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3+)掺杂硼酸盐玻璃的制备、表征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乔荫颇 张攀 +3 位作者 殷海荣 李艳肖 刘晶 周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8-954,共7页
采用高温熔融-冷却法制备了一系列Dy^(3+)掺杂的B_2O_3-ZnO-Na_2O-Al_2O_3发光玻璃,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其结构及发光特性。分析表明:制备的发光玻璃中出现基质组分的结构特征峰及Dy^(3+)的能级跃迁... 采用高温熔融-冷却法制备了一系列Dy^(3+)掺杂的B_2O_3-ZnO-Na_2O-Al_2O_3发光玻璃,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其结构及发光特性。分析表明:制备的发光玻璃中出现基质组分的结构特征峰及Dy^(3+)的能级跃迁特征峰。在350 nm波长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光强度、黄蓝发射峰比、荧光寿命、色坐标及色温等均随Dy^(3+)浓度的变化发生明显的可调节变化。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随Dy^(3+)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当Dy^(3+)掺杂摩尔分数为1.0%时,发光强度最大。此外,随着Dy^(3+)掺杂浓度的增大,发光玻璃的荧光寿命及发射光谱的色度坐标值、色温都呈现递减的趋势。这表明通过基质组分及掺杂元素的调节可以使得该硼酸盐体系发光玻璃获得高效可调节的光功能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3+掺杂 硼酸盐玻璃 发光玻璃 浓度猝灭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掺杂的硅酸盐荧光粉发光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鑫荣 何大伟 王永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31,共4页
本文研究了M2SiO4∶Dy3+(M=Ca,Sr,Ba)样品的结构和发光特性。结果表明:Ca2SiO4属单斜晶系,Sr2SiO4和Ba2SiO4属正交晶系,且晶体结构随着Dy3+的掺入并不发生改变。M2SiO4∶Dy3+在325 nm、350 nm、365 nm和386nm附近有比较强烈的吸收峰,分... 本文研究了M2SiO4∶Dy3+(M=Ca,Sr,Ba)样品的结构和发光特性。结果表明:Ca2SiO4属单斜晶系,Sr2SiO4和Ba2SiO4属正交晶系,且晶体结构随着Dy3+的掺入并不发生改变。M2SiO4∶Dy3+在325 nm、350 nm、365 nm和386nm附近有比较强烈的吸收峰,分别对应Dy3+的6H15/2→6P3/2,6H15/2→6P7/2,6H15/2→6P5/2,6H15/2→4M21/2的跃迁。在386 nm光激发下,样品在480 nm、492 nm及574 nm处有较强的发射峰。改变样品中碱土金属阳离子的种类和含量,M2SiO4∶Dy3+黄光发射带和蓝光发射带的相对强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dy3+掺杂 发光特性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掺杂对CaLaAl_3O_7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宾 王吉有 +2 位作者 王炳章 邹兆贵 段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0-1413,142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La1-xAl3O7∶xDy3+(0≤x≤0.15)发光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材料的物相,计算发现:随Dy3+掺杂浓度的增加,晶胞体积线性减小。在348 nm光激发下,该系列样品发射谱为Dy3+的4f9组态内的特征发射峰,峰值波长分别为47...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La1-xAl3O7∶xDy3+(0≤x≤0.15)发光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材料的物相,计算发现:随Dy3+掺杂浓度的增加,晶胞体积线性减小。在348 nm光激发下,该系列样品发射谱为Dy3+的4f9组态内的特征发射峰,峰值波长分别为478 nm、577 nm和667 nm,总的发射呈现白色,色坐标计算值几乎相同,而且都处于白光区域内(色坐标(0.33,0.33))。CaLa1-xAl3O7∶xDy3+材料发光强度随Dy3+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x=0.04时达到峰值。分析了材料在577 nm发射强度与Dy掺杂浓度的关系,并根据D.L.Dexter的相关理论得到:Dy3+自身猝灭机理是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Al3O7晶体 dy3+掺杂 色坐标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_2O_3掺杂对BaTiO_3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蒲永平 宁叔帆 +1 位作者 陈维 陈寿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27,共4页
对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粉体进行稀土氧化物Dy2O3掺杂改性,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电气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离子取代行为和晶格参数与固溶度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了Dy2O3掺杂量对BaTiO3陶瓷的晶粒尺寸、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 对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粉体进行稀土氧化物Dy2O3掺杂改性,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电气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离子取代行为和晶格参数与固溶度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了Dy2O3掺杂量对BaTiO3陶瓷的晶粒尺寸、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y2O3在陶瓷的烧结过程中可抑制晶粒生长,使晶粒尺寸变小,提高了陶瓷的致密度.当掺杂量w(Dy2O3)为0.6%时,陶瓷晶粒的晶格常数达到最大值,此时晶粒内部缺位浓度最低,常温介电常数提高到4100,在-15~100℃范围内,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率为±10%,交流击穿场强为3 2kV/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dy2O3 结构 性能 细晶 BATIO3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2+),Dy^(3+)掺杂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的余辉特性和陷阱能级分布 被引量:5
5
作者 郭雪峰 葛明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252-325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夜光纤维用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结合夜光纤维对发光材料性能的要求,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荧光光谱、余辉衰减曲线及热释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发光性能和陷阱能级分布进行了表征,重点分析了稀土离...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夜光纤维用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结合夜光纤维对发光材料性能的要求,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荧光光谱、余辉衰减曲线及热释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发光性能和陷阱能级分布进行了表征,重点分析了稀土离子Eu2+和Dy3+的掺量及比例的变化对材料余辉过程和陷阱能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中的Dy3+掺量能产生合适的陷阱能级,从而获得较好的余辉效果,Dy3+掺量不同但衰减规律相似,经拟合余辉衰减包括快衰减、中衰减、慢衰减3个过程。而当Dy3+掺量不变,Eu2+掺量达到0.05mol时,发光强度骤然下降,出现发光淬灭。随着Dy3+掺量的增加,陷阱能级的深度E值逐渐变大,当Dy3+掺量增加到0.06mol时,E值反而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酸镁锶铕镝 Eu2+ dy3+掺杂 余辉 热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Ac)_3掺杂对BaTiO_3陶瓷介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史文元 王平 +1 位作者 何英 李之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超细BaTiO3(钛酸钡)粉末,掺Dy(Ac)3(醋酸镝)并高温烧结后得到瓷体材料,研究了掺杂可溶性Dy(Ac)3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影响规律,即随着Dy(Ac)3加入量的增加,材料的介电常数开始增大随后减少,当wDy(Ac)3=0...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超细BaTiO3(钛酸钡)粉末,掺Dy(Ac)3(醋酸镝)并高温烧结后得到瓷体材料,研究了掺杂可溶性Dy(Ac)3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影响规律,即随着Dy(Ac)3加入量的增加,材料的介电常数开始增大随后减少,当wDy(Ac)3=0.8%时介电常数最大,而介电损耗先减少后增大。得到了介电常数为5 672,电质损耗(tanδ)为0.002 4,耐压强度为6 kV/mm的高压低损耗陶瓷电容器瓷料。探讨了Dy(Ac)3掺杂改性的有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BATIO3 陶瓷电容器 dy(Ac)3掺杂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掺杂Bi_4Si_3O_(12)晶体生长及其热释光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汪美玲 徐家跃 +4 位作者 张彦 储耀卿 杨波波 申慧 田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8-1072,共5页
采用坩埚下降法生长了Dy^(3+)掺杂浓度分别为0.1mol%、0.2mol%、0.3mol%、2mol%、3mol%和4mol%的Bi_4Si_3O_(12)(BSO)晶体。发现高浓度(2mol%以上)掺杂能够显著改变BSO晶体的析晶行为,晶体表面析出物完全消失,顶部呈现光滑结晶面;低浓度... 采用坩埚下降法生长了Dy^(3+)掺杂浓度分别为0.1mol%、0.2mol%、0.3mol%、2mol%、3mol%和4mol%的Bi_4Si_3O_(12)(BSO)晶体。发现高浓度(2mol%以上)掺杂能够显著改变BSO晶体的析晶行为,晶体表面析出物完全消失,顶部呈现光滑结晶面;低浓度(低于0.3mol%)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晶体的光输出,最高可达纯BSO的145%。晶体热释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少量Dy^(3+)掺杂虽然热释光峰略有增强,但有利于晶体光产额的提高;高浓度掺杂则容易引起晶格畸变,甚至产生新的缺陷,降低晶体的光产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铋 晶体生长 dy3+掺杂 热释光 光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Sr_3Bi_(1-x)(PO_4)_3∶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志平 韩月 +3 位作者 宋延春 赵青 潘飞 周东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2-635,641,共5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3Bi1-x(PO4)3∶xDy3+荧光粉。XRD图谱表明合成物质为纯相Sr3Bi(PO4)3晶体结构。主激发峰位于323 nm,348 nm,362 nm,385 nm,423 nm,451 nm和471 nm,分别对应Dy3+的6H15/2到4L19/2,6P7/2,6P5/2,4I13/2,4G11/2,4...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3Bi1-x(PO4)3∶xDy3+荧光粉。XRD图谱表明合成物质为纯相Sr3Bi(PO4)3晶体结构。主激发峰位于323 nm,348 nm,362 nm,385 nm,423 nm,451 nm和471 nm,分别对应Dy3+的6H15/2到4L19/2,6P7/2,6P5/2,4I13/2,4G11/2,4I15/2,4F9/2的跃迁。主发射峰位于482 nm(4F9/2→6H15/2),575 nm(4F9/2→6H13/2),分别对应于黄光和蓝光发射,其中以348 nm激发得到的峰值最强。研究了不同Dy3+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随着Dy3+浓度的增大,样品的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掺杂浓度x=0.08时,发光强度最好。并测试了样品的色坐标,为x=0.33,y=0.35,属于白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dy3+掺杂 光致发光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2SiO_3Cl_2∶Dy^(3+)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宁青菊 王邦卿 +2 位作者 郭芳芳 乔畅君 王秀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26-112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发射白光的Ca2SiO3Cl2∶Dy3+荧光粉。利用XRD分析了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其为四方晶系。在350nm近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呈白光发射,有两个主发射峰位分别于482和573nm,分别对应于Dy3+的4F9/2→6H15/2和4F9/2→6H13/2跃...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发射白光的Ca2SiO3Cl2∶Dy3+荧光粉。利用XRD分析了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其为四方晶系。在350nm近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呈白光发射,有两个主发射峰位分别于482和573nm,分别对应于Dy3+的4F9/2→6H15/2和4F9/2→6H13/2跃迁;监测573nm最强发射峰,激发光谱覆盖200~450nm,主激发峰位于350nm。研究结果表明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发射强度的提高,伴随着Dy3+浓度的增大,发射光谱图中的两个主发射峰先增强后减弱,Dy3+的最佳浓度为2%(摩尔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Ca2SiO3Cl2 dy3+掺杂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光激发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Ca_3Y_2Si_3O_(12)∶Dy^(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疆 张萍 +1 位作者 蒋春东 邱泽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46-1050,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下合成了近紫外光激发的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Ca3Y2-xSi3O12∶xDy3+。XRD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的荧光粉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a3Y2-xSi3O12∶xDy3+硅酸盐荧光粉可以被348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产...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下合成了近紫外光激发的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Ca3Y2-xSi3O12∶xDy3+。XRD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的荧光粉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a3Y2-xSi3O12∶xDy3+硅酸盐荧光粉可以被348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产生白光发射,两个主发射峰位于481 nm(4F9/2→6H15/2)和572 nm(4F9/2→6H13/2)。用481 nm最强峰监测,得到主激发峰位于348 nm的激发光谱,该光谱覆盖了300~450 nm的波长范围。研究了Dy3+离子掺杂浓度及助熔剂H3BO3对荧光粉发光特性的影响,Dy3+离子的最佳掺杂量x(Dy3+)为5%,助熔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2%。色坐标分析显示:荧光粉的色坐标随着掺杂离子浓度及助熔剂加入量改变而发生变化。x(Dy3+)为5%且H3BO3的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的色坐标为(0.29,0.33),位于标准白光点的色坐标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白光LED 荧光粉 dy3+掺杂 助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Dy^(3+)铁氧体硅油基磁流体磁特性与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茂润 杨冲 +1 位作者 陈静 刘紫燕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0-1714,1719,共6页
利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掺Dy3+铁氧体磁颗粒,用表面活性剂修饰后,在超声振荡下分散在硅油中制得磁流体。分别用TEM、XRF、XRD、SQUID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203~358 K范围内,研究了温度变化对磁流体磁特性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掺Dy3+铁氧体磁颗粒,用表面活性剂修饰后,在超声振荡下分散在硅油中制得磁流体。分别用TEM、XRF、XRD、SQUID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203~358 K范围内,研究了温度变化对磁流体磁特性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磁颗粒平均粒径约16.3 nm、物相主要是Fe2O3、Dy2O3,结构为面心立方尖晶石型。通过磁性能测试发现,磁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MS)、矫顽力(HC)和粘度随温度(T)的降低,呈现出增大的变化规律;并且还发现,298 K≤T≤358 K时,温度降低对矫顽力和粘度的影响较小;T<298 K时,温度降低,矫顽力和粘度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基磁流体 dy3+掺杂 磁特性 粘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l_3(BO_3)_4∶Dy^(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12
作者 肖林久 刘娇娜 +4 位作者 谢颖 王刚 陈永杰 李文泽 耿秀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Dy3+掺杂的YAl3(BO3)4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FL)光谱仪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Dy3+离子掺杂浓度和焙烧温度对YAl3(BO3)4∶Dy3+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1-xA...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Dy3+掺杂的YAl3(BO3)4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FL)光谱仪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Dy3+离子掺杂浓度和焙烧温度对YAl3(BO3)4∶Dy3+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1-xAl3(BO3)4∶Dy3x+在Dy掺杂摩尔分数为x=0.05,焙烧温度为1 100℃时的发光强度最大。Y0.95Al3(BO3)4∶Dy30.+05荧光粉在774 nm波长光激发下,最强发射峰位于575nm。该荧光粉可将700~900 nm和290~450 nm范围内的光转换为染料敏化电池吸收的575 nm附近可见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近红外荧光粉 dy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基质白光荧光粉Gd3PO7∶Dy3+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玲 饶啟亮 +3 位作者 郭海瑞 朱浩天 朱莉萍 杨锦瑜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7,54,共8页
采用湿化学法合成单基质的白光发射的Gd3PO7∶Dy^3+荧光粉,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与光学性能等进行表征。XRD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含有微... 采用湿化学法合成单基质的白光发射的Gd3PO7∶Dy^3+荧光粉,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与光学性能等进行表征。XRD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含有微量杂质相的Dy^3+掺杂单斜结构的Gd3PO7晶体。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276 nm属于Gd^3+的特征激发带激发下,发射出Dy^3+的特征黄色光发射带(4F9/2→6H13/2)与蓝色光发射带(4F9/2→6H15/2),证实在Gd3PO7∶Dy^3+样品中出现了由Gd^3+到Dy^3+的能量传递现象。样品的发光强度随pH值和Dy^3+掺杂量的变化而变化,在pH值为6.00、Dy^3+掺杂量为0.5%的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呈现相对更强的发光强度。Dy^3+掺杂量直接影响着Gd3PO7∶Dy^3+样品的发光颜色,当Dy^3+掺杂量为3%时所制备的Gd3PO7∶Dy^3+样品可发射出色坐标为(0.335,0.345)的白色光,这表明Gd3PO7∶Dy^3+是一种潜在的单基质白光发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3PO7 单基质荧光粉 dy3+掺杂 白光发射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状Dy3+∶YVO4/TiO2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光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大伟 李跃军 +2 位作者 曹铁平 赵艳辉 杨殿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48-2353,共6页
以电纺TiO2纳米纤维为基质,柠檬酸为软模板,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的稀土Dy^3+掺杂YVO4/TiO2复合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材料... 以电纺TiO2纳米纤维为基质,柠檬酸为软模板,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的稀土Dy^3+掺杂YVO4/TiO2复合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材料的组成、表面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以光分解水产氢实验考察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Dy^3+∶YVO4纳米枝与TiO2纳米纤维相互交联构筑的纳米纤维网具有大比表面积,可提供更多活性位点,改善了多相光催化反应的传递过程;稀土Dy^3+掺杂的YVO4与TiO2复合形成异质结相互促进,在拓宽光谱响应范围、提高太阳光利用率的同时使光生电子-空穴对得到较好分离,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模拟太阳光照射下,Dy^3+∶YVO4/TiO2复合纤维光催化产氢速率达到8. 63 mmol·h^-1·g^-1,是纯TiO2纳米纤维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3+掺杂YVO4/TiO2 复合纤维 一步水热法 光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Bi_(2-x)Dy_xNb_2O_9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及其高温稳定性研究
15
作者 初瑞清 姚忠冉 +1 位作者 徐志军 郝继功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8-341,共4页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SrBi_(2-x)Dy_xNb_2O_9(x=0,0.03,0.05,0.07)陶瓷样品,研究了Dy^(3+)掺杂量对其微观结构、电学性能及其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y^(3+)并未改变陶瓷的晶体结构,并且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影响不明显,但随着Dy^(3+)...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SrBi_(2-x)Dy_xNb_2O_9(x=0,0.03,0.05,0.07)陶瓷样品,研究了Dy^(3+)掺杂量对其微观结构、电学性能及其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y^(3+)并未改变陶瓷的晶体结构,并且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影响不明显,但随着Dy^(3+)掺杂量的增加剩余极化强度(2P_r)先增大后减小,同时矫顽场(E_c)降低,居里温度(T_c)由444℃降低到427℃,这是由于Dy^(3+)的掺杂影响晶格畸变的结果。当x=0.03时,陶瓷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2P_r=16μC/cm^2,E_c=56 kV/cm,T_c=436℃,说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铁电及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dy3+掺杂 SrBi2-xdyxNb2O9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