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7 位作者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孙昊堃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常用的黄芪-当归、黄芪-丹参、黄芪-莪术、黄芪-川芎等药对配伍的临床应用与现代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上内容为系统揭示黄芪及黄芪药对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黄芪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对黄芪药理作用和黄芪药对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深入探析黄芪配伍的科学性,为更好地科学阐释黄芪及其药对作用机制提供依据,为系统研究黄芪药对配伍理论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芪及其药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药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全蝎药对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的影响
2
作者 游旭军 文证 +5 位作者 郑青霞 王彬 邱俊峰 吴丽通 李其信 傅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55-1861,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全蝎对前列腺癌(PCa)荷瘤裸鼠瘤体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和自噬靶点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荷瘤裸鼠适应性饲养后制备成转移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7组:模型对照组,黄芪-全蝎... 目的:探讨黄芪-全蝎对前列腺癌(PCa)荷瘤裸鼠瘤体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和自噬靶点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荷瘤裸鼠适应性饲养后制备成转移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7组:模型对照组,黄芪-全蝎低、中、高剂量组,黄芪观察组,全蝎观察组,多西他赛观察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黄芪-全蝎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予以黄芪1.17 g/kg-全蝎0.39 g/kg、黄芪2.54 g/kg-全蝎0.585 g/kg、黄芪3.9 g/kg-全蝎0.78 g/kg,黄芪观察组予以黄芪3.9 g/kg,全蝎观察组予以全蝎0.78 g/kg,多西他赛观察组每周腹腔注射给药10μL/1 g,共24 d;观察记录瘤体体积和重量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形态;免疫荧光(IF)分析瘤体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1(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P62)、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和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黄芪-全蝎可抑制瘤体生长(P<0.05),降低PCa细胞核染色趋势,且呈剂量依赖梯度;黄芪-全蝎可增强LC3荧光染色信号,促进自噬(P<0.05);黄芪-全蝎可上调瘤体组织Beclin1蛋白和基因表达,下调P62、p-PI3K、p-AKT以及p-mTOR蛋白和基因表达(P<0.05,P<0.01)。结论:黄芪-全蝎药对能够有效抑制PCa瘤体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和促进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黄芪-全蝎 药对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 自噬 体内实验 荷瘤裸鼠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仁-乌药药对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细胞自噬保护肾小球足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尹德辉 唐诗韵 +2 位作者 吴珠 陈应奇 朱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4,I0004-I0006,共8页
目的研究益智仁-乌药药对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足细胞自噬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作用。方法60只造模成功的C57BL/KSJ-db/db(以下简称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缬沙坦组、益智仁-乌药药... 目的研究益智仁-乌药药对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足细胞自噬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作用。方法60只造模成功的C57BL/KSJ-db/db(以下简称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缬沙坦组、益智仁-乌药药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C57BL/KSJ-db/m(以下简称db/m)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给药8周后检测小鼠肾脏病理学改变,足细胞自噬体数量、结构及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智仁-乌药药对组可显著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情况,增加足细胞自噬体数量,显著升高自噬相关蛋白表达(P<0.05),降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益智仁-乌药药对高剂量组各指标改善优于益智仁-乌药低、中剂量组。结论益智仁-乌药药对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提高足细胞自噬水平,减轻足细胞损伤,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仁-乌药药对 糖尿病肾病 PI3K/AKT/MTOR 足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药对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雪梅 李喜香 +1 位作者 宋薇 杨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0,共5页
三七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有多种药对形式。围绕近年来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三七药对、传统三七药对及三七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实验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系统阐释三七药对在临床应用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三七... 三七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有多种药对形式。围绕近年来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三七药对、传统三七药对及三七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实验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系统阐释三七药对在临床应用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三七药对使用规律、配伍理论、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药对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白芍配伍抗抑郁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蔡康林 张婧恺 +3 位作者 冉亮弟 胡大军 冯知涛 黄慧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52,共6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西药治疗抑郁症效果不理想,需寻求新的抗抑郁药物及靶点。柴胡-白芍作为抗抑郁复方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配伍使用具有减毒增效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与氧化...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西药治疗抑郁症效果不理想,需寻求新的抗抑郁药物及靶点。柴胡-白芍作为抗抑郁复方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配伍使用具有减毒增效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与氧化应激、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多种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有关。本文通过综述柴胡-白芍配伍的协同效应以及抗抑郁药理作用,以期为阐明柴胡-白芍的配伍优势以及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白芍 药对 抑郁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药对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母伟林 邵欣欣 +3 位作者 弭志成 张匣 胡亚洁 陈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丹参为我国传统中药,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之一,用药历史久远,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良药,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女性生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常与川芎、红花、葛根、黄芪、大黄、当归等组成药对使用,可增强或... 丹参为我国传统中药,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之一,用药历史久远,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良药,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女性生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常与川芎、红花、葛根、黄芪、大黄、当归等组成药对使用,可增强或扩大疗效。重点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常用丹参药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对丹参药对使用规律、配伍理论进行探讨,以期为丹参及其药对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药对 药理作用 配伍理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黄-人参药对发展源流与配伍特征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厉赢 吉静 +6 位作者 邵奇 徐甜 陈丹 马重阳 王雪茜 王庆国 程发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140,共4页
自《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牛黄,人参为使”以来,历代医家对牛黄-人参配伍多有应用与发挥,内外妇儿各科均能找到应用痕迹。但关于牛黄-人参药对的发展源流及配伍特征尚待梳理与明确。通过对历代医籍相关记载的梳理,分析和总结牛黄-人... 自《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牛黄,人参为使”以来,历代医家对牛黄-人参配伍多有应用与发挥,内外妇儿各科均能找到应用痕迹。但关于牛黄-人参药对的发展源流及配伍特征尚待梳理与明确。通过对历代医籍相关记载的梳理,分析和总结牛黄-人参药对的历史沿革、配伍特征和临床应用,以期为更好地发挥其临床价值和现代开发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 人参 药对 配伍特征 发展源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葛根”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长花 卫昊 +3 位作者 刘峰 许刚 张彦民 王月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49-2555,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葛根”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分、靶点、活性、通路,为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平台,分析“丹参-葛根”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预... 目的:探讨“丹参-葛根”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分、靶点、活性、通路,为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平台,分析“丹参-葛根”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到关键成分16个,相关核心靶标28个,相关通路30个,药对发挥作用的成分有丹参环庚三烯酚酮、柳杉酚、弥罗松酚、齐墩果酸、刺五加苷A、琥珀酸、熊果酸、黄芩苷、花生油酸、鼠尾草酚、胡萝卜(甾醇)苷、葛根皂醇B甲酯、大豆素、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槐花皂苷Ⅲ等;核心靶标主要集中在COX family,ATP family,PTGS2等,涉及的主要通路有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cGmp-pkg信号通路等,显示“丹参-葛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保护等有关。讨论:“丹参-葛根”所含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抗氧自由基等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 丹参 葛根 药对 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 分子药理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见穿-猫爪草”药对治疗肺癌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胡佳奇 许博文 +4 位作者 程孟祺 赵雨薇 张兴 郑红刚 花宝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860-869,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对“石见穿-猫爪草”药对治疗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石见穿、猫爪草中具有抗肺癌活性的有效成分通过检索TCMSP及查找文献经筛选后获得。药物靶点通过查找DrugBank获得,并经UniProt校正为标准基因名称...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对“石见穿-猫爪草”药对治疗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石见穿、猫爪草中具有抗肺癌活性的有效成分通过检索TCMSP及查找文献经筛选后获得。药物靶点通过查找DrugBank获得,并经UniProt校正为标准基因名称,再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药物靶点以补充。肺癌相关基因通过检索GeneCards、OMIM、DrugBank获得。将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获得药对治疗肺癌的候选基因靶点。“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借助Cytoscape构建,构建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节点在STRING上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Metascape实现,最后构建“通路-靶点”网络,进一步筛选关键基因。结果:共获石见穿有效成分16个、猫爪草有效成分18个,候选靶点共164个,GO功能2443个和KEGG通路170条。结论:“石见穿-猫爪草”药对治疗肺癌的有效成分为槲皮素、熊果酸、β-谷甾醇和咖啡酸等;关键靶点为MAPK1、AKT1、PIK3R1、RAF1和EGFR;GO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氧化应激、质膜传递、蛋白激酶的结合与活性、细胞凋亡;KEGG包括癌症途径、非小细胞肺癌途径和小细胞肺癌途径,还涉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IL-17、TNF、PI3K-Akt和凋亡等信号通路。本研究揭示了“石见穿-猫爪草”治疗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推测潜在靶点影响多条信号通路最终拮抗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转移及促进凋亡,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见穿-猫爪草”药对 肺癌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复方配伍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谢臻 周媛 +2 位作者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5-920,共6页
大黄为泻下通便之良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见于多种复方配伍中。测定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是目前研究大黄配伍机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复方及药对配伍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配伍机... 大黄为泻下通便之良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见于多种复方配伍中。测定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是目前研究大黄配伍机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复方及药对配伍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配伍机制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复方 药对 配伍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葛根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孟璇 孙林 +3 位作者 孟兆青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19-2222,共4页
目的:以人参、葛根药对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参、葛根单煎液与合煎液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Hypersil ODS(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5℃;流速为1 m L·min-1。结果:对人参、... 目的:以人参、葛根药对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参、葛根单煎液与合煎液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Hypersil ODS(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5℃;流速为1 m L·min-1。结果:对人参、葛根合煎液HPLC指纹图谱中主要峰进行了归属,经对比,人参、葛根单煎液与合煎液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人参与葛根配伍后对化学成分含量无明显影响,其配伍原理可能与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吸收、代谢以及药效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葛根 药对 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药对麻黄-羌活的挥发油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国辉 李晓如 +1 位作者 邹桥 谭斌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8-89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了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的挥发油,并对其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进行了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了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的挥发油,并对其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进行了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其进行定性,分别得到58,51和52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83.75%,88.70%和80.79%。实验结果表明:药对麻黄-羌活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有40种来自羌活,13种来自麻黄,新产生了10种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麻黄-羌活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计量学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探讨川银花-玄参的不同配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秀青 谷江华 +2 位作者 石征蓉 袁强华 宋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6-943,967,共9页
本文采用HPLC法建立川银花-玄参药对的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与合煎液的特征指纹图谱,考察不同配液方式的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变化。采用岛津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 本文采用HPLC法建立川银花-玄参药对的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与合煎液的特征指纹图谱,考察不同配液方式的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变化。采用岛津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波长210、240、235、236、325、327、280 nm,柱温30℃。分别建立10批川银花和玄参药材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及合煎液的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获得对照指纹图谱;对配伍后指纹图谱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并通过11种混合对照品测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川银花单煎液指纹图谱中以绿原酸为参照峰,确定24个共有峰,玄参单煎液指纹图谱中以哈巴俄苷为参照峰,确定11个共有峰,川银花-玄参药对单煎混合液和合煎液指纹图谱中均以绿原酸为参照峰,均确定了35个共有峰,24个来源于川银花,11个来源于玄参;5、10、15、16、17、22、24、25、26、33、34分别对应哈巴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安格洛苷C、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哈巴俄苷、肉桂酸;合煎液总峰面积降低,有10个峰峰面积显著降低,1个峰消失,10个峰峰面积显著升高;单煎混合液总峰面积升高,有2个峰峰面积显著降低,12个峰峰面积显著升高,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在合煎液中变化较明显,在单煎混合液变化较小。因此得出结论川银花与玄参药材的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及合煎液的化学成分种类差异不大,但峰面积大小差异明显,不同的配液方式对活性成分含量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川银花 玄参 HPLC 指纹图谱 指标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反药配伍的海藻玉壶汤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怡文 钟赣生 +1 位作者 王茜 柳海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研究报道的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的配伍规律与特点,以便为反药配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藻玉壶汤"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0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1989-2010年),对文献全文进行检... 目的分析临床研究报道的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的配伍规律与特点,以便为反药配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藻玉壶汤"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0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1989-2010年),对文献全文进行检索,选择应用海藻玉壶汤的各种临床研究报道,且处方中含有"海藻-甘草"反药药对的文献,针对其主治病证、证候类型、随证配伍使用的中药及成方、海藻与甘草用法用量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索得到海藻玉壶汤文献共计1 137篇,其中含有"海藻-甘草"反药配伍的文献共计60篇,占总数的5.28%;以海藻玉壶汤为主方,随症加减用于妇科、男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而并非单纯局限于对瘿病的治疗;其主治病证中证候类型以气滞痰凝型为主;海藻玉壶汤应用于临床,多与化痰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补益药等配伍使用;海藻与甘草比例以2∶1~5∶1之间的较为常见,占文献总数的74.60%,均未见不良反应报道。结论含有反药配伍的海藻玉壶汤在临床应用中范围较广;其主治病证中证候类型仍以气滞痰凝型为主,与原方应用相吻合;海藻与甘草配伍比例与原方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玉壶汤 海藻-甘草 十八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甘草药对中异甘草素和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燕云 周萃 +1 位作者 聂畅 张振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5-209,I0047,共6页
目的比较炙甘草与白芍配伍前后,炙甘草中异甘草素和甘草次酸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灌服炙甘草药材、白芍-甘草药对后血浆中异甘草素和甘草次酸的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t检验。结果与灌胃给予异甘草... 目的比较炙甘草与白芍配伍前后,炙甘草中异甘草素和甘草次酸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灌服炙甘草药材、白芍-甘草药对后血浆中异甘草素和甘草次酸的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t检验。结果与灌胃给予异甘草素、甘草次酸单体相比,灌胃给予甘草药材和药对后达峰时间显著延迟,AUC增加,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芍-甘药对3∶1和1∶1药动学无明显差异。与灌胃给予甘草药材相比,甘草次酸的Cnax,AUC两个比例中均有显著减小,而异甘草素的Cnax,AUC仅在1∶1比例中明显降低。结论白芍中物质可改变甘草中其他物质向异甘草素转化的速率,或促进异甘草素的代谢;同时抑制甘草酸、甘草次酸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甘草次酸 药代动力学 白芍甘草药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人参药对通过调控胆汁酸代谢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凯利 张强 +4 位作者 李军辉 张力 陈珺明 肖铁刚 王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6,267,共7页
目的观察柴胡人参药对对大鼠肝脏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探讨柴胡人参药对通过调控胆汁酸代谢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32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C)、模型组(M)、柴胡人参药对组(BG)、阳性对照药奥... 目的观察柴胡人参药对对大鼠肝脏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探讨柴胡人参药对通过调控胆汁酸代谢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32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C)、模型组(M)、柴胡人参药对组(BG)、阳性对照药奥贝胆酸组(OCA),每组各8只。除空白组给以普通饲料外,余各组给以高脂高糖饲料8周制备NAFL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连续给予生理盐水、柴胡人参药对和阳性对照药奥贝胆酸灌胃6周,检测其体质量、肝湿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肝功能(ALT、AST)的变化以及肝脏病理变化;采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大鼠肝脏胆汁酸代谢谱,并用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FXR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G组大鼠的体质量、肝湿重以及肝体比、血清TC、TG、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病理结果显示:柴胡人参药对组肝脏脂肪变明显改善。柴胡人参药对组次级胆汁酸成分,包括鼠胆酸(muroCA)、猪去氧胆酸(HDCA)、石胆酸(LCA)、6-酮基石胆酸(6-ketoLCA)、别胆酸(ACA)、牛磺石胆酸(TLCA)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柴胡人参药对组还能上调NAFLD大鼠肠道中FX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01)。结论柴胡人参药对可能通过调控大鼠肝脏胆汁酸代谢,激活大鼠肠道FXR信号表达,从而改善NAFLD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柴胡人参药对 胆汁酸谱 法尼醇X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及其药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邢金月 杨涵童 +3 位作者 韩莲花 李官浩 崔福顺 李翔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6-179,共4页
人参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历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中有多种药对形式。近年来围绕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人参药对、典型人参药对配伍实验研究、人参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等方面开展的现代研究,为系统揭示含人参方剂分子机制、人参药对应用... 人参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历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中有多种药对形式。近年来围绕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人参药对、典型人参药对配伍实验研究、人参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等方面开展的现代研究,为系统揭示含人参方剂分子机制、人参药对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其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系统总结了人参药对研究进展,提出其应用须遵循中医学整体观念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新方法,深入揭示人参配伍的科学性,为科学阐释人参药对使用规律、发展中药配伍理论、促进药对的评价等方面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药对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黄芪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元 李香斌 +1 位作者 张尚斌 陈剑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6-874,共9页
目的筛选山药-黄芪药对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建立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分析山药-黄芪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T2DO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 目的筛选山药-黄芪药对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建立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分析山药-黄芪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T2DO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山药、黄芪的所有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靶基因,构建山药、黄芪“化学成分-候选靶标-T2DOP相关靶标”网络,筛选节点并对节点中的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终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化学成分-关键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筛选得到活性化合物36个,其中山药16个、黄芪20个,共涉及698个靶点,T2DOP直接相关靶基因3305个;筛选节点40个,其中31个为T2DOP相关靶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涉及56个生物学过程,21个分子功能,10个细胞组分条目,作用于17条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山奈酚等13个化合物可能为核心活性分子,CDK2等15个靶标为核心靶标。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阐释了山药-黄芪药对治疗T2DOP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黄芪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药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当归川芎”药对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袁可欣 谭艺 +4 位作者 张成玲 韦佳慧 戴雪杉 徐晓玉 陈怡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3,共7页
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 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药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出“当归-川芎”药对活性成分14个,对应257个靶点,分析“成分-靶点”网络得到54个关键靶点,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有34个,涉及113种疾病.关键靶点主要参与155个生物学过程、29个细胞组分和66个分子功能,还参与了Pathways in cancer,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roteoglycans in cancer等5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个活性成分与7个靶点对接成功.揭示了“当归-川芎”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潜在治疗的疾病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川芎 药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朝晖运用黄芪当归药对治疗疮疡疾病经验 被引量:16
20
作者 包易如 朱朝军 张朝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32-34,共3页
黄芪当归药对是中医学中一对经典的药对,具有补气生血的作用,其中黄芪补气固表,益卫抵邪,可推动血行有通脉之用;当归养血合营,补血活血,保障物质基础,两药合用一走一守共奏补气生血,扶正托毒之功效,可改善下肢血液运行情况,促进侧枝循... 黄芪当归药对是中医学中一对经典的药对,具有补气生血的作用,其中黄芪补气固表,益卫抵邪,可推动血行有通脉之用;当归养血合营,补血活血,保障物质基础,两药合用一走一守共奏补气生血,扶正托毒之功效,可改善下肢血液运行情况,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减轻临床疼痛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张朝晖教授擅长应用生黄芪与当归在辨证施治合理配伍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疾病、慢性难愈性伤口等疮疡疾病,均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作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其应用黄芪当归药对治疗疮疡疾病经验及配伍用量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药对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