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bust description and recognition of various viewpoint dynamic textures 被引量:1
1
作者 Qian Wang Jiuling Du Na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920-925,共6页
The problem of recognizing natural scenes, such as water, smoke, fire, wind-blown vegetation and a flock of flying birds, is considered. These scenes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 dynamic pattern, but have stochastic ext... The problem of recognizing natural scenes, such as water, smoke, fire, wind-blown vegetation and a flock of flying birds, is considered. These scenes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 dynamic pattern, but have stochastic extent. They are referred to as dynamic texture(DT). In reality, the diversity of DTs on different viewpoints and scales are very common, which also bring great difficulty to recognize DTs.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due to no considering of the deformable and transient nature of elements in DT, the motion estim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brightness constancy assumption,which seem inappropriate for aggregate and complex motions. A novel motion model based on relative motion in the neighborhood of two-dimensional motion fields is proposed. The estimation of non-rigid motion of DTs is based on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and then the local vector difference(LVD) is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DT local relative motion. Spatiotemporal statistics of the LVDs is used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DT sequences. Excellent performances of classifying all DTs in UCLA database demonstrate the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describing 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texture statistical representation motion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trafin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of aluminum foil by asymmetric rolling 被引量:1
2
作者 SONG Meng LIU Xiang-hua +1 位作者 LIU Xin LIU Li-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83-2792,共10页
AA1060 aluminum foil was rolled from 4 mm to 20 μm by asymmetric rolling without intermediate annealing.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textur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original coarse grains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60... AA1060 aluminum foil was rolled from 4 mm to 20 μm by asymmetric rolling without intermediate annealing.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textur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original coarse grains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60 μm were refined to fine equiaxed grains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about 500 nm with mainly large grain boundaries. During the rolling, the intensities of copper texture C-{112}<111> and brass texture B-{011}<211>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most crystallites aggregated along the β and τ orientation lines. The orientation intensity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26 when the foil was rolled to 500 μm,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16 when the thickness became 20 μm, and the texture mainly consisted of a rotation cubic texture RC-{100}<011>. With the combined forces including drawing, compressing and shearing,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was obtained during the asymmetric rolling, promoting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Because of a combined force in the deformation zone and shear force along the normal directi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ccurs during the asymmetric rolling; therefore, the average grain size is significantly refined. The texture intensity of ultrathin strip first increases, i.e., work hardening, and then decreases mainly because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ic ROLLING AA1060 aluminum FOIL texture EVOLUTI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aggregate surface texture due to tyre-polishing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先华 B.STEINAUER 王大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259-265,共7页
Three kinds of aggregates were polished by genuine pneumatic rubber tyres.The initial states of surface texture an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were measured and their developments in polishing process were monitored... Three kinds of aggregates were polished by genuine pneumatic rubber tyres.The initial states of surface texture an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were measured and their developments in polishing process were monitored.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height distribution an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aggregate surface texture were estimated.The changes of micro-textur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ased on a fractal filtering method with sou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of rubber friction on rough surfaces.Global height reduction and differential removal of mineral component are observed in polishing proces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yre-polishing action plays the critical roles in the micro-scale texture,and the evolution of friction of aggregate is governed by the micro-texture changes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removal of mineral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e polishing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aggregate surface texture MICRO-tex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密封织构化表面粗糙度效应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穆塔里夫·阿赫迈德 何伟霖 +3 位作者 李振华 邱威 李端正 刘磊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4,共7页
为了探究机械密封端面粗糙度以及织构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以摩擦因数、磨损量和温升等参数作为表征指标,分析表面粗糙度以及圆形织构对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碳化钨配副下,磨损以黏着磨损和磨... 为了探究机械密封端面粗糙度以及织构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以摩擦因数、磨损量和温升等参数作为表征指标,分析表面粗糙度以及圆形织构对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碳化钨配副下,磨损以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织构有一定的动压效应,并在乏油情况下可以发挥“二次润滑”的作用,减少干摩擦和润滑不足所导致的磨损;硬环为织构基体时拥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较高的粗糙度的表面在流体润滑状态下展现出动压效应,即具有一定纹理的表面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润滑性能,但较高的表面粗糙度下机械密封端面温升较高,容易引起热损伤。研究结果为密封端面微织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干摩擦 表面粗糙度 表面织构 流体动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C-ECAP纯铝组织演变及强韧化机理研究
5
作者 郭廷彪 侯建德 +3 位作者 冯瑞 姚子鹏 郑双双 张国庆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传统ECAP在材料连续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制备较长的棒材。为此,本工作采用连续ECAP(C-ECAP)对纯铝进行4道次挤压,研究了不同道次挤压对纯铝微观形貌、织构演变、强度和硬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晶粒尺寸由47.9μm细化到1.1... 传统ECAP在材料连续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制备较长的棒材。为此,本工作采用连续ECAP(C-ECAP)对纯铝进行4道次挤压,研究了不同道次挤压对纯铝微观形貌、织构演变、强度和硬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晶粒尺寸由47.9μm细化到1.1μm,组织分布更加均匀;大角度晶界比例由5.9%提高到12.6%,变形晶粒逐渐转变为亚晶和再结晶晶粒;动态再结晶降低了位错密度,初始组织由粗大等轴晶变成细小等轴晶。1、4道次变形后,纯铝由{112}〈111〉型copper织构和{110}〈112〉型brass织构向{001}〈100〉型cube织构转变;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4道次变形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分别达95.6 MPa、162.2 MPa、HV53.3,且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铝 连续挤压 织构演变 动态再结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兜孔织构的圆柱滚子轴承打滑及生热特性
6
作者 刘延斌 李旭莹 宁仲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7-362,共16页
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的保持架打滑及摩擦生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圆兜孔-滚子在滚子轴承中具有高滑速和协调动态接触的特征,在兜孔表面添加微织构势必影响兜孔润滑、保持架打滑及轴承摩擦生热,但其影响规律目前尚不清晰。基于动态Reynolds方... 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的保持架打滑及摩擦生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圆兜孔-滚子在滚子轴承中具有高滑速和协调动态接触的特征,在兜孔表面添加微织构势必影响兜孔润滑、保持架打滑及轴承摩擦生热,但其影响规律目前尚不清晰。基于动态Reynolds方程和Winkler弹性基础模型,建立沟槽织构圆兜孔-滚子协调动态接触润滑模型,运用牛顿-欧拉动力学理论,建立轴承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多重网格法及Runge-Kutta积分法实现兜孔润滑与轴承动力学模型的耦合求解,研究圆兜孔沟槽织构的面积率、沟槽数和沟槽深度对兜孔润滑、保持架打滑及轴承摩擦生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论兜孔是否有织构,当轴承高速稳定运转时,兜孔油膜的压力/厚度分布主要取决于滚子的方位角,在非承载区滚子与兜孔后侧的油膜压力远大于与前侧的油膜压力,在承载区则与之相反,但是有沟槽织构的兜孔能够保证双侧都有流体动压效应,而无织构的兜孔则不能保证双侧都存在流体动压效应;有沟槽织构的保持架打滑率和轴承摩擦功耗均比无织构的低,且在沟槽深度小于0.17 mm的范围内,保持架打滑率和轴承摩擦功耗随着沟槽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然而当沟槽深度大于0.17 mm时,保持架打滑率和轴承摩擦功耗均有所回升;保持架打滑率和轴承摩擦功耗随着织构面积率的增加而减小;沟槽数对保持架打滑率和轴承摩擦功耗的影响不大。建立兜孔润滑/轴承动力学耦合模型,探究兜孔表面织构对兜孔润滑、保持架打滑及轴承摩擦生热的影响规律,可为圆柱滚子轴承的摩擦学/动力学耦合分析及防滑减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兜孔 表面织构 摩擦学/动力学耦合 保持架打滑 摩擦生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S中动态实时仿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戴仁昶 潘哲龙 +2 位作者 孙宏斌 张毅威 张伯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8,13,共5页
为提高调度员培训仿真器 ( DTS)中动态仿真的实时性 ,对动态仿真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实时性改进 ,针对地调 DTS动态仿真的特点 ,提出了故障操作 -继电保护 -故障操作的动态仿真方式 ,对实际系统的算例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关键词 调度员培训仿真器 实时仿真 电力系统 d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DT钛合金高温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小芳 陈明和 +1 位作者 陈伟 朱知寿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TC4-DT损伤容限型钛合金在温度850℃~1000℃、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程度为40%~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该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建立了本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TC4-DT损伤容限型钛合金在温度850℃~1000℃、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程度为40%~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该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建立了本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TC4-DT合金在950℃以下的较低温度变形时应力软化现象非常明显,变形机制和热变形激活能不同于950℃以上的较高温度变形机制;在950℃以上高温度变形时,低应变速率(如ε=0.01s-1)促进了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发生,而在较高的应变速率(如ε=10s-1)时,一般只发生动态回复现象,动态再结晶行为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dt钛合金 高温锻造 动态再结晶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滑动摩擦副流体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浩程 严志军 +3 位作者 徐久军 刘泽 吴世博 孙涛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表面织构有一定的减摩作用,然而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还须进一步完善。为研究流体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油膜厚度的三维织构非均匀分布计算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并利... 表面织构有一定的减摩作用,然而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还须进一步完善。为研究流体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油膜厚度的三维织构非均匀分布计算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并利用UDF(User define function)和动网格技术,研究织构面积密度和分布模式对摩擦因数、油膜厚度、压力分布和气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载荷恒定的条件下,随着织构面积密度的增加,两种非均匀分布织构相较于均匀分布织构均可促进空化效应,提高油膜厚度,使速度梯度和剪切应力减小,摩擦因数减小。当织构面积密度为14.14%时,与均匀分布织构相比,渐疏分布织构的摩擦因数降低了26.5%,油膜厚度提高了53.5%。渐密分布织构的摩擦因数降低了24.2%,油膜厚度提高了32.5%。试验中两种非均匀分布模式的织构均可提高润滑性能,与模拟结果趋势一致。研究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可为优化织构分布设计及对织构性能的研究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分布 空化效应 油膜厚度 动网格 U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S技术及其展望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庆平 陈超英 陈礼义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2,共4页
为提高调度员对电力系统正常调度控制以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调度员培训仿真技术(DTS)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对DTS技术的要求、分类以及结构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通过对DTS发展现状的分析 。
关键词 dtS技术 暂态稳定 数字仿真 电力系统 调度员 培训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TC4-DT钛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塑性本构关系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长清 谢兰生 +1 位作者 陈明和 商国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329,共7页
为研究TC4-DT钛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其本构关系,在1000~8000s^-1应变率范围内,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对该材料进行动态压缩试验,得到高应变率下的真实应力一应变曲线。结果表明:高应变率时TC4-DT钛合金材料存在应变率... 为研究TC4-DT钛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其本构关系,在1000~8000s^-1应变率范围内,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对该材料进行动态压缩试验,得到高应变率下的真实应力一应变曲线。结果表明:高应变率时TC4-DT钛合金材料存在应变率增强、增塑以及应变强化效应,其流变应力表现出较强的应变率敏感性。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发现高应变率变形时出现绝热剪切带是材料流变应力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改进Johnson-Cook本构模型中的温度项,利用试验数据对TC4-DT钛合金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塑性本构关系进行拟合,得到室温下该材料的动态塑性本构方程,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TC4-DT钛合金高应变率下的塑性流变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dt钛合金 动态力学性能 Hopkinson压杆试验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8钛合金热压缩行为及β晶粒织构演化
12
作者 巨彪 雷锦文 +5 位作者 刘向宏 李可尔 赵鼎萱 崔林林 杜予晅 陈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60,共8页
采用Gleeble-3800热压缩模拟试验机系统研究了TC18高强韧钛合金在815~910℃、应变速率0.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β晶粒织构特征。结果发现:合金试样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加。在低应变速率下,流... 采用Gleeble-3800热压缩模拟试验机系统研究了TC18高强韧钛合金在815~910℃、应变速率0.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β晶粒织构特征。结果发现:合金试样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加。在低应变速率下,流变应力随应变增加基本维持稳定状态,而在高应变速率下,出现应力急剧降低。EBSD表征显示,热压缩组织中形成<111>和<001>两种β晶粒织构。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或者变形速率越慢时,<001>织构增强而<111>织构减弱,出现了<001>织构对<111>织构的“吞噬”现象。分析表明,在低应变速率下,合金试样的动态再结晶软化抵消了加工硬化使得流变应力维持动态稳定。815℃、1 s^(-1)高应变速率下流变应力大幅降低归因于剧烈温升导致的α粒子重溶对第二相强化作用的减弱。而910℃、1 s^(-1)下流变应力的急剧降低则归结为β晶界处动态再结晶导致的组织软化作用。最后,β晶粒织构演化中<001>织构对<111>织构的“吞噬”现象通过应变诱发晶界迁移理论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热压缩模拟 动态再结晶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DT合金的超塑性变形及其本构方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漫庆 王高潮 +1 位作者 徐雪峰 喻淼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7,共5页
采用CMT4104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分别进行温度为870℃,应变速率为3.3×10-4s-1的恒应变速率和温度为850~890℃,应变速率为3.3×10-5~3.3×10-3s-1的应变速率循环法超塑性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在变形过程中存在动态回复与动态... 采用CMT4104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分别进行温度为870℃,应变速率为3.3×10-4s-1的恒应变速率和温度为850~890℃,应变速率为3.3×10-5~3.3×10-3s-1的应变速率循环法超塑性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在变形过程中存在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现象,并采用Avrami方程描述了动态再结晶动力学行为;基于应变速率循环法获得了TC4-DT合金的本构模型,再通过1stopt软件加以回归拟合,得到较为精确的TC4-DT合金超塑性变形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dt合金 动态再结晶 超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DT合金应变诱发最大m值超塑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喻淼真 王高潮 +1 位作者 郑漫庆 徐雪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0,共6页
采用基于最大m值法的应变诱发超塑性工艺,研究了TC4-DT钛合金在850~900℃和预应变量为1.0~2.0时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特征,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预应变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的伸长率先增后减,在温度... 采用基于最大m值法的应变诱发超塑性工艺,研究了TC4-DT钛合金在850~900℃和预应变量为1.0~2.0时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特征,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预应变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的伸长率先增后减,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合金的伸长率先增后减。超塑性变形后其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应变诱发最大m值超塑性的主要变形机制是晶界滑移,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为变形机制的辅助机制。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870℃、预应变量1.5,最大伸长率1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dt钛合金 应变诱发 最大m值超塑性 预应变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联合加权的带钢表面缺陷分类方法
15
作者 王亚 甘青松 +4 位作者 沈琦 宋余庆 刘毅 韩凯 刘哲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296,共11页
带钢表面质量是衡量钢铁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全流程表面缺陷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减少表面缺陷的发生,同时提升表面缺陷信息捕获的准确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带钢缺陷样本的精准类别标签往往难以获取,因此不依赖标签数据的无监督... 带钢表面质量是衡量钢铁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全流程表面缺陷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减少表面缺陷的发生,同时提升表面缺陷信息捕获的准确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带钢缺陷样本的精准类别标签往往难以获取,因此不依赖标签数据的无监督分类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传统机器学习无监督分类方法对噪声数据鲁棒性差,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监督方法对数据量依赖性较强。为此,将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无监督动态加权联合的带钢表面缺陷分类(DWJC)方法。首先,根据纹理特征聚类算法为缺陷图像分配初始类别标签;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图像的深度特征;最后,基于KL散度提出一种动态加权重标注方法,联合初始类别标签、Softmax、约束聚类等多个分类方法,在模型训练过程中不断修正初始类别标签,以获取更加稳定且精准的缺陷分类结果。在NEU公共数据集和上海宝钢缺陷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DWJC分别取得了99.5%和94.3%的平均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缺陷分类 无监督分类 纹理特征 聚类算法 动态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DT钛合金β锻动态再结晶元胞自动机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诚 董洪波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7,共7页
通过对TC4-DT钛合金β单相区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并建立合金的动态再结晶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A模型)。在DEFORM-3D平台上,采用CA法模拟TC4-DT钛合金压缩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量的增... 通过对TC4-DT钛合金β单相区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并建立合金的动态再结晶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A模型)。在DEFORM-3D平台上,采用CA法模拟TC4-DT钛合金压缩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动态再结晶的发生越来越充分;试样不同部位发生的动态再结晶程度有所不同,中心区域发生的动态再结晶更充分,很好地细化了原始组织;动态再结晶行为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逐渐被抑制,但晶粒尺寸反而减小;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dt钛合金 动态再结晶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dA)·poly(dT)结构的喇曼光谱和晶格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耀勇 刘颂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0-282,共3页
我们成功地获得了溶液中 poly(d A)·poly(d T)的喇曼光谱 ,并利用晶格动力学方法对于异规模型进行了简正分析。根据势能分布矩阵 (PED)对每一个模式进行了指定。结果表明异规模型的简振频率和 poly(d A)·poly(d T)的喇曼光谱... 我们成功地获得了溶液中 poly(d A)·poly(d T)的喇曼光谱 ,并利用晶格动力学方法对于异规模型进行了简正分析。根据势能分布矩阵 (PED)对每一个模式进行了指定。结果表明异规模型的简振频率和 poly(d A)·poly(d T)的喇曼光谱符合得相当好 ,这说明溶液中的 poly(d A)· poly(d T)完全有可能保留了固体纤维中的异规模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dA)·poly(dt) DNA 喇曼光谱 晶格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对碱面团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严心昱 马燕 +3 位作者 丁知画 杨利华 于博 吴进菊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改善碱面条的品质,在小麦粉中加入不同添加量的转谷氨酰胺酶(TG),考察TG对碱面团和碱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G的加入赋予了碱面团更好的弹性和延展性;添加TG后,碱面团中化合水、邻近水和体相水的相对峰面积都发生显著改变(P<0.... 为改善碱面条的品质,在小麦粉中加入不同添加量的转谷氨酰胺酶(TG),考察TG对碱面团和碱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G的加入赋予了碱面团更好的弹性和延展性;添加TG后,碱面团中化合水、邻近水和体相水的相对峰面积都发生显著改变(P<0.05),化合水和邻近水随着TG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体相水的变化呈相反趋势;TG的添加使碱面条的拉伸长度变长,拉伸强度、硬度和咀嚼度增强,并在TG添加量为0.5%时(以小麦粉质量计)均达到最高;添加TG能显著降低碱面条烹煮过程中的干物质损失率(P<0.05),增加碱面条的干物质吸水率,改善其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面条 转谷氨酰胺酶 动态流变学特性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Polar和DT-CWT的旋转不变纹理分类算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尚燕 练秋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8-50,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极坐标变换(Log-Polar)和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T-CWT)的旋转不变纹理分类算法。该方法首先对纹理图像进行对数-极坐标变换将旋转转化为平移,再用具有平移不变性的双树复数小波对变换后的图像滤波并计算各子带的能量值...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极坐标变换(Log-Polar)和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T-CWT)的旋转不变纹理分类算法。该方法首先对纹理图像进行对数-极坐标变换将旋转转化为平移,再用具有平移不变性的双树复数小波对变换后的图像滤波并计算各子带的能量值组成旋转不变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实现纹理图像的分类。将该方法与其它旋转不变纹理分类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地提高正确分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不变 纹理分类 对数-极坐标变换(Log—Polar) 双树复数 小波变换(dt—CWT)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调度员培训仿真器(DTS)中的潮流算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路平 伍永刚 魏守平 《水电能源科学》 2000年第1期28-31,共4页
潮流计算模块是 DTS的核心 .为了满足培训过程中的各项需求 ,潮流计算中按重要性依次要考虑 :1收敛性 ;2速度 ;3准确性 .详细地介绍和讨论了各种对策和技巧 ,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 DTS潮流程序的收敛性和速度 .
关键词 dtS 收敛性 动态潮流 电力系统 计算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