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确定吸振器最优阻尼的新型方法
1
作者 田戚可人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75,共7页
采用独立完备振动变量,推导正弦谐波扰动力作用下2自由度系统主质量的四参数通用位移振幅放大倍数。为使最大的位移振幅放大倍数取得最小值,运用洛必达第一法则,统一求解3种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最优阻尼比。最大的位移振幅放大倍数与阻尼... 采用独立完备振动变量,推导正弦谐波扰动力作用下2自由度系统主质量的四参数通用位移振幅放大倍数。为使最大的位移振幅放大倍数取得最小值,运用洛必达第一法则,统一求解3种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最优阻尼比。最大的位移振幅放大倍数与阻尼比构成V字型关系。以固定点的有解析式的极大值近似代替无解析式的最大值,相对误差为0.266 8%至1.806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阻尼动力吸振器 独立完备振动变量 最大位移振幅放大倍数最小化 洛必达第一法则 最优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推力轴承油膜影响的船舶轴系纵向减振分析
2
作者 夏靖 周自豪 《造船技术》 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
船舶轴系的纵向振动是影响船舶整体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在轴系变转速的情况下,推力轴承油膜会发生变化,反映轴系纵向振动特性。为探究油膜与纵向振动的关系,根据推力轴承油膜的时变情况,分析油膜刚度与轴系转速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雷... 船舶轴系的纵向振动是影响船舶整体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在轴系变转速的情况下,推力轴承油膜会发生变化,反映轴系纵向振动特性。为探究油膜与纵向振动的关系,根据推力轴承油膜的时变情况,分析油膜刚度与轴系转速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雷诺方程求解推力轴承油膜的润滑情况,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对轴系整体的纵向振动进行分析,并比较油膜刚度变化对不同减振方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轴系转速范围内,油膜刚度变化主要由推力瓦尺寸决定,采用半主动减振受到油膜刚度的影响更小,但所受影响随轴系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在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的吸振参数设计中,以油膜刚度变化的影响为依据,优化吸振参数可提升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轴系 纵向振动 半主动减振 推力轴承 油膜刚度 轴系转速 动力吸振器 吸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n the gun barrel vibrations and control for a main battle tank 被引量:3
3
作者 Tolga Dursun Firat Biiyiikcivelek Cagrihan Utl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53-359,共7页
Achieving high hitting accuracy for a main battle tank is challenging while the tank is on the move. This can be reached by proper design of a weapon control and gun system. In order to design an effective gun system ... Achieving high hitting accuracy for a main battle tank is challenging while the tank is on the move. This can be reached by proper design of a weapon control and gun system. In order to design an effective gun system while the tank is moving,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gun system is required. In this study,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a gun system is discussed in this respect.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pplic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a tank gun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Methods such as the use of muzzle reference system(MRS) and vibration absorbers, and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the control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muzzle tip deflections are also reviewed. For the existing gun systems without making substantial modifications,MRS could be useful in controlling the deflections of gun barrels with estimation/prediction algorithms.The vibration levels could be cut into half by the use of optimised vibration absorbers for an existing gun.A new gun system with a longer barrel can be as accurate as the one with a short barrel with the appropriat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N dynamics vibration control MUZZLE REFERENCE system vibration absor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approach for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a flexible missile 被引量:5
4
作者 Cheng-long Pan Ji-li Rong +1 位作者 Tian-fu Xu Da-lin Xi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956-967,共12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n activ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ADVA) for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a flexible missile system through simulation.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a dynamic vibration 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n activ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ADVA) for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a flexible missile system through simulation.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a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a ring-type ADVA is first designed to attenuate the elastic vibration of the flexible missile,and the design of the active controller adopts the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control algorithm.The motion equations of a flexible missile with an ADVA,which is subjected to follower thrust at its aft end,are derived using the Lagrangian approach.Taking the minimum of the root mean square(RMS) of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center of mass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a genetic algorithm(GA)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 of the DVA and PID controller.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ADVA and DVA are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the vibration and provide approximately 41.2% and 17.6% improvement,respectively,compa red with the case of no DVA,The ADVA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DVA,When the missile is subjected to follower thrust,the effect of vibration reduc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ase without follower thrust.It is feasible to reduce vibration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flexible missiles by means of the AD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missile PID controller Activ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Genetic algori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控制理论的箱梁MDVA参数优化及对低频振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力 张天琦 罗雁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07-113,共7页
由于多重动力吸振器(MDVA)具有减振效果好、吸振器质量分散的特点,因而,将通过MDVA的参数合理优化进而降低车辆载荷作用下箱梁各板件多个频段内的振动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单自由度系统定点理论与多自由度多模态控制理论,推导了多... 由于多重动力吸振器(MDVA)具有减振效果好、吸振器质量分散的特点,因而,将通过MDVA的参数合理优化进而降低车辆载荷作用下箱梁各板件多个频段内的振动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单自由度系统定点理论与多自由度多模态控制理论,推导了多目标模态的MDVA的参数优化方法;建立车-轨-桥有限元模型,根据仿真得到的箱梁振动频谱特征与模态特征,合理设置MDVA参数与安装位置,并对比了有无MDVA工况下箱梁的振动差异(1~250 Hz),结果表明,MDVA对箱梁多个频段均有较好的吸振效果。此外,钢轨与车轮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MDVA对二者的低频振动同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动力吸振器 多模态控制 参数优化 低频振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振动类课程教学中的动力减振器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开平 刘耀坤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255-1261,共7页
动力减振器是振动类课程中重要的内容,理论严谨,工程应用广泛,但该部分内容在教与学两方面都相对比较困难。文章回顾并总结了邓哈托、铁摩辛柯直到最近的振动类经典教材关于动力减振器的描述。依据附加系统阻尼比本身的定义,使用变量代... 动力减振器是振动类课程中重要的内容,理论严谨,工程应用广泛,但该部分内容在教与学两方面都相对比较困难。文章回顾并总结了邓哈托、铁摩辛柯直到最近的振动类经典教材关于动力减振器的描述。依据附加系统阻尼比本身的定义,使用变量代换,简化并给出了最佳阻尼比参数的获取过程,同时对减振器理论分析的全过程给出了教学上的几点建议,期望能促进动力减振器内容的教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减振器 变量代换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吸振器的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设计
7
作者 刘欢 尹宜勇 +5 位作者 王通 王国强 朱文佳 齐林山 李浩 张伯伦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微耕机的扶手架结构较为简单,在田间作业时会造成扶手架的强烈振动,长时间的强烈振动会给操作者身心带来不适甚至严重伤害,针对此问题,对微耕机扶手架进行了减振设计。对于结构相对简单的构件,振动问题大多是由于主振动系统自身结构阻... 微耕机的扶手架结构较为简单,在田间作业时会造成扶手架的强烈振动,长时间的强烈振动会给操作者身心带来不适甚至严重伤害,针对此问题,对微耕机扶手架进行了减振设计。对于结构相对简单的构件,振动问题大多是由于主振动系统自身结构阻尼的不足导致的。为此,结合微耕机实际情况,将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微耕机扶手架上,对动力吸振器进行结构设计并试制样件。最后,对动力吸振器样件的减振效果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安装动力吸振器样件后,其手把处的振动强度在空挡和耕作状态下分别降低了13.9%和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扶手架 减振设计 动力吸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吸振器在直升机减振上的应用及效果验证
8
作者 陈浩 马小艳 王之瑞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基于无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原理和直升机实际指标需求设计了一种可变刚度和可调质量的动力吸振器,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吸振器进行了动特性分析和减振效率分析,最终通过飞行试验验证动力吸振器的实际装机效果。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 基于无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原理和直升机实际指标需求设计了一种可变刚度和可调质量的动力吸振器,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吸振器进行了动特性分析和减振效率分析,最终通过飞行试验验证动力吸振器的实际装机效果。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为后续其它型号的动力吸振器研制积累了工程经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振动 动力吸振器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幅放大机制的浮置板轨道低频轻质减振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舟 冯青松 +1 位作者 成功 张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32,共16页
为探讨在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中实现轻质减振和有效减振兼容的可行性,基于振幅放大机制,设计一种杠杆式动力吸振器(LT-DVA)。采用能量泛函变分法建立了配置有LT-DVA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分析模型,以轨道结构的力传递率、位移导纳... 为探讨在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中实现轻质减振和有效减振兼容的可行性,基于振幅放大机制,设计一种杠杆式动力吸振器(LT-DVA)。采用能量泛函变分法建立了配置有LT-DVA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分析模型,以轨道结构的力传递率、位移导纳为评价指标,通过与普通动力吸振器(DVA)进行对比验证LT-DVA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频控制的思路,在浮置板上引入多个杠杆式动力吸振器(LT-MDVA),以实现宽频控制、高衰减的效果。进一步考虑列车荷载的作用,分析验证动态轮轨力作用下LT-MDVA的低频隔振性能以及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振幅放大机制(振幅放大系数为α)的有益效果,LT-DVA的有效惯性质量、刚度、阻尼是同参数DVA的α^(2)倍,即工作能力是DVA的α^(2)倍;在LT-DVA的基础上,LT-MDVA能够有效拓宽振动衰减频段且提升振动衰减能力;相较于普通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动态轮轨力作用下,质量比仅为0.02的LT-MDVA不仅能够有效减小传递至下部基础的力(最大衰减约7.5dB),还能有效减小轨道结构的响应(钢轨和浮置板振动最大衰减约7.2dB和7.1dB),抑制浮置板轨道的振动放大现象,而同参数的MDVA几乎没有效果,证明了LT-MDVA能够在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中实现轻质减振和有效减振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低频振动 振幅放大 轻质减振 动力吸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黑洞波动控制技术的槽型轨动力吸振器减振降噪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师多佳 赵才友 +3 位作者 易强 张明凯 高鑫 王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5,共10页
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噪声问题持续增加,即使目前具有多种控制效果良好的减振降噪措施,但仍有望做进一步的提升。在该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槽型轨道动力吸振器,将声学黑洞波动控制技术与动力吸振原理相结合。该吸振器设计的目标是... 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噪声问题持续增加,即使目前具有多种控制效果良好的减振降噪措施,但仍有望做进一步的提升。在该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槽型轨道动力吸振器,将声学黑洞波动控制技术与动力吸振原理相结合。该吸振器设计的目标是保证主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采用附加的声学黑洞阻尼振子作为吸能单元,对主结构的振动能量进行传递、吸收与耗散。为了研究声学黑洞型动力吸振器对槽型轨道振动特性和声辐射特性的影响,利用仿真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动力吸振器下槽型轨道的位移导纳和振动衰减率进行了评估;采用滚动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分析了声学黑洞型动力吸振器的降噪效果并探究了其参数对轮轨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槽型轨在800~1000 Hz频段内的一阶pinned-pinned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振动响应显著,振动衰减率仅为0.68 dB/m,在安装了声学黑洞型动力吸振器之后轨道结构的振动衰减率上升到1.80 dB/m,提高率可达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黑洞 动力吸振器 振动噪声控制 有限元分析 边界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浮置板轨道低频减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群 程志宝 石志飞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浮置板轨道(floating slab track, FST)对低频车轨耦合振动具有放大作用,由此引起的低频环境振动难以解决。引入惯性增强动力吸振系统(inerter enhanced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IDVA),提出带有IDVA的FST,即FST-IDVA,以减小列车移... 浮置板轨道(floating slab track, FST)对低频车轨耦合振动具有放大作用,由此引起的低频环境振动难以解决。引入惯性增强动力吸振系统(inerter enhanced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IDVA),提出带有IDVA的FST,即FST-IDVA,以减小列车移动荷载下的低频振动影响。理论分析给出浮置板轨道结构等效单自由度系统;考虑轮轨激励随机性,应用H_(2)优化理论给出IDVA的设计参数理论解;开发一种Matlab-Ansys联合仿真技术,应用该技术计算8编组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轨耦合动力响应。对比无动力吸振器和普通动力吸振器,验证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对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的抑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应用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后,FST板在其基频处加速度响应、钢弹簧支反力、单块板传往基础的合力均得到有效减小。惯容器的动态质量效果使吸振器与FST之间的相对位移减小大于50%。该技术可在浮置板轨道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好的低频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动力吸振器 惯容器 车轨耦合 低频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重心线路巡检机器人摆振分析及抑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星 李小彭 +1 位作者 彭健文 刘炳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333,共11页
针对野外输电线巡检机器人(power transmission line inspection robot,PTLIR)受自然风影响出现的机身摆动问题,提出一种在机器人的可变重心箱体中加装摆式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的摆振抑制策略。描述了输电线系... 针对野外输电线巡检机器人(power transmission line inspection robot,PTLIR)受自然风影响出现的机身摆动问题,提出一种在机器人的可变重心箱体中加装摆式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的摆振抑制策略。描述了输电线系统与巡检机器人加装摆式动力吸振器的结构特点。基于Davenport风速谱与输电线系统的特点建立了风扰动模型。分析了机器人行走对输电线的影响,建立了简化后风扰动影响下机器人摆动的动力学模型,仿真了抑振前机器人在风扰动影响下的风振响应;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加装动力吸振器优化后的巡检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并完成了吸振器的参数设计。通过仿真不同风速下机器人的风振响应,验证所提出的振动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基于改进结构下的巡检机器人样机,开展了室内风扰动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吸振器抑振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器人的机身摆动,提高工作稳定性。该研究过程对其他摆式结构设备的振动抑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重心 输电线巡检机器人(PTLIR) 动力吸振器(dva) 风扰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调控下两类动力吸振器的H_(∞)设计与试验
13
作者 范盛喆 孙汝奇 +2 位作者 赵轩 黄伟安 成利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24-3332,共9页
动力吸振器凭借其出色的吸振能力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其对共振频率、阻尼系数等系统参数的高敏感性给系统设计及其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油液式黏滞阻尼器难以实现阻尼的有效调节,新兴磁流变阻尼器高昂的造价也... 动力吸振器凭借其出色的吸振能力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其对共振频率、阻尼系数等系统参数的高敏感性给系统设计及其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油液式黏滞阻尼器难以实现阻尼的有效调节,新兴磁流变阻尼器高昂的造价也限制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近年来可调电磁分支电路阻尼的发展为动力吸振器现场最优调谐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文章基于直线式电磁分支电路阻尼器的结构特点,采用永磁体同极对置的方法提升了阻尼器的机电耦合效率,通过数值仿真得出了六段对置式电磁分支电路阻尼器的机电耦合系数及等效阻尼系数.电磁分支电路阻尼器可通过调整外接分支电路的阻抗实现阻尼力的实时调整,并将其应用于悬置式和接地式动力吸振器系统中,实现了两类动力吸振系统基于H_(∞)优化方法的最优化吸振效果,有效抑制了主系统的振动响应.两类动力吸振系统的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充分证明了可调电磁分支电路阻尼器的有效性,为动力吸振器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供了设计准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分支电路阻尼 机电耦合 动力吸振器 H_(∞)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温管道的二重动力吸振器设计及力学性能试验
14
作者 白鸿柏 陈毅鹏 +2 位作者 任志英 李振 何明圆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
针对传统减振支撑难以解决核电机组中小支管的无规则振动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属橡胶材料的环形二重三向动力吸振器,其中质量块总质量为0.084 kg,矩形弹簧和金属橡胶固定在质量块与工装夹具之间。首先,构建二重动力吸振器动力学模型。... 针对传统减振支撑难以解决核电机组中小支管的无规则振动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属橡胶材料的环形二重三向动力吸振器,其中质量块总质量为0.084 kg,矩形弹簧和金属橡胶固定在质量块与工装夹具之间。首先,构建二重动力吸振器动力学模型。其次,利用质量感应法确定小支管的等效质量,并结合定点理论优化吸振器刚度、阻尼比。最后,对小支管二重动力吸振器系统进行谐响应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二重动力吸振器对X、Y、Z 3个方向的吸振效果均大于95%。分别对有无安装二重动力吸振器的小支管进行激振试验,正弦激励幅值为5 N,频率为0~150 Hz。数据表明,二重动力吸振器对于小支管主要振动方向Y、Z吸振效果达到95%以上,X方向的吸振效率达到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小支管 二重动力吸振器 频率可调 三向吸振 宽频吸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展开法的碟形声学黑洞宽频调谐减振机理研究
15
作者 丁媛 施凯耀 郑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8,342,共9页
近年来,嵌入式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s,ABH)以其优异的性能,在结构减振降噪、声波调控、能量回收等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局部结构强度弱化会影响其工程实用性。提出一种碟形声学黑洞(dish-shaped acoustic black hole,D... 近年来,嵌入式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s,ABH)以其优异的性能,在结构减振降噪、声波调控、能量回收等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局部结构强度弱化会影响其工程实用性。提出一种碟形声学黑洞(dish-shaped acoustic black hole,DABH)结构,将其附加在主体结构上,以实现对主体结构的宽频减振。在Rayleigh-Ritz法框架下,选择高斯函数作为基函数,根据声学黑洞板的形状确定基函数的分布,避免质量和刚度矩阵的奇异化,建立了其耦合系统半解析模型。通过与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半解析建模方法的正确性。研究了碟形声学黑洞结构参数以及连接位置对主体结构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碟形声学黑洞的ABH效应以及与主体结构的耦合效应,揭示了其宽频调谐减振的机理,为拓展声学黑洞在宽频结构振动控制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黑洞(ABH) 减振 高斯展开法 动态吸振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齿轮基胞元的动力吸振器设计及船体减振研究
16
作者 冯朔 夏利娟 李振荣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22,共7页
船体结构在复杂激励下易产生剧烈振动,且传统动力吸振器工作频带较窄,缺乏普遍适用性。基于齿轮基胞元的刚度可调特性,构建一种新型半主动式动力吸振器。利用齿轮基胞元的理论力学模型,推导了单个胞元的刚度解析公式,并结合动力学模型... 船体结构在复杂激励下易产生剧烈振动,且传统动力吸振器工作频带较窄,缺乏普遍适用性。基于齿轮基胞元的刚度可调特性,构建一种新型半主动式动力吸振器。利用齿轮基胞元的理论力学模型,推导了单个胞元的刚度解析公式,并结合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法,对齿轮基动力吸振器的移频特性和吸振性能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动力吸振器调频范围广且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经有限元仿真计算,探究了吸振器质量变化对船体减振效果的影响,可为相关减振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元结构 动力吸振器 船体振动 减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结构多模态动力吸振设计方法
17
作者 彭磊 邓子伟 +2 位作者 刘鹏 孙启航 张保成 《中国海洋平台》 2024年第1期1-8,16,共9页
针对海洋平台动力吸振研究中存在的多模态耦合振动吸振效果差的问题,研究抑制平台板结构振动的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以薄板为具体研究对象,建立薄板与动力吸振器的数学模型,分析动力吸振器质量比的选择问题,讨论在离散模态和密集模态... 针对海洋平台动力吸振研究中存在的多模态耦合振动吸振效果差的问题,研究抑制平台板结构振动的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以薄板为具体研究对象,建立薄板与动力吸振器的数学模型,分析动力吸振器质量比的选择问题,讨论在离散模态和密集模态两种情况下动力吸振器的最佳安装位置,给出动力吸振器阻尼比和频率比的优化设计公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总结平台板结构动力吸振方法。以一个舱室仿真模型为应用对象,对参与舱壁振动的5阶模态进行振动控制,减振效果最高为92.2%。对动力吸振器进行补正设计后,针对第一、第五阶模态的减振效果分别提升0.9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上述结果验证了平台板结构动力吸振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海洋平台的振动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板结构 动力吸振器 多模态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磁铁磁性动力吸振器的宽频减振研究
18
作者 陈潇雨 范胜波 +1 位作者 朱贝宁 冷永刚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52-57,124,共7页
提出一种可实现宽频减振的新型三磁铁磁性动力吸振器(TMDVA),该吸振器仅由三块圆柱形永磁铁和一个减振管组成。分析了该吸振器的非线性磁力特征,阐述了磁铁间距对磁力刚度的影响规律。以理想悬臂梁为减振对象建立了磁性吸振器-悬臂梁减... 提出一种可实现宽频减振的新型三磁铁磁性动力吸振器(TMDVA),该吸振器仅由三块圆柱形永磁铁和一个减振管组成。分析了该吸振器的非线性磁力特征,阐述了磁铁间距对磁力刚度的影响规律。以理想悬臂梁为减振对象建立了磁性吸振器-悬臂梁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瞬态动力学和能量角度揭示了吸振器对共振频率不同梁的宽频减振机制。研究表明,该吸振器可以有效实现宽频减振,调节磁铁间距可以优化吸振器的宽频减振效果。对于共振频率不同的梁,吸振器最优减振效果对应的磁铁间距与梁共振频率近似呈现线性关系,这为该吸振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磁铁磁性动力吸振器 非线性磁力 磁铁间距 刚度可调 宽频减振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轨道箱梁C型弹簧动力吸振器减振研究
19
作者 赵阳 王鹏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8-284,共7页
为有效控制高架轨道箱梁的振动,首先设计并建立轨道-箱梁、动力吸振器物理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分析动力吸振器的移频特性,对其参数、尺寸及安装位置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对轨道-箱梁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振型贡献率确定结构的受... 为有效控制高架轨道箱梁的振动,首先设计并建立轨道-箱梁、动力吸振器物理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分析动力吸振器的移频特性,对其参数、尺寸及安装位置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对轨道-箱梁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振型贡献率确定结构的受控模态;最后基于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模型,探讨列车荷载作用下动力吸振器对轨道-箱梁结构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可以通过C型弹簧的变形来改变弹簧刚度,进而改变自身固有频率以对不同频率的振动进行控制;根据振型贡献率,轨道-箱梁结构以2阶模态为控制模态进行减振设计;简谐荷载及移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吸振器可以在宽频范围内有效抑制轨道-箱梁结构的振动,最大可减低3.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轨道箱梁 振动控制 C型弹簧 动力吸振器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悬挑异形UHPC结构振动舒适度分析与控制
20
作者 刘天安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0期1561-1565,共5页
以上海大歌剧院核心区的螺旋楼梯为背景,该楼梯为国内首次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构造的超大悬挑异形结构。鉴于目前对于UHPC悬挑结构的振动舒适度控制研究尚缺乏成熟先例,研究采用有限单元法对结构的模态和加速度响应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上海大歌剧院核心区的螺旋楼梯为背景,该楼梯为国内首次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构造的超大悬挑异形结构。鉴于目前对于UHPC悬挑结构的振动舒适度控制研究尚缺乏成熟先例,研究采用有限单元法对结构的模态和加速度响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地检测,形成了一套振动舒适度分析技术。在此技术基础上,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来控制结构的振动舒适度,并通过数值模拟确定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布置方案。最终,在工程实践中,验证了这套针对超大悬挑异形UHPC结构的振动舒适度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得经验可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UHPC结构 悬挑结构 动力学模拟 减震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