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LS粒度测量实验中噪声的影响与克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华东 娄本浊 《中国测试技术》 2008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噪声始终存在于动态光散射实验的整个测量过程中,噪声的大小直接影响测量系统的信噪比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噪声产生的物理原因,将动态光散射实验中的噪声分为外部环境噪声和设备内部噪声两大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噪声以提高... 噪声始终存在于动态光散射实验的整个测量过程中,噪声的大小直接影响测量系统的信噪比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噪声产生的物理原因,将动态光散射实验中的噪声分为外部环境噪声和设备内部噪声两大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噪声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在详细探讨影响动态光散射粒度测量实验中各种噪声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噪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动态光散射 光子相关谱 粒径测量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油颗粒污染物的粒径分析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梓培 吴逸楠 +2 位作者 李微 夏珉 杨克成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9-966,共8页
基于动态光散射原理设计了一种变压器油颗粒度检测系统,用光纤代替传统空间光路实现了仪器结构的简化和体积的减小,设计了可变光程模块使系统适用于各类变压器油颗粒的检测场景。用该系统对标称粒径为82~1000 nm的聚苯乙烯、SiO_(2)和Cu... 基于动态光散射原理设计了一种变压器油颗粒度检测系统,用光纤代替传统空间光路实现了仪器结构的简化和体积的减小,设计了可变光程模块使系统适用于各类变压器油颗粒的检测场景。用该系统对标称粒径为82~1000 nm的聚苯乙烯、SiO_(2)和CuO标准颗粒进行粒径分析实验,最大测量相对误差为8.8%,且大部分样品的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3%。将系统与光阻法结合可将变压器油颗粒粒径测量下限从1.5μm拓展至80 nm,实现对变压器油中80 nm~100μm颗粒的测量分析。实验表明:设计的动态光散射变压器油颗粒度检测系统可以有效监测变压器油老化过程中产生的微米和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为变压器油提供一种更早期的老化监测方法,满足了对变压器油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度计量 变压器油 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 动态光散射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LVO理论计算球形氢氧化镁胶体的Hamaker常数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弦 叶春松 +2 位作者 贾旭翔 刘通 黄建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52,共6页
Hamaker常数是表征带电胶粒间范德华引力的关键参数,对于研究脱硫废水中氢氧化镁胶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DLVO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球形氢氧化镁胶体在对称型电解质溶液中Hamaker常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氢氧化镁胶体的Hamaker常... Hamaker常数是表征带电胶粒间范德华引力的关键参数,对于研究脱硫废水中氢氧化镁胶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DLVO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球形氢氧化镁胶体在对称型电解质溶液中Hamaker常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氢氧化镁胶体的Hamaker常数与表面电位参数v_0、反离子价态z和临界聚沉浓度c_(ccc)有密切联系。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氢氧化镁胶体的凝聚过程,计算求得氯化钠溶液引起氢氧化镁胶体聚沉的临界聚沉浓度为47.28 mmol/L。结合Gouy-Chapman电位分布方程,推导了表面电位参数v_0的表达式,通过临界聚沉浓度下的_(ccc)电位求得氢氧化镁胶体的表面电位参数为0.357,同时计算出其在氯化钠溶液中的Hamaker常数为7.99×10^(-20)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胶体 dlVO Hamaker常数 动态光散射 临界聚沉浓度 脱硫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
4
作者 包利宁 李健斌 +3 位作者 王晓虹 董庆文 李旭 董晋湘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3-1563,共11页
将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DBS)、C6二聚烷基苯磺酸钠(SC6DBS)和双己基烷基苯磺酸钠(SDHBS)3种煤基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分别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9)(IC13EO9)进行复配,得到了3种复配体系SDDBS/IC13EO9、SC6DBS/IC13EO9和SDHBS/I... 将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DBS)、C6二聚烷基苯磺酸钠(SC6DBS)和双己基烷基苯磺酸钠(SDHBS)3种煤基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分别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9)(IC13EO9)进行复配,得到了3种复配体系SDDBS/IC13EO9、SC6DBS/IC13EO9和SDHBS/IC13EO9,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面张力仪、动态光散射仪、液滴形状分析仪、立式去污机考察了不同复配比例(质量比,下同)对3种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稳定性、表面张力、胶束聚集行为、润湿性能、泡沫性能、乳化性能以及去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苯磺酸盐和IC13EO9质量比为5∶5的复配体系表现出最佳的协同增效作用;SDHBS/IC13EO9表现出较好的润湿性能(30 s的水接触角为53.0°)、泡沫性能(泡沫半衰期为349.2 s)和乳化性能(乳化时间为1035 s),具有与商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IC13EO9复配体系相当的去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复配体系 动态表面张力 动态光散射 去污性能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解质引发“蒙脱石-胡敏酸”凝聚的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何艾洲 喻琳乔 李航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35,共14页
自然土壤通常是多种胶体和多种电解质同时并存的,然而已有的土壤胶体凝聚研究大多在单一电解质和单一胶体条件下进行。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系统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条件下“蒙脱石(Mont)-胡敏酸(HA)”混合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结果... 自然土壤通常是多种胶体和多种电解质同时并存的,然而已有的土壤胶体凝聚研究大多在单一电解质和单一胶体条件下进行。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系统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条件下“蒙脱石(Mont)-胡敏酸(HA)”混合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在混合电解质条件下,无论是单一胶体还是混合胶体,实验仅观察到一个临界凝聚浓度(CCC),这表明混合电解质中两种阳离子共同作用于胶体的凝聚。(2)虽然混合电解质体系中两种阳离子共同作用于胶体凝聚,但从胶体凝聚速率、CCC或凝聚活化能可以发现,竞争吸附能力强的那种离子在凝聚中起决定性作用。例如,在99%Mont+1%HA混合胶体体系中,Na+K混合体系的CCC(97.41 mmol·L^(-1))非常接近K+单独存在的CCC(94.91 mmol·L^(-1)),表明Na+在此混合胶体凝聚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即在Na+K混合体系中K+对胶体凝聚起决定性作用。(3)增加H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混合胶体的稳定性,导致需要更高的电解质浓度才能引发胶体凝聚。该效应可归因于HA的加入增加了有机/无机复合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进而增强了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本研究的科学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解质 有机-无机混合胶体 动态光散射 离子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两种森林表层土壤胡敏酸的性质及凝聚特征研究
6
作者 毕琳娜 田锐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区域土壤的植被覆盖类型影响着胡敏酸(HA)的数量、质量和组成,进一步影响其凝聚特性。以重庆缙云山竹林(海拔580 m)和阔叶林(海拔280 m)表层土壤HA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TG)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征其结构特性,结... 区域土壤的植被覆盖类型影响着胡敏酸(HA)的数量、质量和组成,进一步影响其凝聚特性。以重庆缙云山竹林(海拔580 m)和阔叶林(海拔280 m)表层土壤HA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TG)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征其结构特性,结合动态光散射(DLS)和ζ电位测定,比较研究了Na^(+)、Mg^(2+)、Ca^(2+)离子引发两种HA胶体凝聚的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竹林土壤HA具有更高的碳氮比(C/N)和碳氢比(C/H)、更强的热稳定性以及更多的芳香性红外吸收谱带,意味着竹林土壤HA结构更复杂、芳香性官能团更多,因此竹林土壤HA腐殖化程度更高。光散射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土壤HA凝聚需要的Na^(+)、Mg^(2+)、Ca^(2+)的临界聚沉浓度分别为1097.9 mmol·L^(-1)、8.6 mmol·L^(-1)、5.1 mmol·L^(-1);阔叶林土壤HA在Na^(+)体系中不凝聚,在Mg^(2+)、Ca^(2+)体系中的临界聚沉浓度分别为80.7 mmol·L^(-1)和20.2 mmol·L^(-1)。竹林土壤HA的ζ电位远低于阔叶林土壤HA,具体表现为:竹林土壤HA的ζ电位绝对值是阔叶林土壤HA的3.43倍,可用于解释二者凝聚特征的差异;竹林土壤HA对三种阳离子的敏感程度远高于阔叶林土壤HA,能够快速形成有效粒径更大的凝聚体。覆盖植被类型的改变会引起表层土壤中HA性质差异,高海拔竹林土壤HA腐殖化程度更高,对土壤溶液中阳离子的敏感程度也更强烈。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有机物质输入土壤后HA的形成及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植被类型 胶体凝聚 动态光散射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纳米颗粒粒度的实验室间比对分析
7
作者 邓小娟 胡小侠 +3 位作者 杜海燕 王意 丁国生 薛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85,共7页
动态光散射法是测定悬浮液中纳米颗粒平均流体力学直径及其粒度分布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由于不同仪器、不同人员等因素影响,不同实验室间的测定结果会有一定差异,因而有必要组织实验室间比对,以考察实... 动态光散射法是测定悬浮液中纳米颗粒平均流体力学直径及其粒度分布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由于不同仪器、不同人员等因素影响,不同实验室间的测定结果会有一定差异,因而有必要组织实验室间比对,以考察实验室间的数据可比性,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该文介绍了以2023年高校实验室间比对项目“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纳米颗粒粒度”的开展情况。项目选用均匀稳定的样品作为比对样品,共有27家实验室共28台仪器参加比对,采用稳健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Z比分数对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评价。比对结果表明,初测合格率为92.9%。验证了不同实验室间纳米粒度分析数据的可比性,综合分析了影响结果一致性的因素,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技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粒度 实验室间比对 Z比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的非球形纳米颗粒测量
8
作者 王炳尧 蔡小舒 +1 位作者 蔡天意 周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91,共10页
纳米材料的功能特性与其粒度和形貌有很大关系。图像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快速、准确、非接触的纳米颗粒测量方法。将图像动态光散射与偏振散射结合,提出了一种测量非球形纳米颗粒形貌的方法。根据偏振散射理论,当入射光为垂直线偏振光,... 纳米材料的功能特性与其粒度和形貌有很大关系。图像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快速、准确、非接触的纳米颗粒测量方法。将图像动态光散射与偏振散射结合,提出了一种测量非球形纳米颗粒形貌的方法。根据偏振散射理论,当入射光为垂直线偏振光,颗粒的散射光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散射特性与颗粒的形貌有关,可以用线偏振度参数描述。在90°散射角方向采用偏振相机,对球形和非球形纳米颗粒在0°,45°,90°,135°偏振方向上的动态光散射信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球形颗粒的线偏振度接近1,八面体颗粒的线偏振度略小于1,棒状颗粒的线偏振度小于1且随长径比增加而减小,纳米片及纳米线等非球形颗粒的线偏振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定义线偏振度为光学球体度,用以表征颗粒形貌,采用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方法可以快速测量纳米颗粒的形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法 纳米颗粒 颗粒形貌 偏振光散射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orozov偏差原理的动态光散射粒度反演
9
作者 王保珺 申晋 +4 位作者 李鑫强 王钦 刘伟 王雅静 明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72,共11页
与窄粒度分布反演相比,宽粒度分布的反演难以获取与其相适应的正则参数。为提高宽分布颗粒体系反演结果的准确性,提出基于改进Morozov偏差原理,通过遗传算法迭代求取正则参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包分解求出电场自相关函数的噪声分量,... 与窄粒度分布反演相比,宽粒度分布的反演难以获取与其相适应的正则参数。为提高宽分布颗粒体系反演结果的准确性,提出基于改进Morozov偏差原理,通过遗传算法迭代求取正则参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包分解求出电场自相关函数的噪声分量,利用Morozov偏差原理建立适应值函数,在正则参数经验范围内生成初始种群,将适应值函数与初始种群带入遗传算法,全局寻找最优适应值对应的参数值作为正则参数。模拟与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在窄分布颗粒体系条件下,所提方法与L-curve准则反演结果无显著差异,在宽分布条件下,所提方法反演结果的性能指标均优于L-curve准则,且避免了宽粒度分布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虚假峰情况,表现出明显优于L-curve准则的宽分布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颗粒测量 粒度分布 反演 正则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寸纳米塑料团聚行为的定量研究
10
作者 胡婷婷 李志雄 陈家玮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由于塑料制品大量使用和不当处置,环境中微塑料(尤其是纳米塑料)的地球化学行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团聚效应是控制纳米塑料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自然界中纳米塑料大小不一,然而已有的研究结果对于纳米塑料尺寸与团聚效应的... 由于塑料制品大量使用和不当处置,环境中微塑料(尤其是纳米塑料)的地球化学行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团聚效应是控制纳米塑料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自然界中纳米塑料大小不一,然而已有的研究结果对于纳米塑料尺寸与团聚效应的关联性还存在一定矛盾。为揭示不同尺寸纳米塑料的团聚行为及影响作用机制,本文以50nm、100nm、200nm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50、PS100、PS200)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实时监测不同pH(3.0~10.0)及NaCl溶液(浓度0~800mmol/L)中纳米塑料的Zeta电位(ζ电位)和水动力直径,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三种粒径纳米塑料的临界团聚浓度(CCC)和总相互作用能。PS50、PS100和PS200去离子水中的初始ζ电位分别为-35.2mV、-35.1mV和-38.2mV,高的表面负电荷使其在水中保持分散。离子强度增加引起的电荷屏蔽效应促进了纳米塑料的团聚,PS50、PS100、PS200在NaCl溶液中CCC值分别为325mmol/L、296mmol/L、264mmol/L,表明初始ζ电位值接近时,粒径越小的纳米塑料越稳定,能够在环境中较长时间地迁移。随着pH从酸性增加至碱性,纳米塑料表面酸性官能团发生去质子化,负电荷增多,导致其团聚行为受到抑制。当pH=7时,即使是在较高离子强度下(400mmol/L NaCl),PS100和PS200基本恢复稳定,但PS50仍发生快速团聚,可能因为在此条件下PS50的ζ电位仍较小(-19.3mV)。通过回归分析可知,三种尺寸纳米塑料的团聚行为与ζ电位密切相关(r2为0.70~0.88)。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溶液pH、离子强度以及纳米塑料自身尺寸等容易影响ζ电位的因素,以更精准地预测和评估纳米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 团聚 动态光散射 临界团聚浓度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斯项对超低浓度动态光散射测量的影响
11
作者 付晓君 王雅静 +2 位作者 申晋 刘伟 明虎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1269,共9页
采用去除和保留非高斯项方法,分别反演了不同分布宽度颗粒的模拟动态光散射数据,并通过相应的光强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ACF)与平均粒径对应的光强ACF间的差值,计算出不同分布宽度颗粒的粒度信息在光强ACF中的分布。结... 采用去除和保留非高斯项方法,分别反演了不同分布宽度颗粒的模拟动态光散射数据,并通过相应的光强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ACF)与平均粒径对应的光强ACF间的差值,计算出不同分布宽度颗粒的粒度信息在光强ACF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对于窄分布颗粒,在较低噪声水平下,去除与保留非高斯项对颗粒粒度分布反演无明显影响。随着噪声水平的增高,去除非高斯项反演的性能指标优于保留非高斯项。对于宽分布颗粒(变异系数一般大于3%),保留非高斯项则可得到更为准确的反演结果。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不同分布宽度颗粒对应的非高斯项中的粒度信息含量不同。与窄粒度分布相比,宽分布颗粒对应的非高斯项包含更多的粒度信息,去除非高斯项会导致粒度信息丢失,从而降低反演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光强ACF的长延迟时段含有较多噪声,窄分布颗粒的反演不仅不能通过保留非高斯项获益,而且还会因噪声增加使反演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超低颗粒浓度 非高斯项 颗粒粒度分布 自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扩展表面活性剂与两性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
12
作者 曾小丁 郑延成 +2 位作者 张国庆 曾令迟 穆健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5-1413,共9页
以2-己基-1-癸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嵌段聚醚磺酸盐类扩展型表面活性剂(IC_(16)P_(6)E_(6)S),评价了IC_(16)P_(6)E_(6)S的溶解性和表面性能,并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羧基甜菜碱(HAB)进行复配... 以2-己基-1-癸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嵌段聚醚磺酸盐类扩展型表面活性剂(IC_(16)P_(6)E_(6)S),评价了IC_(16)P_(6)E_(6)S的溶解性和表面性能,并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羧基甜菜碱(HAB)进行复配,探讨了混合比对流体力学直径以及界面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二元体系的乳化性能、吸附性能以及岩心驱油效果。结果表明,IC_(16)P_(6)E_(6)S在蒸馏水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 mmol/L,γcmc为28.53 mN/m。IC_(16)P_(6)E_(6)S与HAB、CTAB有较强的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n(IC_(16)P_(6)E_(6)S)∶n(HAB)=1∶1和n(IC_(16)P_(6)E_(6)S)∶n(CTAB)=1∶3混合体系分别在1%~7%NaCl和3%~7%NaCl盐度范围内将界面张力保持在超低(10^(-3)mN/m数量级)和低界面张力(10^(-2)mN/m数量级)范围。随着盐度的增加,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形成的乳液经历从WinsorⅠ到WinsorⅢ再到WinsorⅡ的相转变过程,IC_(16)P_(6)E_(6)S/HAB复配体系较IC_(16)P_(6)E_(6)S/CTAB混合体系能够产生更多的中相乳液,乳液体系更稳定,油增溶量高达43 mL/g,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吸附性能;与水驱相比,其降压率可达到25.00%,采收率提高11.75%,说明IC_(16)P_(6)E_(6)S/HAB复配体系更有利于低渗透储层的降压增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吸附性能 动态光散射 降压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溶液的动静态光散射和扩散波谱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文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海藻因其优异特性,被广泛用于食品、生物医学等领域。海藻水溶液的性质很大程度受到溶液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动静态同步光散射和扩散波谱技术分别研究pH和盐对于海藻酸钠稀溶液和浓溶液形态的影响,从溶液构象和网络结构多个尺度深入探... 海藻因其优异特性,被广泛用于食品、生物医学等领域。海藻水溶液的性质很大程度受到溶液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动静态同步光散射和扩散波谱技术分别研究pH和盐对于海藻酸钠稀溶液和浓溶液形态的影响,从溶液构象和网络结构多个尺度深入探讨宏观性能差异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溶液pH和盐的变化带来的海藻的电离平衡的改变,使得氢键和静电作用权重发生变化,这是不同溶液环境下粘度差异、凝胶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态光散射 扩散波谱 海藻酸钠 粘度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变换的动态光散射粒径反演范围的自适应调整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雅静 申晋 +2 位作者 郑刚 孙贤明 刘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79-2983,共5页
通过多尺度变换实现了反演范围的自适应调整,使其更接近真实范围。分别采用反演范围固定算法与自适应算法对200~600 nm单峰和200~900 nm双峰分布颗粒的模拟相关函数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自适应算法的结果更接近理论分布,抗干扰能力更... 通过多尺度变换实现了反演范围的自适应调整,使其更接近真实范围。分别采用反演范围固定算法与自适应算法对200~600 nm单峰和200~900 nm双峰分布颗粒的模拟相关函数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自适应算法的结果更接近理论分布,抗干扰能力更强。相对于固定算法,单峰分布颗粒最多可缩小峰值误差4.73%,缩小峰宽误差185 nm。双峰分布颗粒在0~0.001噪声水平时,峰值误差分别小于11.33%,12.45%,峰宽误差分别小于35,160 nm,而固定算法在噪声水平大于0.000 1时,难以得到合理的反演结果。反演范围自适应调整方法能够有效优化粒径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变换 动态光散射 粒径 反演 自适应调整 based scattering particle light dynamic 自适应算法 噪声水平 峰值误差 双峰分布 结果 误差分 颗粒 固定 抗干扰能力 相关函数 理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胶束粒径及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剑洪 任祥忠 +3 位作者 刘冬 田德余 佟毅 李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97-800,共4页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元醇、扩链剂(extender)通过“二步法”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动态激光光散射对其胶束直径的测试结果表明,胶束的直径与聚氨酯结构中的二元醇/扩链剂摩尔比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元醇、扩链剂(extender)通过“二步法”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动态激光光散射对其胶束直径的测试结果表明,胶束的直径与聚氨酯结构中的二元醇/扩链剂摩尔比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依赖于所用二元醇结构的亲水性.当聚氨酯结构中亲水单元与疏水单元的含量比处于某一数值时,胶束直径最小;亲水单元含量太多时,胶束因为水性介质的溶剂化作用而膨胀,直至成为溶液状态;当疏水性单元含量太多时,胶束因为水性介质的排斥而聚集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水分散液 动态光散射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散斑对比度颗粒测量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孔平 杨晖 +2 位作者 林伟民 谢银月 郑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33-2638,共6页
提出了基于线阵CCD相机的动态散斑对比度颗粒测量方法和系统,用于解决动态光散射研究涉及的动态光散射软件相关算法运算量大、实时性较差,以及不能测量高黏度溶液中颗粒的问题.首先,从传统动态光散射理论出发,基于光学统计理论,建立了... 提出了基于线阵CCD相机的动态散斑对比度颗粒测量方法和系统,用于解决动态光散射研究涉及的动态光散射软件相关算法运算量大、实时性较差,以及不能测量高黏度溶液中颗粒的问题.首先,从传统动态光散射理论出发,基于光学统计理论,建立了动态散斑对比度的模型.然后,根据Siegert公式,推导了动态散斑对比度与动态散射光场自相关函数的关系.最后,得到了低浓度和高浓度下动态散斑对比度与颗粒粒径的关系.分别对粒径分布为(490±20) nm的标准乳胶球颗粒水溶液和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粒径分布:450~500 nm)甘油溶液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动态散斑对比度测量法的运算量小,且能测量高黏度溶液中的纳米颗粒,重复测量误差小于2%,满足了动态光散射的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测量 动态光散射 动态散斑对比度 高黏度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在盐水中的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洪 吴晓艳 +2 位作者 叶仲斌 韩利娟 罗平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3-908,共6页
使用静态光散射、动态光散射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盐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研究了聚合物分子在不同盐浓度中的表观重均分子量(Mw,a),均方根回转半径(<Rg>),流体力学半径(<Rh>),第二维里... 使用静态光散射、动态光散射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盐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研究了聚合物分子在不同盐浓度中的表观重均分子量(Mw,a),均方根回转半径(<Rg>),流体力学半径(<Rh>),第二维里系数(A2)的变化,并根据<Rg>/<Rh>的比值得出聚合物分子的聚集形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强,聚合物溶液的分子链由舒展变得卷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动态光散射 静态光散射 粘度 聚集行为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辐射对TiO_2溶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管自生 姚建年 +2 位作者 马颖 宋延林 江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56-1959,共4页
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与透射电镜研究紫外光辐射对 Ti O2 溶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光辐射使 Ti O2 溶胶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减少 ,紫外区吸收增加 ,吸收带隙增大 .与非光辐射的 Ti O2 溶胶粒子相比 ,光辐射使 Ti O2 溶胶粒子分... 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与透射电镜研究紫外光辐射对 Ti O2 溶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光辐射使 Ti O2 溶胶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减少 ,紫外区吸收增加 ,吸收带隙增大 .与非光辐射的 Ti O2 溶胶粒子相比 ,光辐射使 Ti O2 溶胶粒子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减小 ,提高了 T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辐射 TIO2溶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动态光散射 透射电镜 二氧化钛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盐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BSA的载药与释放特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俞怡晨 姚炎庆 +3 位作者 张亚琼 陆轶业 郭圣荣 范华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8-601,共4页
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壳聚糖-海藻酸盐纳米粒。利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分析仪考察了钙离子及壳聚糖对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的存在可使粒子粒径从268.5 nm降为203.4 nm,但随着钙离子... 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壳聚糖-海藻酸盐纳米粒。利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分析仪考察了钙离子及壳聚糖对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的存在可使粒子粒径从268.5 nm降为203.4 nm,但随着钙离子含量的继续升高,粒径迅速增大,当钙离子浓度大于0.45g/L时形成凝胶。壳聚糖含量的增加和蛋白的包裹均会使粒径增大。所制备的纳米粒对BSA具有较高的包载能力,并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当壳聚糖投料量增加时,可使BSA在pH=7.4的PBS中的释放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纳米粒子 动态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解质体系中土壤胶体凝聚动力学的动态光散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朱华玲 李兵 +2 位作者 熊海灵 李航 贾明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在不同浓度的KNO3和Mg(NO3)2中土壤胶体颗粒的凝聚过程动力学.通过分析凝聚过程中光强和有效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得到:(1)根据凝聚过程中光强的稳定与否,可以判断土壤胶体凝聚过程中碰撞的发生是由布朗运动支配还是... 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在不同浓度的KNO3和Mg(NO3)2中土壤胶体颗粒的凝聚过程动力学.通过分析凝聚过程中光强和有效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得到:(1)根据凝聚过程中光强的稳定与否,可以判断土壤胶体凝聚过程中碰撞的发生是由布朗运动支配还是由重力作用支配;(2)在不同的电解质体系下土壤胶体凝聚表现为快速凝聚特征或不同的慢速凝聚特征,并且在慢速凝聚中存在一个对重力敏感的电解质浓度;(3)两种电解质作用下的土壤胶体凝聚特征相似,但对Mg(NO3)2体系浓度变化的敏感性远远大于KNO3体系.此外,通过分析凝聚平均速率随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找到慢速凝聚与快速凝聚的电解质浓度转折点,即临界絮凝浓度(CFC),提供了一个实验测定CFC的可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土壤胶体 快速凝聚 慢速凝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