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3+)掺杂SrAl_(2)O_(4)∶Tb 3+余辉发光荧光粉余辉性能优化
1
作者 舒建 李胜男 +1 位作者 姜义 贾振国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2-662,共11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气氛下合成了SrAl_(2)O_(4)∶x%Tb^(3+)(SAO∶Tb,x=0.3,0.5,1.0,2.0,3.0)、SrAl_(2)O_(4)∶1.0%Tb^(3+),y%Dy^(3+)(SAO∶Tb/Dy,y=0,0.5,1.0,3.0,5.0)系列余辉发光材料。XRD图谱和SEM照片显示已经获得纯相系列样品。... 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气氛下合成了SrAl_(2)O_(4)∶x%Tb^(3+)(SAO∶Tb,x=0.3,0.5,1.0,2.0,3.0)、SrAl_(2)O_(4)∶1.0%Tb^(3+),y%Dy^(3+)(SAO∶Tb/Dy,y=0,0.5,1.0,3.0,5.0)系列余辉发光材料。XRD图谱和SEM照片显示已经获得纯相系列样品。SAO∶Tb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证明当Tb^(3+)掺杂浓度为x=1.0时余辉性能最佳。在SrAl_(2)O_(4)∶1.0%Tb^(3+)基础上进行了Dy^(3+)共掺杂实验,样品具有更好的余辉性能。SAO∶Tb/Dy系列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强度变化说明在此材料中可能存在能量传递(ET)过程。余辉衰减曲线进一步验证了Dy^(3+)共掺杂后,材料的陷阱数目增多。对比共掺杂Dy^(3+)的热释发光曲线强度进一步说明了材料中陷阱数目由于Dy^(3+)的掺入而增加,同时,共掺Dy^(3+)后,陷阱1和陷阱2的能级差缩小,从而更易释放更多电子。通过对灯具表面温度分析,结合热释发光曲线,Dy^(3+)掺入后,SAO∶Tb荧光粉陷阱2的电子释放温度由117℃减小到97℃,使其所有被俘获的电子均能依靠吸收灯具热量释放,从而将部分热辐射转换为可见光,因此,SAO∶Tb/Dy荧光粉不仅在制备方面可脱离还原气氛,在降低照明能耗、减小灯源热辐射方面也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光致发光 Tb^(3+) Dy^(3+) 长余辉 余辉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 nm LD泵浦下Dy^(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3μm波段中红外宽带发光特性
2
作者 潘雨舟 何法鉴 +1 位作者 徐路路 戴世勋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1-528,共8页
3~5μm中红外激光在大气通信、环境监测、医疗、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熔融-淬冷法在惰性气氛保护手套箱中制备了Dy^(3+)、Yb^(3+)单掺和Dy^(3+)/Yb^(3+)共掺70TeO_(2)-25ZnO-5La_(2)O_(3)系列玻璃样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 3~5μm中红外激光在大气通信、环境监测、医疗、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熔融-淬冷法在惰性气氛保护手套箱中制备了Dy^(3+)、Yb^(3+)单掺和Dy^(3+)/Yb^(3+)共掺70TeO_(2)-25ZnO-5La_(2)O_(3)系列玻璃样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法、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透过光谱以及3μm波段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玻璃的热学和结构特性、羟基含量和中红外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其中,70TeO_(2)-25ZnO-5La_(2)O_(3)玻璃具有较高的抗析晶稳定性(ΔT=101℃)、较低的声子能量(760 cm^(–1))。980 nm激光二极管(LD)泵浦下Dy^(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产生了3μm波段宽带荧光发射,荧光半高宽(FWHM)为326 nm。这主要归因于Yb^(3+)→Dy^(3+)能量传递效率高(98.74%)和3μm附近较低的羟基吸收系数(0.32 cm^(–1))。根据Judd-Ofelt和Dexter理论计算了Dy^(3+)离子的自发辐射跃迁概率、荧光分支比等光谱参数,以及Yb^(3+)→Dy^(3+)能量传递微观参数,讨论并确定了Yb^(3+):^(2)F_(5/2)→Dy^(3+):^(6)H_(7/2),^(6)F_(9/2)为主要的能量传递通道。研究表明,低羟基Dy^(3+)/Yb^(3+)共掺TeO2-ZnO-La2O3玻璃可以作为优良的3μm中红外增益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 Dy^(3+)/Yb^(3+)共 JUDD-OFELT理论 Dexter理论 能量传递微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Eu^(3+)双掺杂CaLaGa_(3)O_(7)颜色可调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3
作者 刘云云 黄传鑫 +1 位作者 王猛 王燕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0-1567,共8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u^(3+)单掺和Dy^(3+)/Eu^(3+)双掺CaLaGa_(3)O_(7)单基质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结构,与基质晶体一致,表明成功合成了...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u^(3+)单掺和Dy^(3+)/Eu^(3+)双掺CaLaGa_(3)O_(7)单基质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结构,与基质晶体一致,表明成功合成了Eu^(3+)单掺和Dy^(3+)/Eu^(3+)双掺杂的CaLaGa_(3)O_(7)荧光粉。在波长393 nm近紫外光激发下,Eu^(3+)∶CaLaGa_(3)O_(7)表现出Eu^(3+)的特征红光发射(5 D0→7 F2),并且发光纯度高达100%。共掺Dy^(3+)之后,Dy^(3+)/Eu^(3+)双掺CaLaGa_(3)O_(7)荧光粉不仅可以被波长393 nm的光激发还可以被波长348 nm的光激发。不管是哪个波长的光激发,Dy^(3+)/Eu^(3+)∶CaLaGa_(3)O_(7)发射光谱同时包含了Eu^(3+)的特征红光发射和Dy^(3+)的特征黄光发射(4 F_(9/2)→6 H_(13/2))。通过对发射谱和荧光寿命分析得出,双掺荧光粉中Dy^(3+)和Eu^(3+)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过程。进一步计算了各个样品对应的色坐标,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由348 nm改变为393 nm时,色坐标整体上从黄绿色区域移动到黄橙光区域。因此,Dy^(3+)/Eu^(3+)∶CaLaGa_(3)O_(7)是一种光色可调发光材料,在显示和固态照明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Ga_(3)O_(7) Dy^(3+)/Eu^(3+) 荧光粉 发光性能 颜色可调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Ce^(3+)对Tb^(3+)掺杂氟氧化物玻璃发光敏化作用的影响
4
作者 刘瑞旺 王宏杰 +3 位作者 符博 贾亚男 周建欣 魏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5-1340,共6页
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Gd/Tb、Gd/Ce、Gd/Ce/Tb掺杂的SiO_(2)-B_(2)O_(3)-BaF_(2)组分氟氧化物玻璃,通过测试X射线衍射光谱确定了其物相,通过测试其不同波段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Gd_(2)O_(3)掺量下Tb^(3+)的发光性能,并确定了G... 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Gd/Tb、Gd/Ce、Gd/Ce/Tb掺杂的SiO_(2)-B_(2)O_(3)-BaF_(2)组分氟氧化物玻璃,通过测试X射线衍射光谱确定了其物相,通过测试其不同波段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Gd_(2)O_(3)掺量下Tb^(3+)的发光性能,并确定了Gd_(2)O_(3)更精确的最佳掺量范围。此外,文中通过改变气氛制备了Gd/Ce/Tb共掺杂氟氧化物玻璃,对比研究了Gd^(3+)和Ce^(3+)对Tb^(3+)的敏化作用。结果表明,本文所制备的氟氧化物玻璃都呈稳定的玻璃态;Gd^(3+)和Ce^(3+)对Tb^(3+)的发光都具有敏化作用,且Gd_(2)O_(3)掺量为7%(摩尔分数,下同)时敏化效果相较于其他掺量最为显著,超出7%则造成猝灭;Ce_(2)O_(3)掺入玻璃后以Ce^(3+)和Ce^(4+)两种价态共存,在还原气氛下掺入相较于空气气氛下掺入更容易保持Ce^(3+)状态,而且Ce^(3+)对Tb^(3+)的发光具有敏化作用,Ce^(4+)会抑制Tb^(3+)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3+)发光特性 Gd/Ce/Tb共 Ce^(3+)/Ce^(4+)价态 氟氧化物玻璃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对Tb^(3+)激活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勇 朱金铭 +3 位作者 杨丽丽 吕世权 武彦群 楚学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12-1419,共8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Dy^(3+)或Tb^(3+)单掺和Dy^(3+)/Tb^(3+)共掺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通过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 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的分析,研究Dy^(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以...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Dy^(3+)或Tb^(3+)单掺和Dy^(3+)/Tb^(3+)共掺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通过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 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的分析,研究Dy^(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以及Dy^(3+)对Tb^(3+)激活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y^(3+)/Tb^(3+)共掺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良好的可见区透过率,玻璃的网络结构是由[SiO_4]四面体和[AlO_4]四面体连接构成。在紫外光激发时, Dy^(3+)单掺玻璃的发光源于Dy^(3+)的~4F_(9/2)→~6H_(15/2)(483 nm),~6H_(13/2)(576 nm)的跃迁发射,而Tb^(3+)单掺玻璃的发光则源于Tb^(3+)的~5D_4→~7F_6(489 nm),~7F_5(544 nm),~7F_4(586 nm)和~7F_6(623 nm)的跃迁发射。对于Dy^(3+)/Tb^(3+)共掺玻璃,发射光谱则主要由Tb^(3+)的荧光发射组成。通过对不同波长紫外光激发的发射光谱分析发现, Dy^(3+)/Tb^(3+)共掺闪烁玻璃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传递。在以Dy^(3+)的特征激发452 nm为激发波长时, Tb^(3+)单掺玻璃的发光很弱。但随着Dy^(3+)的引入,通过~4F_(9/2)(Dy^(3+))→~5D_4(Tb^(3+))的能量传递, Tb^(3+)发光得到敏化增强。Dy^(3+)/Tb^(3+)共掺玻璃的发光强度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而增强, Dy_2O_3含量为1 mol%时达到最大,更高Dy_2O_3含量的样品由于Dy^(3+)的浓度猝灭,减少了向Tb^(3+)的能量传递,发光强度减弱。当激发波长减小到350 nm时, Dy^(3+)和Tb^(3+)均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6P_(7/2)(Dy^(3+))和~5L_9(Tb^(3+)),此时除了~4F_(9/2)(Dy^(3+))→~5D_4(Tb^(3+))的能量传递外,还出现了~5D_4(Tb^(3+))→~4F_(9/2)(Dy^(3+))的能量回传。Dy^(3+)掺杂浓度较低时, Dy^(3+)→Tb^(3+)能量传递作用较强, Tb^(3+)发光得到敏化增强。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 Tb^(3+)→Dy^(3+)能量传递作用增强。当Dy_2O_3含量超过0.4 mol%时, Tb^(3+)→Dy^(3+)能量传递强于Dy^(3+)→Tb^(3+)能量传递,减少了Tb^(3+)的辐射跃迁发光,因此Dy^(3+)/Tb^(3+)共掺玻璃的发光强度开始减弱。由于Gd^(3+)向Dy^(3+)或Tb^(3+)均可进行有效的能量传递,因此在以Gd^(3+)的特征激发274 nm为激发光时, Dy^(3+)/Tb^(3+)共掺玻璃中出现了Dy^(3+)和Tb^(3+)对Gd^(3+)传递能量的竞争。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 Tb^(3+)所获得的能量不断减少,同时伴随着Tb^(3+)→Dy^(3+)能量回传和Dy^(3+)之间的无辐射交叉弛豫作用, Dy^(3+)/Tb^(3+)共掺玻璃的发光强度不断减弱。对Dy^(3+)/Tb^(3+)共掺闪烁玻璃中Tb^(3+)的~5D_4→~7F_5荧光衰减曲线分析还发现,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 Tb^(3+)的荧光寿命从2.24 ms缩短到1.15 ms,曲线从单指数形式变为双指数形式,进一步证明玻璃中存在~5D_4(Tb^(3+))→~4F_(9/2)(Dy^(3+))的能量回传。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显示, Dy^(3+)的引入对Tb^(3+)激活闪烁玻璃的辐射发光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不足以通过Dy^(3+)→Tb^(3+)能量传递来弥补,因此Dy^(3+)/Tb^(3+)共掺玻璃的辐射发光强度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而不断减弱。由此可见,在Tb^(3+)激活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中,不宜将Dy^(3+)作为敏化剂,用于增强Tb^(3+)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玻璃 Dy^3+/Tb^3+共 X射线激发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双掺Li_2O-ZnO-SiO_2系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洪波 崔光 +2 位作者 苏春辉 王轶敏 邵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8,共5页
采用熔融-晶化技术合成了Er3+-Yb3+掺杂的Li2O-ZnO-SiO2系(LZS)透明玻璃陶瓷。利用DTA,XRD,SEM,UV-Vis-NI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影响玻璃陶瓷析晶的因素。结果表明,LZS系玻璃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其最佳热处理温度为700℃,最佳热... 采用熔融-晶化技术合成了Er3+-Yb3+掺杂的Li2O-ZnO-SiO2系(LZS)透明玻璃陶瓷。利用DTA,XRD,SEM,UV-Vis-NI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影响玻璃陶瓷析晶的因素。结果表明,LZS系玻璃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其最佳热处理温度为700℃,最佳热处理时间为50min,其主晶相为石英和Li8Zn10Si7O28。该玻璃陶瓷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可达85%。经SEM分析,粒子直径为30~40nm。荧光光谱显示,玻璃陶瓷的发射光谱较之基质玻璃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在1530nm附近获得一较强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ZS系 玻璃陶瓷 Er3+-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系列双掺LiNbO_3晶体光折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业权 王锐 +1 位作者 王军 赵朝中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2-375,共4页
在Ce :LiNbO3中掺进Mn2 O3、Eu2 O3和Fe2 O3生长Ce :LiNbO3,Ce :Mn :LiNbO3,Ce :Eu :LiNbO3和Ce :Fe :LiNbO3晶体 ,并对晶体进行了氧化还原处理。以二波耦合光路测试晶体的指数增益系数。推导有效载流子浓度的计算式 ,并且测算了有效载... 在Ce :LiNbO3中掺进Mn2 O3、Eu2 O3和Fe2 O3生长Ce :LiNbO3,Ce :Mn :LiNbO3,Ce :Eu :LiNbO3和Ce :Fe :LiNbO3晶体 ,并对晶体进行了氧化还原处理。以二波耦合光路测试晶体的指数增益系数。推导有效载流子浓度的计算式 ,并且测算了有效载流子浓度的数值。指数增益系数和有效载流子浓度是衡量晶体光折变性能的重要参数。铈系列双掺LiNbO3晶体具有优良的光折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 LINBO3晶体 光折变效应 指数增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和Ho^(3+)双掺氟锗酸盐玻璃的中红外发光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勇超 夏海平 +2 位作者 林琼斐 章践立 张勤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9-295,共7页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Tm3+和Ho3+离子双掺的65GeO2-12AlF3-10BaF2-8Li2O-5La2O3氟锗酸盐玻璃.应用Judd-Ofelt理论,获得了Ho3+离子的强度参量(Ω2,Ω4,Ω6),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r,辐射寿命τ等光谱参量.根据McCumber理论,计算了玻璃中Tm3+和H...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Tm3+和Ho3+离子双掺的65GeO2-12AlF3-10BaF2-8Li2O-5La2O3氟锗酸盐玻璃.应用Judd-Ofelt理论,获得了Ho3+离子的强度参量(Ω2,Ω4,Ω6),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r,辐射寿命τ等光谱参量.根据McCumber理论,计算了玻璃中Tm3+和Ho3+离子的吸收截面σa、受激发射截面σe和增益光谱G(λ).在808nm激光二极管激发下,研究分析了Tm3+离子的交叉弛豫过程和Tm3+敏化Ho3+离子的2.0μm的红外发射光谱.结果表明,一定浓度Ho3+的共掺提高了Tm3+(3F4)→Ho3+(5I7)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增强了~2.0μm的红外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3+和Ho3+ 锗酸盐氟氧化物玻璃 红外发射光谱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Tb^3+共掺杂的NaGd(WO4)2颜色可调荧光粉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翟永清 姜龙太 +3 位作者 邓德芮 汪威澳 陈湘匀 吴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5-1830,共6页
在不添加任何模板剂的情况下,采用温和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NaGd0.96-x(WO4)2∶0.04Tb3+,xEu3+(x=0,0.005,0.01,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荧光分光光度... 在不添加任何模板剂的情况下,采用温和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NaGd0.96-x(WO4)2∶0.04Tb3+,xEu3+(x=0,0.005,0.01,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所得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粒度及发光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NaGd(WO4)2的纯相,属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其形貌为规整的四方盘形,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系列样品均能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通过改变NaGd(WO4)2中Eu^3+/Tb^3+的掺杂浓度,实现了对荧光粉发光颜色由绿色到红色的全色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WO4)2 Eu^3+ Tb^3+共 水热法 近紫外光激发 发光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Tb3+双掺含SrWO4晶相玻璃陶瓷的合成与能量传递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玉霖 张洪波 +2 位作者 王彤 邹翔宇 苏春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11-2317,共7页
采用熔融晶化法成功制备了Dy^3+/Tb^3+双掺含SrWO4晶相玻璃陶瓷,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确定了热处理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玻璃基质中有SrWO4晶粒析出,并结合透过率曲线确定最佳析晶温度和时间为... 采用熔融晶化法成功制备了Dy^3+/Tb^3+双掺含SrWO4晶相玻璃陶瓷,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确定了热处理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玻璃基质中有SrWO4晶粒析出,并结合透过率曲线确定最佳析晶温度和时间为710℃保温1.5 h。探讨了当Dy2O3的浓度为0.8%(n/n)时,Tb4O7浓度对玻璃陶瓷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在Dy^3+/Tb^3+双掺玻璃陶瓷的发射光谱中表明:在350 nm激发下,544 nm处存在明显的发射峰。随着Tb4O7浓度增加,能量传递效率逐渐增加。当Tb4O7浓度达到1.9%(n/n)时,绿光发射强度达到最大值。结合Dexter能量传递理论和荧光衰减曲线,确定了Dy^3+到Tb^3+存在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WO4 Dy^3+/Tb^3+ 玻璃陶瓷 发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Yb^(3+)环形光纤激光器的双波长可调谐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继荣 王雷 +3 位作者 唐毅 徐晓峰 康智慧 戴振文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5-1028,共4页
通过构建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机理的掺Yb3+环形光纤激光器,获得了等幅和非等幅两种双波长输出状态,分别测量其输出功率.结果表明,由于不同波段激光增益的差别较大,因此不同波长的转换效率相差较大.分析了双波长输出的可调谐特性,并考察... 通过构建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机理的掺Yb3+环形光纤激光器,获得了等幅和非等幅两种双波长输出状态,分别测量其输出功率.结果表明,由于不同波段激光增益的差别较大,因此不同波长的转换效率相差较大.分析了双波长输出的可调谐特性,并考察了泵浦功率对1 029 nm和1 048 nm双波长输出的影响.观察到2~7个波长的输出,并测量了其泵浦功率区间及最大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纤激光器 波长可调谐 非线性偏振旋转 多波长 Yb3+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u双掺杂对Ca3Co4O9热电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书 胡志强 +2 位作者 郝洪顺 秦艺颖 李亚玮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Na/Cu的Ca_3CO_4O_9热电材料,通过XRD、SEM、气孔率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Na/Cu的掺量对试样的电阻率、塞贝克系数和功率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掺之后的XRD图谱与标准JCPDS图谱保持一致,没有引进新的杂质;通过双...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Na/Cu的Ca_3CO_4O_9热电材料,通过XRD、SEM、气孔率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Na/Cu的掺量对试样的电阻率、塞贝克系数和功率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掺之后的XRD图谱与标准JCPDS图谱保持一致,没有引进新的杂质;通过双掺样品的致密性提高,电阻率大幅降低;随着温度增加,电阻率随之降低,Seebeck系数增大,功率因子增大,热电性能得到提高,在1050 K时,(Na_(0.1)Ca_(0.9))_3(Co_(0.9)Cu_(0.1))_4O_9试样的功率因子最高达到448μW/m 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u Ca_3Co_4O_9 热电材料 电阻率 SEEBECK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与Sc^(3+)双掺富锂型锰酸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干群 刘慧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6,29,共4页
采用分段固相法合成了Cr3+、Sc3+双掺富锂型锰酸锂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仪(SEM)、充放电测试与循环伏安测试(CV)等方法探讨了煅烧时间对材料的结构、锰的平均化合价、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750℃下煅烧,分... 采用分段固相法合成了Cr3+、Sc3+双掺富锂型锰酸锂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仪(SEM)、充放电测试与循环伏安测试(CV)等方法探讨了煅烧时间对材料的结构、锰的平均化合价、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750℃下煅烧,分段延长煅烧时间,则结晶度提高,晶胞参数有增大的趋势,以此样品为正极材料组装的电池,其循环性能会有所改善。室温下0.2C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一、二与三段法制备的正极材料Li1.05Cr0.08Sc0.02Mn1.9O4在循环25次后,电池容量分别保持初始容量的93.4%、97.1%、99.2%。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二段法制备的Li1.05Cr0.08Sc0.02Mn1.9O4显现出较为满意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固相法 锰酸锂 Cr^3+和S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AlO_3中Ce^(3+),Tb^(3+),Dy^(3+)的发光及Ce-Tb,Ce-Dy的敏化发光(Ln=La,Gd,Y)
14
作者 王瑞萍 李有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43,共9页
本文采用BaF_2作为助熔剂和抑制剂经固相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LnAlO_3(Ln=La,Gd,Y)为基质的磷光体,系统地研究了LnAlO_3中Ce^(3+),Tb^(3+),Dy^(3+)的发光及Ce-Tb,Ce-Dy的敏化发光,发现随Ln的不同,LnAlO_3作为基质对激活剂的发光性质的影... 本文采用BaF_2作为助熔剂和抑制剂经固相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LnAlO_3(Ln=La,Gd,Y)为基质的磷光体,系统地研究了LnAlO_3中Ce^(3+),Tb^(3+),Dy^(3+)的发光及Ce-Tb,Ce-Dy的敏化发光,发现随Ln的不同,LnAlO_3作为基质对激活剂的发光性质的影响也不同,本文得到一些规律性结果,并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AlO3 CE^3+ TB^3+ DY^3+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色可调Ca_(2)LaTaO_(6)∶Dy^(3+),Tb^(3+)荧光粉的制备、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博 祁超超 +1 位作者 张相挺 栾国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15-1722,共8页
本文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效黄绿色多色发光荧光粉Ca_(2)LaTaO_(6)∶Dy^(3+),Tb^(3+),其主要窄发射带来自Tb^(3+)的547 nm处,并且由于Dy^(3+)的敏化作用而在250~400 nm区域具有宽激发带,将Dy^(3+)和Tb^(3+)共掺到Ca_(2)LaTaO_(6)(... 本文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效黄绿色多色发光荧光粉Ca_(2)LaTaO_(6)∶Dy^(3+),Tb^(3+),其主要窄发射带来自Tb^(3+)的547 nm处,并且由于Dy^(3+)的敏化作用而在250~400 nm区域具有宽激发带,将Dy^(3+)和Tb^(3+)共掺到Ca_(2)LaTaO_(6)(CLTO)基质中,构建能量传递体系。通过激发/发射光谱及寿命衰减曲线测试证实了Dy^(3+)到Tb^(3+)的能量传递过程。Dy^(3+)→Tb^(3+)的能量传递以偶极-四极相互作用为主,能量传递效率可达80%甚至更高。基于该能量传递过程,在Dy^(3+)的特征激发下,通过改变Dy^(3+)和Tb^(3+)的相对掺杂浓度,可以使发光颜色由黄色渐变为绿色,说明发光颜色可调的多色发光荧光粉Ca_(2)LaTaO_(6)∶Dy^(3+),Tb^(3+)在荧光粉转换的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2)LaTaO_(6)∶Dy^(3+) Tb^(3+) 能量传递 多色发光 高温固相 色坐标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掺杂Y_(2)MgTiO_(6)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小康 张王曦月 +1 位作者 高峰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9-1815,共7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Dy^(3+)掺杂的Y_(2)MgTiO_(6)(YMT∶Dy^(3+))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YMT∶Dy^(3+)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Dy^(3+)掺杂的Y_(2)MgTiO_(6)(YMT∶Dy^(3+))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YMT∶Dy^(3+)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构,Dy^(3+)掺杂不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在近紫外光(352 nm)的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显示出典型的Dy^(3+)特征发射峰,分别是485 nm处的蓝光、578 nm处的黄光,以及650~700 nm的红光。当Dy^(3+)摩尔浓度x=0.03时,荧光粉出现浓度猝灭效应,其浓度猝灭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相互作用(d-d)。YMT∶Dy^(3+)荧光粉的CIE色坐标明显受到Dy^(3+)的浓度影响,其中YMT∶0.02Dy^(3+)荧光粉的CIE色坐标为(0.406,0.407),位于暖白光区,可作为一种暖白光荧光粉应用于近紫外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Dy^(3+) Y_(2)MgTiO_(6) 钙钛矿结构 暖白光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掺杂Gd_(2)MgTiO_(6)白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17
作者 赵炎 蒋小康 +2 位作者 高峰 尹红梅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0-2056,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杂不同Dy^(3+)浓度的系列Gd_(2)MgTiO_(6)(GMT)白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对GMT∶xDy^(3+)(x=0.01、0.03、0.05、0.07、0.09、0.11)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杂不同Dy^(3+)浓度的系列Gd_(2)MgTiO_(6)(GMT)白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对GMT∶xDy^(3+)(x=0.01、0.03、0.05、0.07、0.09、0.11)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系列荧光粉的结构均为单斜晶系,Dy^(3+)成功掺入GMT基质的同时不影响原晶体结构;样品晶粒尺寸在微米量级。在351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在483和578 nm处分别显示了极强的蓝光和黄光,其中蓝光归因于Dy^(3+)的^(4)F_(9/2)→^(6)H_(15/2)的能级跃迁,黄光归因于Dy^(3+)的^(4)F_(9/2)→^(6)H_(13/2)能级跃迁;随着Dy^(3+)浓度的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浓度猝灭现象,其机理归因于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相互作用。当x=0.05时,此时CIE坐标为(0.32471,0.35974),与标准白光的CIE坐标(0.33,0.33)较为接近,表明GMT∶Dy^(3+)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T基质 溶胶-凝胶法 Dy^(3+)单 w-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和Ce3+共掺Y3Al5O12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林香 孙德方 +1 位作者 李晴 王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7,共8页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AG:5%Dy^3+以及(Ce 0.01 Dy y Y 0.99-y)3A15O12(y=0%,1%,3%,5%,7%,9%)荧光粉。XRD结果表明,NH 4Cl、LiCl、H3BO3三种助熔剂比较,添加H3BO3可有效降低YAG晶体的结晶温度,有效阻止中间相YAlO 3的形成。H3BO3做助熔剂...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AG:5%Dy^3+以及(Ce 0.01 Dy y Y 0.99-y)3A15O12(y=0%,1%,3%,5%,7%,9%)荧光粉。XRD结果表明,NH 4Cl、LiCl、H3BO3三种助熔剂比较,添加H3BO3可有效降低YAG晶体的结晶温度,有效阻止中间相YAlO 3的形成。H3BO3做助熔剂在1450℃煅烧6 h制备的Dy^3+和Ce^3+掺杂Y 3Al 5O 12荧光粉具有单一YAG立方相结构,且随Dy^3+掺杂浓度增加,(420)衍射峰逐渐向小角度偏移。在583 nm监测下;与单掺1%Ce^3+样品比较,Ce^3+与Dy^3+共掺样品在342 nm处的吸收均减弱;与单掺5%Dy^3+样品比较,Ce^3+与Dy^3+共掺样品在351 nm处的吸收明显增强。351 nm激发下,随Dy^3+掺杂浓度增加,Ce^3+与Dy^3+共掺样品中Ce^3+在526 nm处的发射强度逐渐减小,而在583 nm处的发射强度先增加后减弱,这说明351 nm激发下,Ce^3+与Dy^3+共掺样品中存在Ce^3+向Dy^3+的部分能量传递。465 nm激发下,Ce^3+与Dy^3+共掺杂样品中只出现Ce^3+的发射峰,且随Dy^3+浓度增加,Ce^3+发光减弱。当Dy^3+离子浓度为3%时,Ce^3+与Dy^3+共掺样品中Dy^3+相对光强达到最大,此时Ce^3+→Dy^3+能量传递效率为15.7%。405 nm激发下,随Dy^3+掺杂浓度增加,合成粉体中Ce^3+的寿命逐渐减小。经计算,Ce^3+→Dy^3+能量传递临界距离为3.464 nm,为电四极-电四极相互作用的共振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3+和Ce^3+共Y3Al5O12 发光性质 能量传递 能级寿命 多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制备的Yb^(3+),Er^(3+)掺杂光致发光膜及其上转换光致发光性能(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艳 王珮 +2 位作者 聂丽芳 邹开顺 刘俊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6-1011,共6页
以钛酸正丁酯、异丙醇、硝酸镱和硝酸铒为起始原料,乙酰丙酮为络合剂,硝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转镀膜工艺制备出无掺杂和镱、铒共掺杂二氧化钛光致发光薄膜。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玻璃基底和溶剂之间的接触角,通过TG、XRD和FE... 以钛酸正丁酯、异丙醇、硝酸镱和硝酸铒为起始原料,乙酰丙酮为络合剂,硝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转镀膜工艺制备出无掺杂和镱、铒共掺杂二氧化钛光致发光薄膜。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玻璃基底和溶剂之间的接触角,通过TG、XRD和FESEM分别对溶胶溶液或薄膜样品进行热分析、物相分析和特征形貌表征,研究了掺杂元素、不同煅烧温度对薄膜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异丙醇与玻璃基底的接触角最小,被选为最佳溶剂。当煅烧温度达到700℃且保温2 h时,可得到晶型较好的无掺杂和镱、铒共掺杂薄膜,其颗粒形貌为球形结构,平均尺寸不大于50 nm,薄膜表面均匀致密且较光滑。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测试结果表明,镱、铒共掺杂薄膜具有较强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Yb3+ Er3+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旋转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掺杂NaAlSiO_(4):Er^(3+),Yb^(3+)微晶玻璃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金株 王觅堂 +3 位作者 柳召刚 胡艳宏 吴锦绣 冯福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5-5139,5165,共6页
主要研究过渡金属Zn^(2+)离子掺杂对NaAlSiO_(4):Er^(3+),Yb^(3+)微晶玻璃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Zn^(2+)掺杂NaAlSiO_(4):Er^(3+),Yb^(3+)上转换发光样品,通过同步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 主要研究过渡金属Zn^(2+)离子掺杂对NaAlSiO_(4):Er^(3+),Yb^(3+)微晶玻璃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Zn^(2+)掺杂NaAlSiO_(4):Er^(3+),Yb^(3+)上转换发光样品,通过同步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光谱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热处理制度、析出晶体、玻璃结构和发光性能的表征分析。采用两步法对基质玻璃进行热处理之后,样品中析出NaAlSiO_(4)晶体,随着Zn^(2+)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结晶完整度有所变化,说明Zn^(2+)进入到晶体内部,打破了晶体内部对称性,引起晶格畸变。在980 nm激光器泵浦激发下样品在543 nm处出现绿光发射峰,在668 nm处出现红光发射峰。结果表明,位于668 nm处的红光发射峰强度随着Zn^(2+)掺杂浓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强,说明一定浓度的过渡金属Zn^(2+)的掺杂会对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Er^(3+)、Yb^(3+) 过渡金属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