术产生厘米级脉动气泡,并利用高速摄影捕捉气泡的瞬态动力学行为;在数值方面,采用基于势流理论的边界积分方法模拟气泡与管壁的耦合作用.实验发... 通过实验和数值方法研究水下管口附近脉动气泡溃灭及射流特性.在实验方面,采用电火花放电技术产生厘米级脉动气泡,并利用高速摄影捕捉气泡的瞬态动力学行为;在数值方面,采用基于势流理论的边界积分方法模拟气泡与管壁的耦合作用.实验发现,脉动气泡在管口附近溃灭过程中会产生指向管内的射流,进而威胁水中管道设备的结构安全,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现象吻合良好.通过对气泡距管口距离与管口半径之比γ和气泡的最大半径与管口半径之比λ两个无量纲参数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当γ≤1.5时,气泡溃灭阶段只会产生指向管内的射流,当γ>1.5时,气泡产生指向管内射流的趋势随λ的增加而增加;总体而言,气泡产生向下射流的速度随λ的增加而增加,随γ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γ<0时,射流速度随λ和γ的变化很小,但射流宽度随两者的增加而增加;当γ>0时,射流速度随γ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论为水下管口附近气泡溃灭的动力学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动力学 近管口气泡 边界积分法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流固耦合并考虑主动脉残余应力与超弹性的血压预测方法
17
作者 张跃凡 郭宝磊 +2 位作者 孙翠茹 戴向晨 刘浩飞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 考虑主动脉壁超弹性和残余应力,提出一种基于血管顺应性预测主动脉血压的数值模拟方法。方法 基于闭合张开角的三维残余应力求解方法和超弹性本构理论,实现理想化双层厚壁主动脉模型压力-半径关系的解析求解。计算血管顺应性,并将... 目的 考虑主动脉壁超弹性和残余应力,提出一种基于血管顺应性预测主动脉血压的数值模拟方法。方法 基于闭合张开角的三维残余应力求解方法和超弹性本构理论,实现理想化双层厚壁主动脉模型压力-半径关系的解析求解。计算血管顺应性,并将压力-半径关系施加于流体域的移动壁面边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血管顺应性与脉压的关系。对比有无残余应力、是否考虑血管超弹性以及不同年龄对血管顺应性和主动脉血压的影响。考虑覆膜支架的作用:将支架区域视为刚性壁,模拟不同支架数量、支架释放位置对主动脉血压的影响。结果 考虑残余应力的血管顺应性高于无残余应力;相应的,考虑残余应力时主动脉脉压略低于无残余应力的情况。与超弹性模型相比,线弹性模型的主动脉脉压预测值偏大。不同年龄人群的血管顺应性表现为40~49岁>60~69岁>70岁以上;相应的,主动脉脉压表现为40~49岁<60~69岁<70岁以上。当植入长度为60 mm的覆膜支架时,随着支架数量增加,主动脉脉压持续增高,即支架植入范围越广,脉压越高。支架植入位置越靠近近心端,脉压越高。结论 提出的数值方法可正确预测主动脉血压,能够为主动脉支架设计和手术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流固耦合 移动边界 残余应力 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子式抽吸-射流激励器的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研究
18
作者 郑飞飞 张悦 +3 位作者 谭慧俊 于航 黄子誉 张梁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4,共14页
激波/边界层干扰(SWBLI)是超声速进气道中常见的流动现象,其诱导产生的分离往往会导致进气道气动性能严重下降。针对超声速进气道内Ma2.5来流条件下的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动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转子式抽吸-射流激励器的控制方法... 激波/边界层干扰(SWBLI)是超声速进气道中常见的流动现象,其诱导产生的分离往往会导致进气道气动性能严重下降。针对超声速进气道内Ma2.5来流条件下的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动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转子式抽吸-射流激励器的控制方法,并采用动网格技术和非定常仿真方法对激励器工作过程中的非定常流动现象和流动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子逆时针转动,激励器左右两通道连通的工作腔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进而在激励器顶端两侧孔口处形成周期性的正负压差和抽吸-射流效应,从而实现与外部流场的动量交换,达到减小分离区尺度、提高流场品质的控制效果。此外,当激波入射到不同位置时,激励器左右两通道进出口与分离区的相对位置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SWBLI控制效果,当射流频率为500 Hz时,激波入射到右侧通道出口下游X=10位置处时控制效果最佳,时均结果下分离区长度可减小14.39%,瞬时最高可减小25.37%。激励器对SWBLI的控制能力随着射流频率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射流频率达到400 Hz后,继续增加射流频率,控制能力的提升速率明显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式抽吸 射流激励器 激波/边界层干扰 主动流动控制 动网格技术 脉冲式抽吸-射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上有时间限制的全动态群签名方案
19
作者 贺丽玲 汪学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0-1676,共7页
为解决动态群签名方案中使用验证器本地撤销(VLR)方法时,提高效率降低验证成本大小的问题,利用动态群签名验证的成本与撤销列表的大小成正比,通过使用时间边界签名密钥的概念,提出一种动态群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每个群成员的签名密钥... 为解决动态群签名方案中使用验证器本地撤销(VLR)方法时,提高效率降低验证成本大小的问题,利用动态群签名验证的成本与撤销列表的大小成正比,通过使用时间边界签名密钥的概念,提出一种动态群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每个群成员的签名密钥都有一个过期时间。在t时刻生成签名的用户必须证明其为有效的群成员,其签名密钥未过期,即t≤τ。签名密钥过期时间后的群用户被认为是“自然”撤销。对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在随机预测模型中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签名方案 全动态 验证器本地撤销 撤销 格密码 密钥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果园喷雾机风送系统结构设计与试验
20
作者 李震 李云伍 +2 位作者 宋锐 何烨 黄祥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212,共14页
针对传统风送喷雾机风送系统性能差导致风送距离短、风场分散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多风机喷雾机的风送系统。通过将喷雾机作业参数与置换原则和末速度原则结合,对轴流风机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基于CFD技术以出风口直径、渐缩筒长度... 针对传统风送喷雾机风送系统性能差导致风送距离短、风场分散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多风机喷雾机的风送系统。通过将喷雾机作业参数与置换原则和末速度原则结合,对轴流风机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基于CFD技术以出风口直径、渐缩筒长度和导流叶数目为影响因素设计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风筒参数对出风口最大风速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出风口直径、导流叶数目、渐缩筒长度;风送系统最优参数组合为:出风口直径为112 mm,渐缩筒长度为177.4 mm,导流叶数目为5片。在仿真基础上制作试验台开展性能试验可得,风机转速为5000 r/min时,风送距离在0~2.5 m范围内的风速均大于4 m/s,满足末速度要求;风机转速大于4500 r/min时,射流扩展边界较大,满足远距离作业幅宽要求,可为果园喷雾机风送系统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喷雾机 风送系统 计算流体力学 响应面法 射流扩展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