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3+)掺杂SrAl_(2)O_(4)∶Tb 3+余辉发光荧光粉余辉性能优化
1
作者 舒建 李胜男 +1 位作者 姜义 贾振国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2-662,共11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气氛下合成了SrAl_(2)O_(4)∶x%Tb^(3+)(SAO∶Tb,x=0.3,0.5,1.0,2.0,3.0)、SrAl_(2)O_(4)∶1.0%Tb^(3+),y%Dy^(3+)(SAO∶Tb/Dy,y=0,0.5,1.0,3.0,5.0)系列余辉发光材料。XRD图谱和SEM照片显示已经获得纯相系列样品。... 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气氛下合成了SrAl_(2)O_(4)∶x%Tb^(3+)(SAO∶Tb,x=0.3,0.5,1.0,2.0,3.0)、SrAl_(2)O_(4)∶1.0%Tb^(3+),y%Dy^(3+)(SAO∶Tb/Dy,y=0,0.5,1.0,3.0,5.0)系列余辉发光材料。XRD图谱和SEM照片显示已经获得纯相系列样品。SAO∶Tb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证明当Tb^(3+)掺杂浓度为x=1.0时余辉性能最佳。在SrAl_(2)O_(4)∶1.0%Tb^(3+)基础上进行了Dy^(3+)共掺杂实验,样品具有更好的余辉性能。SAO∶Tb/Dy系列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强度变化说明在此材料中可能存在能量传递(ET)过程。余辉衰减曲线进一步验证了Dy^(3+)共掺杂后,材料的陷阱数目增多。对比共掺杂Dy^(3+)的热释发光曲线强度进一步说明了材料中陷阱数目由于Dy^(3+)的掺入而增加,同时,共掺Dy^(3+)后,陷阱1和陷阱2的能级差缩小,从而更易释放更多电子。通过对灯具表面温度分析,结合热释发光曲线,Dy^(3+)掺入后,SAO∶Tb荧光粉陷阱2的电子释放温度由117℃减小到97℃,使其所有被俘获的电子均能依靠吸收灯具热量释放,从而将部分热辐射转换为可见光,因此,SAO∶Tb/Dy荧光粉不仅在制备方面可脱离还原气氛,在降低照明能耗、减小灯源热辐射方面也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光致发光 Tb^(3+)掺杂 Dy^(3+)掺杂 长余辉 余辉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oO_(4)∶Dy^(3+)/Sm^(3+)白光荧光粉的设计、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孟晓燕 甘欣 +4 位作者 王春洋 朱瑶贤 杨流赛 吴丽丹 董洪霞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73,共11页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合成CaMoO_(4)基质及CaMoO_(4)∶x Dy^(3+)(x=0.01~0.05)和CaMoO_(4)∶0.03Dy^(3+)/y Sm^(3+)(y=0.01~0.05)系列荧光粉,研究了Dy^(3+)单掺、Dy^(3+)/Sm^(3+)共掺杂对样品结构、形貌及发...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合成CaMoO_(4)基质及CaMoO_(4)∶x Dy^(3+)(x=0.01~0.05)和CaMoO_(4)∶0.03Dy^(3+)/y Sm^(3+)(y=0.01~0.05)系列荧光粉,研究了Dy^(3+)单掺、Dy^(3+)/Sm^(3+)共掺杂对样品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y^(3+)单掺、Dy^(3+)/Sm^(3+)共掺杂均未改变CaMoO_(4)的四方晶相结构,但晶胞参数均有所下降;所有样品的微观形貌均为椭球形。在353 nm的光激发下,CaMoO_(4)∶x Dy^(3+)荧光粉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75 nm处,属于Dy^(3+)的^(4)F_(9/2)→^(6)H_(13/2)电偶极跃迁,且其最佳掺杂摩尔浓度为x=0.03;在298 nm光激发下,CaMoO_(4)∶0.03Dy^(3+)/y Sm^(3+)荧光粉中Sm^(3+)荧光猝灭摩尔浓度为y=0.03,通过CaMoO_(4)基质能量传递得到稀土Dy^(3+)和Sm^(3+)的本征发射,同时观察到Dy^(3+)向Sm^(3+)能量传递;在405 nm的光激发下,CaMoO_(4)∶0.03Dy^(3+)/y Sm^(3+)(y=0.01~0.05)的CIE色坐标由青色区变到白光区,且CaMoO_(4)∶0.03Dy^(3+)/y Sm^(3+)(y=0.03~0.05)荧光粉表现出白光发射。因此,Dy^(3+)/Sm^(3+)共掺杂CaMoO_(4)荧光粉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单一基质白光LED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oO_(4) Dy^(3+)掺杂 Dy^(3+)/Sm^(3+)共掺杂 水热法 发光性能 白光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MgTiO_(6)∶Dy^(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3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P2_(1)/n),颗粒大小为1~2μm。当激发光波长为262 nm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表现出典型的Dy^(3+)、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主峰分别为483(^(4)F_(9/2)→^(6)H_(15/2))、579(^(4)F_(9/2)→^(6)H_(13/2))和619 nm(^(5)D_(0)→^(7)F_(2))。Dy^(3+)和Eu^(3+)之间存在明显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98 K下发光强度仍保持为室温的74.36%。通过改变Eu^(3+)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橙红色,YMT∶0.06Dy^(3+),2xEu^(3+)荧光粉在固态LED照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Dy^(3+)、Eu^(3+)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Eu^(3+)双掺杂CaLaGa_(3)O_(7)颜色可调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4
作者 刘云云 黄传鑫 +1 位作者 王猛 王燕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0-1567,共8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u^(3+)单掺和Dy^(3+)/Eu^(3+)双掺CaLaGa_(3)O_(7)单基质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结构,与基质晶体一致,表明成功合成了...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u^(3+)单掺和Dy^(3+)/Eu^(3+)双掺CaLaGa_(3)O_(7)单基质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结构,与基质晶体一致,表明成功合成了Eu^(3+)单掺和Dy^(3+)/Eu^(3+)双掺杂的CaLaGa_(3)O_(7)荧光粉。在波长393 nm近紫外光激发下,Eu^(3+)∶CaLaGa_(3)O_(7)表现出Eu^(3+)的特征红光发射(5 D0→7 F2),并且发光纯度高达100%。共掺Dy^(3+)之后,Dy^(3+)/Eu^(3+)双掺CaLaGa_(3)O_(7)荧光粉不仅可以被波长393 nm的光激发还可以被波长348 nm的光激发。不管是哪个波长的光激发,Dy^(3+)/Eu^(3+)∶CaLaGa_(3)O_(7)发射光谱同时包含了Eu^(3+)的特征红光发射和Dy^(3+)的特征黄光发射(4 F_(9/2)→6 H_(13/2))。通过对发射谱和荧光寿命分析得出,双掺荧光粉中Dy^(3+)和Eu^(3+)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过程。进一步计算了各个样品对应的色坐标,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由348 nm改变为393 nm时,色坐标整体上从黄绿色区域移动到黄橙光区域。因此,Dy^(3+)/Eu^(3+)∶CaLaGa_(3)O_(7)是一种光色可调发光材料,在显示和固态照明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Ga_(3)O_(7) Dy^(3+)/Eu^(3+)双掺杂 荧光粉 发光性能 颜色可调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Y^(3+),Dy^(3+)的BaTi_(0.91)Sn_(0.09)O_3陶瓷系统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卢艳 梁辉 +1 位作者 黄欣 徐廷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8-11,共4页
研究了BaTiO3 BaSnO3 系陶瓷电容器瓷料中掺杂稀土氧化物Y2 O3 和Dy2 O3 及不同掺杂方式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初步制得有高介电常数、低温度变化率的高压陶瓷电容器瓷料 ,应用X 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
关键词 掺杂 Y^3+ DY^3+ BaTi0.91Sn0.09O3 陶瓷电容器 钛酸钡 介电性能 稀土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3+)掺杂浓度对无水冷Nd:YAG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薪羽 王迪 +4 位作者 王超 于永吉 高涛 于志强 金光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7-821,共5页
无水冷Nd:YAG激光器采用一种双拱形激光二极管阵列对双棒串接的Nd:YAG进行同心泵浦,将双拱形激光二极管面阵发出的光作高斯光束处理,利用高斯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的变换规律,借助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钕离子掺杂浓度对LD泵浦的无水冷Nd:YAG激... 无水冷Nd:YAG激光器采用一种双拱形激光二极管阵列对双棒串接的Nd:YAG进行同心泵浦,将双拱形激光二极管面阵发出的光作高斯光束处理,利用高斯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的变换规律,借助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钕离子掺杂浓度对LD泵浦的无水冷Nd:YAG激光器的荧光分布、激光建立时间、输出能量及脉宽等输出特性的影响。搭建双半环形LDA侧面泵浦的低频无水冷电光调Q Nd:YAG激光器的实验平台,对Nd3+掺杂浓度分别为1%、0.8%、0.6%的激光晶体进行实验测试,给出了LD泵浦的无水冷Nd:YAG激光器的Nd3+掺杂浓度与激光建立时间、输出能量、脉宽等参量的定量关系曲线,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3+掺杂浓度 电光调Q 侧面泵浦 无水冷 ND:YAG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掺杂硼酸盐玻璃的制备、表征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乔荫颇 张攀 +3 位作者 殷海荣 李艳肖 刘晶 周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8-954,共7页
采用高温熔融-冷却法制备了一系列Dy^(3+)掺杂的B_2O_3-ZnO-Na_2O-Al_2O_3发光玻璃,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其结构及发光特性。分析表明:制备的发光玻璃中出现基质组分的结构特征峰及Dy^(3+)的能级跃迁... 采用高温熔融-冷却法制备了一系列Dy^(3+)掺杂的B_2O_3-ZnO-Na_2O-Al_2O_3发光玻璃,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其结构及发光特性。分析表明:制备的发光玻璃中出现基质组分的结构特征峰及Dy^(3+)的能级跃迁特征峰。在350 nm波长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光强度、黄蓝发射峰比、荧光寿命、色坐标及色温等均随Dy^(3+)浓度的变化发生明显的可调节变化。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随Dy^(3+)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当Dy^(3+)掺杂摩尔分数为1.0%时,发光强度最大。此外,随着Dy^(3+)掺杂浓度的增大,发光玻璃的荧光寿命及发射光谱的色度坐标值、色温都呈现递减的趋势。这表明通过基质组分及掺杂元素的调节可以使得该硼酸盐体系发光玻璃获得高效可调节的光功能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3+掺杂 硼酸盐玻璃 发光玻璃 浓度猝灭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钬掺杂对SrAl_2O_4∶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仁 王银海 胡义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8-891,895,共5页
首次研究了Ho3+掺杂对SrAl2O4∶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烧合成方法,在600℃条件下,合成Ho3+掺杂的SrAl2O4∶Eu2+,Dy3+新型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单相SrAl2O4单斜晶系磷石英结构。光致发光光... 首次研究了Ho3+掺杂对SrAl2O4∶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烧合成方法,在600℃条件下,合成Ho3+掺杂的SrAl2O4∶Eu2+,Dy3+新型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单相SrAl2O4单斜晶系磷石英结构。光致发光光谱测量显示,合成样品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宽带谱,峰值位于510nm左右,激发光谱是单峰且峰值位于356nm的连续宽带谱。利用单光子计数系统测量了材料的余辉衰减曲线,结果显示Ho3+的适量掺杂可以明显提高铝酸锶的初始发光亮度。当Ho3+的掺入摩尔比例为0.005时,初始亮度是不掺杂Ho3+时的两倍多。对初始亮度增强的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长余辉 SRAL2O4:EU^2+ DY^3+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上转换机理下Yb^(3+)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向华 陈意军 +2 位作者 龚军辉 孙静 丁庆磊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3-496,共4页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Ho3+/Yb3+共掺杂ZrO2-ZnO粉末和Er3+/Yb3+共掺杂不同基质材料的样品,在980nm激发下测量了各样品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分析了各波段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在同一上转换机理下,当Yb3+的掺杂浓度增加时,绿光对红光的...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Ho3+/Yb3+共掺杂ZrO2-ZnO粉末和Er3+/Yb3+共掺杂不同基质材料的样品,在980nm激发下测量了各样品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分析了各波段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在同一上转换机理下,当Yb3+的掺杂浓度增加时,绿光对红光的上转换强度比值呈现出一定规律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Yb3+的掺杂浓度会影响样品的测试温度,从而改变样品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掺杂浓度 测试温度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Sm_2O_3掺杂的BIT陶瓷微结构与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永勇 蒲永平 +1 位作者 王瑾菲 杨公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8-110,共3页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高浓度Sm2O3掺杂的Bi4Ti3O12(BIT)基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的Sm2O3掺杂浓度和温度对BIT基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m2O3浓度为12.0 mol%时,有Bi0.56Sm1.44Ti2O7第二相出现,BIT陶瓷室温介电...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高浓度Sm2O3掺杂的Bi4Ti3O12(BIT)基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的Sm2O3掺杂浓度和温度对BIT基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m2O3浓度为12.0 mol%时,有Bi0.56Sm1.44Ti2O7第二相出现,BIT陶瓷室温介电常数为114,室温介质损耗(tanδ)为0.002;当Sm2O3浓度为6.0mol%时,陶瓷材料的室温介电常数为119,室温介质损耗(tanδ)为0.0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4Ti3O12陶瓷 Sm2O3掺杂 浓度 微观结构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掺杂硅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的浓度依赖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心瑗 顾牡 +4 位作者 黄世明 金鑫杰 刘小林 刘波 倪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7-930,共4页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Tb3+掺杂硅酸盐玻璃,并分别测量了紫外和X射线激发时的发射光谱。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b3+掺杂硅酸盐玻璃在紫外和X射线激发时发光行为具有相似的浓度依赖关系:低浓度Tb4O7掺杂时主要以蓝光(5D3→7FJ)...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Tb3+掺杂硅酸盐玻璃,并分别测量了紫外和X射线激发时的发射光谱。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b3+掺杂硅酸盐玻璃在紫外和X射线激发时发光行为具有相似的浓度依赖关系:低浓度Tb4O7掺杂时主要以蓝光(5D3→7FJ)发射为主,而高浓度掺杂时以绿光(5D4→7FJ)发射为主。Tb3+发光强度与掺杂浓度的关系分析表明,5D3的浓度猝灭是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而5D4的浓度猝灭是交换相互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3+掺杂硅酸盐玻璃 光致发光 X射线激发发射 浓度猝灭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3+)掺杂PbWO_4晶体的光谱特征和浓度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彦林 赵连泽 谢建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1-896,共6页
钨酸铅晶体(PbWO4)是新型的闪烁晶体,针对其广阔的光电子应用,实验测试了Nd3+掺杂PbWO4晶体的吸收光谱,讨论了不同的Nd3+掺杂浓度对于吸收系数和PbWO4光学吸收边的影响。依据Judd-Ofelt理论计算了吸收截面积、强度参数、量子荧光效率、... 钨酸铅晶体(PbWO4)是新型的闪烁晶体,针对其广阔的光电子应用,实验测试了Nd3+掺杂PbWO4晶体的吸收光谱,讨论了不同的Nd3+掺杂浓度对于吸收系数和PbWO4光学吸收边的影响。依据Judd-Ofelt理论计算了吸收截面积、强度参数、量子荧光效率、荧光分支比等。讨论了不同浓度Nd3+掺杂的PbWO4晶体的光致发光光谱;室温LD808nm泵浦下,1.06μm荧光发射的荧光强度、荧光寿命和发射截面积,论述了这些性能随Nd3+掺杂浓度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铅单晶 Nd^3+掺杂 发光光谱 浓度效应 光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掺杂浓度、短腔长Yb^(3+)光纤环形激光器
13
作者 黄绣江 刘永智 +5 位作者 隋展 李明中 林宏奂 王建军 赵德双 陈海燕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采用高掺杂浓度Yb3+光纤研制了短腔长环形激光器,对比普通掺杂Yb3+光纤分析了激光器阈值、输出功率等重要特性与光纤长度、输出耦合器耦合比等参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现象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掺杂浓度掺Yb^3+光纤 环形光纤激光器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浓度对TeO_2-BaO-Eu_2O_3玻璃中Eu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
14
作者 刘晃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8,共3页
研究了TeO2-BaO-Eu2O3玻璃中Eu离子掺杂浓度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分别用TU-1901 UV-VIS紫外可见光谱仪和F-2500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在330 nm左右有一个很强的吸收带;Eu-O电荷迁移带的... 研究了TeO2-BaO-Eu2O3玻璃中Eu离子掺杂浓度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分别用TU-1901 UV-VIS紫外可见光谱仪和F-2500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在330 nm左右有一个很强的吸收带;Eu-O电荷迁移带的强度与Eu离子掺杂浓度密切相关;相对于基质吸收,Eu离子的本征吸收强度随掺杂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在394 nm光的激发下,Eu离子发光主要位于594 nm和615nm左右,相对于5D0→7F1,5D0→7F2跃迁发射受Eu离子掺杂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掺杂 Eu离子 TeO2-BaO—Eu2O3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Gd_(4)Ga_(2)O_(9):Dy^(3+)白光发射荧光粉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官春艳 郑启泾 +1 位作者 万正环 杨锦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白光发射的Gd_(4)Ga_(2)O_(9):x%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白光发射的Gd_(4)Ga_(2)O_(9):x%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Dy^(3+)掺杂量对样品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Dy^(3+)掺杂的Gd_(4)Ga_(2)O_(9)单斜晶体和少量Ga_(2)O_(3)杂质相的混合物。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Dy^(3+)掺杂Gd_(4)Ga_(2)O_(9)晶体是一种光学带隙为5.29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荧光检测结果表明Dy^(3+)掺杂Gd_(4)Ga_(2)O_(9)荧光粉可被属于Gd^(3+)激发带的275 nm紫外光有效激发,并在490 nm和575 nm附近分别发射出属于Dy^(3+)的^(4)F_(9/2)→^(6)H_(15/2)和^(4)F_(9/2)→^(6)H_(13/2)跃迁的蓝色和黄色的强烈光,证实在Gd_(4)Ga_(2)O_(9):Dy^(3+)样品中存在显著的由Gd^(3+)到Dy^(3+)的能量传递发光现象。同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讨论。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Dy^(3+)掺杂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影响着样品的发光颜色,Dy^(3+)掺杂量为1.5%和2%时制备的荧光粉可在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射出CIE色坐标为(0.3362,0.3512)和(0.3381,0.3523)、相关色温为5340 K和5263 K的白色光。研究结果表明Gd_(4)Ga_(2)O_(9):Dy^(3+)是一种潜在的紫外光激发白光发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4)Ga_(2)O_(9) Dy^(3+)掺杂 白光发射 荧光性能 能量传递 直接带隙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Eu^(3+)共掺杂NaLa(WO_4)_2白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斌 何晓燕 +1 位作者 张涛 欧阳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42-2147,共6页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的NaLa(WO_4)_2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393 nm波长激发下,添加0. 188 g的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同时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在0...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的NaLa(WO_4)_2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393 nm波长激发下,添加0. 188 g的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同时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在0. 06 mol/L时NaLa(WO_4)_2荧光粉与其他浓度样品比较有较好的发光性能样品呈多孔状,孔大且分布较为均匀,因此调控Dy^(3+)和Eu^(3+)物质的量之比可以对NaLa(WO_4)_2:Dy^(3+),Eu^(3+)荧光粉的色坐标进行有效的调节,当Dy^(3+)/Eu^(3+)的掺杂比为1:1时NaLa(WO_4)_2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 327,0. 341)接近标准白光色坐标(0. 33,0. 33),是有望用于暖白光LED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Dy^3+和Eu^3+共掺杂 白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浓度及基质氧空位对Ca^2-xEuxSnO4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肖芳 张弛 邓朝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7-1042,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_(2-x)SnO_4:xEu^(3+)(x=0,0.001,0.005,0.01,0.015,0.02)发光材料,分别在空气和真空氛围中进行烧结,研究Eu3+掺杂浓度及基质中氧空位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随着Eu^(3+)离子浓度的增加,发射强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_(2-x)SnO_4:xEu^(3+)(x=0,0.001,0.005,0.01,0.015,0.02)发光材料,分别在空气和真空氛围中进行烧结,研究Eu3+掺杂浓度及基质中氧空位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随着Eu^(3+)离子浓度的增加,发射强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主发射峰由两个分别位于614 nm和618 nm的峰逐步合为一个位于616nm的发射峰。在Ca_(2-x)SnO_4∶xEu^(3+)样品的激发光谱中,存在着200~295 nm的Eu^(3+)-O^(2-)电荷迁移带,随着Eu^(3+)离子浓度的增加,电荷迁移带的峰位由271 nm红移到286 nm。此外,在Eu^(3+)离子掺杂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真空中烧结得到样品的发光强度是空气中烧结得到样品的2倍。这是由于在真空氛围中烧结产生的氧空位增加使得传导电子密度升高,导致发光强度增加。而且,氧空位的增加导致电子陷阱的增多,这使得Ca_(2-x)SnO_4∶xEu^(3+)样品的余辉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掺杂浓度 发光 氧空位 余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y^3+,Eu^3+掺杂YAG荧光粉的光学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晴 王林香 +1 位作者 柏云凤 阿热帕提·夏克尔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2,共10页
本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Dy^3+,Eu^3+掺杂YAG系列荧光粉。通过改变掺杂的Dy^3+浓度、激发波长、掺杂Na^+,研究其对发光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硼酸、Na^+、Dy^3+、Eu^3+掺入基本不影响YAG的立方晶相,且随Na^+、Dy^3+、Eu^3+浓... 本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Dy^3+,Eu^3+掺杂YAG系列荧光粉。通过改变掺杂的Dy^3+浓度、激发波长、掺杂Na^+,研究其对发光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硼酸、Na^+、Dy^3+、Eu^3+掺入基本不影响YAG的立方晶相,且随Na^+、Dy^3+、Eu^3+浓度增加,样品衍射峰位置向小角度偏移。用λem=590 nm监测Dy^3+,15%Eu^3+共掺YAG粉体,随Dy^3+浓度增加,Eu^3+和Dy^3+的激发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用λex=366 nm激发Dy^3+,15%Eu^3+共掺YAG粉体,此时存在Eu^3+→Dy^3+的能量传递,计算得到Eu^3+→Dy^3+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4.23%。相比10%Dy^3+,15%Eu^3+共掺YAG,掺入0.5%Na^+后,样品中Dy^3+发光增强1.5倍,色坐标(0.3481,0.397),色温5010 K,接近标准白光。用λex=394 nm激发Dy^3+,15%Eu^3+共掺YAG粉体,此时存在Dy^3+→Eu^3+的能量传递,计算得到Dy^3+→Eu^3+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8.9%。相比10%Dy^3+,15%Eu^3+共掺YAG,掺入0.5%Na^+后,Eu^3+发光增强1.8倍,色坐标(0.4667,0.4168),色温2650 K,达到商用暖白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Dy^3+ Eu^3+掺杂YAG粉体 高温固相法 能量传递 荧光寿命 色坐标 色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Tm^(3+)掺杂Na_(2)Gd(PO_(4))(WO_(4))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翔宇 孟宪国 +5 位作者 许英朝 周琼 刘春辉 吴盼盼 王明明 王嘉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采用二次熔融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Dy^(3+)/Tm^(3+)共掺钠-钆-磷钨酸盐(NGPW)荧光材料,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以及CIE与激发波长的映射关系。改变激发波长可以让NGPW∶2%Tm^(3+),xDy^(3+)(x=1%、2%、3%、4%、5%)荧光粉的... 采用二次熔融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Dy^(3+)/Tm^(3+)共掺钠-钆-磷钨酸盐(NGPW)荧光材料,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以及CIE与激发波长的映射关系。改变激发波长可以让NGPW∶2%Tm^(3+),xDy^(3+)(x=1%、2%、3%、4%、5%)荧光粉的颜色从蓝色-冷白色-暖白色-黄色连续变化。在356nm和363nm激发下,可实现白光发射。对共掺杂荧光粉的荧光衰减曲线进行表征,验证了该荧光粉中Dy^(3+)和Tm^(3+)之间存在能量转移。详细研究了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传递机理。NGPW∶2%Tm^(3+),xDy^(3+)荧光粉有望成为极具潜力的色彩可调的单组分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Dy^(3+)掺杂 Tm^(3+)掺杂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aYb_(1-x)F_(4)∶Er^(3+)_(x)中Er^(3+)/Yb^(3+)掺杂浓度变化引起的相变和发光增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晓丹 张俐 +5 位作者 赵慧颖 常钰磊 涂浪平 张友林 孔祥贵 李齐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在Yb^(3+)和Er^(3+)共掺杂氟化物纳米体系中,2%Er^(3+)掺杂浓度为上转换发光的最佳浓度,高于这个浓度,随着Er^(3+)掺杂浓度的增加,将发生严重上转换发光浓度猝灭,已为人们广泛认知和接受。本文合成了不同Er^(3+)/Yb^(3+)掺杂浓度比的NaY... 在Yb^(3+)和Er^(3+)共掺杂氟化物纳米体系中,2%Er^(3+)掺杂浓度为上转换发光的最佳浓度,高于这个浓度,随着Er^(3+)掺杂浓度的增加,将发生严重上转换发光浓度猝灭,已为人们广泛认知和接受。本文合成了不同Er^(3+)/Yb^(3+)掺杂浓度比的NaYb_(1-x)F_(4)∶Er^(3+)_(x)系列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XRD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这些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Er^(3+)/Yb^(3+)掺杂浓度比在0.02/0.98~0.2/0.8和0.6/0.4~0.8/0.2范围时,合成的NaYb_(1-x)F_(4)∶Er^(3+)_(x)纳米粒子分别为α相和β相结构;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掺杂浓度比在0.3/0.7~0.4/0.6范围时,合成的纳米粒子为从α相向β相过渡的α相和β相共存相结构。Er^(3+)/Yb^(3+)最佳掺杂浓度比分别为0.02/0.98和0.4/0.6的两种α相和β相共存相结构的纳米粒子都展现了非常好的上转换发光增强。这些结果对于理解稀土离子浓度发光猝灭机制,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促进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在新型光源、生物医学和激光等领域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纳米粒子 Yb^(3+)和Er^(3+)共掺杂 最佳浓度 相变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