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gitizing Dunhuang Cultural Heritage:A User Evaluation of Mogao Cave Panorama Digital Library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 Hu Eric M.Y.Ho Chen Qiao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17年第3期49-67,共19页
Purpose: This study is a user evaluation on the usability of the Mogao Cave Panorama Digital Library (DL), aiming to measure its effectiveness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 and to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Purpose: This study is a user evaluation on the usability of the Mogao Cave Panorama Digital Library (DL), aiming to measure its effectiveness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 and to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Usability test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a framework of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a set of information seeking tasks designed for the Dunhua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for soliciting in-depth opinions from participants. Findings: The results of the usability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DL was more efficient in supporting simple information seeking tasks than those of higher-complexity levels. Statistical tests reveal that there were correlations among dimensions of usability criteria and user effectiveness measures. Moreover, interview discourses exposed specific usability issues of the DL. Research limitation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ively small sample size, resulting in a limited representativeness of user diversity. A larger sample size is needed for a systematic cross group comparison.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usability of the Mogao Cave Panorama DL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 for better experience.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other cultural heritage DLs with panorama functions. Originality/value: This study is one of the first evaluating cultural heritage D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experience. It provides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studies: the evaluation framework, the designed information seeking tasks, and the interview questions can be adopted or adapted in evaluating other visually centric DLs of cultural heri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gao Caves Cultural heritage USABILITY dunhuang Panorama digital libra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图景信息解译的敦煌壁画城垣范型演变研究
2
作者 耿满国 唐相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4,共7页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敦煌壁画的建筑学研究对补充古代建筑史料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敦煌壁画77幅城垣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复写提取城形、墙、门和城外环境等要素,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其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译。研究发现:第...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敦煌壁画的建筑学研究对补充古代建筑史料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敦煌壁画77幅城垣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复写提取城形、墙、门和城外环境等要素,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其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译。研究发现:第一,以重要要素出现与消失为历史节点将敦煌壁画城垣演变分为继承、发展、成熟和演化4个时期;第二,敦煌壁画城垣形成以礼乐制度内涵式影响为主导,社会思想政策和营造技术等渐进指导式影响为辅的范型演变规律;第三,敦煌壁画城垣图像具有中国古代城市的范型特征,展示了丰富立体的古代城垣形象。本研究可为中国古代城垣图像库的构建,古代城市遗址考古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城垣 范型演变 信息解译 历史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文献与唐代文学的“环境”
3
作者 郜同麟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敦煌文献提供了唐代文学产生的语言环境、文献环境和文学环境。通过与敦煌文献比对,可以确定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疑难字词。唐代诗文中还有一些语句因字面简单,故具体所指众说纷纭,但借助敦煌文献可以确定作者的确切用意。通过敦煌文... 敦煌文献提供了唐代文学产生的语言环境、文献环境和文学环境。通过与敦煌文献比对,可以确定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疑难字词。唐代诗文中还有一些语句因字面简单,故具体所指众说纷纭,但借助敦煌文献可以确定作者的确切用意。通过敦煌文献还可以辨明唐代文学作品中异文的是非及原因。敦煌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五代文人的阅读内容,由此出发,可以为一些作品作辨伪工作,并可确定一些语句的材料来源和确切含义。敦煌文献还提供了唐五代一般知识人文学书写的基本形式和样貌,将之与文人作品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后者的文学性和创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唐代文学 时代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水资源综合利用中昌马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评价分析
4
作者 苗柱伟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2期9-11,16,共4页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中提出,以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及承载能力,具体措施体现在流域内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文章以昌马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项目为例,在掌握灌区基本情况、水源和工程建设信息...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中提出,以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及承载能力,具体措施体现在流域内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文章以昌马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项目为例,在掌握灌区基本情况、水源和工程建设信息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带来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分析,同时对项目实施后社会影响进行影响评价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明显提高了区域节水量和输水能力,在节水效益、节地、增产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工程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水资源综合利用 昌马灌区 节水改造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域与跨文类叙事:《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敦煌文学书写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松 杨芷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17,F0002,共17页
自19世纪末,海外汉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21世纪以来走向成熟和深化。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200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讨论,该书有关敦煌文学书写的问题值得重视。通过阐述选取文献的缘由、撰写的... 自19世纪末,海外汉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21世纪以来走向成熟和深化。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200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讨论,该书有关敦煌文学书写的问题值得重视。通过阐述选取文献的缘由、撰写的思路以及向文学本位回归的特色,可以提炼出作者书写敦煌文学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即跨学科视域和跨文类叙事研究。考察该书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方法论,可以为国内的书写实践提供路径参考。中国文学史编纂应该立足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参与全球国际对话并构建科学的文学史理论,撰写真正内在于中国文学文化同时又融入世界潮流的文学史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敦煌文学 梅维恒 史密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石成色:敦煌壁画的彩色世界
6
作者 张天龙 张鑫媛 +3 位作者 赵星 汤宏胜 李延 李华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238-245,共8页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是一个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文化遗产宝库,其价值不可估量。这些壁画所用的颜料,皆为天然矿物精心挑选而成,它们为敦煌壁画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色彩与质感。深入理解这些颜料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是一个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文化遗产宝库,其价值不可估量。这些壁画所用的颜料,皆为天然矿物精心挑选而成,它们为敦煌壁画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色彩与质感。深入理解这些颜料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艺术、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底蕴,也是壁画保护与修复的基础。本文采用生动拟人化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地描绘了莫高窟壁画的色彩来源,重点阐述了常用典型的矿物颜料及其来源,旨在促进壁画的保护工作,以及文化遗产的普及、宣传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矿物颜料 科普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阶段堆叠融合下的敦煌壁画修复
7
作者 邬开俊 单宏全 +2 位作者 田彬 俞天秀 周颜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1-559,共9页
为解决敦煌破损壁画修复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多阶段堆叠融合下的壁画修复模型,在第一阶段进行粗修复以及最大化地进行所需特征信息的提取时采用Unet结构,为增强该阶段的修复效果,又加入对抗网络(LsGan);在第二阶段进行精细化修复,主要修... 为解决敦煌破损壁画修复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多阶段堆叠融合下的壁画修复模型,在第一阶段进行粗修复以及最大化地进行所需特征信息的提取时采用Unet结构,为增强该阶段的修复效果,又加入对抗网络(LsGan);在第二阶段进行精细化修复,主要修复纹理以及细化遮挡区域,引入多头连接和多尺度分支堆叠模块并对其进行改进,对壁画进行多阶段信息提取并对其进行融合;最后为了修复全局细节,采用大感受野的编解码器结构并且引入轻量级通用可视化(Mobile ViT)模块,同时分离了壁画图像的通道并进行分析,引入对通道不敏感的极化注意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很好地解决了壁画纹理以及细节修复的难题,相较于所选修复算法最优数据,在掩码面积为5%~20%时,峰值信噪比提高了3.312,在掩码面积为5%~80%时,平均峰值信噪比提高了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修复 多阶段堆叠 大感受野 多头嵌套 多分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中心探讨中古时期民间医疗行为
8
作者 王安萍 张丽君 +4 位作者 牛崇信 赵晓丽 吕有强 王平平 郑访江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22-25,共4页
通过分析敦煌吐鲁番相关出土文献,探讨我国中古时期疾病谱,以及民间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认为这一时期官方医疗机构设置较为完备,普通百姓患病后仍然以自治为主要治疗方法,官方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重大疾病的诊治,此... 通过分析敦煌吐鲁番相关出土文献,探讨我国中古时期疾病谱,以及民间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认为这一时期官方医疗机构设置较为完备,普通百姓患病后仍然以自治为主要治疗方法,官方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重大疾病的诊治,此外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其他疗法也广泛运用于疾病的诊治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敦煌吐鲁番文书 隋唐五代宋初 民间医疗 常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敦煌莫高窟壁画看盛唐时期的佛塔建筑
9
作者 刘慧 肖灿 陈飞虎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276-279,共4页
基于对敦煌莫高窟历代佛塔壁画分布情况的梳理,总结莫高窟盛唐壁画中佛塔类型与发展规律。从形制、色彩、装饰造像三个层面,对莫高窟壁画中木塔、砖石塔、砖木混合塔佛塔建筑与现存盛唐时期同类型佛塔建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异同。此... 基于对敦煌莫高窟历代佛塔壁画分布情况的梳理,总结莫高窟盛唐壁画中佛塔类型与发展规律。从形制、色彩、装饰造像三个层面,对莫高窟壁画中木塔、砖石塔、砖木混合塔佛塔建筑与现存盛唐时期同类型佛塔建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异同。此外,文章还分析了盛唐佛塔建筑对盛唐后传统佛塔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影响,提出在现代审美语境下继承与发展盛唐佛塔建筑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佛塔 形制 色彩 装饰造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
10
作者 崔岩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
针对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问题,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对唐至宋代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出土实物,对此时期流行的鱼袋的形制和材质进行推理。研究表明:鱼袋佩戴者身份主要为归义军节度使及高级官员;鱼... 针对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问题,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对唐至宋代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出土实物,对此时期流行的鱼袋的形制和材质进行推理。研究表明:鱼袋佩戴者身份主要为归义军节度使及高级官员;鱼袋从皮囊木胎演变至木底金质,并最终发展定型为长方形底、顶面有连续拱形凸起且尾部翘起的物件;结合紫绯等品官服色成为唐代章服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功能和恩荣符号的双重属性。敦煌壁画中的鱼袋以及反映的章服制度对五代宋时期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归义军政权在服制方面延续唐制、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鱼袋 章服制度 供养人题记 供养人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乐谱》乐曲调式释疑
11
作者 庄永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167,共9页
自林谦三率先对《敦煌乐谱》进行研究以来,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研究者们,正如林氏所言:“又据唐代中期的通说,《伊州》应该是商调,而在这乐谱里反倒不能理解为商调。”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对乐谱第二、三组乐曲进行技术性的“宫”与“商... 自林谦三率先对《敦煌乐谱》进行研究以来,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研究者们,正如林氏所言:“又据唐代中期的通说,《伊州》应该是商调,而在这乐谱里反倒不能理解为商调。”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对乐谱第二、三组乐曲进行技术性的“宫”与“商”调式转换,后来又对唐的“侧商调”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如果按第二、三组乐曲实际解译的宫调式理解,从乐调理论上来加以论证,或许更符合当时的实际。说明唐代极有可能于某一个时期,在乐调(调性、调式)概念上有将“侧商调式”作为“黄钟宫调式”的代称或另称现象,这些都是从日本留存的唐代乐曲解译中得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乐谱 黄钟宫调式 侧商调式 技术性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音乐文献辑录与释正
12
作者 刘文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7,I0002,共6页
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中国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资料,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史上的三大发现之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涉音乐文献颇为丰富,对敦煌乐器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中国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资料,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史上的三大发现之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涉音乐文献颇为丰富,对敦煌乐器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涉音乐文献者均为写本,出现有笙、箜篌、琵琶等乐器种类。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音乐文献的辑录、考证和辨析,有助于深化中国中古音乐社会生活史、乐器名物与音乐文化传播的研究,为观察和研究丝绸之路民族地区间音乐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视角与实证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图书馆 敦煌遗书 音乐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臂钏的形制及臂钏在服饰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宋德风 丁于玲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87-89,共3页
臂钏作为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重要配饰之一,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以敦煌臂钏为研究对象,对壁画与彩塑中臂钏的形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臂钏在现代服饰中的创新应用,希望能为设计师研究敦煌艺术及服装配饰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敦煌臂钏 形制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佛教本生故事壁画中的形意韵美学研究
14
作者 王文中 屈曼烨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19-21,78,共4页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美学的关系是不可割离的。佛教本生故事源起古老的印度,宣扬释迦牟尼历经若干世的善行而最终修成正果的事迹,是敦煌石窟中最丰富最具美学气息的壁画作品。在敦煌佛教本生故事壁画中,用线条、形状、姿态等事...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美学的关系是不可割离的。佛教本生故事源起古老的印度,宣扬释迦牟尼历经若干世的善行而最终修成正果的事迹,是敦煌石窟中最丰富最具美学气息的壁画作品。在敦煌佛教本生故事壁画中,用线条、形状、姿态等事物外在的“形”表达佛教的精进修行;用色彩和构图融合情感、理念、价值观等事物内涵和精神的“意”表达佛教的信仰和戒律;用虚实、意境和空间融合节奏、韵律、声音、气息等事物的“韵”表达佛教无常性等思想,最终达到形态美、内涵思想与韵律风格三者和谐统一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佛教本生故事 形意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文献异形词例释
15
作者 张小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敦煌文献词语形多俗讹、音多借字,由此形成很多同词异写的“异形词”,为今人的释录造成了相当的困难。整理这批文献时,首先必需对这些“异形词”进行“认同”,即从读音、词义的角度考证该“异形词”为某个“正字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将... 敦煌文献词语形多俗讹、音多借字,由此形成很多同词异写的“异形词”,为今人的释录造成了相当的困难。整理这批文献时,首先必需对这些“异形词”进行“认同”,即从读音、词义的角度考证该“异形词”为某个“正字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将这些异形词与它对应的正字词进行沟通“认同”,从而准确理解文意,提高相关文献的整理质量。本文对其中的“牛”“英拂”等十余个异形词作了较为详尽的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异形词 正字词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音韵学在敦煌道教文献校勘中的作用
16
作者 郜同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韵文,对这些韵文的韵脚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一些校勘问题。分析韵脚字,可以确定异文的是非。对于无校本的文献,分析韵脚可以找出讹误所在,并做些适当的理校。文献中的一些异文与语音转变有关,对异文做音韵学分析可以...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韵文,对这些韵文的韵脚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一些校勘问题。分析韵脚字,可以确定异文的是非。对于无校本的文献,分析韵脚可以找出讹误所在,并做些适当的理校。文献中的一些异文与语音转变有关,对异文做音韵学分析可以判别正误并确定讹误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中古道经 音韵学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敦煌学研究四十年述略
17
作者 聂志军 李锦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湖南敦煌学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领域以语言文字研究见长,敦煌文献整理、汉文佛典研究成果丰硕,具备鲜明的特色;学缘结构多元化,研究团队以湖南师范大学为核心,薪火相传,有完备的人才体系;在敦煌历史学、中外交流史方面存在研究人员不足、... 湖南敦煌学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领域以语言文字研究见长,敦煌文献整理、汉文佛典研究成果丰硕,具备鲜明的特色;学缘结构多元化,研究团队以湖南师范大学为核心,薪火相传,有完备的人才体系;在敦煌历史学、中外交流史方面存在研究人员不足、研究成果薄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敦煌学 汉文佛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地佛教版画在五代宋初敦煌的传播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发强 马德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版画主要以佛教题材为主,其中有阿弥陀佛、文殊、观自在和地藏菩萨像,以及太平兴国五年(980)刻印的《大随求陀罗尼》版画,反映了佛教民间信仰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征,是五代宋初蜀地佛教版画艺术的珍贵实物见证。...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版画主要以佛教题材为主,其中有阿弥陀佛、文殊、观自在和地藏菩萨像,以及太平兴国五年(980)刻印的《大随求陀罗尼》版画,反映了佛教民间信仰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征,是五代宋初蜀地佛教版画艺术的珍贵实物见证。这不仅开启了版画作为独立创新画种的历史进程,奠定了我国古代版画艺术的雕镌、填色及上图下文等民族样式;而且带来了全新的佛教民间信仰模式、佛教题材和图像特征,为敦煌石窟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当代人重新审视唐宋版画艺术在丝绸之路上传播的鲜活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版画 蜀地 创新画种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与佛传文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逸蝶(译) 刘丹(校)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1期83-96,共14页
敦煌留存有大量造型艺术及文字资料,公元4世纪左右,最早期的敦煌壁画中便已有了与佛传故事相关的内容。从佛传类壁画和写本中,可以探知统治者和宗教人士传教的目的,以及宗教徒的关心点所在。壁画和写本多取材于通过各种方式传承下来的... 敦煌留存有大量造型艺术及文字资料,公元4世纪左右,最早期的敦煌壁画中便已有了与佛传故事相关的内容。从佛传类壁画和写本中,可以探知统治者和宗教人士传教的目的,以及宗教徒的关心点所在。壁画和写本多取材于通过各种方式传承下来的佛传故事,传承的依据是从佛经中摘录出来的抄略。公元9—10世纪,口传佛传故事逐渐被整理为讲唱文本。壁画、口头传承、讲唱文学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流传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敦煌文献 佛传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融合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馨瑜 郑喆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6期82-86,共5页
众所周知,我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许许多多优质文化资源,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属于其中之一。随着潮流文化的兴起以及国民意识的增强,中国作为东方古代艺术的殿堂,拥有丰富的国风艺术素材和设计技法,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较为可... 众所周知,我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许许多多优质文化资源,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属于其中之一。随着潮流文化的兴起以及国民意识的增强,中国作为东方古代艺术的殿堂,拥有丰富的国风艺术素材和设计技法,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支撑和保障。基于此,文章将以敦煌壁画特有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为基础,分析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两者创新融合和实践应用的策略,以期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魅力,让拥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走出“国际化”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艺术元素 当代服装设计 创新融合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